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上月,从上海图书馆善本室借得稿本《涵芬楼购书杂记》,内有不少是祖父张元济先生在辛亥前后为涵芬楼收购古籍所做的记录。从中抄录了多则祖父手书的记事,赶紧邮寄给本书责任编辑宋丽荣女士,请她赶在第10卷发稿之前编入全集。  相似文献   

2.
张元济是著名的古籍文献版本专家和目录学家,为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从1916年影印《涵芬楼秘笈》开始,50余年间,先后主持辑印《四部丛刊》、《百衲本二十四史》、《续古逸丛书》等十余种大型古籍文献,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1951年,商务印书馆董事会决定将涵芬楼所收藏的二十一册《永乐大典》无偿捐献给国家,在当时国内劫余所存的一百三十多册中,占了约六分之一地位。这每一册《大典》的失而复得,无不浸透着董事长、著名出版家张元济先生的心血。为了保存和流传这批民族瑰宝,他付出了多么大的劳动!  相似文献   

4.
傅金柱 《图书馆论坛》2002,22(4):119-119,101
张元济 (186 7- 195 9) ,字筱斋 ,号菊生 ,浙江海盐人。曾任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所长、经理、监理、董事长 ,为近代有魄力、有远见的出版家 ,对我国近代文化史、出版史、学术史有过卓越贡献。他学贯中西 ,主政商务印书馆期间 ,编辑我国第一部小学教科书 ,编印《汉译世界名著》和《自然科学小丛书》 ,创办东方图书馆和涵芬楼 ,辑印《四部丛刊》、《百衲本二十四史》、《续古逸丛书》和《丛书集成初编》等。张元济为辑印古籍 ,遍求善本、遗书 ,东渡扶桑 ,以抢救我国传统文化遗产 ,在近代文化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话。近代以降 ,中国古典文献大量流散…  相似文献   

5.
正本刊讯4月25日,《张元济全集》出版座谈暨第四届张元济学术思想研讨会在浙江海盐召开。本次活动为期3天,包括张元济纪念馆开馆和思想研讨会两项内容,由商务印书馆、上海市文史研究馆、中国社会科学报社、海盐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据了解,张元济故居海盐县投资4300多万元,启动了"张元济图书馆新馆扩建"工程和"张元济纪念馆"  相似文献   

6.
王卫芬 《编辑之友》2011,(12):127-128
张元济进入商务印书馆后,坚持以"扶助教育为己任",使得商务印书馆(以下简称"商务")完成了从印刷工厂到出版巨子的蜕变,成为晚清以来普及、传播新知新学的文化重阵。在他硕果累累的出版生涯中,主持编著和出版各类新式教科书是其中一项非常重大的工作。据研究,张元济亲自参与编纂、校订的商务印书馆  相似文献   

7.
电话里道弘同志说厚枢同志给他一份1938年7月2日张元济给郑振铎信的笔迹影印件,他在《张元济书札》中没有找见,又问《张元济书札》封底因何有书号而没印定价。所说此信已收入《张元济书札增订本》。至于为什么没有定价和有增订本,就说来话长了。  相似文献   

8.
张元济是我国近现代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领军人物。在商务印书馆工作期间他创建了涵芬楼,重点收藏善本古籍。后来他又不遗余力创建了东方图书馆和合众图书馆,为我国近现代文化、出版及藏书事业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9.
周武 《档案与史学》2017,(12):50-53
<正>创建涵芬楼张元济在商务所办之事极多,其荦荦大者如主持编辑教科书,组织出版汉译世界名著,辑印古籍善本,改进新式排字机等,无不驰誉海内,影响深远。其中他创办涵芬楼与东方图书馆,更显示其博大的事业型努力。中国历史上有过许许多多名目各异的公私藏书楼,但大多着眼于藏,"嫏嬛深闭,检读为难,缥缃万卷,徒资玩饰",是故"见者未必能用,而用者常恨不得见"。同光年间,伴随西学的传播,西方  相似文献   

10.
在张树年先生与张人凤兄处,见到一封张元济先生于1931年7月为郑振铎先生写的介绍信。研读之下,深感这是一件难得的蕴有丰富信息的文献史料。今将自己的一点体会写出来。这封信很有点特别。用的是印有“涵芬楼制”的八行直栏旧式信笺,原文是用打字机竖打的,其上又有张元济用毛笔加的批注,但无署名。原文无标点,又用旧格式转行顶格。今试加标点,并改成现时通行格式,抄录如下。沅叔先生道席:  相似文献   

11.
商务印书馆最新出版的《张元济全集》(书信卷)搜集了张元济先生与友人之间的数千封书信,对于研究中国近代出版及文化事业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但是张元济先生漫长的一生中学术交往广泛,全集亦不免有所遗漏。以下就是刊载在《江苏省立图书馆第八年年刊》上,张元济与柳诒徵先生之间的来往函,而全集未收。原信如下: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新发现的《中西日报》1910年关于张元济的多篇报道的判辨,对张元济到达美国的日期,在纽约、华盛顿、芝加哥、旧金山、萨克拉门托等地的行程,以及其回国的日期做了较为深入和翔实的分析,指出《张元济年谱长编》中对张元济1910年美国行程的记述存在的模糊和不确之处,以供张元济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3.
《现代出版》2010,(5):F0002-F0002
张元济(1867-1959),字筱斋,号菊生,浙江海盐人。1892年清进士及第,授翰林院庶吉士。1902年受邀商务印书馆,先后任编译所所长、总经理、董事长等职。主持出版了《四部丛刊》、《百衲本二十四史》等古籍善本图书,以及大量工具书、教科书。鼎盛时期,商务版图书全国第一、亚洲最大、世界前三,有36个分馆,1000多个办事机构。张元济是抱着“以扶助教育为己任”的决心来从事出版事业的出版家,  相似文献   

14.
2007年,台湾商务印书馆为纪念商务一百一十周年馆庆和台湾商务六十周年馆庆,由现任董事长王学哲先生主编,将张元济先生1937至1947年间致王云五先生信札结集出版,以“非卖品”作为庆典赠送友好的礼物。2009年,他们又作了一次校订和增补,  相似文献   

15.
正本刊讯4月25日-27日,为庆祝商务印书馆成立115周年同时纪念张元济先生诞辰145周年,商务印书馆、上海市文史研究馆、中国社会科学报社、海盐县人民政府联合在张元济先生的故里浙江海盐召开"《张元济全集》出版座谈暨第四届张元济学术思想研讨会"。两岸三地商务人共同赴会缅怀前辈。张元济是中国现代出版第一人,他几乎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商务印书馆,  相似文献   

16.
张国功 《出版科学》2013,(1):108-112
在搜集整理《张元济日记》《张元济书札》《张元济傅增湘论书尺牍》和《张元济诗文》之后,1985年,汪家熔写出了《大变动时代的建设者:张元济传》(四川人民出版社,《走向未来丛书》之一,以下简称《建设者》一书)。2012年,年过八旬的汪家熔将其大幅修订更名为《张元济》,被列入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资助项目、作为"中国近现代出版家列  相似文献   

17.
张元济先生是近现代著名的出版家和学者,他的学术成就是多方面的,这里仅就张先生与《宝礼堂宋本书录》的关系及《书录》在版本目录学上的地位谈谈粗浅的认识。一、张元济与宝礼堂主人潘宗周潘宗周(1867——1939),字明训,广东南海人,少时供职  相似文献   

18.
张元济与中国近代图书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元济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出版家和版本目录学家,也是我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开拓者和倡导者。他先后创办了通艺学堂图书馆、涵芬楼、东方图书馆和合众图书馆,在图书的采集、管理制度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9.
张元济(菊生)先生早年主持南洋公学译书院和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经手出版过大量外国翻译著作,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史地和文学艺术等众多领域。1926年他退休之后,主要从事《四部丛刊》、《百衲本二十四史》及《续古逸丛书》等大型古籍丛书及其他古籍的整理印行工作。  相似文献   

20.
张元济,浙江海盐人,字菊生,光绪进士,由庶吉士改刑部主事,充总署章京。甲午战争之后,他是激烈地议论变法维新的人中的一个。戊戌变法失败后,入上海南洋公学,接任南洋公学总理,不久入商务印书馆主持馆务,成为中国近代最重要的出版家,曾校印百构本《二十四史》,影印《四部丛刊》。上海解放后,张元济年纪八十开外,已经走过了人生的主要阶段,1959年谢世。这里选辑了一组张元济在谢世前几年内形成的函礼,为了解张的这一时期生活提供参考资料。这组函都是张元济写给上海市委统战部的.收信人管易交曾任上海市人民政府交际处处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