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请求权是指当事人依据某种法律规范,向对方当事人得以主张的权利。请求权基础是指可供一方当事人得以向他方当事人有所主张的法律规范。请求权得以主张是基于法律规定,而同一法律事实在同一当事人之间依据不同法律规范可以产生两个以上请求权,但当事人只能选择其中之一,这就产生请求权的竟合问题。不当得利作为一种能够引起债发生的法律事实,可以产生不当得利请求权,这种请求权可以与其他请求权产生竞合,如所有权返还请求权、合同履行请求权等。本文试图从一实例出发,探讨不当得利和违约请求权能否产生竞合、以及在何种情况下产生竞合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姚秋英 《红领巾》2005,(2):67-69
缔约过失责任在性质上是一种独立的民事责任.有关缔约过失责任的请求权基础,有四种学说.但在法律把缔约过失赔偿责任规定为一般原则时,信赖利益受损后,首先在当事人间产生信赖利益赔偿之债,其在性质上是一种不同于侵权、合同、不当得利、无因管理之债的独立债权债务关系,缔约过失赔偿请求权便以此种债权为基础而存在,所以缔约过失责任的请求权基础应采法律规定说.  相似文献   

3.
无效施工合同折价补偿制度自《民法典》第七百九十三条确立了“可以参照合同”折价补偿之后,研究重点逐渐从如何折价补偿的技术性问题向折价补偿的请求权基础方面转移。以不当得利请求权为折价补偿的研究进路,通过分析无效施工合同折价补偿的请求权行使规则,发现我国在规则设置与司法实践中存在请求权基础判定不明、折价补偿计价方式存在争议、参照合同约定缺陷突出等问题。结合债之种类的发展,从折价补偿应明确适用不当得利之债规范的角度,提出参照合同约定与市场客观价值两种方式的适用情形,同时提出应逐步构建我国的清算之债制度,避免价款性质争议与计算冲突。  相似文献   

4.
文章着重论述了因合同不成立、无效引起的“返还财产”及因合同被撤销引起的“恢复原状”与不当得利的关系。在对理论上的各种观点进行剖析的基础上,文章基于物权变动具有过程性、区分正向物权变动和反向物权变动以及物权变动是否基于当事人的意思自治,认为:合同法规定的“返还财产”、“恢复原状”并不是创设了一项独立的合同法上的请求权,而是用阐释性条款的立法技术说明了合同失效时的请求权的基础所在,即:要么是不当得利请求权,要么是物上请求权。  相似文献   

5.
曹景运 《早期教育》2009,(10):33-33
不当得利,是指没有法律或者合同的根据,因他人财产受到损失而使自己获得利益的法律事实。在日益广泛的经济事务中.幼儿园往往是合同当事人一方,也有可能成为不当得利之债的当事人之一。  相似文献   

6.
原告在前诉就争议法律关系提起部分请求后,剩余请求是否允许在后诉中提起,不同学说在新旧诉讼标的理论中都能得到自圆其说,但却有纯理论循环论证之虞.文章从价值考量的角度,对部分请求权的肯定说和否定说进行了分析,尝试提出了关于部分请求权的妥当性思考.  相似文献   

7.
不当得利请求权只有在适当的不当得利理论基础下才能成立。适当的不当得利理论要求不当得利请求权与其他请求权之间保持平等、独立的关系,以实现不当得利制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股利之分配是公司股东投资公司的主旨。我国公司法确立了股东的股利分配请求权。但是,立法的简陋和规则的失范引致公司对股东股利分配请求权的漠视,造成其在公司的财产动态的实现过程中的虚化。以股利分配请求权的权源作为逻辑始点,涉及了股利分配请求权之诉的类型化。股东股利分配请求权的实现之路径应完善股东股利分配请求权的诉讼构造,配置各类型之诉的程序规范,确立特定情形之下的强制,股利分配请求权之诉。期冀公司法修订时对股利分配请求权之诉予以立法层面的回应。  相似文献   

9.
原物返还请求权常被理解为性质单一的物权请求权,其实在民法各个领域,同样是要求返还原物,在不同场合请求权基础不尽相同,作为基础法律关系法律上之力的请求权的性质也不尽相同。对原物返还请求权的性质认定,可以原物的权属是否变动为标准,分为性质不同的两类请求权,即物权请求权性质的取回权与债权请求权性质的所有权返还请求权,其中所有权返还请求权是物权请求权向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转变的中介,各请求权由此和谐地构成一个请求权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一、名词解释债 按份之债 连带之债 特定之债 种类之债 债的担保 保证 抵押 质押 定金 留置权 债的履行 合同 要约 承诺 招标 拍卖 互易合同 居间合同 赠与合同 信托合同 技术合同 承揽合同 借贷合同 委托合同 合同变更 合同解除 债的转移 不当得利 无因管理 动产质押 权利质押 人身权 名称权 名誉权 生命健康权 肖像权 知识产权 著作权 邻接权 著作权客体 著作权人 著作权使用许可 专利权人 专利申请人 专利权 发明 实用新型 外观设计 商标 商标权 商标注册 商标权使用许可 商标权续…  相似文献   

11.
自从1937年<返还请求权法重述>中将不当得利(unjuust enrichment)作为界定返还(restitution)的依据并首次提出返还请求权法以来,建立统一、独立的返还请求权法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得到了英美法理论界的重视,并在1991年获得英国司法判例的承认.于是一个独立的、调整不当得利的请求权基础建立了起来,并与合同法、侵权法共同构成了英美债法中的三大支柱.从unjust enrichment的产生和渊源人手,通过对此制度与我国不当得利制度的比较分析,进一步对这个传统领域加以研究,可以从比较法的角度给我国的不当得利制度以较多的启发.  相似文献   

12.
在现实生活中,当事人之间因合同之债、侵权之债、不当得利之债、无因管理之债均可依法设定担保。然而,不乏劳动合同中设定担保,该担保是否为担保法所调整则存在法律空白,造成裁判不一。其实,劳动合同担保大多是人事保证担保,不同于一般的保证担保,应当区分情形确认其效力。同时,借鉴大陆法系的立法规定,参考英美法系的经典判例,对担保的适用范围作扩张性解释,从司法解释层面和法律层面确立、完善劳动合同担保制度。  相似文献   

13.
请求权是作为实现权利、保护和救济权利的角色出现的,依其目的可分为督促性请求权、防护性请求权、填补性请求权,依其效力状态可分为隐性请求权和显性请求权。请求权和债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债权本质上为受领权。当侵权行为发生后,形成的不是侵权之债的关系,而是请求权——责任关系,是与第一性权利义务关系对应的第二性权利义务关系。  相似文献   

14.
契约上的请求权,通常发生于契约当事人之间.但契约外的第三人也会由于担保债的履行而享有契约请求权.对于此种情形下第二人行使的请求权,人们习惯地认为这种请求权是代位权.本文试图通过对代位权的分析,以及其与第三人行使请求权之间的区别,得出债权让与才是与契约有关的第三人行使请求权的法律基础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关于利益返还请求权的性质,学术界有不同观点,我国学者普遍认为其是一种特别请求权,但这样会使该权利的性质依然不明确,实务中无章可循,没有实质意义,将其界定为不当得利请求权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6.
一、名词解释 债按份之债连带之债特定之债种类之债债的担保保证抵押质押定金留置权 债的履行债的转移合同要约承诺招标 拍卖互易合同居间合同赠与合同信托合同技术合同承揽合同惜贷同合委托合同合同变更合同解除不当得利无因管理动产质押权力质押人身权生命健康权肖像权名称权名誉权知识产权著作权邻按权著作权客体著作权人著作权使用许可专利权人 专利申请人专利权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商标商标权商标注册商标权使用许可商标权转让法定继承遗嘱继承继承代位继承转继承遗赠遗托遗赠抚养协议继承权 遗产民事责任过错责任无过错责正当防卫紧急避嫌不可抗力意外事件违约民事青仟侵权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7.
苑书涛 《红领巾》2004,(4):47-50
物上请求权是指物权的圆满状态受到妨害或者有被妨害之虞时,物权人为排除妨害或者防止妨害的发生,恢复物权的圆满状态,得对现为妨害或者将为妨害的人请求为一定行为或者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其性质是以物权为基础权利的独立请求权,可适用于债的履行或给付的规定.物上请求权既适用于所有权、他物权,也适用于占有,其类别有返还请求权、妨害除去请求权和妨害防止请求权三种.根据物上请求权的性质和内容,不能一概肯定或者否定物上请求权适用消灭时效.我国现行民事立法强调了物上请求权的民事责任性质,但是物上请求权的完善,应该不是我国现行民事立法上的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所能够容纳的.由物上请求权的性质所决定,我国应当在物权之下建立独立的物上请求权制度.  相似文献   

18.
论债权请求权的性质与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债权请求权是债权人能够要求债务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债权请求权不是债权,不是债权的权能、作用或要素,而是实体法上的一种独立权利.债权请求权的体系除了根据债的发生原因进行构建外,还可以从原权和救济性的角度进行构建.  相似文献   

19.
民法学(二)的内容是民法学教材的第三编至第七编的内容,它主要分述了民法学的各具体民事权利,是民法学的重要内容。第十五章债权概述本章应着重掌握债的概念、特征。债是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规定,在特定的当事人之间产生的特定的权利义务关系。掌握债根据不同的标准所进行的分类及其概念。了解债的发生根据,及债可因合同、单方法律行为、侵权行为、不当得利、无因管理和其他情况  相似文献   

20.
1 名词解释 第三编 债 权 第四编 人身权 1)债 2)单一之债 3)多数人之债 4)按份之债 5)连带之债 6)特定之债 7)种类之债 8)债的发生根据 9)债的担保 10)保证 11)抵押 12)定金 13)留置权 14)债的履行 15)质押16)债的转移 17)合同 18)要约 19)承诺 20)招标 21)拍卖22)合同的变更 23)合同的解除 24)买卖合同 25)工矿产品购销合同 26)互易合同 27)赠予合同 28)财产租赁合同 29)企业租赁经营合同 30)借贷合同 31)借用合同 32)借款合同 33)合伙合同 34)联营合同 35)承揽合同 36)保管合同 37)委托合同38)居间合同 39)技术合同 40)不当得利 41)无因管理 42)人身权 43)人格权 44)身份权 45)姓名权 46)名称权 47)肖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