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错觉是人在特定条件下必然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有固定倾向的不正确的、歪曲的知觉,是正常人的正常心理现象。虽然错视、错味、错触、错嗅、错听和内感性错觉常见于癔症、精神分裂症、各种物质中毒所致精神疾病、脑器质性精神疾病以及伴有轻度意识障碍的病人。但错觉与幻觉完全不同,幻觉是只有在心理变态者或心理障碍患者特别是精神病患者心理上才有的现象,本身就是心理障碍,而错觉本身不是心理障碍,但变态心理学和精神病学却把错觉也列入变态心理,建议将变态心理学感知障碍中的错觉改为错觉障碍。  相似文献   

2.
假象与错觉     
假象与错觉,人们往往把假象理解为虚假,而虚假与错觉似乎又是半斤五两,于是人们常常把假象与错觉混为一谈。其实它们是不同的概念,分别属于主观和客观两个不同的范畴。 错觉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错误感觉,是对被感知的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它不是客观事物本质的表现,是没有客观根据的,是不真实的。错觉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与主观反映者之间的矛盾,是属于主观范畴的东西;而假象不是虚假,它是由事物本质决定并歪曲地表现事物本质的一种特殊现象。它留给人们的印象不是感知上的错误,而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外部实际表现的反映,属于客观范畴的问题,是一种客观的东西,真  相似文献   

3.
1.粗心是一种错觉。我们知道,对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叫感觉,综合起来对整体的认识叫知觉,两者合起来叫感知。感知有正确与错误两种,错误的感知就是错觉。小学生的感知能力弱,在做练习时,常常出现抄错题的现象,比如将6看成9,将312看作321,或把运算符号抄错等,这些错觉必定会造成计算错误。  相似文献   

4.
《老子》四十章云:“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无中生有”这一成语便渊源于此。有某种情况下,人们不仅会“有中弄错”,产生错觉,同时也会“无中生有”,产生幻觉。所谓幻觉,是在没有外界刺激作用于感受器时所产生的一种虚幻的知觉。幻觉与错觉是不同的,其主要区别是:(一)错觉有客观刺激作用于感官,幻觉没有客观刺激作用于感官;(二)错觉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幻觉的产生是可以避免的,(三)错觉不会消失,幻觉在一定时间内能够消失。(四)错觉是实有的、正常的,幻觉是虚幻的、不正常的;(五)正常人产生错觉,不正常人产生幻觉。  相似文献   

5.
一关于幻觉,《辞海》说:“在没有刺激的情况下,作用于感觉器官所产生的不正常知觉,如无人讲话而听到讲话声音(幻听),眼前无物而看到各种形象(幻视)等。幻觉有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等,以幻听为最常见,多为精神病症状,但正常人在将入睡时或在极度疲劳时偶而也会发生幻觉”。文艺创作中的幻觉描写,虽然不同于精神病症状,但文艺家却可以利用其某些特点,作为文艺创作中的一种特殊表现手段,刻划人物的深层心理,扩展文艺的表现手法,增强文艺作品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6.
感知是感觉和知觉的统合概念。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如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肤觉等。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事物的各部分属性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除新生的婴儿和科学实验的需要外,纯粹孤立的感觉实际上是少有的。感觉和知觉总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所以,人们就把两者统合在一起,称为感知。  相似文献   

7.
从心理学角度看,感知是人们认识过程中的前导,是思维活动的源泉。人的认知活动总是从感知开始而后转化成思维的。由此可以看出,感知是学习心理活动的基础。感知包括感觉和知觉,感觉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整体以及外部联系的反映。感觉是知觉的基础;认识整体必先以认识个体或局部的属性为基础。一、男女生感知差异及其在数学学习中的表现科学家发现,人类大脑的两半球功能有差异,大脑左半球主管高级、抽象的言语思维,右半球主要是处理空间和图像感知能力等非言语思维。男女两性的智力活动在大脑两半球的反应部…  相似文献   

8.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经常听到学生反映这样的情况:自己基础知识掌握得很不错,做题时也是根据自己“正确”的直觉来判断,但结果却总是事与愿违。为什么自己的“感觉”会失灵呢?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人们的感觉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错误的感觉即为错觉,它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是大脑产生的一种对于刺激的歪曲反映。应该说,它的产生既有客观上的原因,又有心理和生理等多方面的因素。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之所以“事与愿违”,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错觉的存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须帮助学生有效地识别错觉,防止错觉,以利于快速提高学生的…  相似文献   

9.
学生对客观世界的感受性偏低以及感知学习能力不足,成为阻碍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突出问题。感知是基于感觉与知觉对客观事物进行特征识别、功能指认与属性分析,从而获得关于外界事物与现实世界的整体表象及其特征,并为理性活动获得概念性和意义性基础的认知活动。感知学习作为一种持久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变化与经验积累活动,强调个体与知觉场之间的联通,具有鲜明的直观性、意义性与生命性,旨在消除感觉经验与理性思维之间的二元割裂。感知学习是基于感性和理性融通的知觉表征及其推论过程,其内在过程是以环境中的可感物刺激作为起点,从表象识别走向精细识别,经过感性活动向理性活动进阶的表征推论过程,最后指向于学生认识信念的确立。课堂教学需要重视感知学习,在关切学生的感知活动中促成认知进阶,引导学生建立能动的感知意识,为学生提供多形态的可感物和可感情境,在意义探源中丰富学生与知识的感性联系,推进感性学习向理性学习的逻辑进阶。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不同类型的阅读者与不同性质的文本接触时所觉察并表现出来的刺激和反应的细微差别,本文重点分析了阅读者"差别感受性"中感觉、知觉、感知综合等阅读障碍类型,并具体探讨了沟通漏斗、防御模式和召唤差别等因素,提出任务式阅读、全方位沟通;培养高级思维、理性移入情感;打开期待视界,担当思想阅读等突破方式,希望激发生命智慧和创造潜能,实现对话理论背景下阅读的培根、铸魂、启智与润心。  相似文献   

11.
错觉是指人们对外界事物的不正确的感觉或知觉.最常见的是视觉方面的错觉.产生错觉的原因,除来自客观刺激本身特点的影响外,还有观察者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原因.在初中学生解决几何问题的时候,经常出现因所给的图形本身的一些特点而导致感觉先入为主,不能客观地分析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造成失误.近年也出现了易使学生产生错觉的中考题,出题者似  相似文献   

12.
有些学生说:自己基础知识掌握得很不错,做题时也是根据自己“正确”的直觉来判断,但结果却总是事与愿违.我们学习物理课不是常常说要“跟着感觉走”吗?为什么自己一“感觉”就失灵呢?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人们的感觉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错误的感觉即为错觉,它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是大脑产生的一种对于刺激的歪曲反映.应该说,它的产生既有客观上和直观上的原因,又有心  相似文献   

13.
通感是人们在经验和习惯的基础上产生的不同感官之间在心理上的相互沟通,往往表现为心理上的幻觉和错觉。这种幻觉和错觉有助于表达人们对事物的直感和体验。在小学高年段进行通感教学的策略有:自主聚焦,引导学生初步感知通感;细思细品,启发学生体会感觉的挪移;深度体悟,带领学生享受贯通的乐趣。  相似文献   

14.
在修辞话语建构的过程中,通感(联觉或移觉)的作用只是其中一个方面的问题,修辞话语的产生往往是感觉、知觉变异(包括错觉、联觉、幻觉)的结果。当人们用语词去描摹人的感觉、知觉的细微变化时,主体以变异错位的方式对人类主观心灵世界和客观物质世界进行变形重构,事物超越其常态属性,修辞主体把不同的感觉、知觉经验在语词层面重组,从而给我们以新异奇特的审美享受。主体在求新、求异、求变、求奇中建构话语,使话语变成“有意味的言语形式”。  相似文献   

15.
一、感受的含义感受是由客观对象可引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它是在感觉的基础上,由某客观对象所引起的一种情感体验。感觉、知觉、想象、情感和思维是感受活动中的基本心理因素。与感觉相比,感受是在观察基础上的一种具有更深层次的心理感应。感受是在感觉基础上对客观对象所作出的更为复杂,更深层次的心理活功。与单纯的感觉不一样,感受是以知觉的形式反映客观事物,客观事物  相似文献   

16.
意识是人的心理在认识方面发展到最高阶段的工种特殊的反映形式,具有不同于其他各种心理活动的特性与作用,而又与之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兹就其与它们之间的联系,分别加以论述。 一、意识与感知觉的联系 感知觉是感觉与知觉的合称。感觉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的整体。实质上,人类单纯的感觉是很少的,常常是感觉一产生便上升为知觉。因此可以合称为感知觉。  相似文献   

17.
错  觉写此题的关键是要审清题意。错觉 ,在心理学上是指人在特定的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必然产生的某种有固定倾向的受到歪曲的知觉。在日常生活中 ,人们所说的错觉含义要宽泛得多。大凡与事实不符的感觉或印象 ,都可以叫做错觉。造成错觉的原因很多 ,如生理缺陷、精神恍惚、接触短暂 ,或认识流于表面 ,思想方法片面等等。错觉不仅会使人陷于认识上的误区 ,有时甚至会使人陷入尴尬、可笑乃至可悲的境地。但是 ,当人们判定先前的感觉或印象属于错觉时 ,说明他已经获得了新的认识 ,回顾一下变化的过程 ,也是一件饶有兴味的事。当然 ,错觉并非只…  相似文献   

18.
一、假象和错觉是一回事吗? 现象是指事物外部形态和表面特征,是本质的外部表现.这种表现有两种形式,即真象和假象.真象是直接地正面地表现事物本质的一种特殊现象,它给人们的印象不是感知上的错误而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外部实际表现的反映,它是一种客观的东西、真实的东西,属于客观范畴的问题.自然生活中的海市蜃楼就是一例,大气中空气折射景物是真,但眼前玉宇琼楼则是假.另外,人们还以自觉地运用"制造假象"的手段来达到一定的目的,如声东击西、围魏救赵等.  相似文献   

19.
从柏拉图、笛卡尔、康德到胡塞尔,从非现象学到现象学,哲学所描述的有思维能力的主体一直对幻觉怀有莫名的敌意,比如经常把幻觉归为错误的认识或带有欺骗性质的和不正常的感觉与知觉,直到梅洛-庞蒂通过对幻觉的实存分析部分地瓦解了这一敌意,并给予我们一种对幻觉的知觉阐释。概言之,在理性主体遭遇到理性的悖论时,现象学所描述的意识主体和知觉主体也从两个方向遭遇到它们共同的悖论,即幻觉的存在。最终,它们将我们的目光引向一种"存在的幻象学",它试图在知觉现象学的基础之上把知觉阐释活动所依循的最基本原则,即"幻觉是首要的",贯彻到底。  相似文献   

20.
在立体几何问题的探索中,对图形直觉感知是寻求思路的起点.直觉是学生经验、对概念的领悟程度、方法熟练程度的综合体现.直觉有时会成为错觉,常听学生反映:“做题时是根据自己‘正确’的直觉来判断,但结果总是事与愿违.”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人的感觉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错误的感觉即为错觉。是大脑产生的一种对于刺激的歪曲反映.它的产生有客观和主观上的原因,也有心理和生理上的因素.解题时之所以“事与愿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