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科情 《内江科技》2000,(4):28-28
人类的遗传物质是DNA,它的总和就是人类基因组,人体估计有6—10万个基因,由大约30亿对碱基组成,分布在细胞核的23对染色体中。人类基因组计划要研究的是:30亿对碱基的具体位置。碱基简而言之是人类遗传物质的基本组成成分,它们由ATCG共4种碱基不断交替组成。通过基因组织研究,搞清30亿对碱基如何交替组成,就有望弄清楚人类各种疾病的根源,从而揭示生命的所有奥秘。它是一项改变世  相似文献   

2.
陈竺 《科学中国人》1997,(10):19-23
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提出及意义 人类基因的现代定义为:合成有功能的人体蛋白质多肽链或RNA所必需的全部DNA顺序。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其长度用碱基对(bp)或千碱基(kb)或兆碱基(Mb)表示。人类基因组则是指人的24条染色体(22条常染色体和X、Y2条性染色体)上全部DNA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总长度为  相似文献   

3.
《西藏科技》2005,(4):57-58
美国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8日宣布,通过分析所破译的人类第2、4号染色体基因序列,国际科研小组发现迄今最大的“基因沙漠”,以及人类祖先染色体融合的新证据。这些发现进一步加深了人类对哺乳动物基因结构及其演变过程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科苑集粹     
人鼠原来是“兄弟” 表面上,人和老鼠差别大得很。老鼠大多体格瘦小,身上毛茸茸的,用四只脚爬着走;而人身躯高大,直立行走。但科学家最新破译的老鼠基因组清楚地表明,人和老鼠在基因上的差别小得出乎意料,说这两者是“兄弟”都不为过。  人类与老鼠的基因数目大约都是3万个,其中只有约300个是各自所独有的。人类23对染色体上的29亿个碱基对与老鼠20对染色体上的约25亿个碱基对相当接近,脱氧核糖核酸(DNA)链上基因与基因之间的“空白”片断也非常相似。老鼠和人共享着80%的遗传物质和99%的基因,其中包括与尾巴功能相关的…  相似文献   

5.
《百科知识》2005,(12X):4-4
为构造每个人所需蛋白质编码的基因约25,000个,这只占整个人类基因组中的1%或2%。剩下的则是“垃圾DNA”——即那些碱基对序列不是直接为蛋白质编码的。但是,生物体必须高效运转才能适应恶劣的环境,进化已经使DNA达到了极大程度的最优化。把基因组削减到最小以利于创造和发育生命。  相似文献   

6.
人类基因的现代定义为:合成有功能的人体蛋白质多肽链或RNA所必需的全部DNA顺序。人类基因组指人体DNA所携带的所有遗传信息,约含8万—10万个基因。1986年美国科学家率先提出人类基因组计划,旨在阐明类基因组3×10~9核苷酸的序列,这一计划于1990  相似文献   

7.
名词解释     
1.干细胞相关术语 DNA:构成基因的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acid)的缩写。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一个特定位置的DNA片段,是一种遗传功能单位。一个基因可直接指导功能酶和蛋白质的合成。 体细胞:除卵子或精子之外的细胞。 体细胞核转移:将体细胞的细胞核转移到去核卵细胞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1987年日本著名分子生物学家利根川进提出了人类疾病的新概念——基因病,他指出:“人类所有的疾病都与基因受损有关”。1975年美国著名病毒学家杜尔贝科指出:“人类的DNA序列是人类的真谛,包括癌症在内的人类疾病的发生都与基因直接或间接相关。”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们发明了在活细胞中基因重组技术,并用该技术在细菌中生产出人体生长激素。80年代,科学家们研制出  相似文献   

9.
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人类第三号染色体上的某些基因,可使癌细胞在长到一定年龄后衰老并死亡。 人体中的正常细胞在衰老或受损伤后,可自动接受到人体发出的信号而不再分裂并自毁而亡。但癌细胞一般对这些信号“置若罔闻”,会继续大量繁殖。有关研究表明,人体中的染色体端粒酶是导致癌细胞“长生不老”的一个重要原  相似文献   

10.
老鼠和人有大约97.5%的DNA相同,只比黑猩猩和人的少不到1%。这个最新的研究结果是在将老鼠的第16对染色体与人类的DNA比较后得出的,以前科学家估计老鼠与人的差别至少也有15%。这项新的研究认为,从老鼠与人“1亿年前是一家”这个角度看,两者的基因组1亿年来都  相似文献   

11.
2002年1月4日,美国《科学》杂志发表了日本理化学研究所染色体组科学综合研究中心的研究小组在世界上首次绘制成功的黑猩猩的染色体组图谱。黑猩猩的染色体与人的染色体差异精确到只有1.23%。该研究小组把黑猩猩的染色体组分成约6.4万个片断,以几百个为一组,然后分别读取基因片断两端的碱基对序列,再把它们同已完成的人类染  相似文献   

12.
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的分子遗传学家库凯勒博士与哈佛大学老年病学家佩尔斯日前宣布,他们在人体第4染色体上发现了长寿基因区域.相关论文已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报>上.  相似文献   

13.
跳跃基因是生物染色体上一些特殊的DNA片段,它们可以从染色体的一个地方跳到另一个地方,也可以从一条染色体跳到另一条染色体,还可以从一个生物体跳到另一个生物体。跳跃基因是如此的超乎寻  相似文献   

14.
 4种三尖杉科植物的核形态结构的研究结果如下:它们的间期核均为复杂染色中心型,分裂前期 染色体属于中间型,体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的核型为:(1)三尖杉Cephalotaxus fortuni Hook.F.,K2n= 24=21m+1M+2sm(2SAT),核型不对称性属于2A型,着丝点端化值(T.C.%)为53.99;(2)高山三尖 杉C.alpina(Li)L.K.Fu,K2n=24=19m+3M+2sm(2SAT),核型不对称性属于2A型,T.C.%值为 53.93;(3)海南粗榧(西双版纳粗榧)C.mannii Hook.f., K2n=24=22m(1SAT)+2sm(2SAT),核型不 对称性属于2A型,T.C.%值为54.47;(4)篦子三尖杉C.oliveri Mast.,K2n=24=22m+2sm(2SAT), 核型不对称性属于2B型,T.C.%值为53.53。4种三尖杉的染色体结构都是1~22号染色体为m染色 体,23和24号染色体为sm染色体并具随体,其随体较大而稳定。它们的核形态结构较为相似,从核型 参数上看似乎三尖杉和高山三尖杉的亲缘关系最近,种间的中期染色体结构也有一些细微差异。除三尖杉C.fortunei仅有染色体数目的报道外,这4个种的核形态研究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5.
2000年5月8日,人类基因组科学家绘制出了第21号染色体的基因图谱,对21号染色体所含的基因数的统计表明,它只有225个基因,是人类最小的染色体。染色体的号码是依染色体的长度,由长到短而定的。但为什么实际上21号染色体却是最短的呢?原来,在50年前定染色体号码时,因当时染色技术  相似文献   

16.
域外科技     
来自法国国家基因测序中心与美国西雅图系统生物学研究所和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等地的100多名科学家1日晚间在一个科技杂志网站上介绍说,他们对人类第14号染色体上的87410661个碱基对完成了测序工作,发现了大约1050个基因。不过科学家们介绍说,这其中的96%的基因此前已经被科学家们陆续单独发现。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rDNA在重楼属Paris L.中的分布规律,利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对4种重楼属植物 的18-26S rDNA进行了定位。所有植物均为二倍体,基因组由A、B、C、D和 E5条染色体构成。(1)滇重楼P.polyphylla var.yunnanensis:2n=10=6m+4t,C和D染色体的 短臂上各有1个18-26S rDNA位点;(2)长柱重楼P.forrestii:2n=10=6m+4t,B染色体的长臂 、C和D染色体的短臂上各有1个位点;(3)五指莲P.axialis:2n=10=6m(2sat)+4t(2sat) +1-2B,C和D染色体的短臂上各有1个位点;在有1个B染色体的细胞中,B染色体没有信号点, 而有2个B染色体的细胞中,只有1个B染色体上有信号点,表明B染色体上有基因存在且其分裂 不均等;(4)大理重楼P.daliensis:2n=10=4m+2sm+2st+2t,C染色体的短臂上有1个位点。1 8-26S rDNA位点不仅出现在染色体的次缢痕上,也出现在非次缢痕位点。另外,4个种中C染 色体短臂末端均有18-26S rDNA。  相似文献   

18.
研究结果表明,构建生命蓝图的基因编辑程序,源自宇宙万有的能量力学法则,即阴旋能量法则。在这个自然法则之下,生命构建是由三种状态共同完成的,不同频率的能量层级构成了DNA能量立方体的能量态,它界定了基因的数量质量和形态,在能量立方体内三种力的相互作用,由能量频率转换成RNA的信息波,它诠释了生命的基本特征和状态,即生命的信息态,信息波承载着构建生命的密码,经由氨基酸蛋白质构建了不同功能的人体组织和器官及我们的思维,这就是我们生命的功能态。故只有了解了基因编辑的动力学程序,我们才能真正了知人类疾病的生成预防和治疗原理。  相似文献   

19.
实在找不出一个词来形容DNA的神奇了,本来细胞就小得肉眼看不见,而DNA还在细胞核的染色体中,并且其中的基因更是有几百万组,正是这些小得连电子显微镜部无法看清的小家伙,居然隐藏着我们的身高、体重、性格、智商、疾病、寿命等所有信息.  相似文献   

20.
在减数分裂和同源DNA修复中,会形成一个被称为霍利迪连结体的四链DNA中间体。这个结构以共价键方式连接两个DNA分子.因此必须将其拆解.才能让染色体正确分离和复制。1991年.研究人员发现.大肠杆菌中的ruvC基因的产物为细菌霍利迪连结体解离酶。不过,NTL动物相应的酶却并不好寻找.但经过17年之后.它们终于被发现了。人体中的这种酶是一种被称为GEN1的蛋白.酵母中的这种酶是其直系同源蛋白.即Yen 1。二者都是结构特异性核酶的Rad2/XPG家族的成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