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辆正在高速行驶的爱因斯坦火车,火车以240000kg/s行驶,坐在车厢里的乘客不会觉得有什么异常,而站台上的观察者会发现火车变短了,这就爱因斯坦火车的尺缩效应。  相似文献   

2.
无论乘坐火车还是地铁,人们在站台上候车的时候,都习惯于站在一条"安全白线"之外,它离站台的边缘有1米的距离(离钢轨外侧3米).……  相似文献   

3.
火车经常存在晚点的现象,特别是单线铁路更为突出,许多车站特别是中、小车站旅客进站后还要在站台上等一段时间.由于站台上没有坐椅,旅客只能坐在自己的行李上,没有行李可坐的就只能站着等,抱小孩的旅客就更加不便了.为了更好地体现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建议铁路部门在加强站台硬件建设时把上述问题考虑进去.具体办法是可在现有站台立柱四周或立柱之间的空间上,适当安装一些可折叠的坐椅,这样旅客就可以在站台上稍稍休息了.如果再安装几部电话,那火车站台就更加方便了. 赵聚民  相似文献   

4.
相对论的逆向思维陈启星,罗启宇光速不变是相对论的基础之一,据此相对论描述了一个思维实验:甲在站台上,看到一列火车以速度V驶过,火车上A处的灯发出一个垂直的光脉冲,被高度为H的顶部的反光镜G反射到B处的探测器(如图2.1所示,A紧贴着B)。因为光速恒等...  相似文献   

5.
黄琪 《科学文化评论》2011,8(5):114-126
从厚墙角不过几分钟,沿鹅卵石铺就的往下曲拐的老路,就站到双车道的公路旁。这里的车路无红绿灯但有横道线,公共汽车都会停下让人。再次回头,望望高塔上那大钟,过街、进站、钻入火车、缓缓坐下,终于不再看到。一种疲惫的解脱?仅是几秒。更厚沉更挥不去的,是那银色巨块。  相似文献   

6.
《挑战与争鸣》栏目发表的文章中已有多篇涉及尺缩与钟慢的问题,本文也就这一老话题拾点荒:按我们的方式重述了尺缩钟慢说的悖谬,并提出一个“思维实验”(Gedanken experiment),从新的视角揭示了这个悖谬的底。  相似文献   

7.
一艘以接近光速行进的潜水艇,究竟会浮在海里还是会最后沉下去?这是一个悖论,是由爱因斯坦相对论引出的著名的“潜水艇悖论”。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的科学家马察斯最近宣布彻底破解了这个悖论。他在新一期美国《物理评论》杂志上发表的研究成果认为,那艘潜水艇最终将沉入水底。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物体的长度在运动方向上会产生收缩。举例来说,一列以近光速飞跑的火车,在站台上静止的观察者眼中会变短;而在火车上的乘客看来,以接近光速后退着的站台却收缩了。而所谓“潜水艇悖论”指的是这样一种理论假想情况:首先假设一艘完全浸没在海里的…  相似文献   

8.
<正> 在公路中,最能体现现代公路水平的就属于高速公路了,它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标志,也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之一。 宽敞,平整,来往车辆互不影响,即使同一方向也分有快慢两个车道。这些都是高速公路的重要特性,也是汽车能够在高速公路高速运行的前提条件。与普通公路相比较,高速公路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高速公路上的指示性的  相似文献   

9.
读者互动     
读答读 2006年第11期乔俊超读问:当下雨天时,人走着和跑着所受淋的程度一样吗?人走着时间长淋的多还是跑着时间短,但接受面积大淋的多呢?  相似文献   

10.
火车上适用的“垃圾箱”旅途中,火车地板上的垃圾给旅客带来令人厌烦的感觉。火车两旁常常是旅客乱丢的果皮,给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有时候,从火车上扔下来的酒瓶给路旁的行人造成生命危险,在打扫上也给列车员带来很多麻烦……为此,我依据火车的空间结构设计了一种“...  相似文献   

11.
豪情烂炖     
第一次去东北是1995年,正是夏天,从山东的孤岛开了笔会,游过泰山,回京略呆一阵就去东北了。火车出关,就感觉到关外是不一样,山总是一种慢波形,树是直立的,空气是凉丝丝的,农民驱着马耕田。到沈阳是辽宁电视台的陈词招待,他本人不胜酒力,约了几个海量食友。  相似文献   

12.
站台     
在铁路上工作一辈子,我对火车站站台情有独钟。在职时,经常在站台上下车,退休以后,有时到车站接送亲朋好友,利用等车的空闲在站台上来回走走看看,尤其见到老科协里的朋友们在站台担当维持秩序志愿者,亲热地聊上一阵子。年轻的客运服务员向我们投来好奇的眼光,他们哪里晓得我们这些老伙伴和站台之间有着解不开的情结。  相似文献   

13.
站台     
在铁路上工作一辈子,我对火车站站台情有独钟。在职时,经常在站台上下车,退休以后,有时到车站接送亲朋好友,利用等车的空闲在站台上来回走走看看,尤其见到老科协里的朋友们在站台担当维持秩序志愿者,亲热地聊上一阵子。年轻的客运服务员向我们投来好奇的眼光,他们哪里晓得我们这些老伙伴和站台之间有着解不开的情结。  相似文献   

14.
快速公交站台乘客候车区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研究影响公交站台容量的因素,袭客在公交站台上最有效的候车区域,为公交站台最有效的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读了《今日科苑》总135期卷首语《有感于袁隆平是唱什么歌的》,我深有感触。我反复读了本刊编辑部原文:"出于记者的职业习惯,每每我在出差的火车、飞机上,见到十七、八岁的少男少女,便冷不丁地问他们:‘你知道袁隆平吗?’我在提出这个问题时信心十足,认为这位饮誉全球的世界杂交水稻之父,定是一位  相似文献   

16.
戴昕 《科教文汇》2008,(1):100-100
俗话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在我们音乐教师的教学工作中,则是“课上十分钟,课外十年功”。对于音乐教师而言,课上的四十五分钟固然重要,但课外的功夫同样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7.
“钟”是我们人类发明创造出来的、用以测定时间的一种物体,但你知道吗?在自然界中也存在着形形色色的“钟”,它们有的在准确性上甚至毫不逊色于人造的钟。对于它们如何具有如此神奇的功能,至今科学家尚不能完全加以科学、准确的解释。 鸟“钟” 在南美洲的危地马拉,有一种第纳鸟,它每过30分钟就“叽叽喳喳”地叫上一阵子,而且误差只有15秒。因此,那里的居民就用它们的叫声推算时间。 虫“钟” 在非洲的密林里,有一种报时虫,它每过一小时就变换一种颜色。在那儿生活的家家户户就把这种小虫捉回家,看它变色以推…  相似文献   

18.
开心剧场     
公共汽车上,一位老太太怕坐过站,逢站台便向司机问路。这不,车又在站台停下了,老太太一个劲儿地用雨伞捅司机:司机,这是哪儿啊?  相似文献   

19.
趣味科普     
中国汉末魏晋时期就出现过原始的“计程车”——当时叫记里鼓车。记里鼓车分上下两层,上层设一钟,下层设一鼓。记里鼓车上有小木人,头戴峨冠,身穿锦袍,高坐车上。车走10里,小木人击鼓1次,当击鼓10次,就击钟1次。宋朝有个叫卢道隆的人,也制造过记里鼓车。他制造的记里鼓车有两个  相似文献   

20.
李瑀 《科学大众》2011,(10):14-14
火车在轨道上行驶,主要是为了减少轮子滚动的阻力,提高火车的速度。此外,火车非常沉重,一般的路面无法承受火车行驶的压力,而轨道下架设枕木,枕木下垫有厚厚的一层石子,就把火车车轮对地基的压力,通过铁轨、枕木、石子分散到很大的面积上,使单位路面受到的压力大大减小,这样就既保护了地面,又保证火车能安全、通畅行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