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1 毫秒
1.
崔书颖 《今传媒》2011,(5):145-146
美德伦理学主要研究优良道德如何从外在规范转化为内在美德,从而使优良道德得以实现的途径,这表明广告伦理在个体视角上的重要性。公益论是将人们行为的结果利益聚焦到社会的整体利益之上,是广告伦理研究的整体视角,它对于合理构建具有普世意义的伦理规约、协调广告活动各种行为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广告伦理研究的整合视角,道义论不仅关注行为主体的品质和动机,而且在更高意义上关注行为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浅议传媒伦理研究中几个相关概念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光  杨纯 《新闻知识》2006,(9):57-59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传媒伦理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核心概念主要有以下几个:“新闻伦理”和“新闻道德”、“传播伦理”和“传播道德”、“传媒伦理”、“广告伦理”和“广告道德”以及“网络伦理”和“网络道德”。在这些研究中,特别是以“传播伦理”和“传媒伦理”为核心概念的研究中。其研究的对象和范围极其相似。笔者试图探讨一下这儿个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有普世伦理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世伦理是存在的,然而可操作性的普世伦理却并不存在。普世伦理的构建是一种乌托邦行为,但我总是认为,对人类真正有意义的,是人类的空想。  相似文献   

4.
甄言 《新闻世界》2008,(10):108-108
西方文化和其他文化一样,是世界上众多文化资源当中的一种。西方文化对普世性文化的贡献只是构成普世性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能替代普世性文化的全部。某些西方学者坚持“西方中心论”,把西方文明完全等同于普世价值.把非西方文明看作是特殊价值,如亨廷顿所说的“普世文明的概念是西方文明的独特产物”,“西方消费模式和大众文化在全世界的传播正在创造一个普世文明”。这就过分夸大了西方文明中的普世价值,把其中的特殊价值也普世化了。在现实中的突出表现就是,一些国家自认为是人权、自由、民主等普世价值的发明者、垄断者和输出者。他们成了普世价值的唯一认定者。这种西方文明中心论、西方价值绝对普世化的理论.  相似文献   

5.
重识广告传播伦理。伦理关乎正义与善恶,是社会成员之间交往和沟通的道德准则,它以一种非强制性的力量对人们的各种思想和行为进行约束,和法律相互补充、相互渗透。“传播即伦理”观念的确立表明:传播行为必然会伴随产生相应的传播伦理。①广告传播作为一种同时涉及经济、文化和宣传作用的行为,天然渗透着伦理道德的影响。广告传播行为中产生的道德准则,即广告传播伦理。  相似文献   

6.
郝彧 《新闻世界》2012,(5):140-141
在当今的媒体中,越来越多的广告穿上新闻的外衣,让人难辨真伪。广告新闻化的这股歪风正愈刮愈烈。广告新闻化有以下表现形式:一是版面“一体化”,二是形式新闻化,三是内容故事化,四是“专家”忽悠化。广告新闻化危害如下:一是欺骗、误导消费者,二是损害媒体品牌形象,三是阻碍广告行业发展。规范广告发布,构建消费者、广告商、媒体三方面“共赢”的良性互动,才是媒体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文化走向问题凸现。当前对“普世文化”这一新提法的探讨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分析“普世文化”必须面对的问题:文化融合与“普世文化”的异同、普世文化的文化“普世性与民族性”的矛盾、普世文化的“继承性与变异性”的矛盾等,得出普世文化是不可能建构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瑞丽 《新闻世界》2007,(6):31-32
“乱伦广告”儿子“求婚”有啥奇怪蒋雯丽说,听到有人质疑广告有悖伦理时,自己的第一反应是“奇怪”:“我自己就很有体会的,小  相似文献   

9.
媒介伦理的基础是道德哲学,儒家伦理思想和埃吕尔的技术哲学推进了当代媒介伦理学研究。新媒体语境下的媒介伦理与传统媒体没有本质区别,都应该遵循人类尊严、告知真相和非暴力的普世伦理准则。"窃听门"丑闻和"世界传播新秩序"的衰落需要我们重新思考传播伦理问题。职业伦理总的趋势是走向实践或者应用伦理,最终会走向公共伦理。媒介伦理学将继续作为一个独立的领域而存在。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时代的发展,性表现手法在广告创作中所占比率越来越高。而“性”的特殊性决定了性表现手法广告的特殊性,针对它的伦理道德探讨也显得非常重要。其伦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表现手法的色情化、对女性的歧视以及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这些在创作中应该进行规避。  相似文献   

11.
广告在对大千世界作出解释的过程中,形成了广告所特有的价值规则和行为标准,人们在接触和运用广告的时候,也就意味着某种程度上接受了这种规则和标准。随着广告在社会表层上的不断扩张,广告内在的价值准则必将对社会的各个领域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它包括内在逻辑上的填补缺失,方法手段上的化繁复为简约,社会功能上的灵魂麻醉剂,推销自己主张的最终目的。我们应该对社会的广告化产生的负面效应进行分析并保持足够的警惕,首先,社会的广告化加剧了社会泡沫意识的繁衍;其次,社会的广告化导致了社会焦虑心理的形成;最后,社会的广告化造成“沉默的大多数”的出现。  相似文献   

12.
全球经济一体化下的广告文化批评标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论述了全球经济一体化下的广告化批评的意义与功能,为广告化批评设立了四个方面的标准,即:传播标准、沟通标准、审美标准和伦理标准。并分别从四个方面对广告化批评标准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3.
在广告专业化进程中,真实始终作为核心伦理要求,对不同时代的失真广告予以规约指引。广告话语失真主要归因于广告活动主体的不当行为:广告主通过虚假谎言、遗漏回避、混淆歧义、夸大吹嘘等手段有意欺骗误导消费者,其主张违背客观事实;消费者由于认识能力局限,被消费幻象迷惑,沉浸于“信息茧房”和超真实拟像中,对广告的理解产生偏差。鉴于此,在真理共识和对话伦理取径下,真实话语要求广告主与消费者充分发挥自身交往理性和交往资质,使用真实、真诚、正当、可理解的话语开展道德主体间对话,以解决失真广告的伦理冲突,达成道德共识,促动广告伦理关系向积极互动、双向动态的方向演进。  相似文献   

14.
新闻文摘     
法国1944年制定的(关于报刊组织的法令,规定:“报纸所有者、出版物经理或其任何合作者把经济广告处理成新闻,并以此接受或索要钱款或其他好处,将被处以3个月至2年的监禁和2万至600万法郎的罚款,或两者中的一项惩罚。” 日本新闻协会1966年制订的《广告伦理纲领实施细则》规定:“报纸应拒绝刊登‘广告形式’,内容伪装成新闻的材料。” 土耳其1960年制订的《报业伦理规则》规定:“商业性公告或广告,以新闻、专论、图片或特别的形式时,必须使其与正式的新闻有区别。”巴基斯坦1965年制订的《报业准则》也有与此完全相同的规定。 智利全国报业联合会1963年通过的《报业道德规则》规定:“新闻工作者在提供服务时,应当拒绝收取公共或地方机构的报酬。”  相似文献   

15.
论传统伦理道德对现代广告传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士梅 《新闻界》2005,(5):134-135
传统伦理道德与现代广告,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其实二者有着密切的不容忽视的关系.近年来由于广告传播中多起“问题广告”的出现,如立邦漆“盘龙滑落”、耐克的“恐惧斗室”、“新兴医院广告风波”、“屈原喝酒不跳江”,以及食品、药品、保健品等领域虚假广告泛滥成灾等种种现象促使人们重新审视二者的关系,并引发了一场关于“广告道德问题”的激烈讨论,人们在感叹“道德缺失”之余,开始思考规范广告传播的道德问题.在经济科技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现代广告如何摆正与传统伦理道德的关系?如何利用这一丰富的文化资源,以求得自身的发展和提高?恐怕是摆在现代广告发展道路上不容忽视的问题.基于这一点,本文试就传统伦理道德对现代广告的影响方面作以探讨,以期能对广告伦理的建立和现代广告的长远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入世”是中外广告文化交流、渗透的过程。广告传播参与的各方都应充分认识广告的文化传播作用,自觉地负起文化责任,对广告进行正确的文化定位,让广告在传递商业信息的过程中产生积极的文化影响。本文分别从品牌文化的弘扬、我国本土广告公司组织文化的规范、我国广告管理制度体系存在的不足,以及广告的伦理准则、职业道德问题对社会造成的影响等方面,提出了广告传播中品牌文化、组织文化、制度文化和伦理文化铸造的提纲挈领式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我国智能传播研究兴起于2013年“大数据元年”,发展至今共经历四个时期:发轫期、成长期、爆发期、深化期。主要有五个研究主题:人机关系研究、传媒业发展研究、新闻黑箱、受众分析、智能广告。由此形成四大研究领域:技术重塑下新闻业的变革、智能传播与社会治理的关联、智能时代的伦理风险审视和智能广告的核心要素。其研究呈现五大趋势:范式的主体性反思、平台的文化性关照、服务的情景化聚焦、伦理的学理化深入和治理的法制化思考。  相似文献   

18.
后工业时代的广告业显露出一系列的问题,基于企业社会责任广告宣传及由此衍生的"真实性”,成为了现代广告伦理批评的两大焦点.文章对发达国家广告伦理研究的趋势和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力图为我国广告伦理批评的开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这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报界出现了不少怪东西,反映到版面上就是种种明显的歪风。《中国记者》杂志2005年第2到第4期曾经刊出过我的三篇连续评论:《评商品广告的“新闻化”现象》、《评新闻作品的“广告化”现象》和《评“我们要吃饭”》。  相似文献   

20.
何华征 《出版科学》2016,24(4):67-71
事件出版是以“事件”发展为中心策划的出版活动。事件出版在伦理上的失序对出版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出版组织的自我进化具有很大的危害。造成事件出版伦理失序的根源是价值通约主义、消费主义和原子个人主义的盛行。矫正事件出版的伦理失序,就要在出版实践中破解“斯密悖论”,将“目的化手段”进行再颠倒,并祛除媒介化生存的迷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