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11年11月,作家吴明益的最新长篇小说《复眼人》由英国重量级出版社Harvill Secker买下全球英语版权,几个月后,又陆续售出美国及法国版权。这不仅是振奋台湾文坛的消息,也代表着台湾文学站上国际舞台这条遥远的路,有了一个全新的起点。  相似文献   

2.
业界动向     
台湾出版社培养本土作家成绩斐然日本改编的漫画和轻小说一向受到台湾动漫迷的喜爱,如今,台湾也有许多出版社开始积极培养本土的作家和插画家,其作品也十分受欢迎。尖端出版社企划宣传主任杨仲伟表示,台湾现在积极培养本土作家,许多本土作家的作品销量几乎超越日本,例如小威老师的《鸡排公主》共2集,因为融  相似文献   

3.
面孔     
龙应台:怎样理解独立性据《南方人物周刊》,台湾作家龙应台在回答怎么理解作家的独立性时说:独立性对于我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每一件具体的事情出来后,我都要具体去衡量,怎么样才叫独立性。比如请我出任‘监察  相似文献   

4.
在很多人印象中,严歌苓是一个台湾作家,因为她文章中人物处处透露出的温婉细致,也因为90年代之后一系列她的畅销作品都出自台湾出版社,有的更经电影改编后让大家熟知——如李安执导的《少女小渔》,李翰祥的《女房东》还有陈冲导演的第一部影片《天浴》,都出自她的小说。  相似文献   

5.
陈曦 《东南传播》2014,(4):18-20
2012年黎智英有意要退出台湾传媒业,但是此事引发了"反媒体垄断运动"并遭到台湾各界的批评和街头抗议,使该计划在最后告吹,壹传媒在2013年3月表示"壹传媒将在台湾正常运营"。自2003年5月2日创刊起,黎智英的台湾《苹果日报》进驻台湾已经十余年了,这十余年台湾《苹果日报》给台湾的媒体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同时对台湾的报业生态产生了极大的冲击。本文通过对台湾报业的发展状况进行梳理,从而对台湾《苹果日报》这十年来给台湾报业带来的"苹果化"现象进行阐述,旨在讨论台湾报业自台湾《苹果日报》到来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8月18日,台湾作家张国立亮相上海书展,携麻辣两性散文《男人终于说实话》和纯情长篇小说《偷眼泪的天使》与读者亲密互动。  相似文献   

7.
8月18日,台湾作家张国立亮相上海书展,携麻辣两性散文《男人终于说实话》和纯情长篇小说《偷眼泪的天使》与读者亲密互动。  相似文献   

8.
正被称为台湾出版界最权威、最具公信力的《中国时报》开卷好书奖,2013年已然迈入第25周年。本次公布的2013年各项得主中,两岸大腕作家苏童、木心、张大春同时获奖。重量级作家和专业写作者并列,卷帙厚重巨著和美好清新创作齐名,展现一年来台湾出版品及阅读的活泼多样性。中文创作,大放异彩开卷好书奖共分为"年度好书·中文创作""年度好书·翻译类""美好生活书""最佳童书"及"最佳青少年图书"等奖项。2013年的中文创作共选出十部作品,包括八部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9.
台湾综艺节目在大陆很多80后的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已故艺人高凌风曾经说过"大陆综艺至少落后台湾综艺二十年",这段话在相当一段长的时间内是两岸电视人的共识。然而,在短短几年时间,两者之间已经悄然经历了一场身份互换。如今,不仅大陆观众不再苦苦等待网络更新《康熙来了》,《我猜我猜我猜猜猜》等这些曾经让观众痴迷的节目,就连台湾人也不为自己的综艺节目买单,因为他们有了更好的选择,就是《中国好声音》和《爸爸去哪儿》等等。台湾的综艺节目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呢?本文就将探索现在台湾综艺节目的现状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0.
琼瑶剧教母刘立立,是台湾最具票房号召力的女导演,其执导的大部分琼瑶剧《雁儿在林稍》《一颗红豆》《婉君》《在水一方》《庭院深深》《烟雨蒙蒙》《几度夕阳红》《聚散两依依》《鬼丈夫》等,深受广大电视观众喜爱。2010年10月3日。在她生命的尾声,她与一个男人45年的爱情终于有了结果——两鬓斑白的他,微笑着把一张崭新的离婚证书亮给她看:我可以娶你了!你,要不要嫁我?  相似文献   

11.
因为一部台湾本土电影《海角七号》奇迹般疯狂卖座,看《海角七号》已成为最夯的全民运动,使得本片的拍摄场景——台湾最南端的小镇——恒春,从被认为传统落后乏人问津一下子翻红成为当前最热门的旅游景点  相似文献   

12.
正本刊讯1月11日,台湾著名网络文学作家九把刀在西单图书大厦举办《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以下简称《那些年》)新书发布会,并就纯爱小说《那些年》与同名电影的相关话题与全国各地媒体记者进行了广泛交流。2011年九把刀亲任导演,执拍同名电影《那些年》,在香港、台湾及东南  相似文献   

13.
没有人会想到,几乎是由一群"电影外行人"首次合作拍摄的台湾"文艺小品"《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竟然会在上映后立刻获得野火燎原般的市场反应。"电影外行人"的锐气或许是它获得成功的关键史上最快票房破亿的台湾电影2011年8月12日至18日,《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下称《那些年》)在台湾率先推出一周"口碑场"。8月19日正式上映,4天后便突破1亿新台币,成为史上最快票房破亿的台湾电影。截至12月4日,该片在台已上映16周(仍在上映中),累计票房达到4.1亿新台币,仅次于魏德圣执导的两部电影:  相似文献   

14.
石宁 《出版参考》2010,(1):23-23
本刊讯2009年12月22日,陕西人民出版社在京召开了女性贺岁书、新年励志礼物《女人明白要趁早》的新书发布会。该书的试读本面世后,曾赢得各界女性的认可,歌手、主持人、畅销书作家查可欣作序,台湾畅销书女作家吴淡如、作家赵赵、资深唱片企划秋微、超级名模李艾等人联  相似文献   

15.
自1965年台湾电视台《田边俱乐部》(后改名为《五灯奖》)开播以来,歌唱选秀节目在台湾一直都是人气颇高的电视品类。2007年,台湾规模最大的歌唱选秀节目《超级星光大道》开播,迅速引起全民"星光热","星光现象"成为一种异军突起的文化现象。11年后,千万级/集制作费用的《声林之王》接棒登场,在台湾综艺节目集体寒冬的当下,力图重新型塑观众对歌唱选秀栏目的认知。以它为代表的新世代台湾歌唱选秀节目,从跟随、引领,再到追赶,呈现出独特的创作方式与地域特点,也为今后的台湾歌唱选秀栏目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创作思路。  相似文献   

16.
正2012年春天,台湾的出版界突然刮起一阵"小杂志"出版旋风。先是知名作家兼文创工作者詹伟雄推出了《Soul》《短篇小说》双月刊,接着又有《练习》《小日子》等杂志的问世,就连书店零售通路也纷纷推出专题来推荐小杂志,一时间好不热闹。  相似文献   

17.
《出版史料》2012,(2):104-104
正20世纪80年代以来,台湾曾举办过三次"作家第一本书"的活动。第一次是由《爱书人》杂志策划的"我的第一本书"专栏。第二次是1987年由《文讯》杂志社举办的"作家的第一本书"展览。第三次是2012年春由台北市文化局主办的"文学初遇:作家的第一本  相似文献   

18.
历经6年的努力,《台湾作家全集》终于由台湾前卫出版社编辑完成,并于3月在台出版发行。 这套50册之巨的《台湾作家全集》收录了自1920年至1990年台湾57位重要作家的主要著作。作品以短篇小说为主,以年代区分汇编为日据时代、战后第一代、战后第二代和战后第四代四大辑。这套书大体上以作家个人为单元,一人一册,并附有作者照片、生平简介,手迹印件及评论文章等内容。《全集》编辑召集人,台湾知名作家钟肇政将台湾文学定位为“台湾本土的文学”、“台湾人的文学”、“是世界文学的一支”。前卫出版社发行人林文钦表示,编辑出版《台湾作家全集》是他的夙愿,以一个纯民间的私人出版社完成这样大的工程,的确是一个很大的负担,6年来倍感艰辛,今天这一梦想终于实现。  相似文献   

19.
新加坡《联合早报》前些时候发表署名文章《台湾的老作家》,为迁台的老作家出书难鸣不平。文章说: 七十年代初,台湾出版了一套《中国现代文学大系》,有八巨册。余光中在《总序》里说:“大陆来台的作家之中,已经成名且号召有力  相似文献   

20.
正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台湾作家蒋勋的新书《少年台湾》,为读者带来了全新的阅读视角,这就是一个祖籍福建长乐,迁居台湾的大陆学人对这一岛屿上人文生态的观察。蒋勋,在少年的回忆和回忆少年的篇章里,以饱含土的腥味和海的喧哗的风景,以躁动的青春和灵性飞舞的文笔,刻录了台湾的地理美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