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德瑜 《高中生》2009,(22):8-9
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中的"战"与"和"1.战争。①民族掠夺战争。如匈奴对秦汉,突厥对唐,契丹、女真、党项对宋,蒙古对宋、明等。②民族征服战争。如金灭辽、金灭北宋、蒙古灭西夏、元灭南宋等。其结果是被征服民族政权的丧失,而不是民族的灭亡。  相似文献   

2.
李德瑜 《高中生》2009,(11):8-9
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中的“战”与“和” 1.战争。 ①民族掠夺战争。如匈奴对秦汉,突厥对唐,契丹、女真、党项对宋,蒙古对宋、明等。  相似文献   

3.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4小题,每小题1.5分,共51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墨子的思想,在当时 A.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 B.符合劳动人民的利益 C.适应了国家统一的趋势 D.促进了各国的变法运动 2.西汉后期土地兼并的后果,不包括 A.大量流民出现B.大量奴脾出现 C.政府收人减少D.割据势力产生 3.班超出使西域的直接目的是 A.使西域各族人民摆脱匈奴的统治 B.同大秦直接建立关系 C.恢复汉朝与西域各国的交往 D.联合西域各国夹击匈奴 4.下列少数民族在北方兴起的先后顺序是 A.匈奴、蒙古、突厥、契丹 B.突…  相似文献   

4.
雄伟壮丽的阴山山脉是祖国北疆的一条名山,它不但在自然界,而且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都占有特殊的地位。数千年来,在这里,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如匈奴、鲜卑、乌桓、敕勒、突厥、回鹘、党项、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都相继活动过,并且留下了他们  相似文献   

5.
本文第一节论述古代北方民族中,先秦时期的及秦汉以后的各族,如“戎”、“狄”、匈奴、铁勒、突厥、回纥、蒙古等,均曾普遍存在同化与被同化现象。第二节论述古代北方民族间同化与被同化的几种类型:一是没有入主中原的;二是入主中原的;三是辽、金、元王朝的契丹、女真、蒙古。第三节论述汉人被北方少数民族同化的事例:一是因投奔北方民族地区而被同化;二是因被俘掠而被同化;三是因在北方民族地区居官,世代相传,“因习其俗”而被同化。  相似文献   

6.
柔然族名试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柔然是我国北方历史上继匈奴、鲜卑之后出现的第三个大的民族集团,曾经在四世纪末至六世纪中期的约一个半世纪之间,在广袤的蒙古草原上,建立过一个势力强大的游牧帝国。公元402年,其首领社(艹侖)自称可汗,成为北方民族君主称可汗之始。这个民族在东西方的历史上都有过相当的影响,虽然在程度上不如其前的匈奴和鲜卑、其后的突厥和蒙古等那么巨大。因此,这一族名的来源和涵义,也与匈奴、鲜卑、突厥、蒙古等这些名称一样,受  相似文献   

7.
四、关于《蒙古秘史》中的哈萨克族源及部落记载《蒙古秘史》中,有关于哈萨克族蒙元时期及更早期的大量记载。比如关于克烈(客列亦惕)、乃蛮、篾儿乞惕、札剌亦儿、钦察、弘吉剌、康里、葛禄罗等哈萨克部落。在以往的认识中,把这些哈萨克部落划归蒙古人,进而被近人认定为蒙古族。显然这是一个历史认识的误区。纵览整个北方草原民族发展史,在匈奴强盛时期,许多民族都以匈奴自称;后来突厥强盛时,许多民族又以突厥自称;之后塔塔儿人强盛,复以塔塔儿人自居,在汉文献中有时又称作鞑靼,迄今有的文献还将蒙古人混称作蒙古鞑靼。后来,由于成吉思汗的…  相似文献   

8.
公元前八世纪到清朝中期近三千年的时间里,犬戎、大月氏、越族、乌丸、濮人、匈奴、鲜卑、氏、羌、羯、突厥、靺鞨、藏族、党项、契丹、女真、蒙古乃至一部分波斯人、阿拉伯人等数十个民族,百余个支系的部族都被同化于中华文化之中,中国的文化为何会有这么大的魔力,  相似文献   

9.
魏晋南北朝时期相继兴起,并一度主宰西域部分地区的草原游牧民族主要有鲜卑、柔然、高车、吐谷浑、突厥等,他们分别隶属于阿尔泰语系东胡语族、蒙古语族、突厥语族以及汉藏语系的藏语族,其语言、血统、文化都大小相同,在物质文化上则颇多类似,其精神生方式又各具特点,值得深入考察。一、鲜卑与柔然鲜卑本东胡的一支,“别保鲜卑山,因号焉。其语言、习俗与乌丸同,其地东接辽水,西当西域”①。是我国古代北方大族之一。早在匈奴时期其中的一支已徙居西域,史载匈奴有呼衍王主西面;呼衍即呼延,既是匈奴四大主姓之一,又是鲜卑诸显贵…  相似文献   

10.
西域的危机     
自古以来,在中亚地区的广袤土地上,先后兴起了许多盛极一时的强大民族,匈奴、突厥、回鹘、蒙古……大多是剽悍善战的游牧战士,兴亡之间,民族间的融合也自古开始。1700年,彼得大帝开始有计划地进入中亚,花费了约190年的时间后,俄罗斯成为西域的主人。苏联成立后,更是把整个  相似文献   

11.
"索国"是匈奴西北边鄙丁零人的小国。北匈奴西遁,公元90年以后至126年间,扩展为四大部。其中大儿部在金山中段,号为"突厥"。西晋时,南下的一支与金山之阳的蒲类人"阿恶部"融合,即为阿史那部。他们约东晋时南迁到高昌北山,进入"西域文化圈",学会冶铁,社会取得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汉王朝政治文化影响进入西域之前,匈奴曾经施行对"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的控制。汉文化扩张至西域后,匈奴势力依然反复对这一地区进行军事外交的顽强争夺。"和亲",是匈奴控制西域国家的外交方式之一。匈奴在施用军事高压的同时,也曾经对西域数国推行"和亲"策略。对于汉王朝与西域国家的"和亲",匈奴亦竭力予以破坏。  相似文献   

13.
内蒙寻梦     
博华 《山东教育》2012,(Z1):116-117
初识蒙古大草原,是在小时候不经意间读到的那首著名的古代鲜卑民谣《敕勒歌》。诗词中所呈现的那份美丽、苍茫、辽远的意境,像一朵洁白的祥云飘荡在我的心头,让我对美丽的草原向往不已。最近读过姜戎先生的《狼图腾》之后,更让我对充满神秘色彩的蒙古草原以及这片草原的主人——蒙古民族有了新的更进一步的认识。古往今来,在中原大地的北边,在那片辽阔无边、绿意盎然的草原上,匈奴、鲜卑、突厥、契丹、女真、蒙古等一个个游牧民族就像一个个草原  相似文献   

14.
专题一 1 .B 2.D 3.B 4.D 5.A 6.C 7.C 8.C gD 10.A 11.D 12.D 13.C 14.A 15.C 16.C 17.(l)经过长期战争打败匈奴;派张蓦两次出使西域;置使者、校尉领护西域〕(2)①中国经济重心在北方、关中地区经济发达。②西汉西域都护设置,保护了商旅往来。③当时造船和航海技术相对落后。(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的一、要求学生掌握下列基础知识: 和亲政策汉武帝张骞出使西域卫青、霍去病击败匈奴西域都护丝绸之路二、要求学生认识: 1 汉武帝对匈奴的正义战争,是在经济发展,政权巩固和军事力量强大的基础上取得的。战争胜利的结果,使西汉北部得到安定,生产得到发展,并沟通了汉和西域的道路。 2 张骞出使西域和西域都护的设置,加强了汉和西域各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中国同西亚和欧洲的通商关系。  相似文献   

16.
论匈奴僮仆都尉“领西域”“赋税诸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汉王朝政治文化影响进入西域之前,匈奴曾经施行对"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的控制。《汉书》卷九六上《西域传上》记载,"匈奴西边日逐王置僮仆都尉,使领西域","赋税诸国,取富给焉"。所谓"赋税",应体现制度化经济关系"。赋税诸国"的征收内容,除畜产、农产外,亦包括矿产、手工业制品和其他物产。匈奴向"乌桓民"征收"皮布税"的情形,可以在讨论匈奴于西域"赋税诸国"时参考。匈奴以此取得经济利益,有地域的限定。可能主要是"匈奴西边日逐王"以及东蒲类王、南犁汙王、呼衍王、伊蠡王等匈奴诸王所统领部族控制的地区。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战争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也是高考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可从以下几方面加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一、民族间战争形态的分类民族掠夺战争:这是掠夺其他民族的财富的重要手段。主要表现为游牧民族对中原农业民族的掠夺。匈奴与秦汉之间,突厥与唐之间,契门丹、女真、党项与宋之间,蒙古与宋、明之间都发生过这样的战争。民族征服战争:这是一个民族政权为征服其他民族政权而进行的战争。如金灭辽、金灭北宋、元灭南宋等。其结果是被征服民族政权的丧失,而不是民族的灭亡。平定民族叛乱的战…  相似文献   

18.
关于西域都护的建置时间,在古代史籍中记载不一,各级教科书的说法也不一致,有的取神爵三年(前59年),有的取神爵二年,《汉书》中又有地节二年(前68年)之说.那么,西域都护究竟建置于何年呢?《汉书·百官公师表上》:"西域都护加官,宣帝地节二年初置,以骑都尉、谏大夫使护西域三十六国."《汉书·郑吉传》则说:"自元狩之际,张骞始通西域,至于地节,郑吉建都护之号."以上所载,西域都护始建于地节二年,即汉遣郑吉为使者校尉出屯渠犁的时候.使者校尉是汉边郡的屯田校尉.徐天麟在《西汉会要·职官二·屯田校尉》下注说:"《西域传》云:武帝通西域,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外国者.至宣帝置都护,匈奴益弱,不得近西域,于是徙屯田于北胥鞬、莎车地.屯田校尉,始属都护."汉置使者校尉在西域屯田,固然主要为屯田积谷,供应汉驻西域军队及商使;另一方面,因屯田区地近匈奴,而西域诸国与汉之关系也时近时离,尚不稳固,使者校尉一般又兼有军事性质,它是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农官.而西域都护是西北地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本职为职都尉谏大夫,都护是其加衔),主掌管西域的军政事务及督率屯田  相似文献   

19.
由我校蒙古史研究所林幹教授编撰的《突厥与回纥历史论文选集》,最近(1987年底)已由中华书局出版。全书75万字,大32开本,分装上下两册,书价6.35元。这个论文集选录了1919—1981年国内汉文期刊登载的及林教授自撰的突厥与回纥历史的论文计115篇。内容分编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为突厥史论文,包括突厥、东突厥、西突厥、后突厥及突厥的族源——丁零、敕勒(高车)、铁勒等论文;  相似文献   

20.
匈奴奴隶主贵族不断向汉朝发动进攻,对西汉中央政权构成严重威胁。坚决打击匈奴奴隶主贵族的武装进攻,完成内地与西域的统一,成为西汉政府和广大各族人民的迫切愿望。从元光五年(公元前129年)汉武帝开始对匈奴全面用兵进行反击,元封二年(公元前108年)汉军降服了楼兰和姑师,揭开了汉朝统一西域的序幕。至汉宣帝本始二年(公元前72年)汉朝五路大军再次对匈奴全面用兵,历时半个多世纪。汉军获胜,匈奴在军事上的节节失利,导致了内部矛盾加深。神爵二年(前60年)匈奴日逐王因担心被单于所杀,遂率4万余众降汉。同年,汉朝在西域乌垒(今轮台县策大雅)建立了新疆历史上第一个代表中央政府行使主权的最高军政机构——西域都护府。首任西域都护由郑吉担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