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汉语里,副词游走在功能词与内容词之间,这种虚实的两重性决定了副词在汉语词类中的重要地位,是实义词和虚词的中间站。在共时平面上,它凸显了汉语句法形态、功能类型的诸多特点;在历时层面上,它勾连起实词和虚词,是探索实词如何向虚词演变的最佳观察样本群。  相似文献   

2.
黄薇  彭杰 《现代语文》2013,(1):143-146
汉语虚词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尤其是在虚词中占很大部分的副词,是非汉语母语的学习者使用偏误频出之处.本文将对汉语和越语中的一部分常用副词从意义、用法两个角度作简单的对比,从而观察汉越两种语言中副词的意义、用法、搭配及入句条件等方面有何异同,希望对越南学习者习得汉语副词以及对越汉语教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汉语实词虚词分类问题谈起,深入剖析了汉语副词的特殊性,尤其是副词的重叠问题,并认为一般所说的副词重叠是语素重叠,是汉语词汇复音化的结果,不属于句法范畴的构形重叠。最后,从语法化角度总结全文,得出结论——汉语副词归为虚词符合汉语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有利于为今后副词研究确立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4.
关于副词的归类问题,多年来一直是语法学界有争议的问题。截至目前为止,也没有一个统一的看法。归纳起来看,副词有三种归宿:第一种归宿是,把副词划归虚词,例如1956年公布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和1984年公布的《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都把副词划归虚词。第二种归宿是,把副词划归实词,例如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张静主编的《新编现代汉语》和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都把副词划归实词。第三种归宿是,把副词划归半虚词或半实词,例如张志公主编的《现代汉语》(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材),把副  相似文献   

5.
杨华 《现代语文》2009,(8):117-119
外国留学生在汉语习得中较难掌握的是虚词.他们用虚词(主要是副词、介词、连词)造句时,偏误的发生率很高.本文主要分析留学生在习得虚词"在"的过程中产生的偏误类型.  相似文献   

6.
作为汉语副词中的一个小类,程度副词使用范围广、频率高。在教学中我们发现,高职聋生能较熟练地运用部分常用实词组词成句,但对虚词常常把握不定,程度副词的正确使用即为难点之一。"很、最、更、极"是现代汉语中4个较常用的程度副词,这4个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释义相近,在《中国手  相似文献   

7.
现代汉语中的"可"经常作程度副词和语气副词使用,但在具体语境中,"可"除了具有副词的用法外,还有助动词和其他一些固定用法,"可"的句类分布也十分灵活,而且轻重读音不同所表达的意思也不同。  相似文献   

8.
词汇化形成的虚词是虚词的一种特殊来源,这种虚词与其成词前的非词形式同时共存于现代汉语之中,但它们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却大不相同。从副词“有点儿”和连词“可见”的个案研究可知,虚词与其非词形式的主要区别标志,一是内部要素语义是否融合,二是内部要素是否居于句子或短语的中心位置。  相似文献   

9.
词按照语法功能的区别,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虚词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五种.为数很少的虚词,其中有不少却是使用频率很高的,许多虚词几乎是组成句子时越不可少的.词的色彩意义通常是指词在表示某一理性或概念意义的同时所表现出来的某种倾向或情调意义.通过事实可证,汉语虚词具有浓厚的色彩义.  相似文献   

10.
古人说:学会支乎者也矣焉哉。文言虚词是组成文言语句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其中包含副词、介词、助词、叹词。虽然文言虚词数量较少,不过使用方法灵活,应用率较高,在汉语中发展变化较大。接下来,笔者结合学习经验,就文言虚词"乎"的用法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1.
汉语是缺乏形态变化的语言。虚词在汉语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表示事物之间的程度差距往往会用到程度副词。"相当+(形容词/名词)(的)+NP"在各种体裁的文章中,都有一定数量的存在。  相似文献   

12.
以《现代汉语八百词》、《现代汉语虚词词典》以及《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为依据,筛选出40个汉语常用语气副词,采用横向规模研究方法,结合自然语料,并且通过语法测试对62名越南学生40个汉语常用语气副词习得情况进行定量的考察,得出越南学生40个语气副词的习得顺序,并运用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13.
英语国家学生副词"就"的偏误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虚词是外国学生汉语学习的难点,副词“就”是其中的难点之一。本文拟在汉语本体及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偏误分析等理论为依据,探究母语为英语的学习者学习副词“就”时的表现,以及学习策略一母语迁移、过度泛化等对学习者偏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全"是汉语中一个常见的范围副词,主要从语义分析的角度出发,对范围副词"全"的语义指向以及被指对象的语义角色进行了分析,指出范围副词"全"的语义功能与语法功能并不一致,对方位副词"全"的语义指向进行了全面考察。  相似文献   

15.
现代汉语中,依语法功能和语汇意义,词可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虚词是用以表示语言关系和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而"是虚词中最为重要和活跃的一个词,用法灵活多变。同时,"而"字也可用作实词,用法较之其作为虚词而言较少。就初中语文课本文言文中出现的"而"字用法进行穷尽研究,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6.
虚词表示的是抽象的语法意义,一般比较难以捉摸.要准确地把握虚词的意义,最好的办法是进行具体的比较、分析,从中找出差异.副词"还"就"再"由于所出现的条件及搭配不同,其语义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7.
在句法功能上,隶属于汉语副词的程度副词既与大多数副词具有共性,也彰显出自己的个性。依据历时的观点来审视,程度副词的句法分布和句法功能都在不断地扩展之中。在组配自由度上,程度副词所表量级越高,组配自由度越高,而所表量级越低,组配自由度也越低,即"高量优先,低量受限"。这种差异的存在跟具体程度副词的虚化时间和语法化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考测点导航古人说:学会之乎者也矣焉哉,可以为文也。文言虚词是构成文言语句不可缺少的部分。文言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代词和兼词。文言虚词数量虽少,但用法灵活,使用频率高,在汉语的发展中变化大。“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  相似文献   

19.
"其"是高中文言文中最常见的虚词之一,它属于多义虚词,使用频率高,用法极其灵活。采用穷尽式的调查方法将其用法主要归类为代词和副词。将代词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复指代词。副词主要分为:表委婉的推测语气副词,表反问的疑问语气副词,表希望、祈使、命令的语气副词和表假设的语气副词。与此同时,还对"其"的用法和词组进行了归纳总结,对虚词"其"的简析,对高中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词汇语法化是人类语言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汉语词汇语法化的演变使汉语中产生了一批在语言表达中不可或缺的虚词。“不成”是近代汉语中新兴的一个语言成分,其最初由偏正词组演变为表反诘的副词,又进一步演变为语气助词。①本文拟就其由词汇成分演变为语法成分这一语法化现象作一些考察和探讨。一、第一次语法化——由偏正词组到反诘副词  虚词一般是由实词转变来的,复音虚词的形成也多与实词的虚化有密切的关系。从汉语典籍记载的语言事实来看,“不成”在唐代以前尚是一个松散的偏正结构,表示各种否定的动作和状态。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