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我国中医的"阴阳平衡"理论对武术健身理论起到了深远的影响,中医学认为"阴平阳秘"即阴阳平衡是人体健康的表现。武术运动则是通过外在的形体锻炼与内在的精神意识活动的紧密结合达到"形神兼备"、"内外合一",体现了阴阳平衡。  相似文献   

2.
中国武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文章通过对武术内外兼修的论述,着重强调了武术的内外兼修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论述了形神兼备是武术内外兼修的基础,内练外练是武术内外兼修的内容,内外相合是武术内外兼修的实质,“内圣外王”是武术内外兼修的追求目标。这些哲理在当代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甲骨文“武”字的含义到现代意义的武术概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资料印证法和实地考察法,对"武"及武术的本意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有两点创新之处首先从甲骨文中"武"字的变化看,其原始本意并非止戈为武,而完整的表述应该是或持戈静止而立,注视前方;或举戈而动,欲与人、兽斗.与人斗是争夺地盘和剩余价值,与兽斗是维持生存和生命.至于"止戈为武"的说法,是对历史的一种误解.其次进一步丰富了武术概念,在现有概念中增加了"功法"和"内外兼修"两个关键词,完整表述为武术是以技击为内容,通过套路、格斗和功法等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相似文献   

4.
八卦掌是一个内外兼修、神形具备、刚柔相济的拳种。但以"掌"为主是其最大的特色,它从诞生至今,生命力隽永。探寻它的理论、实践及健身等多种功能的奥秘成为武术发展的必然,文章从"八卦"、"阴阳"、"传统医学"的角度对其进行一些论述,以期更好地了解八卦掌,以与求学者共勉。  相似文献   

5.
中华武术是以传统哲学为理论基础,注重内外兼修、术道并重的传统体育项目.作为高校体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术不仅具有其它运动项目的锻炼价值,而且可通过武术运动的特有特点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大学生人格、增强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正>一、竞技武术套路的定义及其本质特征对于竞技武术套路的定义有多种解释,但其主要内容是一致的。"武术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搏斗的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武术套路运动是以技击动作作为素材,以攻守进退、动静疾  相似文献   

7.
《武当》2008,(5):28-29
研究武术美学,首先得认识什么是武术美学。因为武术是内外兼修,形神兼备的运动形式,因此,武术美学就是由武术运动中,形态和意识所产生的美与审美的统称。它是武术理论重要的组成部分,既指导习武者追求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结合,又提高欣赏者的审美情趣。武术美学包括意识美和形态美两部分,又包括欣赏和被欣赏两个层面。  相似文献   

8.
韦莉芬 《中华武术》2002,(10):60-60
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自从偶然结识了《中华武术》杂志,我便越来越喜欢上了武术运动。  相似文献   

9.
洪浩 《搏击·武术科学》2014,(3):F0002-F0002
2009年,在登封召开的武术定义和武术礼仪标准化研讨会将武术界定为:“武术是以中华文化为理论基础.以技击方法为基本内容,以套路、格斗、功法为主耍运动形式的传统体育”而在1988年召开全国武术专题论文研讨会则将武术的定义表述为:“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搏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相似文献   

10.
武术是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注重内外兼修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古老东方特有的运动方式。武术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气节、文化和东方人的思维方式。武术通过电影方式的传播与推广,不仅表达出武术的技击招式,更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因此由于功夫片的传播,武术越来越成为代表中国的符号。功夫片是许多人了解中华武术的渠道,对于武术的...  相似文献   

11.
阴阳学说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道家哲学思想之一,阴阳理论深深渗透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对太极拳哲学思想理论和技术发展,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道家阴阳学角度对太极拳中的虚实分明、虚实转换进行剖析及总结,旨在丰富太极拳功法理论.  相似文献   

12.
阴阳观对中华武学的技、法、理辩证思想都给予更为终极的关怀,是武学运动变化的一种固有规律.“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阐述了阴阳二气结合的万物之理,解释了“道”和变化的辨证思想理论,对于武学拳理思想、技法招式和功法炼养给予了深切的关怀,构建了武学丰富深远的技击原理与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古代养生理论中,"天人合一"及"阴阳互换"的哲学思想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文章运用文献、综述等方法,结合对中国古代养生思想整体观的探析,从"天人合一"及"阴阳互换"的涵义及其发展等方面进行简要概括总结,探讨"天人合一"和"阴阳互换"思想的指导意义,为现代人们养生实践水平的提高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传统武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深受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和润泽,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表现形式,以其深奥的哲理、精湛的技法折射出博大的文化内涵.文章试图从拳法拳理、技法技理、练功理论、技击方法等方面阐述阴阳五行哲理对武术的影响,以期进一步深入探究武术文化.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传统武术是在几千年的农耕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至今广为传播的是以套路、搏斗和功法练习为主要内容的武术。中华武术的理论基础是阴阳学说,太极图的阴阳看似简单,实际是包罗万有的一种标志,以阴阳理论为基础,中国的武术前辈们经过终年累月的实践、研究创出了符合自身特色的,独具个人魅力的武术套路。  相似文献   

16.
形意拳在其发展过程中,在拳理拳法上,逐步形成了丰富的技击内容和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拳法上以形取意、意自形生为主要特点。以徒手搏击和器械攻防格斗为一体,以及内外结合、锻炼人内在的精、气、神、意、劲为宗旨。同时在拳理拳法中蕴藏着"天人合一"及祖国医学中五行学说、阴阳学说等传统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传统养生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研究方法,对中国传统养生的基础理论进行阐述,中国传统体育养生的基础理论主要来源于中国传统哲学和中医学的理论,并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这就是“阴阳平衡”、“天人合一”、“气一元论”等。这些基础理论不但对中国传统体育的发展起到了理论指导作用,而且对当今世界体育发展,拓宽对体育的认识,增强世人体质都具有重大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自然哲学的阴阳学说认为万事都有阴阳之别,一切事物运动变化无不是相互对应的、阴与阳相互作用的结果,并将阴阳变化的规律精炼地称之为"一阴一阳之谓道".而阴阳转换变易正是太极拳的灵魂,阴阳相济是太极拳的指导原则.太极拳中的拳理、拳技及理论无不体现着阴阳学说的精髓.  相似文献   

19.
太乙五行拳以道家的阴阳、五行、八卦、九宫学说思想为指导,注重内外修为.太乙五行拳要求动静结合,内外合一,身形兼修,溶技击的身体训练与意念活动为一体,通过有步骤的练形、练意、练气、练功,达到化柔为刚,积柔成刚,以意领气,阴气归元,意气劲形,内外双修,强进功力,旨在筑基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