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前的作文批改中,学生对老师批改的作文似乎比较“冷漠”,若无其事。如何扭转作文批改的被动局面,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我们探讨了一种作文批改的“互动模式”。即在作文批改中,形成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多向促动关系,使作文批改臻于学生自主操作的范式。下面将我在教学中的实践过程介绍给大家。  相似文献   

2.
批改作文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语文教师比较劳心又劳力的一项工作。领导检查很严格,要看批改是否详细,有没有总批、眉批。而作为我们个人而言,不认真批改似乎于良心上过不去,总觉得责任没有尽到。可是当我们埋头批改之届结果如何呢?学生打开作文本只看个分数,对于批语  相似文献   

3.
每一次的作文练习对学生来说都是一个训练和提高的过程。观察和写,让学生得到作文能力的训练,而小学生的作文水平则是在教师的一次又一次批改和讲评中不断提高的。一节好的作文讲评课能起到铺路架桥的作用,它打开了学生写作思路,激发学生需要性习作,变“需要我写”为“我需要写”。那么如何用心落实作文的讲评与批改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
钱文河 《甘肃教育》2005,(10):20-20
作文的批改是一个大难题,不少老师受传统影响,至今仍沿用“精批细改”的老做法。然而作文发下后,学生只是粗略浏览一下得分和评语便将其束之高阁,其结果自然是事倍功半。那么如何扭转作文批改的这种被动局面呢?近年来,我尝试了“互动批改法”,即在作文批改中让学生唱“主角”,师生、生生之间互动配合,对提高学生整体写作水平很有益。其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5.
作文难教可以说是语文教师的共同体会,而其中最难的又是作文的批改。如何化解批改作文这个难题?怎样批改作文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我认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批改作文,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作文批改的目的是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写作程度等方面的情况,检查讲读教学和作文指导的效果,总结经验,改进教学。而目前作文批改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低效率,教师费时多,学生收效少。因此,改进作文批改的方法,使教师从作文堆中解放出来,就显得尤为重要。怎么改进作文批改呢?笔者认为应着眼于效果,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即“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不断改革、探索作文批改的方式,充分发挥作文批改的诊断、反馈教学功能,提倡让学生参与作文评改过程。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我认识到分步批改是促进学生作文…  相似文献   

7.
批改作文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学生作,教师改”,教师为批改作文可谓是耗神费力,而学生却收益甚少。如何让学生有所收获呢?我尝试让学生自改作文。让学生通过自我实践、自我反馈,发现并解决其中的问题,这样既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同时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而且,这种能力的培养是终身受益的。  相似文献   

8.
我读中学时,作文全是老师批改,哪位老师在文本上批得密密麻麻,改得仔仔细细,学生就认为这位老师有本事,改文高人一筹。现在,自己又当了30多年的语文教师,给学生批改作文也是沿袭了老师的办法。但现实是怎样的呢?绝大多数语文教师至今仍然在年复一年的“移山”劳动中虚掷自己的汗水和心血。多年来呼声最高的是:“把语文教师从作文批改的重压下解放出来”。那么,有没有最佳的办法,使老师从繁杂的作文评改中解脱出来,而学生自己又能有提高写作水平的办法呢?我认为有,那就是把“改”的优先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有计划地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共同感受,那就是批改作文真难,真累!其实,对作文批改,叶圣陶先生有过很多论述。他说:“老师改作文是够辛苦的。几十本,一本一本改,可是劳而少功。是不是可以改变方法呢?我看值得研究。”他还指出:“可以这样说,给学生批改,目的在使他们达到自己能够批改的地步,自己能够批改了,无论写什么就比较稳当了……”  相似文献   

10.
编者按: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必须对传统的作文批改方法进行改革。本期编发几篇作文批改方面的经验体会,供教师参考。关于作文批改,叶陶先生曾经有过这样一段论述:“我想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假如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叶老在这里提出的不仅仅是一个作文批改的方法问题,更主要的是…  相似文献   

11.
作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不少教师头疼的事。许多教师花大力气精批细改学生的作文,而学生最多看看分数和评语,然后就丢在一边,束之高阁。作文批改往往没有起到应有的指导作用。叶圣陶先生也说:“我发现十几年来,辛辛苦苦地批改作文,所得到的结果是徒劳无功。”因此,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变“替学生改作文”为“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把作文批改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上。语文课程标准也对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句子,能初步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可见,指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是当前作文教学中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也是作文教学中一项意义深远的工作。那么如何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12.
蒋光宇  张在军 《成才之路》2011,(21):I0002-I0002
许多教师和专家都问过魏书生老师:“你怎么就敢十多年不批改一次作文呢?你怎么就敢让学生互相批改作文呢?这些打破传统、独树一帜的做法,你究竟是怎么想出来的呢?”  相似文献   

13.
蒋丽霞 《考试周刊》2012,(76):49-49
批改作文是中小学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而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是学生作文数量多,批改中的少、慢、差现象时有发生,即便是认真批改了的,也缺乏很好的针对性、激励性、启发性。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讲:“老师批改作文是够辛苦的.几十本.一本一本地改.可是劳而少功。”那么如何更科学更有效地进行批改,避免“劳而少功”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  相似文献   

14.
学生的错别字归纳起来不外是两种:一是增加或丢失笔划,造成错字或别字;一是用同音字替代产生了别字。产生这两类错误的原因除了少数是因为学生马虎随意增减笔划以外,大多是因为不了解字形与字义之间密切相关的造字知识的结果。例如“高粱”的“粱”字,学生常常会写成栋梁的“梁”字。这两个字虽然同音,但形旁是不同的,高粱是粮食类作物.所以从“米”旁,表示与粮食有关;栋  相似文献   

15.
有许多教师和专家都问过魏书生老师:“你怎么就敢十多年不批改一次作文呢?你怎么就敢让学生互相批改作文呢?这些打破传统、独树一帜的做法,你究竟是怎么想出来的呢?”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批改,多年以来一直由教师“独家包办”。教师坐在办公桌前,不厌其烦,一丝不苟地批改,有时一直工作到深夜。但学生似乎不领情,只是看一下分数,就把作文放到一边去了。这样的作文批改,究竟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很让人怀疑。然而.这样的独角戏.却一直在作中文批改占主要地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提到作文,不少学生抓耳挠腮,唉声叹气;说到批改,不少教师怨声载道,叫苦不迭。这恐怕是小学作文教学中最常见的现象了。尽管改革作文教学的呼声不绝于耳,可是究竟怎么办?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如何走出作文教学的困境,指导学生变“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为“有话想说、有事要写”呢?通过实践摸索,我觉得以下两种做法是行之有效的。一是让学生明白“求得源头活水来(源泉)”的重要,二是让学生懂得“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的哲理。  相似文献   

18.
在作文改评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通过作文评改提高作文教学效率?十多年来,我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走了一条教师的单一批改到学生的互相批改、再到“两评两改”之路,既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整个评改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又提高了作文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9.
一篇作文可以反映出学生的语文能力,但很多小学生怕写作文,对作文训练普遍比较冷漠,认为没有什么可写的,或者不知道怎么写。那么原因何在呢?其一:“教师命题———学生作文———教师批改”的模式中有诸多弊端。这一模式以教师活动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谈不上双边活动。教师给了题目,学生独立作文,尔后教师批改,学生又不去关心评价如何。在这一模式下教师给学生一个题目了事,缺乏系统指导,更谈不上自己写范文以作示范。我认为,对于初写作文的小学生,一定要全程指点,即由构思到写作到改文到定稿,并且应该多加具体指点,比…  相似文献   

20.
丁元番 《湖南教育》2005,(11):39-39
批改学生作文中的错别字的方法有很多种,但利用笑话批改,给学生留下的印象尤为深刻。学生把“一顿饭”写成“一吨饭”,我就说“:一吨等于一千千克,只有鲸鱼才吃那么多。”学生把“兔子”写成“免子”,我就说“:兔上面的一点是小白兔的短尾巴,小白兔没有短尾巴就不可爱了,你千万别把它免了。”学生把“嘴”写成“觜”时,我就说:“‘口’旁好比人的嘴巴,没有口旁就等于没长嘴巴,吃饭只能从鼻孔进去。”学生把“武”写成“武”时,我就开玩笑说“:你是怎么把打虎英雄武松的腿打断的呢?请你告诉我!”学生“士”、“土”不分时,我就用老百姓改对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