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彬 《天津教育》2009,(1):37-38
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学生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亚文化和表征。学生体认并践行的文化中蕴含着青少年所特有的价值观、思维方式、生活经验和行为方式,是“个人社会化”的必要途径,不了解学生文化的本质特征和形成规律,不知道如何规范和引导学生文化,而孤立地谈学校文化建构,只会使学校文化建设流于形式化、口号化,难以激发起学生对本校文化的自觉认同和归属感。  相似文献   

2.
学校文化由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组成,它能拓宽学生的视野,愉悦学生的身心,发展学生的个性.陶冶学生的情操。我们着力建设学校文化,充分发挥其“润物细无声”的育人功能,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当今的学生,面临的诱惑太多,电脑、电视等展现出来的快餐文化充斥学生的生活。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流传的经典作品与我们的学生渐行渐远,学生的文化积淀越来越少,文化素养越来越差,对古文经典越来越淡漠。  相似文献   

4.
姚辉 《天津教育》2007,(4):34-35
当前校园文化建设方兴未艾,而作为校园文化之主体的校园学生文化,尚未得到足够重视。其实,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正是构建一种积极健康的学生文化。校园学生文化指学生在校园内表现出的行为方式、组织特点、学习态度、道德观念、精神状态及其所体现的内在精神和总体氛围。校园学生文化包括物质形态文化(学习生活的物质氛围和环境)、制度形态文化(学生须自觉遵守的规章制度和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模式)及精神形态文化(学生的内在精神和情感态度:包括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学习观、评价观、成功观及自我意识等)。物质形态文化是学生文化的“物质基础”,制度形态文化是校园学生文化形成和发展的重要保证,精神形态文化则是校园学生文化的灵魂与核心。三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三者的和谐发展,才能构成完整健康的校园学生文化。  相似文献   

5.
学生是班级文化的创造者和体现者,学生创作班级文化,班级文化同时对陶冶、感染着学生,哺育着学生不断的成长,奠基着学生的人生,指导着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班级文化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文化是班级文化组成中的核心要素,建设班级文化就是要引导和接纳学生文化,具体策略有重视学生的文化人格教育、营造共同价值观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生活  相似文献   

7.
孙月 《成才之路》2023,(19):49-52
高中语文“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的合理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能力和审美趣味,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使学生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在该任务群教学中,应将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中的意境美、语言美通过创新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从而加深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8.
浅谈高职学院文化建设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提出了加强高职学院文化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阐述了高职学院文化建设的目标、原则、内容和目的。高职学院文化建设要与人才培养、时代要求和学生全面发展相统一,在高职学院硬件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风格文化方面努力创新,加强建设,形成合力,引导学生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冯柏昌 《成才之路》2023,(18):129-132
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符合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能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增强学生文化自信,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使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弘扬。语文教师要认识到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学习园地教学、写作教学,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下健康茁壮地成长。  相似文献   

10.
校园文化的特征决定了它对学生发展具有显著的影响力,而校园文化浸润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方式。校园文化侵润可通过“观念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四种基本质态去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同时,必须处理好“多元文化与主导文化、民族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通俗文化与高雅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更好地发挥校园文化对学生发展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张慧 《成才之路》2023,(1):33-36
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道德与法治课作为促进学生形成良好品德及适应社会发展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在其中融入红色文化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厚植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优秀的品质。教师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时要注重红色文化的融入,对学生的文化自信进行培养,使学生学习与理解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高中语文教师需要重视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弘扬,利用古诗词、古典小说、传统艺术等来让学生全面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其经久不衰的魅力。教师可深度挖掘文本中潜藏的传统文化要素,引导学生学习文化知识;通过经典作品阅读,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启动任务驱动模式,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活动,激活课堂氛围,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  相似文献   

13.
国内关于学生反学校文化的理论与实证研究都处在萌芽状态,研究者运用质的研究方法,对初中学生反学校文化的成因进行了微观研究,论证了学生反学校文化的条件。学生反学校文化与教学内容、教师的教学态度、组织形式、教学时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室的物理环境等都有密切关系。只要教师正面引导,可以缓解学生的反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4.
廖芳华 《英语教师》2023,(17):134-137
阐述文化意识。结合教学实例,探索如何通过优化高中英语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出通过小组讨论、情境设定、任务驱动和即兴演讲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化边界意识、文化交流意识、文化自信意识和文化发展意识,从而使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兴发文化自立自强的坚定思想。认为文化意识应在语言知识学习和语言技能提升的过程中得到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孟思杨 《辽宁教育》2023,(23):57-59
红色文化属于语文核心素养中“文化自信”的内容范畴。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红色文化的渗透,引导学生不断积累红色文化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在心中根植红色基因,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问题设计环节、文本延伸环节和实践活动环节引导学生体悟红色文化的内涵,激励学生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  相似文献   

16.
文化意识是英语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之一。教学中,教师应当基于教材,融合相关课外资源,从文化知识的融入、文化异同的比较、文化实践的跟进三方面,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17.
田玉清 《甘肃教育》2010,(16):16-16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所以,把弘扬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作为新形势下加强学生德育教育的载体,从而引领学生在感知、体验和创造中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渊源,使学生从小汲取传统文化的营养,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中成长,切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夯实思想道德基础,做具有传统文化根基的现代人,是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8.
蔡文国 《英语教师》2023,(2):182-185
分析核心素养下初中英语文化教学的现状,主要表现为忽视文化教学的重要性、文化教学体系不够完整、文化教学内容较为局限、学生文化意识比较薄弱、整体教学任务繁重而无暇顾及文化教学。结合教学实例,探索核心素养下初中英语文化教学的改进措施,即及时转变教育观念,提升文化教学地位;借助词汇教学契机,融入西方文化背景;深入发掘教材内容,提升文化教学深度;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引入多元文化资源;注重中西方文化对比,增强学生的文化认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拓展文化知识范围。  相似文献   

19.
基于农村地区学生、城乡流动学生和城市地区学生的不同辍学意愿,可以划分为资源匮乏、文化冲突和学业负担三种不同的隐性辍学类型内涵。在正义观视角下对法国、美国和日本三个国家的隐性辍学治理政策进行价值逻辑分析,发现其分别遵循着增强欠发达地区学生求学信心、促进流动学生多维文化适应和注重学业负担过重学生人格关怀的治辍逻辑,背后体现了资源配置的分配正义、文化生态的关系正义和教育交往的承认正义。基于此,我国的隐性辍学治理应加大农村教育与文化的资源补偿,持续激发学生内生发展动力、应打造城乡包容互通的文化生态,不断培养学生多元文化适应能力、应加大教育过程的情感关怀,积极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20.
顾新颖 《教书育人》2009,(12):22-24
学生是学校最重要的主体,是学校存在与发展的核心。学生在其成长、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的身心特点及其相互间的作用,势必会形成特有的文化特征,这种相对独特的学校文化形态就是学生文化。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发展和不断完善,为我们进行学生文化建设提供了一方沃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