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有个女孩,因为学习和生活上的分歧,与母亲交恶。每个周末,她尽量不回家,宿在学校里,就是为了避免和母亲见面。而她的母亲经常会到学校里来找她,让她回家。她们在学校里吵架,从宿舍楼一直吵到操场上。女孩的行为后来发生了许多变化,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急剧下降,不  相似文献   

2.
《小学生时代》2013,(1):16-17
今年38岁的陈斌强是浙江磐安县冷水镇中心学校的语文老师。6年前,他的母亲患上了老年痴呆症,生活不能自理。为了方便照顾母亲,家住县城的陈斌强每周一将母亲“绑”在身后,骑车带她去上班。两人吃住都在学校宿舍,周末时陈斌强再骑车带母亲回家。一辆电瓶车,一条背带,30公里路,风雨无阻。  相似文献   

3.
这不是一篇"正常状态"下写成的文章,应该称之为"黑色狂想"。首先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对作者的情绪和观点,我们并不赞成!这是一位母亲推荐给我们的,文章是她女儿的作品。她的女儿在一所重点中学上学,女儿和她谈论学校生活时,厌学情绪浓厚,而且女儿告诉她,这种情绪在同学中很普遍。这位母亲困惑的是,一个重点中学的学生为什么会这样。而我们更愿意相信,这样的情绪一定不只是在这一所学校"很普遍"。两年多前的那一场大地震,"90后"用自己的出色表现证明了自己,经历的点点滴滴是他们很多人无法忘记的青春记忆。然而,在这位同学的笔下,她却借"想象的地震"来极端地隐喻学校生活中的种种状况,在看似欲语不达的"意识流"文字背后,我们可以清晰地触摸到他们心中的诸多强烈不满:升学率导向下的"机器人"状态、保送生选择中的不公平、刻板机械的学校管理、缺乏快乐的学习状态……这样的文字和情绪让人很不安,而面对这样的情绪,学校、老师、家长又该如何去反思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我们是真的希望,让本该阳光灿烂的青春岁月,能多一些快乐,多一些笑声,而不再这样怨声载道、愁云满布。  相似文献   

4.
她背女儿14年,行走6万多公里她得了美尼尔综合症,头晕、眼花、呕吐……为了不耽误女儿上学,她经常是摇摇晃晃地背着女儿去学校还没输完液,她一把拔掉针头,“死不了人,走。”背着女儿就往学校赶她被母亲背着去听课、去实验室、去图书馆……在洪雅县延续了14年的一对母女的生活场景,从9月3日起,在未来的4年中,将出现在成都。这天,来自洪雅的新生李兰趴在母亲王桂香的背上到四川师范大学报名。非常母亲·出发前夜她看了一眼女儿,这个习惯将眉毛拧成一团的女人叹了一口气,她知道,女儿未来的路并不好走。9月2日夜,洪雅县郊李兰家中,灯光有些昏暗,…  相似文献   

5.
董文娟的家乡在吉林省九台市郊的一个小村庄,童年的她曾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哪知,天有不测风云。1994年夏天,不幸开始降临到她的头上——残酷的病魔在那个炎热的季节夺去了她父亲的生命。董文娟和母亲含泪送走了父亲。从此,她永久地失去了滚烫的父爱。艰辛的生活和一大堆债务,像一块沉重的巨石压得母亲喘不过气来。转年,董文娟的母亲因生活所迫改嫁了。母亲走时,董文娟抱着弟弟不敢往外看,她心里流着泪对弟弟说“:你别哭,以后日子再苦你也别哭,咱们要刚强,要对得起父亲……”艰苦的环境,常常能磨炼一个人的意志。母亲走后,董文娟和弟弟的生活…  相似文献   

6.
问题行为概述 洪珊,女,17岁.自述心理压力太大,心理负担太重.感觉生活很累、没有快乐,一直觉得自己的一切都只是为了母亲. 洪珊很小的时候她的父亲就离开了她和母亲,多年来她和母亲相依为命.后来,母亲又结婚了,继父是一个不太负责任的男人.她和母亲的生活条件很差,过得很凄苦.她上学期间一直拿着助学金.她常对人说:"我妈妈太可怜了,我长大以后一定不会像她那样!"  相似文献   

7.
张颖 《下一代》2014,(10):23-24
有一天下午,趁着夕阳,我去了刘诚家。当时,刘诚不在,刘诚的母亲正在为几头猪准备晚餐。我的到来,让刘诚的母亲很惊恐,她急忙给我让座,问我是不是刘诚在学校闯祸了。我告诉她刘诚没有闯祸,就是他太爱奔跑了。我跟她说了刘诚摔倒的事,我说这么跑下去太危险了,希望她劝劝刘诚。刘诚的母亲听了说:"我和他爸都知道他奔跑的事,我们都劝过他,可是他不听啊!他跑,是为了他爸……""为了他爸?"我盯着刘诚的母亲。刘诚的母亲点点头,然后把刘诚奔跑的秘密告诉了我。  相似文献   

8.
心灵天使     
有两个人,一个在台湾,一个在香港。也许你知道,也许你不知道。一个叫林依晨,长得甜美可人,她是台湾偶像剧主角,曾在台湾夺下金钟影后头衔。她出生于单亲家庭,家庭经济拮据,5岁那年父亲离家而去,由母亲抚养她,直到她大学毕业。为了应付房租、学费、生活开支,母亲瞒着她借了300多万元的债务。她直到演戏赚了钱之后,才知家里有这样一笔巨债。林依晨把拍戏所得的钱分成10份,9份给母亲,剩下的一份再以"2:2:6"的方式,分成3个账户存放,"6"是存了不  相似文献   

9.
李晗生于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10岁时,她的父亲突发心脏病去世,家庭重担一下子压在母亲柔弱的双肩。为了减轻母亲的生活负担,初中时,她就开始捡废品卖钱以补贴家用。高中时,学校减免了她的学杂费,她坚持利用课余时间做家教、打工赚取生活费。  相似文献   

10.
1923年6月4日,伊丽莎自·乔莉生于英国的伯明翰。父亲是教师,母亲是澳地利人。乔莉在家常讲德语,由家庭教师带到十一岁,之后被送到贵格派寄宿学校,接受严格的学校教育。学校生活虽然令她吃惊,但也并非一切都那么令人不愉快。她记得她渴望绘画,玩泥塑。她尤其爱英语课,因为学生可以在一页写作中包含令人满意的句号、逗号和引号。也就是从这时候起,她开始撰写故事。据说小时候她的一篇故事还在英语电台中广播过。  相似文献   

11.
过分的溺爱     
翅飞 《小学生》2006,(12):14-14
原来的班里有个同学叫小鸿,他的母亲对他的爱是一种溺爱。小鸿是我们班最吵的一个,成绩也不好,而她的母亲却……老师批评小鸿的时候,她站出来,说老师偏袒其他学生,只骂小鸿,扬起手要打老师,还说要把老师告到县教委去。小鸿考试差时(几乎每次都不及格),她又跑到学校,说老师不教孩子,不给孩子上课,不给孩子辅导,还闹到校长室去。小鸿作业不做(都是空白),老师没法改,小鸿母亲竟在学校操场上大骂老师,使老师颜面扫尽。现在,我已经不在那个班了,原来的老师也没教他了,真不知小鸿会被他母亲溺爱成啥样。  相似文献   

12.
幸运儿在幸运的同时,就背上了不幸。“凌黎,我会恨你一辈子!永远不原谅你!”去年夏天,当接到大学通知书时,女儿指着我声嘶力竭地惨叫着,冲到窗口就要往下跳。我们 4 个人才把她拉住。我紧紧地抱住她,她疯了似地咬住我的胳膊,痛不欲生地嚎啕大哭。凌黎每当提到这段往事, 就会潸然泪下。 凌黎是一位母亲,她认为为了培养女儿方柠,几乎用尽了一个做母亲的所有心思和努力,为孩子提供最一流的条件。 而女儿方柠也果然不负众望, 初中、高中都上重点学校,连续 3年获得全国中小学生作文竞赛一等奖,还获得过数学、物理竞赛奖。她在学校是风云人物,当学…  相似文献   

13.
母亲的村庄     
<正>父亲走后,母亲一个人孤守在村子东头那座老房子里,那座房子是她和父亲亲手建的,时间有些久远。偌大的屋子,现今,只有母亲一个人住着,显得形单影只。我们都不放心,劝她和我们一起住,但是,任凭他人如何劝说,母亲总是不离不弃。母亲说,这是她的村庄,她在这个村庄生活了快50年了,怎么可能说走就走,说离开就离开呢?至少目前,她还没有做好离开村庄的准备。母亲来到这个村庄的时候,刚满20岁。当时的母亲对这  相似文献   

14.
母亲的眼泪     
有生以来,我只看见母亲流过一次泪。那个时候,我常常为我的母亲感到自卑,她是个清洁工人,连自己的名字也不会写,每天沉浸在米又涨了价、油也涨了价之类的琐事中,生活的重担压得她的头发挤尽了最后一丝黑色。患了绝症的父亲死得很早,留下的遗产是一笔一辈子也还不完的债。每到月底,我都会看见母亲从领来的可怜巴巴的几张钱中拿出一半还给别人,然后一分一厘地算计着过日子。学校每次开家长会,我都不愿母亲出席,甚至在街上和别的同学一起走时,看见她正在打扫街道,我也装成了一般熟人那样点点头就和她擦身而过,甚至偷偷地溜走。有时候她满头大汗…  相似文献   

15.
《阅读与鉴赏》2010,(1):93-96,112
帆不可以停止选择风 想儿时,母亲因为子女多.疾病、劳累、贫困和对生活的抱怨,让她的情绪无端烦躁。记得她常常用粗粗的荆条抽打我的双腿。我疼痛得大哭。本想用哭声引起她的怜悯,进而得到安慰。可是母亲锁上门出去了,我一个人被关在屋里。  相似文献   

16.
正小琳是一年前转到我班的住宿生。小琳三岁时,母亲病逝,她随姨妈一起生活。小琳的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平时很少跟她沟通。就在小琳转到我班的第二周,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第一节晚自习刚下,班里两个男生就跑来报告,说小琳跟校外一个男青年外出了。性质严重,事不宜迟,我立即带人去追。终于在离学校两里多路的地方追上小琳。此刻她正和男青年肩并肩地往前走,男青年手里还拎着一个包。我谎称小琳的爷爷来学校找她,才使得小琳马上跟我们回来了。但回到办公室,当得知这是我骗她回来的借口后,小琳的情绪顿时有些激动,语气很坚定地说她不念书了。我劝了半天也不管用,最后只好打通小  相似文献   

17.
去年秋季刚开学,我班里新来了一位成天把自己装在"套子"里的同学.她叫田聪,这位同学不仅不善言语,平时少与同学们交流,还时常偷偷抹眼泪儿.那天正上课,我发现她又在不停地抹着眼泪.为了不影响其他同学,我把田聪叫出了教室. 然而,无论我怎样问,她就是不说话,只是哭.无奈之下,我只好给她母亲打了电话.半个小时后,她母亲来了.没想到的是,见到母亲的田聪竟然哇地一声大哭起来:"妈妈,我要回家,我要回家!"后来,我从她母亲的口里了解了一些情况.原来,这孩子打小到大,从没离开过母亲,如今进了初中,要在学校住宿,她不太适应.找到了问题所在,我开始寻找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母亲的硬伤     
她和普通人有些不一样。 从出生那天起,她就只能坐在轮椅上,舞动着比别人短很多的胳膊。到了上学的年龄,母亲推着轮椅上的她找到学校,却没有一位老师接收她,无论母亲怎样苦苦哀求,都于事无补。  相似文献   

19.
林小全是初三学生。在他很小的时候,父母便离异了,他一直跟着母亲生活。小林的家境不好,母亲是一位清洁工,收入微薄;父亲应负担的生活费也时有时无。为了让小林进好学校,母亲几乎是把所有的积蓄都拿出来了。可是,小林在这所重点中学已经学习生活三年了,成绩虽然不错,他却一点儿也不快乐。  相似文献   

20.
谢谢您,母亲     
母亲是有生以来对我影响最大的人 ,尤其是她生存处事的态度 ,给我以深深的启迪。在失去父亲之后的岁月里 ,母亲成了家中的脊梁 ,不管生活多么艰苦 ,她总是默默地忍受着 ,从来没有喊过苦、叫过累。她忙碌的影子悄悄地告诉我 ,要敢于面对生活。生活的重担无情地压在母亲一个人的肩上 ,她是一个慈母 ,又似一个严父 ;她既悉心照顾我 ,又严格要求我。母亲一向很慈祥 ,仅仅有一次 ,她不留情面地打了我。人们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可生活在贫困家庭中的我 ,却不懂得理解、体谅母亲。好多时候我就不明白 :为什么自己没有别人那样优越的生活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