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犯错误的学生,给予适当处分是必要的,但一定要合情合理,否则就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比如有的学校动辄实行“罚款”。学生没有工资收入,哪里拿钱来交罚款呢?有的回家去要,不挨打,就挨骂;有的为交罚款被逼着去偷去扒。这不成了为渊驱鱼?还有的学校强迫学生停学,少者半月,  相似文献   

2.
一些家长和学生向我反映,有些学校向学生乱收费,什么布置教室费,书法比赛纸墨费,还有各种名目的罚款,值日生忘记了扫地要罚款,考试得了低分要罚款,等等。一学期人平收两三次,交一元左右,这样做,对学校、家庭、学生都没有好处。有的家长说:“学校收了学费、书本费、杂费,还要乱收小费,做事不规矩,不文明。”学校是教育人的  相似文献   

3.
已经形成了一种惯性,很多教育规定都是成人意志的反映,而很少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感受,教育者不是将他们看作平起平坐的自然人,而是看作“精神奴仆”,剥夺了学生的参与权和公民资格:有的教师可以对不听话的学生进行人格侮辱、体罚;班主任可以出台主观随意性很强的班级规则,包括罚款管理、成绩差的学生坐后排;有的学校还对学生发型进行了“铁板规定”,不许逾越。  相似文献   

4.
李晓燕 《陕西教育》2010,(10):24-24
高尔基曾说过:“一个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和细胞,是学校一切活动的基础和集中点。”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负有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生活指导的直接责任,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育人;  相似文献   

5.
最近,我们发现有的学校任意向学生收费罚款,群众对此意见很大。如我们这里的一所学校,在85年上学期,要学生交费30多元。除书本费、学杂费外,还要学生交透支款、集资办学款等,甚至连一些由学校组织的教育活动和本应由学校教育经费开支的费用,也要学生负担。另外,一些学校对违纪学生,不以教育为主,而是动不动就给以罚款,以罚款取代教育。就连学生偶尔迟到,也要罚款。这种做法是极错误的。我们呼吁,教育部门要坚决制止任意向学生收  相似文献   

6.
“边缘学生”在中小学班级中的存在是目前班级教学和管理中出现的比较突出的问题.在一些薄弱学校尤为凸显.由于其形成原因比较复杂,教师在处理该问题时往往应对乏力,感到无从下手.本文简要分析了家庭、个人、学校和社会因素对“边缘学生”形成的影响;提出应多管齐下,综合各方面力量,系统化解决“边缘学生”问题.  相似文献   

7.
编辑同志: 当前,社会上盛行的一般“罚款风”吹进了不少学校,笔者对此有诸多感慨。 报载某校明文规定的罚款项目竟达18种之多:迟到早退要罚款,上课讲话要罚款,缺交作业要罚款,成绩差要罚款,打架斗殴更要罚款……可谓罚不胜罚。时下,不少学校罚款之风盛行,罚得学生叫苦不迭。而某些学校领导也自以为觅到了治校“良方”,认为罚款是运用经济手段管理学校的最简便而又最有效的举措,甚至认为罚款的效果远胜于教育,故当作“法宝”奉行。殊不知,这些做法和想法都有悖于我们的教育思想,因而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8.
时下,罚款作为一种管理方式己经纳入了许多学校的管理制度。轻则以罚助教,重则以罚代教,更有甚者教即罚也。何以万变不离一个“罚”字呢?答曰:“教育不是万能的,罚款确实是一种比较有效的约束方式。”大凡与出勤有关的迟到、早退、旷课,与学业成绩有关的名次下降、作业漏做,导思想品质有关的打人骂人、不尊重老师,与班级部学校荣音有失的班级p生恤查、后合管理、中午就党纪律春等,都在可罚之列。这真中有的沾上错误的边受了罚,有的压根不能率是错误也要被罚。犯了错误2后要被罚,没犯错误也要准备被罚,不是有的老师在一只学的就…  相似文献   

9.
《教育文汇》2008,(4):11-11
据报道,西安市某中学日前出台新规,学生迟到一次要罚款100元;被发现吸烟一次,要罚款500元。学校对此解释说,“罚款的目的是想吓唬吓唬学生,是一种教育手段,但不是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0.
马俊生 《班主任》2010,(4):58-58
做了多年教师,不论教哪个班,总会发现一些特别的孩子。他们不如大多数孩子聪明,“弱智”是或明或暗贴在他们身上的标签。对这些孩子,有的教师厌恶,央求学校别把他们的成绩记人班级总分,然后再也不看他们一眼;有的出于怜悯,对他们的要求一降再降,混淆了宽容与放纵的界限。  相似文献   

11.
近日,多名学生家长和市民反映,1月中旬,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接受“教育强区”省级督导验收,一些受检学校各出“奇招”:有的小学为让班级人数达标,组织数百名“超编”学生冒雨外出“参观”;有的学校临时组织学生外出看电影;有的学校或紧急调整课时表,或突击装饰美化校园等。(1月21日《京华时报》)为了验收达标就让超编的学生外出看电影,无疑侵犯了部分学生的基本学习权利,弄虚作假更是背离了教  相似文献   

12.
刘义 《今日教育》2013,(10):54-55
当前中学德育工作存在不少问题和盲区,德育工作者主观匕急于求成,盼望立竿见影、一教永逸的现象比较普遍。如体罚形式多样越来越巧妙,“心罚”花样百出越来越显性。甚至有的德育方式是对学生成长的摧残,如女生头发不合校规,三次撵出校门,最后自杀了断。高三学生迟到,罚款交学生干部,却用于给老师购买教师节礼品等。教育^行走得太决,以致把教育本真都丢在了后面。  相似文献   

13.
案例×老师您好!我是××学校初一年级的学生,因听您讲过法制课,所以今天遇到问题就想向您请教。我的问题是:学校能不能罚学生的钱?我校最近颁布了许多规章制度,其中规定:学生因骂人、打架、损坏公物等要罚款。你门班主任还规定:不按时交作业罚款2元,上课吃东西罚款10元。我们大家都害怕被罚款,有的同学挨罚后,因向家长要钱,受到家长的打骂;有的同学被罚款后不敢向家长直说,只好骗钱或想别的辙。家长们对学校罚款的做法也很有意见,但学校罚款仍在进行。×老师,请您告诉我,学校这样做对吗?××学校初一(×)班同学XX——…  相似文献   

14.
《教育》2011,(12):8-8
《中国教师》2011年第22期发表余飞的文章指出,有些学校的班级不约而同对违纪学生采用“罚款教育”。大的如“打架斗殴、抽烟和泡网吧”等罚款10元至50元,小的如“旷课、迟到、早退和不做作业”等罚款2元至5元。班主任安排专人检查、记录,自己每天到班里,照名单收钱。  相似文献   

15.
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所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念。我校根据学校的现状和需求,着力构建“尚美”文化。尚美,旨在崇尚美德、追求美好、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确定一种崇尚美、追求美、构建和谐的价值取向。古人云:“见贤思齐,见智思学,见美思从。”“尚美”不仅是人的天性,更是一种高尚的人生境界。为了使校园文化建设不是空洞无物的摆设,而是有丰厚文化底蕴的精神大厦,笔者根据学校“尚美”文化的内涵,在班级管理中渗透校园文化,营造尚美的班级环境,确立尚美的制度文化,开展尚美的多彩活动,制造尚美的舆论氛围,让“尚美”文化走进教育的全过程,使学生素质在班级文化的涵咏中得以内化和升华。  相似文献   

16.
1998年秋季学期,学校安排我任一个新班的语文教师兼班主任工作。起初,该班各方面表现平平,后来经过努力,班级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学习成绩大幅度提高,第一学期,期末统考“四率”、总分评比获全乡第二名,并被学校评为“优秀班级”;到1999年春季学期,又被评为县“先进班集体”和“先进中队”。面对班级取得的荣誉,有的老师问我:能侃侃“秘诀”吗?我感到自己并没有什么“秘诀”,但通过实践,确有一些感受体会,那就是要管好班级、教育好学生,老师必须关爱学生,尊重学生。  常言道:树怕伤皮,人怕伤心。我们也知道,现在的学生自尊心强、爱面…  相似文献   

17.
民族地区推行教师校本自培的过程中,学校一定要破除“等靠要”思想,善于从本校教师身上发现培训资源,进而唤醒学校内在活力。充分挖掘校内培训资源。在学校的日常工作中,我们总会感觉到,有的教师做班主任特别成功,不管什么样的班级,到了他们手上,学生就有了精气神,班级就有了凝聚力;有的教师课堂教学特别出彩,他们总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的思维;有的教师教学业绩特别突出,他们的课堂教学从学生出发又回归到学生……  相似文献   

18.
我校的少年儿童曾因受资产阶级思想的腐蚀,反映在学生品德上是好逸恶劳、贪图享受。如有的借学校名义要缴纳什么费而向家长索取金钱供自己花用。有一个学生竟曾连续三学期把学费拿到城里看戏、吃菜花光,反而欺骗学校说:“家长无法缴纳学费”。也有些学生用扑克牌来赌博,由于赌输了,以致发生偷窃行为。如学生×××偷了人家的钢笔就有几枝。也有一个学生竟明目张胆的爬到火车上去行窃。四年级有个十三岁的女生由于受资产阶级思想毒素较深,最后发展到日夜不归,乱交“朋友”,直到腐化犯罪妨碍社会  相似文献   

19.
据报道,西安市西航一中日前出台新规,学生迟到一次要罚款100元,被发现吸烟一次要罚款500元。学校对此解释说:“罚款的目的是想吓唬吓唬学生,是一种教育手段,但不是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20.
班主任管理工作"一二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班级是学校总体构成的基层组织.良好的班级管理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保证。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千方百计地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展现潜质和才能的广阔空间,使学生成为学习、生活的主人。笔者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不断总结经验.认为在班级管理中应坚持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