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有”好教师标准具有非常深刻的为教内涵和育人意蕴。“四有”好教师以理想信念入教育人,体现了“思想育人”的为教导向;以道德情操从教育人,体现了“道德育人”的为教指向;以扎实学识执教育人,体现了“知识育人”的为教取向;以仁爱之心传教育人,体现了“仁爱育人”的为教指向。作为推动事业发展和工作进步的重要支撑力量,“四有”好教师在教育强国建设、人才强国战略、社会治理有效、文化传承创新方面彰显了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2.
资助育人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取得了突出成效,但也面临一些困境。在“三全育人”视角下,着眼解决高校资助与育人“两张皮”、监督激励机制不够完善等工作困境,从育人主体、育人途径、育人目标三个维度,探索以育人为主线,以物质资助为基础,以“扶智”和“扶志”为抓手,以实现受助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价值旨归,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资助育人格局的有效路径,助力打造有智慧、有温度、有内涵的资助体系。  相似文献   

3.
卢洪浩 《大学教育》2023,(23):117-121
高校共青团是高校“大思政”工作体系和“三全育人”工作格局中的重要主体,肩负为党育人、服务高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近几年,高校切实推进共青团育人工作改革创新,取得了重大成效,但在育人工作中仍存在诸多困境。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究,在调研当前高校共青团育人工作的主要问题及成因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以问题为导向、以育人为本,从“四部曲”的思想育人体系、“三方位”的实践育人平台、“两机制”的管理育人机制和“一典范”的榜样育人举措等四个维度,以系统观念构建具有全局性、整体性和针对性的高校共青团“4321”育人模式。  相似文献   

4.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H学院通过多年探索,初步构建了“四项机制、三大平台、三大活动”高校资助育人体系。该体系以精准认定、规范管理、科学引导、系统帮扶四项工作机制为保障,以勤工助学、成长辅导、资助服务三大工作平台为基础,以“淬励”育人行动、社会实践、素质拓展三大特色活动为载体,助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新发展阶段对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高校资助育人应以满足“学生发展需要”为工作导向,以“精准育人”思维促进资助育人工作,以“三全育人”理念引领资助育人工作,以“劳动教育”途径提升资助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5.
针对职业学校和职中生特点,实施以学生处为主体,以教务处、团委等部门为育人侧翼的“一体两翼”德育管理模式,有利于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育人机制,提高职业学校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6.
高校就业育人从育人目标来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从育人方式来看,以“三全育人”为牵引;从育人效果来看,以高质量充分就业为导向。文章聚焦就业育人概念及内涵,以全媒体环境为背景,分析当前就业育人工作存在主流话语解构、“信息茧房”效应加剧、价值认同离散等方面的挑战,提出要进一步深化就业育人理念、创新就业育人模式、挖掘就业育人内涵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7.
在资助育人工作中,基于“共同体”的理论概念,探索在以“学生—高校—社会”为共同体的构架下,构建基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中心、高校为育人主体、社会为育人补充的资助育人模式,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实现高校资助育人与人才培养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文章聚焦当前中职思政课教学与党建工作,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及协同育人为理论依据,以南宁市第六职业技术学校教学实践为例,以顶层设计,协同育人;搭建红色资源库,以红色文化育人;创新教学方法,运用“四步法”上好思政课;融合信息化技术,拓宽育人路径;构建“四个课堂”,形成育人合力,探索中职思政育人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思维的“平等性、互动性、开放性、合作性”特点要求高校充分借鉴和学习其特性来建构“对话”育人机制,树立“以生为本”的网络“对话”育人观念;建构以互动、移情为核心的网络育人模式;创设开放、自由、平等的网络育人生态;促进交互参与的对话育人机制的建构,从而更好地适应新媒体环境下育人工作的要求,提升高校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10.
数字中国战略的提出将高等教育置于一个新的历史方位,高校三全育人工作在数字化洪流中凸显新意蕴、呈现新特征,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员”“过程”“方位”三维视角中也存在诸多痛点和堵点。为了破解育人场域的实践难题,探索出以数字化为基础的解决方案,应将互联网思维作为三全育人工作的底层逻辑,借助信息技术从范式变革的角度上探索新路径。开拓以跨界思维为驱动的全员育人机制,打造以社会化思维为中心的“全过程”育人网络,搭建以平台思维为基准的“全方位”育人平台,构建以用户思维为统领的“三全”育人生态。  相似文献   

11.
以德治国与以德育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江泽民同志把“以德治国”同“依法治国”并举为治国方略提出来之后 ,全国学术界展开了广泛的研讨 ,在教育界则重于将“以德治国”与“以德育人”结合起来进行研讨较为热烈。“以德治国”与“以德育人”有着密切的联系 ,“以德治国”的提出 ,对“以德育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也是为进一步抓好“以德育人”提供了新的契机。笔者试图就“以德治国”与“以德育人”这一问题 ,谈谈自己的认识与见解。一、“以德治国”与“以德育人”的基本内涵“德治”一说 ,在中国古已有之 ,它是我国传统的治国理念 ,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泽民同…  相似文献   

12.
一、为什么提“育人为中心”  在推进素质教育中清华附中充分认识到以“教学为中心”作为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和学校中心工作的局限性 ,更加明确学校的根本任务和中心工作是育人 ,努力形成课内外结合 ,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 ,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的新的育人模式和体系。清华附中提出了“育人为中心 ,学生为主体”的办学指导思想。提出“育人为中心” ,明确了学校的教职工 ,无论是教师、服务人员 ,还是管理人员 ,只要是在“育人”,就都是“第一线”的工作。“育人为中心”不仅增强了全体教职工的育人意识 ,使大家更自觉…  相似文献   

13.
全面推进新文科建设背景,为课程思政改革在视野、宗旨、路径三个层面提供了具有根本性、全局性、建设性的启示。遵循新文科建设理念,以育人育才为中心,构建“三育融合、三全育人”高职文科类课程思政模式,构筑文科类课程思政建设四梁八柱。“三育融合”,指德育、智育、美育融合,以价值引导落实立德树人,以技能传授实现立技育人,以审美熏陶达成以美化人,增强课程思政输出力,树立课程思政硬形象;“三全育人”,指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构建“线上自学,线下研讨,实践体验”金课体系,突破育人主体、育人时间、育人空间限制,打造“时时、处处、人人”育人场域,提高课程思政沟通力,增强课程思政软实力。  相似文献   

14.
探究先进文化和文化育人的契合点,开展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指导的文化育人工作,以培养出顺应时代发展的人才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人力支持和智力保障。首先需要对文化育人的实质展开思考,进而根据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校文化育人工作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四有”公民为目标,以“三个面向”为文化育人的时代特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文化育人的核心内容,以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为文化育人的固有内涵。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必须深入理解“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内涵,树立“以德治校”“靠德治教”的观念,健全课堂教育教学育人、文化环境育人和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育人机制,努力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山东省临沂师范学院在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办学过程中,确立了德育在学校工作中的首要地位,以学生为中心,狠抓德育工作的落实与创新,构建了以“五大机制”为内核的具有学院特色的德育工作新体系。一、“以学生为中心”的“三全育人”工作机制“三全育人”是指德育工作要做到“全面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三全育人”是做好学生德育工作的有效机制,从学生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教育,强调了学校、教师、管理人员在学生德育工作中的作用。为此,学院认真实践院长及行政系统为主的德育工作机制,把德育工作列入党…  相似文献   

17.
翻转课堂以教学模式创新实现了育人模式创新,充分发挥了教学的育人功能。翻转课堂以问题解决为导向,以学习意义创生为抓手,以价值观确立为目的。通过深入挖掘教学的育人元素,拓展教学的育人资源,搭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平台与载体,将育人方法的创新寓于问题解决之中,将育人过程的创新寓于学习意义的创生之中,建构起教学的“三全育人”体系,形成开放的、泛在的、个性化的育人模式,是“三全育人”理念在教学实践中新的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18.
深圳市宝安区石岩镇水田小学坚持“学校以育人为本,教师以敬业为荣,学生以成才为志”的办学宗旨,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以高起点、全方位的教育科研作为兴校的切人口,努力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方法,追求“人本育人、创新育人”的特色理念,做到特色项目系列化。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家校社协同育人方面陆续出台多项政策,家校社协同育人成为时代之应然。江苏省张家港市江帆小学秉持“不论何时,以人为中心”的办学理念,积极探索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实践路径。学校初步形成了以“促进儿童健康成长”为中心,“家校社协同育人”一体联动、优势互补、课程关联、多元激励的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劳动教育作为“五育”基础,具有综合育人价值,是高校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和“五育并举”教育方针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安徽省地方应用型高校(淮南师范学院)实施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发现,高校有劳动育人实践环节落实不到位、教育资源投入匮乏和育人评价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因此,精准发力,靶向施策,创新探索地方应用型高校劳动育人实践路径,提升学生劳动素养,为有效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和以劳创新的育人目标提供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