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理论上剖析了现行运动训练理论对“运动训练”定义的偏颇,并依据分析开发了“运动训练”的新定义。  相似文献   

2.
耗散结构视野下专业运动训练系统发展的有序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系统科学的角度出发,以自组织理论的重要分支耗散结构为依据,探讨专业运动训练系统发生发展的规律和专业运动训练系统自组织的生成,并提出了“运动训练系统的自组织”、“负熵控制”等观点和思路。旨在赋予专业运动训练系统“活性”.以实现专业运动训练系统从被组织到自组织,从无序到有序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认识经验训练发展理性训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邓运龙 《体育科学》2004,24(9):41-47
对“经验训练”的认识,不仅涉及到评价,更重要的是关系到运动训练的发展方向。从对“经验训练”与“科学训练”辨析入手,较系统地提出了对“经验训练”的6点认识:经验训练是运动训练发展进程中的基础阶段;经验成分始终伴随着运动训练发展的全部过程;经验行为包含有理性认识因素;经验材料是运动训练发展的宝贵资源;经验训练阶段.必须发展到理性训练阶段;经验积累与理性训练阶段交替循环发展。并提出了发展理性训练的3个重点环节:发展专项运动训练理论;畅通理论指导运动训练实践的中介;形成科学的“训练观念”。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心理学发展史中“格式塔”问题的讨论,结合目前神经科学中脑的,特别是“神经网络”理论研究的发展,及在系统科学“自组织”理论的指导下,对我国运动训练中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了讨论。指出运动训练“信念系统”是一个涉及多个层面的大问题,也是我国运动训练理论研究中未开发的“空白”点,值得进行更深地探索。  相似文献   

5.
论运动训练系统结构及调控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协同论和系统动态学角度,探讨了运动训练系统的结构,提出确定该系统目标状态的“5WIH”方法,并阐述了训练系统妁多种调控方法及其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借鉴运动训练领域的经典理论“项群训练理论”对校园铁人三项运动的专项特征与实践训练进行深入探讨,为进一步发展校园铁人三项的科学训练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校园铁三运动在竞技能力的长期训练导向上需实现“子项能力为基础,综合实力为导向,系统整合为目标”的整合化培育标准;在竞技能力发展内容上应遵循“体能为主导,技能是关键,心智作保障”的发展原则;在运动训练的组织方法上应满足“以有序的分项交替训练防疲劳,以科学的多项组合训练促提升”的可持续化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7.
竞技体育学理论和运动训练学理论不是一个层次的理论问题,传统竞技体育学理论涵盖了运动员选材学、运动训练学、运动竞赛学以及竞技体育管理学等4个子学科;从竞技体育学理论体系结构的完整性和运动选材学科发展的需要,有必要把“运动员选材学”发展成为“运动选材学”;并提出了新的竞技体育理论体系构成的有序结构,使竞技体育专项系统层的目标、任务更加明确,为运动训练各个阶段训练工作的具体操作确定明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再议“三从一大”训练原则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揭示了新时期“三从一大”训练原则的深刻内涵,即克服一切困难和敢于突破难点是训练的根本;高标准训练和管理是训练的关键;科学的大负荷训练是保证。提出创新、“以人为本”、深入了解运动专项特点和规律、加强运动队组织文化建设、提高运动训练的科技含量等贯彻“三从一大”训练原则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再谈“运动训练过程的长期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我国运动训练实践中普遍存在的对青少年运动员进行拔苗助长的现象,从理论层面论证“运动训练长期性”的依据,并从纵、横两方面对“运动训练长期性”进行了训练学阐释。目的是使广大教练员提高对“运动训练长期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运动员骨密度变化特点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运动员骨密度(BMD)的研究是运动医学领域的新课题,在运动训练中的重要性正日益被体育界所认识。本文就不同运动项目、不同训练水平的运动员(BM D)变化特点,以及运动训练对身体不同部位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概述,为科学训练提供新的评定指标  相似文献   

11.
浅议运动性疲劳恢复能力的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性疲劳的恢复快慢,是否是1种能力?这种能力能否通过训练来加以提高?这是运动训练必须面对的问题。为此,本文试将运动性疲劳的恢复能力作为训练的内容,提高到与运动训练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进行讨论,提出了训练“恢复能力”的生理机制及作用。并且还从疲劳发生的机理来讨论训练“恢复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了“恢复能力”可以进行训练,以及对不同运动疲劳的恢复能力提出了应用不同训练手段进行训练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非线性范式——运动训练科学研究的新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国际竞技体育的迅猛发展,建立在近代线性科学认识论、方法论基础上的运动训练科学研究范式,在解决高度复杂的运动训练问题时,日益显示出其自身难以逾越的局限性。而非线性科学则为我们理解真实、复杂运动训练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非线性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已受到了运动训练学界的广泛重视,并开始运用于运动训练的一些领域,非线性范式将是21世纪运动训练科学研究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13.
田径新赛制下制定训练计划的科学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田径新赛制的出现,作为运动主体的运动员要想发挥自己的最高水平,取得优异的成绩,就必须进行系统的科学化训练,而原有的运动训练原则必须重新界定和丰富其内涵,使得如何科学制定运动训练计划这一问题更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
思维方式反映了我们认识运动训练的立场与视角,也决定了研究运动训练的基本思路和方向.运动训练的发展,不仅需要我们以现实的训练实践为基础,也需要有一个新的观察、审视、思辨、论解的角度.复杂性思维从"整体"或"系统"的角度,以全新的思维方式把握运动训练、认识运动训练及反思运动训练,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与思维视角.文章从视阈观、方法观、认识观三个视角对现运动训练理论研究的困惑问题进行了反思,并运用复杂性思维对未来的研究走向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5.
《湖北体育科技》2017,(11):992-994
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归纳法对适应性理论定义的界定,以及在运动训练中的科学定位和国内外对适应性理论研究的进展进行梳理。对运动训练中人体机能系统对应激源的适应性、运动训练负荷下的人体机能适应性、环境变化后人体机能系统的适应性进行阐述。结果表明,适应性理论是当前国际运动训练理论的重要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16.
整合分期是近年来国际运动训练科学界提出的一个新方向,是推动当代运动训练模式变革的新思维,契合了当前运动训练融合创新和精准个性化调控的时代趋势。学习、借鉴和研究整合分期模式,对改变我国训练科学理论研究思维进而指导训练实践,提升科学训练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整合分期主要源自国外对零散训练实践成果的总结归纳,处于"实践到理论"的发现阶段。研究首次从"理论到理论、理论到指导实践启示"层面对整合分期模式进行系统研究。研究发现,训练分期理论元理论最新进展的"体系[系统的系统(System of Systems,SoS)]"和"反应域应激模型(reactive scope model)"是整合分期提出的重要理论基石。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基于数据科学的数字化信息整合,可以助力整合分期中多源、异构、多模态复杂训练要素的高维数据挖掘,再以算法自动化生成个性化训练指导方案。整合分期模式与方法"新范式"已成形,匹配"数据石油"与"算法引擎",其或是点燃提升世界各国竞技体育国际竞争力创新动能的导火索,也将会成为一种统领运动训练模式重大变革的全新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7.
运动训练周期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动训练周期理论形成至今对运动训练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近几年来由于竞赛制度的重大变革,导致传统的运动训练周期理论与运动训练实践之间产生冲突,为了使运动训练周期理论更好地指导现代运动训练实践,本回顾了运动训练周期理论的形成、发展,并通过对新赛制下现代运动训练的发展趋势和规律的探讨,提出了新赛下体能类主导项目及不同项群训练周期的训练特点。  相似文献   

18.
训练是出成绩的基础,没有科学有效的训练,就不会有优异的运动成绩。“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进行科学的大运动量训练”的原则,是经过几代人实践总结出的制胜法宝,我们在当前积极备战雅典奥运会时特别要紧紧抓住,坚决不能丢。  相似文献   

19.
运动训练理论指导实践的中介与支持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运龙 《体育学刊》2004,11(4):114-117
分析了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状与原因,提出了运动训练理论指导实践的中介是“训练观念”,较系统地研究了运动训练理论指导实践的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20.
运动系统是非线性复杂系统,是以运动主体为核心建立在训练与竞技过程中的诸多因素的多样化统一。利用系统科学方法及生理学与心理学理论,对运动的一般原理与训练模式进行了研究,对运动训练中机体代谢、运动技能、心理系统作了复杂动力学的初步分析。指出运动中宏观模式的有序性,受役于相应子系统微观变量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