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山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作为上海市第二期课程改革试验校,学校在课程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探索课程的校本化实施。2010年学校以上海市加强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课题子项目《基于"学生学习"的课程组织管理与制度建设探索性研究》为引领,开展了基于"学生学习"的课程建设研究。在课程建设中学校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全程参与到课程的建设过程中,致力于开发出真正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受学生喜爱,有利于学生快乐、健康、全面、可持续发展的课程  相似文献   

2.
课程特色建设必须抓住培养人这一学校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基于学生发展,服务于学生发展。针对实践中存在的课程建设脱离人的发展轨道的现象,应将如何理解学生作为课程建设的逻辑起点,实现课程与学生的深度融合,使学校课程特色建设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山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作为上海市第二期课程改革试验校,学校在课程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探索课程的校本化实施。2010年,学校以上海市加强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课题子项目"基于‘学生学习'的课程组织管理与制度建设探索性研究"为引领,开展了基于"学生学习"的课程建设研究。在课程建设中,学校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并全程参与到课程的建设过程中,致力于开发出真正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受学生喜爱,有利于学生快乐、健康、全面、可持续发展的课程。  相似文献   

4.
正课程基地是以建设学科内容的物质呈现平台为基础,以学科课程为核心,通过师生做中学、学中做,巩固、演示、验证、探究和拓展教学内容,充分挖掘学生天赋潜能,努力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目的,对现有课堂的延伸、升华和互补,是集学科课程建设、学科梯队建设、课程设施建设和课程质量建设于一体的综合性基地。课程基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通过开发一系列特色校本课程,为不同潜质、不同水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多层次的选择和帮助,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通过课程资源开发,满足师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学习的优良品质。为进一步推动基础教育改革,一些省市教育主  相似文献   

5.
课程建设是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基石,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保障。比照部分国家示范院校和骨干校课程建设的优秀经验,反思本系部课程建设的现状,要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以课程建设为抓手,以学生成长为追求,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6.
课程建设是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策略之一。上海市进华中学在上海“二期课改”精神指导下,坚持为学生一生发展奠基的理念,以课程建设为抓手,逐渐形成了数学学科的“龙头效应”,陶艺教育的互通教学,特长教育彰显创新意识,社会综合实践课程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新模式,并建设形成了以“成熟的校本课程体系,指引学生全面成长,促进教师队伍深度发展”为特征的课程良性发展系统。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拓展性课程建设的初衷是培育学校的办学特色,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但是,现实中的拓展性课程建设常常脱离学校理念性文化和特色地域性资源,忽视学生需求和兴趣,既没能彰显学校办学特色,也未能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突破拓展性课程建设的现实困境,学校要立足自身办学理念设计课程框架,聚焦特色资源挖掘课程要素,以“五育”为纲构建课程体系,以学生为本建构课程实施路径,围绕育人目标构建课程评价体系,最终实现拓展性课程建设的价值回归。  相似文献   

8.
教师、学生和课程构成教学系统不可分割的三个环节.课程为教学提供平台、环境和资源,同时,它也是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和发展个性的载体.因此,进行校本课程建设是保证教学质量最基础的环节.高中校本课程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形成校本课程方案,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并通过资源的研发为校本课程的发展提供动力;同时对资源进行有效管理,保障校本课程建设得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我国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因此,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为导向的职业发展教育课程体系,显得尤为必要。本文立足于职业发展教育课程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结合课程建设中社会需求和学生需求进行调研,构建职业发展教育课程体系"四化"建设模式,探索建立课程评价与动态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10.
学生生涯规划课程建设是为学生搭建一个平台,让每个学生拥有行动的方向、拥有能够做得更好的信心、拥有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让每个学生相信有付出就会有收获的道理。学校生涯规划课程建设是以平台建设为载体、课程建构为核心、生涯发展为目标,让学生了解自己、了解社会,进而为学生的生涯规划提供行动依据。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新时代的教育模式层出不穷。信息化和网络化时代,网站建设课程是必不可少的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学生通过对网站建设的学习,充分了解网络体系架构,掌握网站建设的基础知识和技巧。网站建设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本文着重讨论了网站建设课程中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分析实践教学方法,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为全面发展学生能力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2.
<正>课程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内容,课程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优质课程是学校高效育人的根本保证。近年来,我们确立为学生发展服务的课程文化观,坚持以学生多元发展为本,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校建设的需要出发,设计构建促进学生多元发展的课程平台,构建有活力的课程文化。在实践中,我校确立了"立足校情、以生为本、逐步拓展"的指导思想,将校本课程纳入学校规划加以整体设计、系统规划、分层管理,突出校本课程的地域特色、校园特色、生活特色,初步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  相似文献   

13.
在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过程中,课程改革是推进学校转型发展的核心。实验课程更便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因此实验课程的转型建设在高校转型中必不可少。为满足高校转型、人才培养及课程建设的需求,针对目前实验课转型建设中存在的课程结构松散、学科、专业资源分配不均,教学模式不合理等问题,以项目为导向对实验课程进行转型建设。以"项目为导向,任务为驱动,应用为目的"实验课程模型,依据主项目和子项目的设定统筹课程规划,建立分层次分群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辅助的教学模式。这种方法不但能有效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应用型人才,促进应用型高校转型,而且得到了学生的高度认可。  相似文献   

14.
当前各个高校均着力发展在线课程建设,推进在线课程平台建设,但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被动学习及缺乏交流互动等。文章结合本校近年来实施在线课程的改革实践,研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各种手段与方法,探索有效、可操作的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使在线课程学习的优势得以真正发挥,丰富在线学习理论,提升学生学习和发展成效,使学生从被动学转变为主动学,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为高校开展在线课程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中小学课程基地建设的追求在于建构适合学校和学生学习实际的校本课程,在于丰富和完善学校课程体系,课程基地建设要立足学校实际,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两个积极性,以学生为本,把学生的需要和发展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出发点,确立学生是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主体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建设要在高等学校体育大课程观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针对不同区域,不同专业设置体育课程内容。以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要求为目标,侧重设置培养学生多方面的体育能力、职业发展能力和职业保护能力的课程,体育课程建设要与专业课程建设同步进行,为塑造高素质的技能型、应用型高职人才发挥体育的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17.
课程建设始终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强调"改革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从而实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为载体、尊重人的全面发展的课程建设。但是,目前高职院校课程建设存在诸多问题,如课程建设尚未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课程开发尚未充分实现基于工作过程、工学结合。高职院校应该在充分调研学生、教师、企业等多方需求的基础上,与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落实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认真进行基于学校特色、专业特色的校本课程建设,探索出适合自我发展的高职院校课程建设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特色课程",是指一所学校开设的不同于其他同类学校的具有独特性的课程。"课程特色",是指与同类学校相比较而言,某一所学校在实施同样课程的过程中,其实施策略、实施手段、实施方式和方法、实施结果的评价等具有有别于其他同类学校的质的差异性和优质性。在价值取向上,特色课程与课程特色的建设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在课程决策上,特色课程与课程特色的建设要体现师生的共同发展愿景;在课程规划上,特色课程与课程特色的建设既要在学校办学总目标和育人价值取向引领下进行顶层设计,又要关注学生眼下的个性化发展,还要致力于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基。  相似文献   

19.
成尚荣 《江苏教育》2017,(10):25-26
<正>"核心素养与校本课程建设"是课程改革深化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其题旨是:要坚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引领校本课程建设;校本课程要真正成为培育、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要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落实在校本课程的建设过程中。显然,这一命题,不仅具有校本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普遍意义,在核心素养的引领下,校本课程建设必将进入一个新阶段。一、校本课程建设应当有高立意:以育人为总目标,探索并建构育人模式  相似文献   

20.
课程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怎样将国家课程与学校课程有机整合?怎样开设学校课程?怎样实施学校课程?笔者认为,将国家课程实施与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相结合,形成独特的课程文化,是学校特色建设的必由之路。一、开放与包容: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理性思考其一,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是新课程改革的本质要求。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在课程建设方面体现为尊重学校差异和学生个性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