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这一生最最痛苦的事情你知道是什么吗?就是人活着,钱没了!"赵本山在春晚《不差钱》小品中的这句经典台词时常在我们耳边响起,也向人们警示着给自己预留一笔养老资金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在对待钱的问题上,《喊呐》、《徬徨》中的新的智识者尚处在一种文化怪圈之中,他们不断地被这“小作为”的事情所“烦难”。一方面,传统观念中的重义轻利、崇义贬利思想紧紧地缠住他们;另一方面,现实的生存又逼使他们向现代价值观念靠拢。为此,他们经受了特殊的矛盾、痛苦,以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与此同时,他们也在探索,“默默地前行”,希图把握住这个有关命运与前途的生存杠杆。  相似文献   

3.
人的一生是在比较中度过的。童年最浅薄,公然比较谁的父母棒。有的说:“我父亲的官高。”有的说:“我父亲有很多很多钱。”其实这最无聊的比较是人生最无法选择的无奈。生在朱门与草户,由得人选择吗?世界本来就不公平,有的人一辈子之奋斗所得,有的人一生下来就拥有了。童年的比较是无法比的比较。  相似文献   

4.
人的一生可浓缩为“三天”,即昨天、今天、明天。 昨天与今天之间有扇后门,今天与明天之间有扇前门。这“三天”中,“今天”最重要。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明天的事情等来了再说。最要紧的是,做好今天的事情。  相似文献   

5.
张毅冰 《考试周刊》2012,(31):168-168
小品和相声这两种精当地运用语言的艺术形式,给大家带来了数不清的欢笑。小品《不差钱》中"人这一辈子最痛苦的你知道是什么吗?就是人死了钱没花了","还有比这更痛苦的,人活着钱没了"这些语句诙谐中又富含哲理,让人津津乐道;相声《不能让他走》中"你长得也太随心所欲了","不要崇拜哥,哥只是传说"生动诙谐成了脍炙人口的流行语。还有很多作品,因为其生动的语言艺术,成为永恒的艺术经典,让人难以忘怀。在新课改的理念下,教师不再是课堂上的主角,  相似文献   

6.
李艳 《湖南教育》2005,(16):9-9
结束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学习后,我问学生一个问题“:你们的童年生活中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一个乖巧的女孩子举手发言,她很认真地说“:我没有童年。老师说童年是人一生当中最开心、最无忧无虑、最值得回忆的一段时光,我认真想了,真的没有。”我一时语塞愣在讲台上。我  相似文献   

7.
哲人的快乐     
阿珍 《现代语文》2004,(2):10-10
萨特在《存在与虚无》中呼喊:“我是孤独痛苦的人!”尼采也在《查拉斯图特拉如是说》中抱怨:“孤独像巨鲸吞噬着我的精神。”在世人眼里。这些大师们似乎一生都生活在痛苦中,而绝无欢乐可言。  相似文献   

8.
“兴观群怨”是孔子论《诗》的名言 ,“群”是其中的核心 ,群者 ,君也。君子是孔子培养人才的标准 ,君子之道也是那个社会防范未然最根本性的措施。而作为君子也就有了一生也做不完的事情 ,通过完善自我并最终完善社会。孔子的弟子继承了这一传统。  相似文献   

9.
2009年4月,《中国青年报》推出“示范校为应试一天学18小时”系列报道,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众多媒体刊发评论,表达了对尽快破除应试教育的期待。人民网刊发吴江的评论《“跳楼、猝死”的素质教育究竟示范了啥?》。文中说,素质教育无以为继早已是不争的事实,示范素质教育学校最终完全彻底甚至变本加厉地回归应试教育,也是普遍现象。新浪网一位网友在博客中写道:“为了升学率,几乎所有的高中学校都在加班加点。高中老师成了天下最忙的教师,高中学生成了天下景苦的学生,高中生活成了孩子一生最痛苦的经历!”  相似文献   

10.
哲人的快乐     
萨特在《存在与虚无》中呼喊:“我是孤独痛苦的人!”尼采也在《查拉斯图特拉如是说》中抱怨:“孤独像巨鲸吞噬着我的精神。”在世人眼里,这些大师们似乎一生都生活在痛苦中,而绝无欢乐可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编读往来     
《教育》2006,(9)
《教育》最吸引人也最打动人的是“用新闻的心脏贴近教育”《教育》双周刊最吸引人也最打动人的就是那句“用新闻的心脏贴近教育”。作为一本年轻的杂志,敢于打破期刊固有的窠臼,尝试以新闻这种形式来“说”教育的事情,不能不让人瞩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通讯》在香港是份有一定影响的语文月刊。从这份杂志的1982年12月《初中语文教学研究专号》看来,《语文教学通讯》真不愧为内容丰富、理论和实践并重的好杂志。这一期突出了“初中语文教学”专题,更觉具体、生动和紧凑。其中“封面人物”那两篇文章,《善把金针度与人》(杨履武)和《碧波深处有珍奇》(钱梦龙)最吸引笔者,印象最深。看完了这篇“封面人物”的介绍和这位封面人物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经验介绍,笔者心情万分激  相似文献   

13.
罗贯中名本,钱唐人,大约生活在元末明初。他做的小说很多,可惜现在只剩了四种。而此四种又多经后人乱改,已非本来面目了。——因为中国人向来以小说为无足轻重,不似经书,所以多喜欢随便改动它——至于贯中生平之事迹,我们现在也无从而知,有的说他因为作了水浒,他的子孙三代都是哑巴,那可也是一种瑶言。贯中的四种小说,就是:一、《三国演义》;二、《水浒传》;三、《隋唐志传》;四、《北宋三遂平妖传》。《北宋三遂平妖传》,是记贝州王则借妖术作乱的事情,平他的有三个人,其名字皆有一“遂”字,所以称“三遂平妖”。《隋唐志传》是叙自隋禅位,以至唐明皇的事情。——这两种书的构造和文章都不甚好,在社会上也不盛行;最盛行,而且最有势力的,是《三国演义》和《水浒传》。  相似文献   

14.
《初中生辅导》2023,(29):61-72
<正>1开场交际话题导入鲁迅回忆少年时代在“百草园”的生活时,除了写优美的景物和有趣的游戏,还提到一个“美女蛇”的故事。听故事,这是鲁迅儿时最难忘的事情,也是我们每个人童年时最难忘的事情。四大名著中的《水浒传》和《西游记》,就是“故事汇”。情节神奇变幻,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这就是故事的特点。莫言说:“因为讲故事,我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确实,2012年12月8日,他在瑞典学院讲到的那些故事,让人百听不厌。讲故事的本领,若能用到我们平时的作文中,那将妙不可言。  相似文献   

15.
麦子 《教育艺术》2004,(7):31-31
人的一生要经历许多事情,可是哪些经历是必不可少的呢?英国国家广播电台(BBC)“假日”栏目组根据民意调查的结果,评选出了“人的一生最应该尝试的50件事”,并认为人生达到这种境界才是完美的,才称得上死而无憾。  相似文献   

16.
当他做了近13年的研究成果《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自适应与多尺度计算方法》获得200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时,陈志明觉得“这是一个承认,也是一个鼓励”。而获奖之后,他要做的事情是“更加努力,超越自己”。  相似文献   

17.
歌为心声。一些经典的流行歌词经过人们的些许改编后,朗朗上口,承载着百姓对2009年的诉求。吃别为了钱染上疯狂新编歌曲:“那一种强身健体的奶,为了钱,染上了疯狂;为了钱,加了无数添加剂;为了钱,换了心肠。人们还能不能、能不能更放心?我在佛前苦苦求了几千次!”这首改编自歌曲《求佛》的歌词,充分反映了老百姓对2009年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的渴望。  相似文献   

18.
在歌德的《浮士德》中,浮士德眼瞎与否是全剧的关键情结。正是这一情结才使得浮士德一生的追求有了一个光明的结局。然而,也正是这一情结使得《浮士德》充满了“痛苦的神秘”,使得人们对其意义的理解与把握变得扑朔迷离。文章从神话原型理论出发,来解读“眼瞎”这一情节意象的原型意义,并以之为基来阐释《浮士德》所真正表达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孔乙己》是鲁迅的第二篇白话小说,也是新文学的第二篇小说,写于1918年春。作品以二千多字描叙了孔乙己痛苦和不幸的一生,高度浓缩了旧中国的社会面貌,深刻揭露了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质,不愧为是一颗璀灿的短篇明珠。著名作家巴金称赞“《孔乙己》写得多么好。”短篇名家沙汀把《孔乙己》视为典范之作。一些中外作家和评论家也赞誉《孔  相似文献   

20.
孟磊 《新读写》2012,(3):35-35
过年了,家人去买了副对联,横批是“一帆风顺”,这或许是人们长久以来的愿望,可愿望越是美好,越是宣告了它的难以实现。人的一生难免磕磕绊绊,失望、逆境与痛苦终将伴随人的一生,所以人们必须面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