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张宝银 《武当》2009,(4):20-20
王宗岳《太极拳谱》包括:《太极拳论》、《十三势》、《十三势行功歌诀》、《打手要言》、《打手歌》五篇拳论。这五篇拳论,相互关联,相互照应,自成系统,形成整体。研究王宗岳《太极拳谱》,不可将这五篇拳论分离与割裂开来,不可将王宗岳《太极拳谱》与后学者的《拳论》混为一谈。为便于对王宗岳《太极拳谱》的系统研究,笔者现将王宗岳《太极拳谱&;#183;指要》串而述之如下,并据此提出些许思考,与同好共思共勉。串述中,夹以笔者个人少许体悟,不妥之处,望指正之。  相似文献   

2.
路迪民 《武当》2023,(8):8-10
<正>王宗岳的《太极拳论》(指“太极者,无极而生”一篇),被各派太极拳传人尊为拳经之首。换句话说,习练太极拳,如果不遵照《太极拳论》,那么就练不好太极拳;更深层次讲,如果完全背离了《太极拳论》,那你练的太极拳就根本不是太极拳。但因传抄渠道不同,历史上《太极拳论》存在多种版本。唐豪先生的《王宗岳太极拳经研究》(1935年),参考14种著作对比校订。沈寿先生的《太极拳谱》(1991年),参校文献多达35本。孟乃昌先生的《太极拳谱与秘谱校注》(1993年),亦有稀缺参校资料。  相似文献   

3.
李师融 《武当》2005,(2):11-12
《中华武术》2003年第11期,刊载了和有禄先生的《王宗岳<太极拳论)校注》。文中提出,"赵堡拳界传抄的<太极拳论>与外间本有所不同。"并全文刊出"和氏抄本"中的《太极拳论》(简称"和氏拳论")。和氏的《太极拳论》与外间"六大派"(赵堡、陈、杨、武、吴、孙)所公认的王宗岳《太极拳论》有什么显著差别呢?和有禄先生指出两点:一是王宗岳的"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在"和氏拳论"中则为"左重右虚,右重左虚"。其二是,王宗岳的"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在"和氏拳论中"则为"观耄耋御众之形快,何能为立如平准"。  相似文献   

4.
五字诀     
李亦畬 《精武》2007,(1):47-47
“武味书屋”,读书园地。《太极拳谱》的作者为王宗岳等。本书汇集了王宗岳、武禹襄、陈王廷等众多太极拳宗师著述的经典理论。它不仅有太极拳战略、战术的拳论和拳诀,而且涉及哲学、伦理学、中医学、心理学、生理学和运动力学等多种学科。这里节选了清代李亦畬太极拳论之《五字诀》中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5.
张宝银 《武当》2011,(8):22-23
在各种太极拳名家大著中,大都附录有王宗岳《太极拳论》。在所附录的王宗岳《太极拳论》中,对于"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一句,大都持如是说。仅杨式太极拳名家陈龙骧先生、李敏娣女士伉俪编著的《杨氏太极拳法精解》大著中,为"本是舍己从人,多悟舍近求远"。对此,笔者感到是正确的。在太极  相似文献   

6.
太极拳创始人宗师王宗岳在《太极拳论》原谱中对太极拳的功能已阐明.王宗岳《十三势行功歌诀》中"静中触动动犹静,因敌变化是神奇"是指太极拳的击技功能;"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是指太极拳的养生功能.  相似文献   

7.
和有禄 《中华武术》2003,(11):36-36
《太极拳论》多认为是王宗岳著。这篇拳论对太极拳走架、推手和散手,都有着普遍的指导意义。在赵堡拳界传抄的《太极拳论》与外间本有所不同。原文如下: 太极者,由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究一贯。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  相似文献   

8.
李滨 《武当》2010,(7):35-37
太极拳源远流长。李亦畲整理《王宗岳太极拳谱》,1881年抄存郝和珍藏本有《太极拳小序》说“太极拳不知始自何人,其精微巧妙,王宗岳论详且尽矣。后传至河南陈家沟陈姓,神而明者,代不数人。”马印书从姨丈李亦畲处抄得《太极拳谱》,为1867年之初稿,小序首句作“太极拳始自宋·张三丰”。太极拳寻踪,是太极拳史学研究的课题。拳史研究,  相似文献   

9.
太极拳的"两论"指的是王宗岳著的《太极拳论》和武禹襄著的《太极拳论》(以下简称"王论""武论")。太极拳传承久远,不管是从张  相似文献   

10.
凡太极拳爱好者,应当重视对王宗岳《太极拳论》等古典拳论的研究。国家推广的24式简化太极拳,42式、48式等太极拳,动作优美,赏心悦目,重在表演与竞赛,吸引了更多的人参加太极拳健身运动,促进了全民身体健  相似文献   

11.
太极拳在当今世界许多国家拥有了大批的爱好者,国际太极拳交流活动也日益频繁。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许多误区和问题。文章有针对性的对太极拳的组织机构、教学、宣传、青少年培训等方面的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对近十年来有关太极拳发展研究的论文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针对太极拳发展的整体研究和中外太极拳的对比、竞技太极拳发展、太极拳发展策略等研究较多,但有关传统太极拳和太极拳文化、教学等方面的研究比较薄弱.  相似文献   

13.
太极拳的产生、发展与太极观、太极图、水有直接的关联,追本溯源,求解其相关项,可使之更具体、形象、简易、合理、科学。太极拳不仅是一种拳术,更是一种文化,它的哲理和价值不是一种拳术所能涵盖的。从太极拳的形、意、理、律、动等方面看,都与“水”有关,它是“形如水、意如水、动如水”,太极拳可称为“水拳”。水的灵性、灵动和哲理给我们很多启发。太极拳为什么不能大众化?其主要原因是理性太强,讲究过多。如果我们跳出太极圈,来看太极拳,把其理解为“太极水功”,使之更通俗、易懂、好练,对太极拳走向世界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太极拳对人体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多方面有着医疗保健作用,是以强调调心、调息与调形三者协调统一的优秀体育锻炼方法.通过研究其保健养生机制,分析其对增强人体健康的效果,弘扬其健身方法,可以使太极拳在增进人类健康长寿的现实生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太极拳作为中国武术向外传播的代名词之一,其文化承载能力是其他拳种所不具备的。在健身、养生及哲学价值等方面具有其它体育运动项目所不具备的独特之处,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传统哲学视角对于太极拳的养生思想进行重新认识,太极拳的养生性不仅在于其身体的运动形式更在于它指导人们对于心理层面的锻炼过程,就此对太极拳的养生思想进行研究,并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6.
柳彤  贾瑾新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1,(1):134-134,147,150,156,161
作为源自生活的中华民族传统特色文化,太极拳文化以其极具代表性、特殊性、全面性的特点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追求和谐的大国形象。为了使大众对太极文化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和了解,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太极拳文化进行了一定分析。主要结论:太极拳文化既是中国的国粹,又是一项特殊的身体文化,还是一种全面性的文化;太极拳文化推崇“和谐之道”,并传播和谐思想;太极拳文化的发展对促进中国发展的重要意义。建议:抓住当前的发展机遇,借助新媒体和网络传播来大力宣扬文化内涵极为丰富的太极拳文化;大力发展太极拳文化产业;借助“孔子学院”平台宣扬太极拳文化,开设太极拳文化课程等。  相似文献   

17.
文章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数据统计法,以聊城大学为例,对太极拳公选课的教师教学情况、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能以正确的态度和动机学习太极拳,积极性较高,且选课比例女生多于男生,绝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太极拳的动作技能,对太极拳教学给予肯定,并能对太极拳的练习作用和意义能给予正确的认识。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文章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促进太极拳运动的进一步普及,并为高校太极拳课程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8.
针对太极拳理论研究类论文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太极拳理论研究还处于基础理论研究阶段;研究内容主要以太极拳生理生化和太极拳教学为主;在研究过程中存在三类理论研究发展不协调;同一时期内重复性研究较多;研究方法的实施缺乏科学性等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今后太极拳理论研究的和谐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简化太极拳教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就当前普通高校太极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分析与研究,结合多年来从事武术专业教学与训练的实际及太极拳运动自身的特点,在太极拳教学指导思想和教法上做出了一些改良与创新,并提出了一些见解与建议,目的是使太极拳教学更加符合大学生的兴趣与生理要求,建立其终身体育的信念,使太极拳这项古老而年轻的运动在我国高校得以继承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太极拳是东方体育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武苑中的一枝奇葩异宝。文章通过理清陈家沟村落的地域文化背景和地域文化内涵;以资料分析和历史史证相结合的手段,全面阐述了陈家沟村落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以及陈家沟村落的形成原因,通过研究和分析,结论认为,陈家沟村落武术的形成与其厚重的地域文化环境和悠久的传统历史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为太极拳的诞生营造了浓厚的文化底蕴和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