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节日、神话、孔子、地动仪甚至豆腐……中国传统文化的所有权、阐释权正在流失。每一种民俗文化都是民族精神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08年起国务院对法定节假日进行了调整,内容之一是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纳入法定假日体系,此举有利于发掘民族文化内涵,弘扬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2.
在俄罗斯民族文化中节日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是通过一定的仪式表现出来的。在传统的俄罗斯文化中节日仪式是由最原始的游戏演绎而成的,因此游戏不会独立存在,而是与节日一起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艇体。所以我们说,俄罗斯民间节日源予游戏,寓意于游戏,受控于一定的道德精神体系。俄罗斯人在游戏中欢庆节日,以此传承该民族的文化。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特点与中国重视伦理道德的文化有密切联系。通过伦理道德来把握社会关系、民族关系,使各民族处理相互关系时强调以德教化,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各民族之间较为平等的状况,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中国文化重视历史、重视传统,各民族之间的融合及精神文化上的相互传承,使民族精神长盛不衰。加之中华民族精神有突出的实践性,它强调躬行实践,促进了中国古代不断的变法和改革,保持了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历史中的活力。  相似文献   

4.
<正>如今,不少中学生对很多洋节耳熟能详,而对有些传统节日却不甚了解。这提醒我们,在提倡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建设中国特色文化强国的背景下,政治课必须引领民族文化认同教育。在《文化生活》"文化的多样性""中华民族精神"等教学内容中,可以民族节日情境为依托,促使学生融入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引领民族文化认同教育。如何在传统的节日情境中引领学生增强对民族节日文化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5.
节日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长期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是民族智慧的结晶,蕴含着其民族精神、民族感情、民族性格和独特的价值观。元上都的节日包括传统节日、一些与皇帝活动有关的重要临时节日、宗教节日和具有浓郁民族文化特点的节日等。节日的多元体现的是文化的开放与多元。  相似文献   

6.
文化选择与民族精神培育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从语义学上看,民族精神本身就有文化选择的意蕴;从发生学上看,培育民族精神是一个长期的文化选择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主流文化的确立,对于导向、规范社会发展,铸冶民族精神有着巨大而特殊的作用。因此,培育当代中国的民族精神要以民族文化为依托,对各种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和扬弃,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中国精神承载着独特的文化理念和精神追求,是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的精髓,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文化自信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正是从这个意义上,中国精神与文化自信实现了内在的统一。中国精神支撑熔铸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孕育涵养中国精神,二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共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的节日风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在这些中国味十足的节日里,流淌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它就像遗传基因一样,从先辈那里一代代传下来,注入我们的血液和生命,构成我们这个民族独特的精神内涵和文明魅力。在今年各地的中考语文卷中,许多中考命题者都把目光投向了中国传统的节日风俗。一、默写诗词领悟节日[例1]我国的传统节日可谓丰富多彩,自古文人墨客也多有借传统节日绘景、抒情或励志的名篇佳作,并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仿照示例,写出你所积累的与传…  相似文献   

9.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华民族精神和武术文化的内在联系进行了分析,认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支柱,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很有必要,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高校进行武术教学,对弘扬和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传统节日:一宗重大的民族文化遗产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传统节日是一宗重大的民族文化遗产,它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是民众精神信仰、审美情趣、伦理关系与消费习惯的集中展示日。我们应该充分认识传统节日的价值与意义,并主动积极地进行传承与建设。首先,节日是民俗文化的主干内容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将节日庆典纳入保护范围,节日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次,传统节日有三大传统:反映节日物质生活层面的传统;反映节日社会生活层面的传统;体现节日精神生活方面的传统。最后,节日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方式,是提高民族自信心的重要途径,是发展民族新文化的基础与凭借,是造就和谐社会的文化动力。因此对民族传统节日进行调查研究并予以保护是当前急迫的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1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语文教学的根基,也是国家的命脉,而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又包含了中国优秀的节日文化。其中,节日文化作为一种历史文化,承载着文化认同,凝聚着民族情结,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之一。在教育教学中,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将如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振兴节日文化工程深入学生内心,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继承优秀的中华文化精神,这是时代赋予教师的责任与担当。本文拟从三个方面探讨节日文化在语文教学当中的融合与探索。  相似文献   

12.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凝聚和激励民族生命力的精神力量。从静态看,民族精神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狭义的民族精神是指民族文化中积极、进步、充满进取意识的、优秀的方面,有时又被称作文化精神;从动态看,民族精神是一个历史范畴,往往与时代精神黏合在一起。对于一个民族来说,重视自己的民族精神并以优秀文化传统来培育自己的人民,就是强化自己赖以生存的团结、生存、发展的精神力量。把时代精神熔铸在民族精神之中,对于当代中国有着特别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民族精神为大学精神奠定文化底蕴,大学精神则是民族精神在大学的具体体现,二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大学精神构建建对民族精神培育具有文化引领、文化传承、文化创新和文化整合的价值功能。在大学精神构建中,要通过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专业课的渗透作用、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和社会实践的深化作用,进行民族精神培育。  相似文献   

14.
<正>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是中国的传统民族节日,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每一个节日的背后都有不少故事,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这些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这些年来国家一直重视通过各种方式使人们更好地理解、体会中国传统民族节日的内涵,进一步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继承和发展。2014年和2015年央视在春节和清明期间推出了"春运说吧"和"清明说吧",成为节日里一道新的风景线。说吧是载体创新方面的一个亮点。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际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但随着现代化、城市化和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传统节日在我国社会生活中的功能逐渐萎缩,同时也面临着迅速消逝和同质化的危机。在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洋节日益冲击我国的传统节日文化之时,有多少大学生知道"我们的节日"有多少?又是怎样度过的呢?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对于即将承担建设国家重任的大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根据当前现状实际,阐释了节日文化的意义和在高职院校开展以节日为载体的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就如何通过节日文化教育,在高职院校中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做一点探讨。  相似文献   

16.
<正>一、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界定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与世界上任何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有其积极和消极的部分一样,中国传统文化亦有精华和糟粕。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在长达五千多年的漫长历史进程中,由50多个民族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通过思想感情、意志信念、  相似文献   

17.
民族节日是民俗旅游文化的宝贵资源,许多民族节日在民俗旅游活动中已演绎为国际性的节日,成为国内外游客共同参与的一项群体活动,但民族节日的深层性东西却变化甚微。本文通过对民族节日所展现出来的民族价值观念及民族心理的考察,揭示民族文化的深层内核,为更好地开展民俗文化旅游提供精神指引。  相似文献   

18.
传统节日     
《数学教学通讯》2013,(5):10-11
素材观察SUCAI GUANCHA节日是人类长期历史积淀和文化凝聚的结果.世界上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节日,并且引以为自豪.民族文化往往是通过节日流传下来的,节日是民族文化的最集中凝聚.如中国的春节,路再远,钱再少,人们也要回到家乡,回到父母亲人身边.即使回不去,也要一起收看春晚.这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充分表现.一种文化,如果失去了节日,那么它离消亡就不远了.中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按时间排,中国的节日有"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春节,有"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清明节,有"楚乡遗俗至今留"的端午节,有"卧看牵牛织女星"的七夕节,有  相似文献   

19.
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优秀精神品格的集中体现,我们要教育大学生成为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的合格接班人。当代中国的民族精神既继承传统又开拓创新,邓小平精神是其精髓,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培育民族精神的目的是发扬爱国主义,培养奋斗开拓创新精神,拒腐防变,为创造先进文化,培养“四有新人”服务。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现代民族精神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一。在现时代,每个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都必须迎接全球化的挑战,参与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建构。中国现代民族精神的建构,离不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扬弃,也离不开对西方文明的借取。只有破除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利于现代社会生活的弊端,同时充分吸收、发扬中西文明两方面的优点,互相磨砺、融合,才能建构新型的现代的中国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