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1999年董保柱研究员在田间观察研究德宏的优质软米品种资源时,首次发现了优质软米多小穗水稻育种新材料。通过连续14年的艰难育种研究,现已选育出一批多小穗优质软米新水稻,突出特征是:每个小穗可结2—5粒谷子,比中国目前种植的稻谷每个小穗仅结1粒谷子多结1—4粒谷子,每穗粒数可达200—300粒,比目前中国种植的稻谷每穗粒数100—200  相似文献   

2.
玉米自交系主要数量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NC II(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对16个自交系组配的55个杂交组合的10个性状(株高、穗位高、穗长、秃尖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出籽率、单株产量和百粒重)进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自交系p1-2、p2—9的各性状一般配合力(GcA)效应值表现优良,组合p2—4×p1-2、p2-10×p1-3、p2—11×p1-5的产量性状特殊配合力(SCA)效应值表现优良。灰色相关分析表明,各数量性状与单株产量之间的关联系数大小依次是穗粗、穗行数、百粒重、穗长、株高、行粒数、出籽率、秃尖长、穗位高。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信息》2011,(20):16-17
全年粮食看秋粮,而秋粮大头是水稻和玉米。据农业部玉米、水稻专家实地调查分析,今年玉米、中稻的亩穗数、穗粒数和千(百)粒重都比去年增加,预计秋粮单产高于去年,全年粮食单产将再创历史新高。日前,记者采访了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程式华和农业部玉米专家指导组组长赵久然,请他们详解科技在今年粮食生产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科技人物     
《中国科技信息》2011,(20):16-18
科技支撑粮食单产创新高——访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程式华、农业部玉米专家指导组组长赵久然全年粮食看秋粮,而秋粮大头是水稻和玉米。据农业部玉米、水稻专家实地调查分析,今年玉米、中稻的亩穗数、穗粒数和千(百)粒重都比去年增加,预计秋粮单产高于去年,全年粮食单产将再创历史新高。日前,记者采访了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程式华和农业部玉米专家指导组组长赵久然,请他们详解科技在今年粮食生产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一、特征特性 1.高产稳产 PH85~16为大穗大粒型品种,分蘖力较强,成穗率中等。高产田一般亩成穗33~35万,穗粒数40粒左右,千粒重48~50克,一般亩产450~500公斤,高产地块可达到600公斤以上。该品种属中熟品种,灌浆速度快,落黄好,不同年际间、地域间有广泛的适应性。 2.品种优良 PH85~16小麦籽粒琥珀色,容重820克/升左右,蛋白质含量15.5%~16.2%,沉淀值  相似文献   

6.
灰色关联分析是对系统发展态势的分析。通过灰色关联分析 ,发现产量与产量性状的关联度为穗长 (y2 ) >每穗粒数 (y3) >千粒重 (y6) >不孕小穗数(y4) >每株穗数 (y3) >植株高度 (y1 ) ,以穗长、每穗粒数对产量影响最大。经模糊综合评判分析发现藏青 3 2 0 >WB0 7— 97>WB1 9— 97>WBQ64— 97,以比较品种WB0 7— 97综合性状表现最好。这说明 ,在西藏冬青稞育种及大田栽培中应选择穗长、每穗粒数多、千粒重高的品种为宜  相似文献   

7.
花生是我市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全市1999年种植面积22.8万亩,单产132公斤,总产3万余吨,约占四川省花生产量的六分之一。目前我市花生生产与南充相比处于中产偏低水平,亩产一直徘徊在140公斤左右。针对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影响青稞产量的主要因素,为西藏林芝青稞的高产育种及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对林芝地区广泛种植的10个青稞品种(品系)的6个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关联度大小依次是公顷穗数穗粒数小穗数千粒重穗长株高,公顷穗数、穗粒数和小穗数是影响林芝地区青稞产量的主要因素。林芝地区青稞高产品种选育和高产栽培措施上应主攻单位面积穗数,同时确保其具备株高中等,穗长适中而粗壮、小穗多而籽粒饱满的特性。  相似文献   

9.
《专家工作通讯》2004,(11):30-30
美国红提葡萄以其粒大、肉脆、美观、含糖量高的特点,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最喜爱的水果品种之一,为世界性的优良晚熟葡萄品种。陕西秦丰果业有限公司组团赴美国加洲实地考察,又对香港等主要销售市场进行了调研,结合实际,制定了发展方案。公司总投资1500多万元,引进栽植红提葡萄2000亩,共建成围栏1.4万米,栽植葡萄桩柱7万根,建成了扬程300米的二级抽水站和1500立方米的蓄水池。铺设灌溉管道1,9万米,同时组建了陕西省葡  相似文献   

10.
蔗地套种西瓜高产技术 (1)选地开厢。选耕层深厚、肥沃疏松、3年以上未种过瓜类作物的地块、在冬末春初深翻细(耒欠),分厢开沟,厢宽1.3米,沟宽35厘米,沟深30厘米,四周开排水沟。厢沟内种甘蔗,厢上种西瓜。沟内亩施优质腐熟堆厩肥3000—4000公斤,过磷酸钙30—35公斤。厢上每隔1.3—1.5米打西瓜窝,单行种植,窝深40—50厘米,每窝施腐熟堆厩肥10—12公斤,过磷酸钙120—150克,饼肥200克,草木灰400—500克作西瓜底肥。 (2)播种覆膜。甘蔗于2月上、中旬下种,亩植3500—3800段双芽苗,栽后浇水,上面薄盖一层土杂肥。西瓜播种适期为3月上、中旬,种子经浸泡催芽后,每窝点播4—5粒,用细土盖平,再用小块塑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采用促主垄控副垄的栽培模式,主垄为垄距136cm大垄,行间覆膜,副垄为垄距68cm小垄,主垄高肥、增密,亩施化肥商品量25kg,播种密度米间粒数31粒,副垄低密、低肥化控控高,亩施化肥商品量12kg,播种密度米间粒数16粒。副垄在初花期喷施15%多效唑,每亩用量35g,使植株矮化。主垄植株粗壮繁茂,田间垄型呈两垄高一垄低的高低垄形态,使田间植株叶片受光面积增加20%左右。较常规大垄行间腹膜栽培亩增产32.5kg,增产率为17%,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蔬菜生产是一项时间短、见效快、效益高的“短、平、快”项目。据统计:全市1999年种植蔬菜40.58万亩,总产72.76万吨,同上年比较,面积扩大2万多亩,总产净增5万多吨,增产8%,极大的丰富了广大市民的菜篮子。但还应清  相似文献   

13.
据报道 获四川省农业重点科技攻关计划连续十五年支持的水稻新组合“Ⅱ优838”,目前已由四川省原子核应用技术研究所培育成功。它是四川省水稻育种又一重大突破。最近,四川省各级领导对该组合显著的增产效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Ⅱ优838”是近年来水稻良种中十分难得的一个  相似文献   

14.
基于湖北光周期敏感核不育水稻(英文缩写为HPGMR)的基本特性——长日条件下雄性败育,短日条件下雄性可育,可采用“两系法”生产杂交种子,与“三系法”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1985—1989年间,我们开展了HPGMR育性转换机理和利用的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1.揭示了光照诱导农垦58S育性转换的临界光长、临界光强、敏感期、光温协同作用及光敏色素作为光受体的参与作用等育性转换机理问题。2.农垦58S的光敏不育性为核内隐性单基因突变,属孢子体不育类型,其不育性与控制株高、生育期的基因不连锁。3.农垦58S的光敏不育性具有稳定的遗传性,以农垦58S为基因供体,已经育成一批稳定的籼、粳光敏不育系。4.已经育成的两系杂交粳稻组合。1989年在湖北省生产示范种植1万亩,取得比对照亩增产50—70公斤的效果,粳稻组合制种产量约120公斤/亩。  相似文献   

15.
我区是典型的农业大区,大豆生产—直是我区的主导产业,常年播种面积在15万亩,历史最高年份30万亩,占耕地面积的25%。近年来,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大豆种植面积逐年减少,大豆产业步入了发展的低谷,就现面临的形式,我们对我区的大豆种植进行调研、找出抑制我区大豆发展的因素,研究、分析、总结出有针对性的意见,保证大豆的种植发展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16.
贺兰山东麓中段从南部山关口至北部大武口沿山公路以西海拔1150米以上地区为贺兰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外围区,面积约20万亩,沿山公路以东海拔1150米以下地区,面积50万亩,除西夏王陵景区、空军基地及山前薄地外,可开发利用的面积约40万亩。长期以来,这一地区已成了建材之一的砂石主要供应基地。1995年以前每年平均采空面积达1500亩,到1998年降至500亩。只采不治留下了大量采空区,严重破坏了这一地区的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瓜类产销现状 我省两瓜种植面积近两年一直稳定在200万亩左右,总产量450万吨,商品量380万吨,总产值16亿元左右。其中西瓜种植面积120万亩,产值9.2亿元上下;甜瓜种植面积80万亩,产值7.6亿元。年两瓜出口量3万吨,创汇额2400万元左右,瓜类种植面积占全国的6.5%,而我国瓜类种植面积占全世界的42%。  相似文献   

18.
多年实践证明,利用大棚种植蔬菜不仅单位面积产量比露地种植高1~2倍,纯收入提高2~4倍,而且可进行反季节栽培,减少环境污染,增强防涝抗旱的能力,保证蔬菜的周年供应,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至今全国已有蔬菜大棚400余万亩,其中浙江省约10万亩。然而目前大棚内的作业均为  相似文献   

19.
位于辽宁最东部的边境城市丹东,二十年治理小流域518条,修农业梯田10.27万亩,果树梯(池)田122万亩,造林整地162万亩,蚕场改造182万亩,修谷坊87809座,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61.27万亩,使昔日山洪暴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频发的地区,变成如今处处山青水秀,田畴有致,村容整洁,欣欣向荣的田园景象。这一切都来自于政府重视、科学规划、良好政策和多措施并举的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20.
宋海呈 《今日科苑》2007,(22):126-126
一、2007年度秋棉特点(一)全国棉花种植面积略有上升,本地棉花种植面积下降据国家统计局调查,预计2007年全国棉花种植面积8221万亩,比上年增加108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