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地处中国西南腹心的自贡,向以“千年盐都”闻名遐迩,在近两千年井盐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因盐而兴、因盐设市,世界上第一口超千米盐井,海井就诞生在这里。“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自贡盐业在近现代发展史上产生了两次重要的兴盛时期:第一次是太平天国(1851—1864年)定都南京后.清政府在长江流域的盐政废弛,给四川井盐业的发展带来契机,自贡盐业便在“川盐济楚”中迅速崛起,  相似文献   

2.
自贡市档案馆建于1959年6月4日。现收藏档案241个全宗16万卷,资料2万8千册。其中历史档案包括1732年至1949年91个全宗74473卷,分为六个部分,现分别简介如下: (一)盐业历史档案。上起嘉庆十二年(1808年),下迄1949年,共45个全宗2万8千卷,是馆藏档案最重要的一部分。这部分档案全面系统地记录了近代井盐经营、发展的历史。其中重要全宗有中央财政部、盐务总局、川康盐务管理局及其前身四川盐运使署和川南盐务稽核分所的档案,自流井盐场公署、贡井盐场公署及其所属各分场署的档案;自流井、贡井各盐业同业公会、盐业商号档案;久大盐业公司和试验铁厂的档案。这部分档案主要内容有:  相似文献   

3.
中国井盐,肇始四川;四川井盐,首指自贡。自贡在近两千年井盐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因盐置市,为名副其实的千年盐都。  相似文献   

4.
天人互成为咸鹾,百味之祖乃食盐。宿沙煮海波,大舜歌南风,管仲正盐,李冰创井盐,夏禹王列盐为贡品,周天子以盐祭祖先。自古以来,盐与国用家需成通灵之物,盐与人类生息结不解之缘。中国井盐,肇始四川;四川井盐,首指自贡。自贡在近两千年井盐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因盐而兴,因盐设镇  相似文献   

5.
胡剑 《四川档案》2010,(1):29-30
“干部南下”是在中国民主革命即将取得全面胜利时的一次壮举,“南下干部”就是在这一特殊历史背景下产生的革命群体。从1949年开始,大批北方干部南下进入巴蜀大地,他们克服工作和生活上的各种困难,积极宣传党的政策,团结各阶层人士,领导人民巩固新政权,清除反动残余和地方匪霸,在战乱的废墟上重建四川。  相似文献   

6.
2005年是出生于四川自流井的“左联”老战士、著名作家王余杞诞辰100周年。上海“左联”纪念馆为此举办了王余杞百年诞辰纪念活动。王余杞是“左联”的老战士、老盟员,上个世纪20年代后期就活跃于我国文坛,写出了具有社会影响的众多作品,深受鲁迅、郁达夫等著名作家关注。他在天津主编大型文学月刊《当代文学》,并在北方“左联”改组后担任作协执行主席。  相似文献   

7.
<正>盐,是中国人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这种游离于生命体中的物质,看似普通却弥足珍贵。它,参与了生命的创造,让世界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物华天宝的四川,是我国著名的井盐生产地。在这片青山绿水环抱的土地上,四川井盐历史的厚重、悠久,在幽深古老的盐井中历历呈现,在弥足珍贵的档案中徐徐展开……  相似文献   

8.
咸丰七年(1857年),陕西官钱局委员舞弊案败露,它是清政府财政金融危机的必然产物,也是清政府政治极端腐败的一个缩影。 鸦片战争后,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猛烈冲击和太平天国等农民起义的沉重打击下,清政府财政窘迫的情势“即已日甚一日”,集中地表现在“入款有减无增,出款有增无减”,入不敷出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过去老祖宗的雄厚库贮,现在几乎赔贴净光,清政府封建国家财政金融体系濒临破产。  相似文献   

9.
2005年是出生于四川自流井的“左联”老战士、名作家王余杞诞辰100周年的日子。上海“左联”纪念馆为此于5月16日举办了“纪念左联盟员王余杞诞辰100周年座谈会”,深切怀念这位自上个世纪20年代后期就活跃于我国坛,写出具有社会影响的众多作品,深受鲁迅、郁达夫等名作家关注,在天津左联主编大型学月刊《当代学》,北方“左联”改组后担任作协执行主席的老战士、老盟员。  相似文献   

10.
1894年,甲午战争以中国战败而告结束。中国赔偿日本军费二万万两,分八批交款。当时清王朝每年财政收入只有七千万两,而且早已入不敷出。英、俄帝国主义为了在经济上进一步控制中国,又展开了借款给清政府的竞争。为了平衡各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利益,清政府决计不向国外贷款,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在国内向臣民筹措款银,名虫“昭信股票”。  相似文献   

11.
詹天佑(1861-1919),江西婺源人.中国首位铁路工程师,被誉为“中国铁路之父”和“中国近代工程之父”. 1872年,年仅十二岁的詹天佑到香港报考清政府筹办的“幼童出洋预习班”.考取后,父亲在一张写明“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的出洋证明书上画了押.  相似文献   

12.
王挺 《兰台世界》2006,(4):65-66
一、我国早期公债对民国公债的影响中国早期公债是随着西洋人的枪炮一起进来的,这个时候公债主要是外债。这些公债大多是用在非生产性质上,一般掌握在国家手中,老百姓手里持有的数量很少。内债相对外债的发行要晚一些。清政府对内第一次发行公债是在光绪二十年(1894),总共发行了1100万两。这次公债主要是为了应付甲午战争军费开支;第二次内债是光绪二十四年发行的“昭信股票”,其目的是为了偿付《马关条约》;最后一次是辛亥革命开始,为了应付时局于宣统元年(1909)年发行“了爱国公债”。这些公债多以国家的关税、盐税、统税为主要担保品,其…  相似文献   

13.
沈涛 《中国档案》2005,(5):31-33
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广志教授主编的《中国钻探科学技术史》一书中这样写到:“清代井盐钻井技术、深钻井技术在自贡地区获得了重大的技术突破。它被国内外学术界誉为‘现代钻井之先河’,无愧誉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这段话代表了地质钻探学术界对四川自贡地区在井盐深钻井技术上所取得成就的充分肯定,而这个结论的得出又是源于自贡地区所独有的盐业地质钻井工艺档案的存在,这种极其珍贵的档案自形成之日起,便被当时的人们称之为岩口簿。  相似文献   

14.
吴天颖教授是我国四川盐业史和中国社会经济史杰出的专家,曾数十载耕耘于中国井盐历史和钓鱼列屿归属等研究领域,在研究中他不仅利用了大量历史档案,并为挖掘整理历史档案做出了特殊的贡献。一、四川自贡盐业契约档案的研究1982年春,吴教授重新致力于已中断了十余...  相似文献   

15.
77岁的著名记者纪希晨选择了世纪末的这个秋天回到了四川日报,回到了他魂牵梦绕的第二故乡。临行的前夜,首都北京正在进行建国五十周年阅兵的第二次预演。1937年就投身革命的纪老伴随着共和国已经走过整整50年。明天,他就要重新踏上四川这块热土,回到35年前他曾经工作过的地方亲眼看一看那里的变化。纪老彻夜难眠。19611964年,纪希晨在四川日报工作过一段不长的时间,但他的才华横溢和深入作风却给当时的记者们留下过很深印象。今年川报迎国庆50周年联欢会,退休老记者创作了一个相声,还将纪老当年坐“专车”(…  相似文献   

16.
张华腾 《历史档案》1998,(4):132-133
光绪三十一年九月(1905年10月),清政府不惜巨资,调动数万名新军在直隶河间会操.这次会操是晚清军事改革成就的一次展示,是中国军事近代化的一次大检阅,在中国军事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最多的一次赔款——庚子赔款张碧君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在1900年6月21日对八国联军“宣战”不久,就准备投降卖国。7月3日,清政府便直接向俄、英、日发出“国书”乞和。8月7日正式任命两广总督李鸿章为全权谈判大臣,催促他由广东兼程来京,与各国接洽...  相似文献   

18.
本期导读     
省政府每五年召开一次档案工作暨“双先”表彰会,总结前五年,规划后五年,表彰一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隆重,提气,继往,开来。婚丧嫁娶,生老病死,在没有社会保障机制的历史里,贫瘠的农村是如何应对这些生活中的大事的?闻喜县档案馆收藏的民国“合会”档案会告诉你答案。“合会”是民间的智慧,“合会”档案能从文化根基深厚的晋南大地留存下来,不足为奇。可惜历经兵燹战乱以及一场文化的劫难,像这样的乡土文献留下的太少了,只够拼接出一点点民间社会的历史碎影。明清两代,从皖南的低山丘陵中走出了一代又一代行商坐贾,于是,鸳瓦粉墙、棹楔鸱…  相似文献   

19.
沈淦 《湖北档案》2014,(1):39-39
1903年3月1日至7月1日,日本政府在大阪市的天王寺举办了“第五次国内劝业博览会”,又称大阪博览会。博览会分列农业、园艺、矿冶、化学、工业制作、教育学术、卫生、经济各门,一门之中又分各小类,共有8处展馆:另外还设有参考馆,展出各国物品。由于日本方面遍邀中国各省官商赴会,满清政府便组织了湖南、湖北、山东、四川、福建等6省参加展出。  相似文献   

20.
清代末年,全国各地新学思潮风起云涌,京师大学堂及各地的各种新式学堂纷纷开办。而川滇边藏区因地处偏远,居民多为藏族,语言不通,民风不开,教育还相当落后。朝廷有心整饬边务,加强对边区的统治。光绪三十二年七月(1906年8月),清政府以“四川云南两省毗连西藏,边务至为紧要”为由,决定设立相当于行省一级的川滇边衙门。可见,清政府此时有心整饬边务,加强对边区的统治。为促进这一地区教育的发展,清政府也给予了很大的政策倾向,制定了一些有利于该地区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