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殷璠是唐代文学家,他辑选盛唐时期广为流传的诗歌,编为《河岳英灵集》,对后世有较大影响。在书中,殷璠表达了独特的论诗观点,对各诗人的评论也较为中肯。《河岳英灵集》在流传过程中,经历了由二卷本演变为三卷本。介绍并列举了现存于世的宋刻本及明、清刻本等古籍版本,对《河岳英灵集》古籍版本的著录也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
评点,是我国古代文学批评中一种特有的方法。这种在作家的作品中配以批评家简短批评的办法,最早使用者当为唐代丹阳进士殷璠。此人生卒、字号不详,他编选的一部唐代诗集《河岳英灵集》颇受重视,影响甚远,诗集中对入选各家诗歌均配有简括精辟的评点。虽然,该书的评点与后来成风于明代的评点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前者大体属于对诗人创作艺术风格的鉴赏,后者则着力于对文学作品具体的阐释批评,但是,《河岳英灵集》这种作品配评点的体例实属创举,为后来诸多评点本诗文集的滥觞。作为一种成熟的批评方法,即把总批眉批夹批及圈点与作品结合起来,则是南宋时代的文学批评家们使之完善并熟练使用。宋人吕祖谦评点《古文关键》,刘辰翁评点诗歌及小说《世说新语》,便是这一时期评点方法的代表作。评点方法至明代成风。这一方面与文学的世俗化和批评的繁荣有关,另一方面可能与选家将此当成图书商品的促销手段有关。这一时期,最为美观的评点本是明代著名散文家归有光  相似文献   

3.
中唐诗人窦叔向与其五子窦常、窦牟、窦群、窦庠、窦巩俱能诗,驰声当代,名冠流辈,且与当时名士吕温、包佶、元稹、白居易、韩愈、韩皋、房孺复、韦夏卿、武元衡、裴度、令狐楚等过从友善,多有酬唱。叔向与其五子被合称为"六窦",而其五子世称"五窦"。五窦之诗由唐人褚藏言编次题为《窦氏联珠集》,义取昆弟若五星然。《窦氏联珠集》是唐人选唐诗中比较特殊的一种,所选作品既不以时代为限(如《河岳英灵集》,《中兴间  相似文献   

4.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9月出版的《全宋诗》第十二册家定国小传中说家定国是"仁宗皇祐进士"。"皇祐"误,应是"嘉祐"。嘉祐也是仁宗年号。据清嘉庆《四川通志》卷122《选举志·进士》载,家定国是嘉祐二年(1057)丁酉科进士。同科进士还有眉山的苏轼,苏辙兄弟。苏辙有《送家定国同年赴永康掾》一诗(见《栾城集)卷2),"同年"即指家定国与诗  相似文献   

5.
分类补注李太白诗二十五卷 (唐)李白撰 (宋)杨齐贤集注 (元)萧士赟补注元建安余氏勤有堂刻本。框高19.9厘米,宽13.3厘米。每半叶十二行,行二十字,小字双行廿六字。黑口,四周双边。卷三后剜去七行。杨齐贤,字子见,舂陵(今湖南宁远县东北)人。宋宁宗庆元五年(1197)进士。颖悟博学,试制科第一,再举贤良方正,官通直郎。萧士赟,字粹可,号粹斋,宁都(今属江西)人。宋辰州通判立等之子。笃学工诗,与吴澄相友善。著有《诗评》二十馀篇及《冰崖集》,俱已久佚,独此本为世所传。  相似文献   

6.
《烛湖集》十二卷,宋孙应时撰。应时(1154—1206)字季和,号烛湖居士,馀姚(今浙江)人。淳熙二年进士,为黄岩尉,入蜀制幕,后知常熟县。著有《烛湖集》,久佚,今所存亦为大典本。《四库提要》曰:"据应时诗中自序,盖尝应刘克庄之求,手编其稿为五十卷。集末有其侄祖祐跋,称……以十卷付梓……是十卷为祖祐所编,非其旧本也。"按馆臣所称孙应时诗,见《烛湖集》卷一九,为七律,诗题甚长,曰《闽宪克庄以故旧托文公五世孙明  相似文献   

7.
唐诗,是涵藏着无数奇珍异宝的浩瀚海洋。一千多年来,历代唐诗研究者和爱好者编出了数以百计的唐诗选本。较著名的,唐代有殷璠的《河岳英灵集》,宋代有洪迈的《万首唐人绝句》,明代有高棅的《唐诗品汇》,清代有沈德潜的《唐诗别裁集》。然而,在汗牛充栋的唐诗选本里,恐怕还没有哪一部书的名声比《唐  相似文献   

8.
王蕾 《图书馆学刊》2011,(6):2-F0002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人,祖籍栾城。仁宗嘉祜二年(1057)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孝宗时谥文忠。著有《东坡集》40卷、《后集》20卷、《和陶诗》4卷等。  相似文献   

9.
清《四库全书总目·别集类二○》云:“泰字志同,别号所安,长沙茶陵人,延祜二年进士,除龙泉县主簿。”清顾嗣立《元诗选·己集》亦云:“泰字志同,长沙茶陵人……官龙泉簿,以吟咏自怡。”其中,“除龙泉县主簿”、“官龙泉簿”有误。  相似文献   

10.
曹豳(1170—1249年),字西士,小字潜夫,号东甽,亦作东亩,温州瑞安人,南宋嘉泰二年(1202)进士,历任左谏司等职。刘克庄《曹豳神道碑》称他"能言人所不能言"。朱彝尊《词综》说他"论事忤旨"。《宋史·曹豳传》称其为"嘉熙四谏"之一。他的著作,据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九八有《曹东甽集》,刘曾为之作序,称赞他的诗:"古风调鬯,流丽得元(稹)、白(居易)之意;律诗精切,帖妥拍姚(合)、贾  相似文献   

11.
今存唐人选唐诗中,只有一部是以地域为标准的,即殷璠编纂的《丹阳集》。其他如《池阳境内诗》一卷、《江夏古今记咏》一卷、《宜阳集》六卷、《泉山秀句》三十卷等,今皆佚失。  相似文献   

12.
一、《南康道中》诗与罗隐《湘南应用集序》、《谗书·序》所记初次取解岁数之矛盾唐末大诗人罗隐期冀科第折桂的强烈欲望,在有唐一代很少有诗人能与之比肩。这一点,人们不难从罗隐参加礼部试的次数看出端倪。《吴越备史》卷一《罗隐传》载其:"凡十上不中第";《五代史补》卷一《罗隐东归》言:"六举不第";罗隐《湘南应用集序》则说:"自己卯至于庚寅,一十二年,看人变化。"以后作的《偶兴》诗甚至叹息:"逐队随行二十春,曲江池畔避车尘",上述所言四个数  相似文献   

13.
《全唐诗》所收各诗人集子中,时有窜入他人之诗者,对此,历代学者多有指正。近读杜牧、许浑二集,于两人重出之诗加意留神,一得之愚,不敢自弃。现梳理成文,以就正于方家。《全唐诗》卷五二六杜牧诗中有《分司东都寓居履道叨承川尹刘侍郎大夫恩知上四十韵》一首,岑仲勉先生在《读〈全唐诗〉札记》中,考证出"川尹刘侍郎"即三川尹(河南尹)刘瑑。然考之杜牧仕履,却发现刘瑑官河南尹时,杜牧并无分司东都之事,因而得出结论说:"如云前分司东都时承瑑恩知,兹追颂其德则可,  相似文献   

14.
高似孙,字续古,号疏寮,浙江余姚人。淳煦十一年进士,历官校书郎,守处州。高氏著述颇富,有《经略》、《子略》、《史略》、《集略》、《剡录》、《唐科名记》、《蟹略》、《砚笺》、《兰亭考》、《唐乐曲谱》、《纬略》、《疏寮小集》、《疏寮小集补遗》,《骚略》、《造诗句图》、《烟雨集》等。《史略》是我国现存最古的史部解题书目。成书于宋宝庆元年,清康熙以降,已不复见,直至光结年间,在日本发现,经杨守敬校后刊行,现有《古逸丛书》本、《四明丛书》本,《后知不足斋》本、《丛书集成初编》本。本书的内容为:卷一述《史记》,卷二述两  相似文献   

15.
所谓守选,就是新及第明经、进士和考满后的六品以下前资官不立即授官,而是在家守候吏部的铨选期限.唐代施行守选的根本原因,是为了缓和官阙少而选人多的社会矛盾.目前对于唐代守选起始时间的考订,王勋成先生认为贞观年间就开始了.通过对《唐会要》卷七五《贡举上·帖经条例》之“贞观九年五月敕”以及相关实例的分析,可知贞观九年不具备守选的“生态环境”,《唐会要》的“贞观九年”其实是“贞元九年”之讹.  相似文献   

16.
《全宋诗》册一二卷六六四页七七六九吕陶《范才元参议求酒于延平使君邀予同赋谨次其韵》诗,出《净德集》卷三二。此诗又见于《全宋诗》册三一卷一七八五页一九九○四张元干,题同,出《芦川归来集》卷二。考吕陶(1028—1104)为北宋人,张元干(1091—1131)为南宋人。查苏籀《双溪集》卷三有《次韵范才元中秋夜》,李处权《崧庵集》卷一有《送范才元》,吕本中《东莱诗集》卷一九有《送范才元》,且张元干诗中另有《次韵范才元中秋不见月》,此四人皆南宋人,范才元与他们同时。吕陶《净德集》乃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所辑,故有误,此诗应为张元干作…  相似文献   

17.
日本平安初期汉诗集《经国集》卷十,载有安吉人(即安倍吉人)《忽闻渤海客礼佛感而赋之》及岛渚田(即岛田渚田)《同安领客感客等礼佛之作》两首诗。这是记载中日友好往来,研究两国文化交流,尤其是外交、文学和宗教交流的宝贵之作。今试考释之,以求方家法正。 一、 二诗写作之缘起  日本大学者津田左右吉先生《渤海史考》云:“(渤海国)其使臣遂于开元元年,对唐请互市,且请礼佛寺。日本《经国集》卷十有赋此事之诗,可为一证。”(陈清泉译,长沙,商务印书馆1938年版第77页)接着,他便征引了上述两首诗。津田的这一判断,无论从哪个角…  相似文献   

18.
唐末五代福建诗人中.有一对堂兄弟:黄璞与黄滔。黄璞是唐昭宗大顺二年(891年)进士,官至崇文阁校书郎,著有《闽川名士传》及《雾居子》.黄滔是唐昭宗乾宁二年(895年)进士.官至监察御史。王审知主闽时,黄滔以威武军节度推官一职成为王审知的主要助手之一。他不但替王审知拟撰各种政令公文,辽规劝王审知遵唐室为正统,自己不称王.以维护福建的稳定发展与和平。黄滔工诗善文,著有《黄御史集》。两兄弟后来随黄氏家族迁居莆田。黄氏家族在福州居住的里弄后来被称为“黄巷”,无独有偶.他们在莆田的居住地也被称为“黄巷”。  相似文献   

19.
《忠惠集》十卷,宋翟汝文撰。汝文(1076—1141),字公巽,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元符进士。徽宗时除秘书郎,历中书舍人、给事中。钦宗时为翰林学士。绍兴二年拜参知政事,忏秦桧罢。卒,谥忠惠。其集久佚,今存《忠惠集》十卷,乃清四库馆臣由《永乐大典》辑出。《四库提要》曰:"(汝文)事迹,具《宋史》本传及孙繁所作志铭中。……汝文好古淹博,……尝从苏轼、黄庭坚、曾巩游,故所为文章,尚有熙宁、元祜遗风。"《提要》的这段话,至少有两处严重错误,兹略辨之。所谓"孙繁所作志铭",载今本《忠惠集》附录,《题翟氏公巽埋铭》,而文中屡称"孤子",详全篇文章,当是翟汝文子翟耆年所撰,其孙翟繁改葬时重刻。又据《埋铭》,翟耆年诸子无名"繁"者,唯其长子名"畋"。与"繁"字形体  相似文献   

20.
1985年,珍藏河南省濮阳民间达600余年之久的由西夏遗民唐兀崇喜于元至正十八年(1358)编成的《述善集》一书得以重见天日。该书现存抄本二件(甲本、乙本),从尾跋知,抄写时代应在清顺治十六年(1659)或以后,题"祖遗藏书《述善集》"。全书分为"善俗"、"育才"、"行实"三卷,内收元末明初西夏遗民著作及亲朋师友撰写赠诗、赠文数十篇。其中,有数篇诗文与元代著名哈刺鲁学者伯颜宗道有关,既有其事迹记录,又有其撰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