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5 毫秒
1.
实验选择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作为系统,反应在O2存在下,底物黄嘌呤发生催化氧化,产生超氧自由基(O^&;#183;-2),由2,6--二氯靛酚钠试剂检测,通过运用Michaelis反应机理处理,最终得到氏常数(KM),Cu^2+能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作用效果,其抑制作用可通过v0-[Cu^2+]曲线看出。  相似文献   

2.
山莨菪碱对Fenton反应生成的·OH具育较强的直接清除作用,其IC_(50)为276mg.L~(-1),作用比·OH特异性清除剂甘露醇(IC_(50)为1349mg·L~(-1)强。对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系统产生的O(?)也有较强的清除作用,其IC_(50)126mg·L~(-1)。山莨菪碱对自由基发生系统(FRGS)诱导离体大鼠心肌匀浆组织产生的脂质过氧化(LPO)作用有明显的抑制效应。对FRGS诱导离体大鼠心肌线粒体膜LPO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果提示山莨菪碱的抗脂质过氧化作用与清除氧自由基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
通过LaZnSbO在La3+的位置用A=Ca2+, Sr2+, Ba2+进行变价替换引入P型载流子,使用Mn2+替换Zn2+引入自旋,可使ZrCuSiAs结构单相(La,A)(Zn,Mn)SbO (A=Ca, Sr, Ba)同时兼具半导体和铁磁性能,居里温度可达到40 K。居里温度以下呈现类似玻璃磁性的磁性特征,(La0.95Ca0.05)(Zn0.9Mn0.1)SbO的翻转时间(τ*)和动态临界指数(zγ)分别为:τ*=2.64×10-7s, zγ=1.91。  相似文献   

4.
在铜粉与Fe(NO3)3溶液反应体系中,从热力学上分析,Fe3+与NO3-(H+)都能氧化单质Cu.实验已证实反应体系中Fe3+氧化Cu的行为,并通过设计数字化实验呈现了 NO3-(H+)也参与化学过程的事实.研究表明:Cu/Fe(NO3)3溶液体系首先发生Fe3+氧化Cu的过程,然后NO3(H+)氧化体系中的Fe2+...  相似文献   

5.
一、反应体系中多种粒子均过量时的计算例1在200ml某溶液中,含0.01molKNO3,0.5molH2SO4,往其中加入1.92gCu(反应后溶液体积不变)。计算在标准状况下生成多少升气体?分析:生成的Cu(NO3)2以Cu2+和NO3-存在于溶液中,当溶液中有H+离子时,Cu与HNO3反应生成NO气体。3Cu+8H++2NO3-=3Cu2++2NO↑+4H2O,只能根据离子反应方程式进行计算。解:设在标准状况下生成xL气体。n(Cu)=641.g9/2mgol=0.03mol(H+)=0.5mol×2=1mol(NO3-)=0.01mol0.01molNO3-和1molH+、0.03molCu反应,H+离子和Cu均过量。NO3-~NO1mol1mol0.01mol xx=0.01mol v(NO…  相似文献   

6.
用铜铁试剂对自制碳纤维电极进行电化学修饰,用于检测溶液中低浓度Cu2+.详细考察了富集电位、富集时间、扫描速度及Cu2+浓度对测定的影响.试验发现在高氯酸溶液中,富集电位-1.2 V,富集时间4 min,Cu2+在0.05 V处有灵敏的阳极溶出峰.试验结果显示Cu2+氧化峰电流在1.0×10-6 mol·L-1至1.0×10-8mol·L-1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方程:i(nA)=555.2c+47.86(其中c为Cu2+的浓度),线性相关系数R为0.9971,检出限(S/N=3)为8×10-10mol·L-1,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4.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84%(n=6).  相似文献   

7.
设计合成了一种基于偶氮水杨醛的酰腙类探针分子,利用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考察了其对Fe3+、Hg2+、Ag+、Ca2+、Cu2+、Co2+、Ni2+、Cd2+、Pb2+、Zn2+、Cr3+和Mg2+等12种阳离子的识别作用。结果表明,该探针在DMSO/H2O(体积比8/2)的含水体系中,对Cu2+具有专一选择性比色识别效果;且当加入Cu2+时,溶液颜色立刻由无色变为黄色,而加入其它阳离子则无变化,说明该探针能够实现对Cu2+裸眼检测。  相似文献   

8.
本文合成了Cu(P ic)2(吡啶-2-羧酸铜),用红外光谱进行表征;研究了光促进下,以Cu(P ic)2为催化剂,1-溴辛烷、溴代十二烷、溴代环己烷为底物与CO的羰基化反应,结果表明,Cu(P ic)2对光促进溴代烃的羰基化反应具有良好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制备了双醛淀粉8-氨基喹啉(DASQA)螯合树脂,并通过红外光谱分析、扫描电镜分析等对该树脂进行了表征。DASQA螯合树脂作为螯合吸附剂,用于Pb2+、Cu2+、Cd2+、Ni2+Zn2+等离子的吸附实验表明:当pH值为5时,吸附量基本保持不变且达到最大值,吸附在2h可以达到平衡,对金属离子的吸附能力由大到小依次是Cd2+、Zn2+、Pb2+、Ni2+、Cu2+。  相似文献   

10.
采用L16(44)正交法将Cd2+、Zn2+、Cu2+和Pb2+以不同浓度复合添加于培养基中,以研究其对光合细菌沼泽红假单细胞菌生长与净化PO43- -P和NH4+ -N能力的影响.对实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发现,四种重金属离子对该菌的延缓期、菌体增殖时间、最大O.D值(λ=680nm)、PO43- -P和NH4+ -N去除量均未达显著水平,其中Cu2+,Cd2+对延缓期影响与显著水平接近.从其F值及添加于培养基中的浓度看,其毒性大小为Cu2+>Cd2+>Zn2+、Pb2+,Zn2+和Pb2+毒性较接近.实验还发现,4种重金属离子复合污染时存在拮抗现象,使Cd2+,Cu2+毒性降低.  相似文献   

11.
通过水热合成方法,得到一个新的化合物:化合物[Cu(I)2(L)2(HL)2]2(H2 Mo8 P26)(Ⅰ)(L:3-(2'-吡啶基)吡唑)(Ⅰ).单晶衍射数据显示,化合物Ⅰ是由双核单元Cu(I)2 L2(HL)2和ε-[H2 Mo8 P26]簇组成.Cu(I)2L2(HL)2具有中心对称性,其中铜离子被有机配体3-(2'-吡啶基)吡唑的2位氮原子和吡啶氮原子螯合.同时,3-(2'-吡啶基)吡唑的1位氮原子连接另外一个金属铜离子.由此形成了一个CuNNCuNN六边形结构,两个铜的距离为3.907A.晶体数据:C32H28Cu2Mo4N12O13,Mr=1299.50,Triclinic,P-1,α=12.388(3),b=12.893(3),c=15.408(3)A,V=2125.8(11)A3,Z=2,Dc=2.030g/cm3,F(000)=1268,μ=2.202mm-1,R1=0.0214 and wR2=0.0584[I>2σ(I)].  相似文献   

12.
PEG600-PVP-(NH_4)_2-H_2O双水相体系萃取Cu~(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聚乙二醇600-聚乙烯吡咯烷酮(K30)组合表面活性剂水溶液在(NH4)2SO4存在下形成双水相体系的条件,初步探讨了5-Br-PADAP与Cu2+螯合物在该体系中两相间的分配行为,在一定实验条件下可实现的Cu2+萃取.  相似文献   

13.
利用2-吡啶基四氮唑(简称为2-ptz)作为有机配体,通过水热技术合成了一个基于八钼酸的配合物,Cu3(H2O)8(2-ptz)2[β-Mo8O26]·2H2O(1),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等方法,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在化合物1的结构中,[Mo8O26]4-多阴离子将具有双核Cu结构的建筑单元{Cu2(2-ptz)2},连接成为一维的链状结构,其进一步由Cu2+离子拓展为二维的层状结构.另外,电化学研究表明,多阴离子的电化学性质在化合物的结构中仍被保持.  相似文献   

14.
Cu~(2+)和Zn~(2+)对小麦幼苗生长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两种相同价态的金属离子Cu2+和Zn2+对小麦幼苗生长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高浓度的Cu2+和Zn2+对小麦幼苗的生理生化有明显的影响作用,过量的Cu2+和Zn2+对小麦地上地下部分的生长、叶绿素的合成、根系活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从而对植株产生不同程度的伤害.  相似文献   

15.
通过Cu(Ⅱ)和L-脯氨酸的催化,在100℃情况下合成了2-甲基二苯醚,收率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16.
以离子液体氯化1-丁基-3-甲基咪唑([Bmin]Cl)为修饰剂,通过氨水分解产生的氨气缓慢调节体系的pH,制备具有介孔结构的羟基磷灰石(HA)纳米微球,并考察了其吸附水中重金属离子(Pb2+、Cu2+和Zn2+).SEM、XRD、FT-IR、EDS和氮气吸附-脱附等现代分析测试手段对材料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HA纳米介孔微球对三种重金属离子(Pb2+、Cu2+和Zn2+)的最大吸附率分别达到99.34%、94.96%和91.7%.在产物的XRD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HA纳米介孔球吸附重金属离子的机理.  相似文献   

17.
教材必须保证科学性和权威性是勿庸质疑的.在人教版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第58页实验3-6中:新制的Cu(OH)2也是一弱氧化剂,能使乙醛氧化生成乙酸,方程式为"CH3CHO+2Cu(OH)2加热→CH3COOH+Cu2O↓+2H2O",笔者对该反应方程式产生质疑.  相似文献   

18.
用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分析仪(EXAFS)对机械合金化后的FeNiPB(Cu, Nb)混合粉末进行了分析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FeNiPB(Cu, Nb)混合粉末球磨20h后合金化, 球磨80h后FeNiPB(Cu, Nb)混合粉末中的Fe, Ni原子处于非晶环境中, 粉末的形态为棉絮状, 电子衍射为典型的非晶环. XRD, EXAFS, TEM的分析结果表明在该条件下, FeNiPB(Cu, Nb)混合粉末完全转变成了非晶. FeNiPB(Cu, Nb)非晶合金在520℃加热1h后产生纳米晶, 所以纳米晶铁基合金可通过FeNiPB(Cu, Nb)非晶合金部分晶化获得.  相似文献   

19.
姜玉梅 《考试周刊》2013,(79):150-151
本文采用共混沉降法,把壳聚糖跟蛭石进行了复合。并用此蛭石-壳聚糖复合吸附剂处理工业废水中的重金属Cu2+。通过蛭石-壳聚糖吸附剂投加量、吸附时间、溶液pH值、Cu2+浓度对吸附的影响试验,得出蛭石-壳聚糖吸附Cu2+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蛭石-壳聚糖在废水处理中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根据间接设计荧光探针的方法,设计合成了一种带有2,2’-二甲基吡啶胺结构(DPA)的卟啉化合物(TPP-DPA),其选择性识别二价铜离子形成的络合物可以作为一种识别α-氨基酸的"Turn On"型的荧光探针.TPP-D PA在DMSO中强的荧光可以被少量的Cu(2+)有效的猝灭,所形成的(TPP-DPA+Cu(2+)有效的猝灭,所形成的(TPP-DPA+Cu(2+))络合物可以进一步作为识别α-氨基酸的荧光探针,尤其对含有巯基的α-氨基酸(如半胱氨酸)有高灵敏度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