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国家经济建设需要大量的钢材,品种要多,质量也要好。对于许多重要的钢种来说,比如优质碳素钢和含合金元素的高强度结构钢,含氢量如果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显著地降低质量,甚至造成废品。这是因为氢在钢的内部能形成气泡,疏松和裂纹,即使它的危害性还没有达到这样严重的程度,钢的韧性也会显著降低。因此,在炼钢过程中了解氢的来源,从而设法降低钢中氢的含量,是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电炉产线生产气瓶钢中因氢含量过高导致出现白点问题。通过对EAF、LF、VD、CC各个工序的增氢的过程分析,针对各个工序采取相应措施,使得过程H含量得到有效控制,杜绝了气瓶钢的白点问题发生。  相似文献   

3.
如铁的坚定.如钢的沉稳,大地般伟岸.青松般英挺。在韧性与刚性的人生中.他——贾鑫.洞察着科学研究的奥秘.体会着教书育人的快乐.为祖国国防科技的发展燃烧着自己的能量。  相似文献   

4.
针对GCr15轴承钢氢含量较高的情况,对原料中关键工艺参数的研究,制定了一系列优化措施,如:在潮湿季节加强对物料水分含量的抽查、做好LF炉使用的碳化硅等物料的烘烤及严格控制软吹过程氩气操作;RH真空处理钢液温度的重新界定;制定合理的RH真空保持时间、极限真空度范围等工艺优化措施,经RH处理后中包内钢液的平均[H]为由原来的1.69ppm降低到1.34ppm,同比下降了20.71%,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分别从超高强度钢产品制造过程中氢、应力、材料组织等方面,论述了氢脆产生的原理及其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6.
马钢四钢轧R H炉用贺利氏(或称Hydri)s定氢仪测定R H处理中钢液中的氢含量。介绍了该定氢仪的优点,以及对其正确使用的体会。  相似文献   

7.
存在于金属中的诸多元素中氢是一种有害元素,极少的氢就会导致金属变脆。氢脆的发现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不同的金属材料在不同的环境中产生氢脆的过程不同。本文简要阐述了几种影响常见钢氢脆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正>有一位老人,在他充满崎岖、坎坷的人生履历中,有长达58年的时间与水结缘、相伴。在这50多年中,他将满腔的热情投入到科学研究中,开创了多项国际领先的水处理技术与工艺,不断将中国城市给水排水事业推上更高的台阶。如今,已82岁高龄的他,仍然活跃在科学研究的最前沿,与众多年轻人一道赶超国际最高水平的步伐。  相似文献   

9.
《科技风》2017,(18)
降低车身重量同时提高安全性,是当前汽车板用钢的主要发展方向。在退火过程中投用快冷段高氢功喷射冷技术成为实现高强度汽车用钢的一种途径。通过对热镀锌线快冷段高氢高速喷冷技术的攻关,实现了高氢模式的功能投入及稳定运行,提高了带钢的冷却速率。由于气氛均匀,温度的控制也均匀,带钢板型得到了更好的保障。通过对高氢冷却技术的应用,大大降低了冷却段风机的运转负荷,有效的降低了能源损耗。  相似文献   

10.
我们对于自然之美都深有感受。这种美有些方面为自然和自然科学所共有,这样说不是没有道理的,但有人也许要问,在何种程度上追求美是科学研究的目的之一?对于这个问题,彭加勒是毫不含糊的。他在一篇文章中写道:科学家不是因为有用才研究自然的。他研究自然是因为他从中得到快乐;他从中得到快乐是因为它美。若是自然不美,知  相似文献   

11.
他是一位驰骋在药剂学领域的先锋人物.兢兢业业地耕耘在药学教育的三尺讲台上已有15年光景;他完成创新制剂研究30余项.成功开发了一批创新制剂.在药物制剂研究的道路上已跋涉了26个春秋;他发表了数量可观的科学研究论文.  相似文献   

12.
<正>炼钢过程必须掺入合金矿原料,而未经加热的合金矿原料均带有部分以结晶水等形式存在的氢元素和其他杂质,氢元素的过量残留会严重影响钢产品的质量。常温状态下加入的合金元素也降低了钢水的温度,在加入合金元素较大的情况下,对转炉炉温要求较高,过高炉温将会对转炉炉衬的使用寿命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3.
著名科学家拉卜拉斯说:“认识一位天才的研究方法,对于科学的进步并不比发现本身更少用处。科学研究的方法往往是极富兴趣的部分。”袁隆平对科学方法有深刻认识和高度评价,十分重视方法的学习、摸索、创新和运用。他在长期的学习、教学和科研活动中,积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研究方法。这些方法的成功运用是他在科技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教学和研究是紧密结合的。没有科研的教学不行。没有教学的科研也是行不通的。”不久前,“霍尼韦尔一诺贝尔全球校园行”来到东南大学,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克劳德&#183;科恩&#183;坦诺奇教授在被授予东大兼职教授后透露,他获得“诺类”的灵感得益于给学生上课,他认为一位好老师不仅可以从上课中受益,还可以吸引更多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并能获得许多科研的成果。  相似文献   

15.
<正>"夫春树桃李者,夏得阴其下,秋得其实;春树蒺藜者,夏不可采其叶,秋得其刺焉。"春去秋来多少载,天津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教授李春举扎根在教学及科研岗位中,兢兢业业,始终如一。在教学上,他丹心励耘,栽遍桃李,是勤勉、认真、负责的典范,更是学生们学习的榜样。在科研上,他埋首超分子化学研究,深情躬耕、更上一层楼,用他对科学研究的无限热爱及无悔付出,默默贡献着自己的研究力量。  相似文献   

16.
<正>有人说,科学家是顽童,总是会被新奇和未知吸引。中山大学教授朱庆勇便是这样的一个顽童,受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无限未知和可能的魅力吸引,早已置身学科交叉研究的实践中。在科学研究上,他是一名勇于探索未知的先行者;学术交流上,他是一名乐于分享知识的布道者;学科建设上,  相似文献   

17.
试析情报科学研究的若干重点与发展方向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汪冰 《情报科学》1998,16(4):295-304
本文从三个角度探讨了西方国家90年代以来情报科学研究的若干重点和发展方向:1)情报科学中有待加强研究的几个重点领域;2)情报科学研究的范式转变;3)情报科学研究中哲学理论的引入。  相似文献   

18.
王淦昌作为我国现代杰出的核物理学家,是我国原子核物理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他的科学生涯和20世纪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壮大紧密相联。他卓越的科学成就和崇高的品德,深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所敬仰。他在从事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不仅能选准研究方向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而且对出  相似文献   

19.
<正>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4月12日(北京时间)报道,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利用病毒将氢从水中分离出来,在将水变成氢燃料的漫漫征程中迈出了关键一步。相关研究发表在最新出版的《自然·纳米技术》杂志上。  相似文献   

20.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是伟大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他1955年去世,享年76岁。很多人认为他的大脑是人类中最好的大脑。虽然身体被火化,大脑却被保留下来,用于科学研究。多少年来,他大脑的奥秘一直深深吸引着研究人员。最近,科研人员发现,爱因斯坦大脑的每个神经元里都拥有非常多的神经胶质细胞,它们的数量多于正常人,这使得他的大脑可能具备更强的处理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