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关于谱牒学的研究多集中于史学、社会人类学和图书馆学界,而实际上谱牒应归属于档案范畴,谱牒的性质与功能符合档案的定义。明确谱牒归属于档案范畴有助于推动谱牒档案的开发利用,也有助于档案学科研究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
徽州素有"谱牒之海"的美誉。谱牒作为原始资料,可以反映社会历史实态。学界逐渐从不同角度研究徽州谱牒档案,既有对传统领域的承继,也有对新兴领域的探索,出现了对徽商、徽州教育、徽州宗族、徽州文化、家谱理论五大领域的研究。还有诸多领域尚未开垦,要加强分科研究,将谱牒档案数据化、数字化,使学科研究系统化、理论化。  相似文献   

3.
谱牒档案是家族记载氏族或宗族世系的档案,又名家乘,包括族谱、宗谱、家谱.谱牒作为正史的补充,是人类社会文化活动的原始档案记录,它广泛涉及了一个家族的发展历史、思想模式、价值标准、经济状况、礼仪习俗、文化层次等等,其形式和内容集中了档案学、社会学、历史学和文化人类学等学科的要旨,是一门有着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积淀的学问,被誉为"传统文化的综合教科书".迄今为止,还未发现有哪种档案比谱牒的历史更悠久,影响面更广.本文拟从学术研究作用及精神纽带功能两方面人手探讨谱牒档案的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4.
谱牒档案的抢救与保护应从树立谱牒档案保护意识做起,同时,应摸清家底,为谱牒档案的抢救与保护奠定基础;遴选技术,为谱牒档案抢救与保护提供方法支持;多方筹措,保证谱牒档案抢救与保护的经费投入。  相似文献   

5.
谱牒档案是描述家族姓氏发展情况的档案资料。谱牒档案形成于商周时期,发展于魏晋,发达于唐宋,形成了诸多的著述,到了今天这些档案成为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形式文化成果,谱牒档案记录了我国姓氏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并为姓氏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开发素材.姓氏文化产业的壮大在丰富谱牒档案体系的同时,也赋予了谱牒档案新的属性.在当今经济环境下,随着谱牒档案开发利用活动的不断深入,姓氏文化产业也形成了成熟完备的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7.
2012年丹阳市档案局"越界"征集档案资源取得喜人成绩。一是"越国界"。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征集了孙、汪、沈氏等谱牒档案,26卷计2200多页,有效地丰富了馆藏。二是"越行界"。完成了历时2年的征集丹棉集团档案工作,接收原丹棉集团档案2000余卷件。跨越了企业和机关单位之间的行界。为国家和改制工人妥善存留了宝贵的档案信息。三是"越部门界"。  相似文献   

8.
以往人们对中国档案史的研究多集中在周、宋、明、清等朝代,而对于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谱牒档案曾引起人们的重视外,其他领域则较少有人关注。魏晋南北朝档案史是中国档案史中不可缺失的一环。曹魏作为这一时期的第一个王朝,它的档案制度在继承前代基础上,已有所发展,并为后代所因袭。因此,研究曹魏的档案保管制度,[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以往人们对中国档案史的研究多集中在周、宋、明、清等朝代,而对于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谱牒档案曾引起人们的重视外,其他领域则较少有人关注。魏晋南北朝档案史是中国档案史中不可缺失的一环。曹魏作为这一时期的第一个王朝,它的档案制度在继承前代基础上,已有所发展,并为后代所因袭。因此,研究曹魏的档案保管制度,是我们认识魏晋南北朝时期档案制度的前提。  相似文献   

10.
石梅 《图书馆》2006,(2):97-99
介绍谱牒文献的源流、特点及其在研究领域的重要价值,论述谱牒文献的意义及其局限性,认为应秉持“信以传信,疑以传疑”的治学态度,充分挖掘谱牒文献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档案学得到了很大发展.档案界的研究也日趋活跃,研究领域不断拓展.一些过去没有研究或没有很好研究的档案现象,逐渐成为档案界研究的重点或热点.私人档案在过去是个敏感问题.  相似文献   

12.
《兰台世界》2016,(Z1):127-128
<正>谱牒档案是档案的一种类型,谱牒档案是指以一姓一族的历代繁衍世系为纲,记载该姓氏和系族的来源、繁殖生息、婚姻状况、任务事迹、迁徙状况、分布范围等等情况的档案资料。关于谱牒档案的起源,一般认为应当是在文字出现以后,即从殷商时期开始,这一时期文字开始出现,以文字形式记载家族事件成为可能。还有人认为,牒谱档案出现的很早,早在夏朝就已经出现,《史记·夏本纪》中就记载了夏朝的世系、祭祀表谱和贵族家谱。事实上,文字出现以前的牒  相似文献   

13.
张程 《兰台世界》2010,(4):27-28
谱牒,是古代记述家族、氏族、宗族世系的档案史料。本文在对谱牒生存过程进行描述的基础上,对其产生的社会原因以及社会功能进行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4.
张羽 《兰台世界》2012,(35):26-27
本文通过研究档案修复界隐性知识共享策略,开辟隐性知识研究新领域,打开隐性知识在档案修复领域研究新平台,运用管理学理论从隐性知识传授、共享及应用等层面,剖析档案修复界隐性知识共享中的问题,并从中找到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秦汉时期的皇族档案,主要是宗室名籍和根据名籍编撰而成的帝王诸侯世谱、年谱。至中古时期(魏晋南北朝隋唐),皇族档案的形式和编撰制度出现了新进展:在魏晋南北朝,皇族档案呈现出“谱牒化”和“士族化”倾向;至唐代,皇族谱牒编撰又展现出“制度化”和“多样化”特点。  相似文献   

16.
家谱、家乘、宗谱、族谱、世谱总称谱牒。谱牒学源远流长。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就有记氏族的骨片,史学家称其为“甲骨家谱”。商代设有掌管谱牒的官员,并建有谱牒档案。战国时候史官编的《世本》一书,可称得上是我国的第一部谱牒专著。历经秦汉而至魏晋,门阀制度渐盛,谱牒学发展较快,隋唐之前研究谱牒之学的人较多。宋以来,科举盛行,讲究门第出身,家谱渐渐秘藏不示外姓,自此谱牒之学虽然渐衰,但是历经元、明、清、民国至今,并没有消失,它时衰时兴,仍在传承、发展、创新之中。  谱牒是中国宗法血缘文化的产物,是属于史学的范…  相似文献   

17.
李响 《湖北档案》2010,(3):9-12
一、中国古代谱牒档案的起源、形成与管理 (一)中国古代谱牒档案的起源 谱牒,又有族谱、家谱、宗谱、房谱、家乘、世谱、会谱、统谱等不同名称。是一种以图表书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形式。它以一姓一族的世系为纲,记述其来源、繁衍生息、婚姻状况、人物事迹等情况。谱牒是伴随着家族制度而来的记录家族血缘关系的文献,  相似文献   

18.
谱牒,是古代记述家族、氏族、宗族世系的档案史料.本文在对谱牒生存过程进行描述的基础上,对其产生的社会原因以及社会功能进行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衢州,文化积淀之深厚,亦体现在家乘谱牒的修纂中。文章概述衢州谱牒的修纂与收藏,重点介绍国家级珍贵档案(清同治版)《清漾毛氏族谱》,并择要论述衢州谱牒在志书编纂、学术研究和名胜古迹保护建设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文章阐述了衢州谱牒的修纂与收藏,重点介绍国家级珍贵档案《清漾毛氏族谱》,着重论述衢州谱牒在志书编纂、学术研究和名胜古迹保护与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