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家庭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重要课堂,但当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都更加注重孩子的学校教育,忽视了家庭教育。从孩子的成长方面来看,学校教育只能够传授给孩子基础的理论知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而家庭教育会对孩子长期的生活和学习状态产生重要的影响,幸福的家庭生活可以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因此必须注重幸福家庭教育课程的教材开发,运用这些教材可以干涉孩子的家庭教育,帮助家长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幸福家庭教育课程的开发展开探讨,帮助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为孩子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学生的行为习惯受多方面的影响,班级作为一个学生学习的环境,它对学生的行为习惯有着极其大的影响。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对每个学生的健康都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学生的行为习惯受到班级管理间接的和直接的因素。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应给孩子一个良好的环境,在良好的环境中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让孩子健康的成长。  相似文献   

3.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良好习惯就是先培养他们懂得阅读喜欢阅读,还有阅读的良好行为习惯。因为,阅读的良好行为习惯是孩子的隐形翅膀,影响孩子的一生,对学生学习语文的促进作用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孩子早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幼儿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幼儿期不仅要注重幼儿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训练和培养,更应关注孩子早期生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为孩子储存一生受益的资本。幼教工作者和家长只有充分了解幼儿期孩子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性,才能在教育孩子时做到有的放矢,把握早期教育的实质性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孩子的学习,劳动等各方面去阐述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指出:家庭、社会、学校对孩子习惯形成的影响。强调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久的过程,值得共同关注。拥有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构建人生成败的必要重要条件,它象高楼大厦的坚实基础,只有一个坚如盤石的基础,才能使我们的孩子成长为栋梁之材。而小学阶段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必须从生活中的小事着手,给予正确的引导,这也是成为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所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一个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是在漫长的学习和生活中逐渐养成的,小学生所处的家庭、社会、学校等环境,对其影响极大。怎样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一辈子受用不尽,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我,有必要谈谈自己的拙见。  相似文献   

6.
自觉行为习惯足指发自内心的需求,而不是外力强制而形成的习惯。孩子的自觉行为习惯是不容忽视的。孩子在学校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及做人的道理,良好的自觉行为习惯的培养可以说起到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如何在家庭教育中抓住孩子习惯养成的良好契机,促使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呢?第一,从生活习惯入手,培养孩子主动、及时学习的行为习惯。第二,培养孩子注意的稳定性,使孩子养成专心学习的习惯。第三,培养孩子认真书写的习惯。第四,不断地表扬和鼓励,巩固孩子良好的行为,使之成为习惯。  相似文献   

8.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形成的行为习惯的好坏,会影响到其今后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因此在幼儿尚未形成稳定而良好的行为习惯之前,应把握培养时机,针对孩子的特点,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方法,有的放矢,使孩子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今后美好的人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幼儿期是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幼儿规则的培养需要家庭的配合,同时,规则培养的内涵也不只包括生活方面,还包括学习、行为.在孩子不同的年龄阶段应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10.
金璐 《考试周刊》2013,(14):193-193
所谓"习惯"是指由重复或练习而固定下来并变成需要的行动方式。而在幼儿期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习惯一般有讲卫生、文明进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自理、生活安全等。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幼儿园老师是孩子的启蒙教育者,幼儿期是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只有两者合一,寓养成教育于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之中,才能有效地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1.
沈贤芸 《考试周刊》2012,(19):189-190
3-6岁的儿童正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一切的行为习惯养成都要靠学习。这个时期,既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又是沾染不良行为习惯的危险阶段,如果不适时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就会错失良机,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然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于孩子需要的东西,家长不需要花很大的努力就可以办到,所以只要孩子需要,家长就会尽量满足.  相似文献   

12.
高虹 《西藏教育》2012,(8):53-53
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成功的开始,而如何养成初中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一直是困扰每一位教师的棘手问题,若使初中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仅仅凭借教师单纯的说教是根本不起作用的,因此教师们必须谨遵教育原理,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培养初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教育的能力,让每一位孩子都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如何去自主学习、自主教育,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中,从而为养成初中生自身良好的行为习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前提条件。幼儿阶段是人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大脑结构和机能发展尤为旺盛,可塑性很大,是培养人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比学习知识更重要,应该从多方面强化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为孩子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成功感和自豪感是产生学习动力的根本源泉,只有引导和帮助孩子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孩子才可能爱上学习。在孩童时代家长要帮助孩子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并使孩子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坚强的品质,孩子才能更加优秀。同时,家长也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  相似文献   

15.
现代父母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但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还有一项内容极为重要———那就是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现在,一般家庭经济相对宽裕,能为孩子提供较好的生活条件。但若是教育不得法,容易出现一些不良的习惯。严格地说,行为习惯属于德育的范畴,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的一生的作用极为重要。西方教育学者曾指出:“好的习惯比法律还正确。”“习惯是人生中最好的引路人。”那么,现代父母在教养子女的过程中,该如何培养子女的行为习惯呢?孩子从小应具备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呢?学习习惯:让孩子受益一生为人父母者,在孩子幼小阶段,…  相似文献   

16.
孩子从小养成学习、生活、待人等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就会助就其成就一番事业。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首先就需要父母从点点滴滴的行为中及早引导、敦促,帮助他们逐步地养成。  相似文献   

17.
良好习惯的培养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家长要帮助孩子从生活和学习等方面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培养良好的性格,最终完善美好的人生。  相似文献   

18.
让孩子养戍良好的行为习惯非一朝一夕完成的.良好的行为习惯要经过不断地重复、反复地实践才能齐成.孩子1/3的时间是在家里度过的.那么作为父母有充足妁时间柬培养菝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父母主要从培养技子良好的读书习惯,培养孩子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孩子良好的时间习惯,培养被子良好的运动习惯几方面入手,来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共同为孩子们创造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19.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幼儿成长、学习的基础和前提,它不仅关系到幼儿活动的正常进行,更是幼儿健康成长的保证。一个班级只有建立细化、完善的班规,形成一个自然有序的学习、生活环境,才能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正幼儿年龄段的孩子塑造性强,是形成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小学时期的孩子学习力弱,是培养、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小学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应该注重从课堂学习、学生自我教育等环节的良好学习行为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因材施教,不同情况区别对待1.学生学段特点的不同。小学低年级学生和高年级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