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培养学生的耐挫力,对于培养提高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实现教育目标,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一个人都可能遇到挫折与失败.挫折对于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含义,正如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所说,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则是万丈深渊.相同的挫折对不同的人所产生的心理压力是不同的,有的人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经得起挫折的打击;有的人一蹶不振,甚至走上消极轻生的道路.因此,培养学生耐挫力,开展挫折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挫折,让他们勇敢地面对生活和学习上的挫折,克服困难,成为全面发展的接班人,是每一名人民教师的职责,尤其是班主任,更应成为学生的心理保健护士,让学生战胜挫折和失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生承受挫折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是现代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从改善学生认知结构、加强体育锻炼、健全生活情绪、丰富社会经验、补偿与替代等几个方面对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一位美国儿童心理卫生专家说:'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长大后会因不适应激烈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社会而深感痛苦。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既会有愉快的成就,也会遇到各种挫折,即'碰钉子'。心理学上认为挫折是'当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受到障碍或干扰时所表现的情绪状态'。挫折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生活内容之一。面对挫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有的人退缩不前,有的人却能轻松面对,积极克服.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将成为现代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其中培养学生面对挫折和承受能力,是使学生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现在的独生子女多,有的家长教育方法不当,盲目溺爱,造成一些学生心理脆弱,人的一生往往有许多风风雨雨,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特别是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学校也不例外,如各种考试、升学、比赛等.有的学生一遇到挫折就萎靡不振、自暴自弃,甚至为了一些小事而伤心落泪,离家出走,结束自己的生命.有报道称一名学生因考试成绩不理想,难以向家长交待,竞将父母和奶奶杀死,然后自杀……所以,作为老师,培养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对待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随着素质教育不断深化和教育改革创新的推动,挫折教育逐渐成为国内学术界和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中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极易受到挫折,有的学生可以在挫折中越发勇敢、积极面对,但有的学生遇到挫折后就一蹶不振、消极生活。基于此本文将对中小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必要性进行研究,希望能够引起广大中小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帮助更多学生走出挫折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孙华 《文教资料》2008,(4):86-89
独生子女似乎享受着无穷无尽的关爱,但在他们的情感天空,常常黯然失色:有的缺少亲情的呵护,有的缺少精神的关爱,有的缺少自信的力量,有的缺少感恩的情怀,有的缺少挫折的磨练,有的缺少宽容的风范……如何让孩子们灰暗的天空变得多姿多彩,这是需要我们大家共同探讨的话题,需要我们的爱心,需要我们的智慧.  相似文献   

7.
止戈 《职教论坛》2000,(12):43-43
要对职校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离不开心理素质的培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不同的人在遭受同一挫折后,会有不同的态度和表现。有的人灰心丧气,有的人毫不气馁;有的人怨天尤人,有的人自我反省;有的人恼羞成怒、暴跳如雷,甚至大打出手,殃及无辜,有的人却安之若素、泰然处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些各不相同,甚至截然相反的态度和外部表现,说明在人的内心深处存在着不同的心理素质。对职校学生进行心理素质的培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认为职校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意义:  1.时代使命的需要。二十一世纪…  相似文献   

8.
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挫折,有的人会一蹶不振,甚至破罐破摔,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但是有的人却能绝境反击,重新站起来,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在于人们对事情成败的不同归因.人们通常把事情的原因归因于能力、努力和运气.归因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心理体验,这种不同的心理体验又会对未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不同的影响.因此,有的人能够在困难中看到积极因素,看到黎明前的曙光,培养起习得性乐观;但是有的人却在挫折的压力下,产生习得性无助,自暴自弃,走向一次又一次的失败.  相似文献   

9.
生活在今天的孩子一般条件都比较优越,但过分优越的环境不仅没有使孩子成为好苗子,反而使他们养尊处优,很难面对困境,其自理能力、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比较差。据媒体报道,目前孩子的心理素质呈下降趋势,尤其是一些中小学学生经受不起一点点的挫折。有的孩子甚至因为一些小挫折就发生心理扭曲,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个别孩子还因此而逃学,甚至走上犯罪道路,让人心痛不已。我们都知道,人生之路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挫折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在所难免的。但有的人心理承受能力强,经得起打击;有的人心理承受能力弱,经不住挫折考验,面对挫折而恐惧、消极、悲观,自然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甚至导致心理障碍,影响身心健康。特别是高科技时代的今天,强竞争、快节奏、多变化给人带来更加强烈的情绪冲击,使矛盾、冲突更普遍、更尖锐。因此,教师要把握学生心理,巧用挫折教育。挫折教育要使孩子有勇气敢于面对困难,机智应付困境,有能力解决难题。教师要根据孩子的性格特征,有的放矢地进行有效教育。挫折教育决不是苛刻的批评、大声的谩骂和严厉的责打。心理研究表明,承受挫折能力和其他心理品质一样,可以通过学习和锻炼而获得、提高。我们在平常的教育工作中运用挫折教育要注意以下几点。1.慎...  相似文献   

10.
现代高考要求学生的思维能力全面地得到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但无论是社会还是学校都存在着思维发展不够全面的人和学生,有的思维活跃,但缺少严密性;有的思维严密,但呆板而缺少灵气。这实际上是由于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被割裂开而孤立发展造成的。当然影响人的思维因素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很多学生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往往表现手足无措,缺少面对困难的勇气。在体育教育教学中,合理运用挫折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坚定其克服困难的决心,增强其意志品质,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处于发育阶段,在情感和意志品质等方面还有很大的可塑性。当今小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衣食无忧,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父母包办一切的日子。而这种环境对心理健康发展并不利,缺少逆境中的锻炼,如体力劳动、艰苦的生活环境,经受挫折和失败的机会很少。有的学生存在不良心理反应,缺乏坚韧的意志力,对复杂的社会环境适应能力差,遇到挫折和失败等心理冲突时,  相似文献   

13.
建立在存在哲学人学理论基础上的非连续性教育是教育研究的一个新领域 ,它认为挫折是影响人发展的非连续性生活事件 ,挫折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进行挫折教育的关键是教育者对学生的情感关怀。以此教育理念来反思我国的挫折教育研究 ,不难发现我们对挫折教育的理解有简单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14.
青年学生开展挫折教育的原因及其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青少年的挫折教育是青少年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我国现阶段青少年学生,特别是青年学生面对挫折的抵抗能力普遍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青少年学生的身心特点、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以及家长对子女的溺爱等内外因素,造成了青年学生危机意识下降,缺少积极进取的意志,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要解决这些问题,学校、家庭、社会以及学生自身必须通过有效的形式和途径来加强挫折教育,提高受挫能力。  相似文献   

15.
当前,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这样一个说法:学生在作文中编故事、叙事苍白、缺少真情实感是由于他们没有"生活".有的老师喜欢引用朱子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来回答学生作文虚假、空洞的问题.但是,正如鱼生活在水里一样,学生难道不是生活在"生活"中吗?我认为,关键不在于学生没有生活.  相似文献   

16.
生活自理——培养学生自主生活技能小学生年龄小,在家里缺少生活锻炼,初入学校寄宿,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出现问题。如有的学生不会叠被子,有的学生不会洗衣服,有的学生生活用具摆放零乱,有的学生晚上睡觉盖不好被子,有的学生不会穿衣服,干脆晚上不脱衣服睡觉,等等。作为学校,对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要求是:在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生理发育逐渐走上成熟的阶段,也是其世界观和人生观逐渐树立、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的时期.初中生面对繁重的学业和日益增多的人生、社会问题,会遇到重重困难,遭到挫折.他们涉世不深,经验不足,心理上难于承受突如其来的挫折和失败,如缺乏正确的引导,往往会陷人困境,不能自拔,对未来失去憧憬、对生活灰心失望;有的学生甚至轻易地结束自己的生命.教师应该责无旁贷地帮助他们,使他们能正视现实、正视自己,身心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感谢挫折     
生活总是由成功、失败、悲伤、喜悦组成。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成败、得失、悲欢离合、挫折坎坷,而我却要感谢挫折, 因为它带给我的太多太多。人生路上不免会有挫折,有的人被挫折的风暴打倒,停留在胆怯的港湾。而有的人却在挫折风暴中搏击,终于迎来了前进的胜利。我曾经做过前者,但由于岁月的流逝,能  相似文献   

19.
青年学生的全面教育不能缺少挫折教育,应在接受挫折的心理准备、承受挫折的勇气、战胜挫折的信念、克服挫折的行动、挑战挫折的实力几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  相似文献   

20.
中学作文教学,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但写什么,怎样写,是许多中学生深感头痛的问题。有人认为,这是因为当今中学生生活单调,缺乏体验,所以作文时才无话可说、无事可写。这种看法有失偏颇。笔者认为,学生并不缺少生活,也不缺少材料,而是缺少对生活的仔细观察和认真思索。正如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养成认真观察的习惯。那么,怎样指导学生观察和认识事物呢?一、要勤于观察19世纪法国作家福楼拜在指导莫泊桑观察生活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