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自“十二五”期间将减排纳入到发展规划中,我国逐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并开始向低碳经济转型,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产业结构的调整既带动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同时也实现了减排目标.本文通过对山西地区的产业结构进行分析,提出低碳经济背景下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辽宁产业结构调整对高层次人才需求学科结构变化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高等教育如何在学科结构上做出适应性调整 ?这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运用产业经济学有关理论分析了辽宁产业结构的现状和变化调整趋势 ,探讨了未来辽宁产业结构变化对高层次人才需求学科结构变化的影响 ,并从战略角度提出了高等教育学科结构进行适应性调整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创业教育与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变革和中加国际合作项目“自雇型企业创业教育”为背景,以对250多名下岗失业者和500名大学生创业教育实验为依据,探讨了创业教育与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关系。主要结论是:从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大背景看,大学生创业教育是我省一次由高等教育启动的、从大学教育改革,到企业制度创新,再到经济结构优化与经济活力增强的“经济革命”,对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具有直接的、快速的和战略性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4.
优化高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调整高等职业教育布局结构和专业结构,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是建设高等教育强省和职业教育强省的重要内容,更是为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人力支持的可靠保证.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布局要主动适应全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持为振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服务,为全面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服务.  相似文献   

5.
实现“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目的是“要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因此,必须“注重结构优化效益、规模经济效益和科技进步效益。”而“两个根本转变”和注重“三个效益”也正是高校后勤在深化改革中要着力地解决的问题。本文仅就优化高校后勤内部管理结构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各省市经济发展方向正在向经济可持续发展转变,而合理的工业结构是促进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对工业结构的研究已对经济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文章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阜阳市工业产业结构、工业生产结构和工业"三废"产生量之间的关联程度进行研究,并以此为依据,为降低阜阳市环境污染,推动其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1952-2011年作为研究的时间序列,就福建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变迁之间的关系作深入的分析,研究表明:(1)从“量”上来看,产业结构变迁对福建经济增长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的发展与壮大是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支撑.然而,分组回归结果同时反映出这样的事实,即福建省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边际拉动作用要大于第二产业.基于此,在接下来的经济工作中,应高度重视省内“三农”建设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2)从“质”上来看,产业结构变迁是影响福建省内劳动生产率的主导因素.但由于产业结构存在要素资源“反配置”和“同质化”等问题,以过度投资为突出特征的“重化工业化”浪潮可能对福建经济未来的稳健发展形成严重威胁.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在第五部分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就业形势发生巨大变化,带来大量劳动力转移。一方面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农业社会向工业化社会过渡的必然产物。另一方面,由于工业结构的调整,新技术的应用,工业信息化、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导致成千上万的职工“下岗”。此外,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中,已经并且也将导致相当数量的人员失业。这些人大多数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工作,职业技能与素质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求。高等院校有责任对他们进行教育与培…  相似文献   

9.
辽宁的地理区域特征及长期形成的经济格局使辽宁的经济结构呈现多样化的特征,这种多样化的特征从当前的经济形势来看,主要从沿海新兴经济同腹地老工业带两个方面体现出来,如何构建沿海与内陆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之互相支撑,良性互动是目前辽宁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阐述辽宁沿海经济带与腹地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原因并进一步提出两者互动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春晖”西行 进入90年代,在外留学人员通过各种方式为国服务逐渐形成风气。为了推动留学人员为国服务活动向深层次、高水平发展,教育部不失时机地推出了“春晖计划”。1996年以来,在“春晖计划”支持下,大批留学人员通过多种形式为国服务,成功地开展了与国内的合作。 在进行基本项目的同时,“春晖计划”还围绕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和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策划并实施了一批重大项目。如围绕辽宁老工业基地的产业升级和技术攻关,组织了留学人员支援辽宁老工业基地技术攻关项目;围绕中国汽车工业面临“入世”的严峻挑战,组织了留学人…  相似文献   

11.
赣州市产业发展战略与产业规划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分析赣州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及内部条件,指出赣州应建立以高新技术和教育产业为先导、现代化物流业为主导、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为重点、现代农业为基础,相互协调发展的产业结构,并应通过产业集群来促进特色工业园区建设,使产业规划与工业园区和城镇建设相结合。通过产业政策扶持相关产业发展,以支撑赣州到2020年建成百万人口特大城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依据单位资本存量工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工业资本存量)和单位资本存量工业产能(=工业产能/工业资本存量)之间的关系,在单位资本存量工业产能是年度的线性函数的假设下,提出利用单位资本存量工业增加值来拟合单位资本存量工业产能的合理原理和方法,并据此构建工业产能利用率的测算方法。应用该方法测算我国1978-2005年的工业产能利用率,测算结果能反映我国的现实情况。  相似文献   

13.
关于旅游产业集聚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旅游产业存在明显的集聚现象,旅游产业集聚的主要驱动力是客源市场和旅游资源。文中阐述了旅游产业集聚衍生的正向效应以及旅游产业集聚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4.
对于产业融合问题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产业融合是在产业边界界定清晰的前提下发生的现象,到目前为止,无论在国外还是在国内,对于产业融合问题的研究都还处于初期阶段。本文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产业融合的识别、产业融合的类型、产业融合的发生机制等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5.
孝感在融入武汉城市圈的进程中,积极承接武汉产业转移,在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对接中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促进了孝感市的经济发展,但在产业对接过程中还存在产业竞争力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科技优势不明显、投资环境不理想等问题。因此,孝感市要发挥自身优势,增强产业竞争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高新技术发展,改善投资环境,全面推进产业对接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6.
由于各国资源禀赋的差异,同种产品在不同国家生产成本不同,一国将生产并出口密集使用该国比较丰富资源的产品,进口使用该国比较稀缺资源的产品。通过比较优势的积累、转换、创造,使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实现产业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  相似文献   

17.
基于产业集群的新疆产业整合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群已成为产业组织的有效方式,并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产业集群作为产业整合的一个目标,基于产业集群研究产业整合有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本文在分析新疆产业发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利用产业集群理论对新疆的产业整合进行研究。最终依据新疆产业发展现状,提出基于产业集群理论的新疆产业整合策略。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工业旅游资源、工业旅游产品市场以及工业旅游推广媒介三个方面探讨了泉州发展工业旅游具备的条件,描述了工业旅游发展规模、市场宣传方面的现状,并从品牌建设、产品设计、宣传推广等方面提出突破路径。  相似文献   

19.
生态资源培育维护业是一个即将崛起的朝阳产业 ,是修复、维护和培育生态资源 ,促进地球村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健康发展的基础性产业。生态资源培育维护业由物种业和生态环境资源业两大二级产业构成 ,具有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效益的广泛性与持续性、外部经济性以及全球性等特征 ;生态资源培育维护业在经济发展层面、社会发展层面和地球文明发展层面分别起着基础作用、保证作用和纽带作用 ;生态资源培育维护业的基本功能是通过物种保护与繁育及生态环境的修复和维护 ,为促进和发展生物的多样性提供有利的生态条件。应运而生的生态资源培育维护业有着极其广阔的发展前景 ,有关部门要为之制定规划 ,配套政策 ,积极扶持 ,推广经验 ,促使其早日成长壮大。  相似文献   

20.
简要论述了滇东北地区发展工业旅游的现实意义。通过对滇东北地区工业旅游发展潜力及目前优势的分析,结合滇东北地区实际情况,探讨了工业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滇东北地区工业旅游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