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高等教育价值观的嬗变历史经历了沿袭英国的人本位高等教育价值观、效仿德国的知识本位高等教育价值观、根植美国的社会本位高等教育价值观三个阶段。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再到"勇于重树",美国高等教育价值观历史嬗变呈现出由外发向内生、由冲突向融合的特点。树立本土化高等教育价值观,构建"多元化巨型"高等教育生态系统,之于高等教育发展具有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价值观是高等教育的价值在人们观念上的反映。高等教育价值观的嬗变是多方面的,经历了以政治伦理为取向的教育到以经济利益为取向的教育,以人文为取向的教育到以科学为取响的教育再到以科学与人文融合为取向的教育,以英才为取向的教育到以大众为取向的教育,以社会本位为取向的教育到以个人为本位取向的教育的转变。现代高等教育价值观的嬗变推动着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体现了教育的时代性与进步性。本文试图抓住其变迁的骨架性线索,把握其嬗变走向,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价值观是高等教育的价值在人们观念上的反映。高等教育价值现的嬗变是多方面的,经历了以政治伦理为取向的教育到以经济利益为取向的教育,以人文为取向的教育到以科学为取向的教育再到以科学与人文融合为取向的教育,以英才为取向的教育到以大众为取向的教育,以社会本位为取向的教育到以个人为本位取向的教育的转变。现代高等教育价值观的嬗变推动着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体现了教育的时代性与进步性。本文试图抓住其变迁的骨架性线索,把握其嬗变走向,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4.
从历史的角度看教育中的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是教育发展史中的一对不可回避的矛盾着的价值选择。任何国家、任何时 期的教育都要在实践中有选择地实施某种价值观。这种选择都是有其具体的历史条件的。因此,我们不能简 单地肯定一种而否定另一种。现代高等教育的实践表明,这两种价值观正在走向融合。我们的策略选择是在 坚持教育的“社会本位”的同时,协调好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教材,作为课程与教学的一种特殊载体及表现形式,其核心问题反映为教育价值观。当前,“满足学习者学习需要”成为教育教学领域内彰显的基本价值取向,课程与教学领域的价值观讨论经历了基于不同视角的“知识本位”“能力本位”“素质本位”“人格本位”,乃至“生命本位”等的纷争,但一个基本共识是由“传授为本”转向“学习为本”。教育价值观的嬗变,伴随当前课程与教学领域理论的新进展以及网络教育与课程资源的不断开发,驱动着教材结构由既往的“教程式”向“学程式”转变。  相似文献   

6.
借助哲学家对整体本位与个体本位的定位,该文主要分析了中西体育文化发展的不同本位倾向,认为整体本位是我国体育文化嬗变的主要特点;但整体本位中又不乏个体本位的色彩,个体本位从自我张扬到自我缺失再到自我张扬;整体本位与个体本位并存是西方体育文化嬗变的主要特色;体育文化无论是以整体本位还是个体本位呈现,其最终的落脚点都应回归体育本源,回归人文关怀的本然追求。  相似文献   

7.
高职“人格本位”教育的“职业人文”路径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中国现代社会生产方式与价值观的变迁,中国高职教育经历了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由"能力本位"到"人格本位"的理性转变."人格本位"理念使高职教育摒弃工具性,回归人性,是职业教育现代性本质内涵的体现.高职院校的"人格本位"教育应体现高职特点,即:高职人才应兼备职业技能、道德品性和社会责任."职业人文"路径因其融合了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并以职业性和人文性为根本,可以成为实现高职"人格本位"教育的有效尝试.  相似文献   

8.
教育价值观是教育思想中的核心问题,是个人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蒋梦麟坚持个人本位、素质中心、文化中心以及经济中心的高等教育价值取向,有力地批判了传统教育的社会本位、政治中心和知识中心的价值取向,对于当前我国新教育价值观的构建也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价值观视野下的美国大学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个人、知识和社会在高等教育价值中地位的不同,可以将高等教育价值观大致分为个人本位为主的高等教育价值观、知识本位为主的高等教育价值观和社会本位为主的高等教育价值观。从高等教育价值观的视角有选择性地分析美国的大学理念,可以加深对大学理念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0.
论高职院校素质本位教学价值观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杨遐 《教育与职业》2005,(12):54-56
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不可回避对教学价值观的重新审视和构建。在21世纪知识、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应构建素质本位的教学价值观。构建素质本位教学价值观必须实施多元性教学。本文并提出了构建素质本位教学价值观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存在绝对纯粹的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仅是适应研究需要的一种划分,这两者往往是兼而有之地存在于不同时代的大学理念之中;高等教育的价值取向应是在自身历史发展进程中相互抵制、最终趋向平衡与融合。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质量分为功能性质量、品质性质量与品位性质量,三种质量是一种递进关系,当高等教育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时,人们对高等教育质量需求会逐步由功能性质量上升到品质性质量,直至品位性质量。解读高等教育质量依赖于高等教育质量原理,高等教育质量建立在高等教育质量标准基础之上,高等教育质量标准来源于高等教育价值观。经典大学教育价值观、社会本位教育价值观、学生本位教育价值观以及比较教育价值观是构建高等教育质量标准体系的主导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是教育价值观基本问题中的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两种不同的教育价值观,表现在教育活动中就会有偏重个人或偏重社会的不同价值取向。绝对的个人本位或社会本位是不存在的,两者各有其长,也有其短。在新的历史时期,应着力于寻求两者的融合,既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极大实现个人价值。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教育价值观影响高等教育实践是不言而喻的.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实践中暴露出的种种问题,如高校推进通识教育实践难、大学精神缺失、大学理念晦而不明、大众化背景下社会各方对高等教育质量的质疑等,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高等教育价值观整合出现了问题.文章通过对中美两国高等教育价值观历史演进及两国不同价值观引导下的高等教育现状进行比照分析,希冀得出对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价值观整合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转型期中产生的个人本位教育价值观作为教育价值取向,并不否认社会本位教育价值观的主导作用;德才兼备的培养目标可促使二者实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教育的既提倡个人为社会作贡献,又尊重和满足个人的现实价值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当前,“满足学习者学习与发展需要”成为教育教学领域彰显的基本价值取向之一。尽管基于不同视角的所谓“知识本位”“能力本位”“素质本位”“人格本位”乃至“生命本位”等等理论争议频繁,但由“传授为本”走向“学习为本”在业内已渐成共识。教育价值观的嬗变,伴随着当前课程与教学理论的新进展以及网络教育与课程资源的不断开发,驱动着教材形式由既往的“教程式”向“学程式”转变。  相似文献   

17.
纵观教育发展的历史,人们在教育价值的选择上,最具代表性的主要有“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两种。两种教育价值观各执一说,相互矛盾和冲突。本文从两种教育价值观的冲突人手,进而分析两种教育价值观冲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二战后世界高等职业教育本位观的嬗变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二战后至今,世界高职发生了巨大的发展和变革,其深层动因之一是本位观的嬗变。本文总结了世界高职本位观嬗变的历程:从知识本位——能力本位——人格本位——素质本位的发展过程。分析了各阶段的社会背景及嬗变动因,并提出了世界高职发展的基本趋势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从价值观的视角来看,人们对大学的认识和评价主要还是关注大学对个人、知识和社会的价值.相应的,我们可以归纳出三种不同价值观视角下的大学理念,即个人本位价值观视角下的大学理念、知识本位价值观视角下的大学理念、社会本位价值观视角下的大学理念.从价值观的角度分析西方大学理念有助于我们对西方大学理念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20.
周君 《文教资料》2009,(26):118-119
"群体本位"思想及其延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群体本位思想是建立在家族的血缘群体基础上,它强调以群体为中心,以群体利益为核心利益,个人只是群体的组成部分,强调个人对家族、国家等群体的责任、义务和贡献.中国传统的这种群体本位价值观对于促进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利益、巩固集权统治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阐释了传统"群体本位"思想的历史形成渊源及其核心价值观,并通过对其优劣两方面意义的分析,进一步说明它在当代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