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校为本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模式是近年来教育界广为关注的一种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如何使校本教研活动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呢?我认为以课例为载体、以反思为抓手的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个有效而现实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践行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必须依托校本教研才能得以实现。而传统的校本教研,形式单一,教师参与的热情不高,收获不大。如何走出校本教研的困境?寻找一种行之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成了当务之急。"同课异构"活动,不仅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而且为校本教研注入了活力。  相似文献   

3.
改进课例研究 提高教研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课例研究是指对开设的教学观摩课、示范课、研究课或视频录像等典型课例进行分析研究,以揭示课堂教学的设计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方法;解决课堂教学实践中的疑难问题;分享和推广成功的教学经验,从而丰富教师专业发展中必备的实践性知识,增长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所以,课例研究是目前校本教研中比较基本而重要的教学研究方法,也是教师校本培训的一条基本而有效的途径,近二、三年来课例研究纳入了本校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的基本内容中。然而,对课例研究的组织设计和组织安排不同将直接影响到课例研究的效果,影响到教研和培训效果。因此,如何改…  相似文献   

4.
课例研究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研方式,近年来,特别是在校本教研的推进过程中越来越被认同.然而,在开展课例研究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为了破解这些影响课例研究向纵深发展的瓶颈问题,提高课例研究的有效水平,笔者认为,不仅需要进一步更新教研理念,更需要教研策略与教研技能的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5.
以课例为载体的教研活动是一种校本研修活动,它既是教师在课堂上的个体教学过程,又是教研组集体备课、集体观课、集体研讨的过程.有效的校本研修既需要教师个体的独立思考,也需要教师同伴的相互合作,更需要专家的专业引领.以"精心预设,关注细节"为主题的课例研究的实施方法,在课例研修中扎扎实实地推进群体的专业成长,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课例研究中需要明确的几个核心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起源于日本的课例研究近年来在我国作为中学教师校本培训的重要方式而目益受到关注。本文分析了课例研究中需要明确的几个核心概念,以期我们对这项教研活动的精髓有更加深入地了解,使课例研究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同课异构作为一种新型的教研活动广为学界所接纳,实践中赢得了一片叫好之声。有的说,同课异构创新了课堂教学方式,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不一样的精彩";有的说,同课异构让教学研究校本化,是推动校本教研的有效形式;有的说,同课异构推动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了教师个性教学风格的形成;还有的说,同课异构生成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促进了教师实践性知识的传播;更有的说,同课异构促  相似文献   

8.
以校为本的教研是中小学实施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学校教学质量的基本途径和有效措施。但在农村学校,校本教研却面临着许多现实困难和问题,严重制约着校本教研的有效开展。为此,我校借助省级立项课题《以学为主的学程导学模式实践研究》在校本教研实践中积极探索走行动研究之路,初步探索出了一条"主题化学习培训、系列化课例研讨和草根化课题研究"的校本教研模式,大幅提升了校本教研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更需要与时俱进,"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资源,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教学资源,又是在这些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探索并深入分析"微课"的开发流程、教研开展及其价值,对新时期校本教研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起源于日本的课例研究近年来在我国作为中学教师校本培训的重要方式而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分析了课例研究中需要明确的几个核心概念,以期我们对这项教研活动的精髓有更加深入地了解.使课例研究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论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成长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作为行动研究的校本教研对于教师专业成长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的专业成长亦对校本教研有着积极的反哺效应;综合而言,我们认为,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条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2.
课程改革以来,我区把校本教研作为一种学习、工作和研究三位一体的学校教研文化活动和教师行为,作为一种具体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的取向,作为一种教师专业发展活动的经验和理论提升过程,作为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和创建学习型学校的主要途径,形成了“区域性——学校内——网络里”三个校本教研平台,着力建设专业学习共同体,有效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便是在这么一种大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在推进新课改的过程中,校本教研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而受到广泛关注。然而,校本教研是在新课改的框架内发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彰显,校本教研应有之义也被窄化。本文主要从新课改背景下探讨校本教研的历程,对校本教研问题进行反思,从而使其真正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徐国明 《教书育人》2013,(26):34-35
校本教研是以学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活动,它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它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能使教师的专业发展由"自发"转向"自觉",由"个别"转向"群体"。近年来,我校在强化校本研究,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三项措施。一、在课例分析中求突破在校本教研中,我校形成了以下几种课例研究的实践模式:1.一人同课多轮。就是同一个教师连续多次上同一课,内容重复,但要求教学行为要不断改进。  相似文献   

15.
苏瑜 《中学教育》2009,(2):61-64
校本教研是中小学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阵地,为此,学校重视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以课例为载体的课堂研究,并进一步规范教师教研过程,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教学-研究-专业发展”一体化校本教研模式。  相似文献   

16.
校本教研形式多样,可采取专题研讨、行动研究、同课异构、课例研讨、沙龙交流、会诊探讨等多种方式。有效开展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教科研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校本课例研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研方式。它以真实为前提,能有效地解决教学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判断和实践智慧。在当前的校本课例研究活动中,由于实施者观念偏差、理解偏颇及操作不当,以及忽视制度外的文化建设和经营,暴露出种种"弊病",出现了种种虚化现象。如何正视分析这些现象,并以此构建有效的课例研究范式,是当前校本教研的一个重要话题。  相似文献   

18.
在课程改革逐步推进的背景下,“教师成为行动的研究者”、“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已经耳熟能详,但“如何成为”、“如何促进”却颇多讲究。作为一所怀抱理想的示范性学校,灵溪一中自2001年始就依托省课题《示范初中校本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探索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研修之路;2003年参与市教研院牵头的省教研课题《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策略研究》,致力于基于课例的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和行动推进,探索适应新课改的基于校本的文化营建和学生、教师、学校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丁杭缨 《福建教育》2009,(11):6-8,57
策划人语 磨课是对同一内容的教学进行多次备课、试讲、研讨、改进的过程。课改初期的磨课在一定程度上是为观摩课、比武课服务的。为了吸引眼球,打动评委。当磨课逐渐成为校本教研的一种有效形式时,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磨课的价值,探求切合校本实际的磨课方法.让磨课成为提升教研活动实效的有效载体。成为教师提升专业素养、展现个性的平台。如果说观摩课、比武课在一定程度上要考虑评委、听课教师等外部价值取向。那么作为校本教研形式的磨课应多考虑如何提高课堂实效、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等内部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0.
信息技术正在成为影响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的重要方式和手段.本文主要论述信息技术支持下校本教研与校本培训的具体内容,提出了信息技术支持下校本研修的具体形式——网络环境下的课例研究。即以信息技术搭建校本研修平台为支撑,以教师知弘管理为策略,以行动研究为方法,以网络课例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与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整合起来,从而更加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