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0 毫秒
1.
《灰色星期三》发表于1930年,反映了诗人在皈依英国国教后的信仰追求和精神成长,对于理解艾略特后期诗歌格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内学术界对于这首诗歌的关注程度仍然不够。本人将分析这首诗歌中的宗教元素,特别是英国17世纪大主教兰斯洛特·安德鲁斯布道词对于这首诗歌语言的影响。本文认为,诗人在这首诗歌中继续从宗教传统中寻找诗歌素材和语言元素,融宗教体验于诗歌体验中,创作出一种独特的诗歌语言。  相似文献   

2.
《迢迢牵牛星》是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诵读欣赏中的一首诗歌,《天上的街市》是一首现代诗歌。两首诗歌,一首是古体诗,一首是现代诗,相距时间久远,且两首诗歌都引用了我国古代的四大民间故事之一的《牛郎织女》传说,但其中存在着许多细微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里选有诗歌48首,共20课,占课文总数的12%。其中古诗30首,现代诗11首,外国诗歌7首,另外要求背诵课外古诗60首。从教科书内容的编排,到《课标》要求学生课外背诵的篇目,足以说明诗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因此,上好诗歌教学课,  相似文献   

4.
刘宁 《现代语文》2014,(12):62-63
要寻找那个走出“雨巷”的“丁香一样的姑娘”,首先要了解“雨巷”在诗歌中的地位及作用。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寻找到那个走出“雨巷”的“丁香一样”的姑娘。诗人戴望舒创作《雨巷》时年仅二十一岁,诗人因此也获得了“雨巷诗人”的封号。但是文学界对这首《雨巷》的评价并不统一。卞之琳评价《雨巷》这首诗歌是“浅易浮躁”,而叶圣陶对这首诗歌却给予了高度的赞扬。那么,在分析这首诗歌的音律和谐美之外,应该如何看待这首诗歌的内容。此外这首诗歌如今是高中语文必修一册的重要篇目,因而深入挖掘文本内容就显得格外重要。因此,笔者将从“丁香一样”的姑娘的形象转变入手,从这首诗歌凄美哀伤的格调中,挖掘出积极希望的精神态度,从包含希望的角度对《雨巷》这首诗歌做出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材中大大增加了诗歌的比重。以七年级为例,上下册课本共选编18首诗歌,其中现代诗12首,古诗6首,另外还附有“课外古诗词背诵”20首。如此大规模地选人诗歌。在此前教材中是未曾有过的。因此,在诗歌教学中,按照诗歌自身规律和人的认识规律以及时代特点.围绕“情”字。由浅入深分步讲授,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对培养诗歌鉴赏能力.效果较好。以下想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三点体会:  相似文献   

6.
教材分析:《乡愁》是一首现代诗,余光中的经典之作,是几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诗两首》的第二首。本单元一组诗歌共同的主题就是爱国思乡之情,要求能领悟诗歌中所蕴涵着诗人深沉而炽烈的感情。吟诵诗歌,欣赏诗歌是本单元的主要要求。  相似文献   

7.
对莎士比亚第十八首十四行诗中诸修辞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旨在说明诗歌中诸多修辞方法的运用有使诗歌的主题进一步深化的作用,更加突出了诗歌的中心思想。表面上该诗是一首爱情诗,而实际上则是一首赞美人的伟大力量的人文主义诗歌。  相似文献   

8.
目前杜默的诗歌辑轶只有两首残篇。本文从杜默家谱及相关的历史资料考证,发掘杜默创作的鲜为人知的八首诗歌,一篇文言小说;并对杜默的诗歌试作评析。  相似文献   

9.
诗歌是近几年高考必考内容之一。尤其是2002年以来,诗歌题由一卷的客观题提升为二卷的主观题,虽然赋分不变,但难度大大增加。2005年16套高考试卷中诗歌题选材广泛,唐诗10首、宋诗8首,宋词1首,元曲1首。诗中七绝15首,七律3首。部分省市考查分值超过6分,其中北京卷7分,三份全国卷  相似文献   

10.
情景交融是古代诗歌主要的表现手法。《春江花月夜》以月为意象,将情、景、理贯穿在一首诗歌中,成为千古绝唱。本文探析这首诗歌的情景理交融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1.
柳诒徵诗歌内容丰富,描写所及,或时代遭遇,或欢庆胜利,或歌吟山水,或赠答酬唱,或祝寿凭吊,或关爱图书,或对外交流,由此折射出时代变幻之风云。他的诗歌具有儒家诗学“温柔敦厚”、“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精神品格,蕴含“雄浑圆健,充实光辉”的艺术风貌,呈现出我国自乾嘉学派以来中国诗坛所形成的“学人之诗”的审美特征。此外,他的崇尚“诗言志”、倡导质实诗风、不因人废诗的诗学思想是颇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2.
陈洵是近代知名的五邑籍词人。他的《海绡词》有词作200余首,大致分为政治抒慨词、恋姬词、朋友赠答词、节令咏物词几类。《海绡词》继承岭南词学正统,同时在艺术表现方面多有创新,在近代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感伤是阮籍咏怀诗的基本特征之一。阮籍咏怀诗与建安诗歌的感伤主题一脉相承又有所发展,其诗的感伤特质主要通过直言悲愁、感伤的物象、声音的渲染三个方面来表现。探析阮籍诗歌感伤特质的内涵、成因、影响,也可窥见古代文学感伤脉流的变化乃至文学风会的变异。  相似文献   

14.
王维不是后期诗中才有禅意,其实早期诗中也暗含佛理,只是较浅罢了。从所举三首诗中可以找到王维青年、中年、老年时期对佛理逐渐深入体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岛崎藤村早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其中引用或取材自《圣经》和赞美诗的诗句为数不少。从这些诗歌中可以看出基督教思想对他的影响相当深刻。以下通过分析《嫩菜集》和《落梅集》这两部诗集,结合《圣经》和赞美诗的原文和岛崎藤村的基督教受洗经历,来分析他的基督教情结。  相似文献   

16.
郑珍有丰沛诗才与渊博学识。他的山水诗多写雄奇瑰丽的川、滇、黔山川风光,表现真切,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与浓郁的生活气息,既表现大自然的气象、神采、风姿,也传达他的性情品格、理想志趣以及他对宇宙人生的感悟与冥思,更蕴含着他忧时伤世、同情人民疾苦的思想感情。他的山水诗擅长白描,又富于想像与幻想,构思奇巧,章法曲折跌宕,能熔写境与造境、平易与奇奥于一炉。他写故里遵义的诗,兼绘山水与田园,简净空灵,淡中寓浓,情味深长。郑珍是中国古代山水诗的巨擘。  相似文献   

17.
端木国瑚是丽水青田藉文化名人,一生著述颇丰。其诗歌创作内容丰富,主要有山水诗、怀古诗、咏怀诗、悯农诗等。其山水诗别具特色,自然优美,清丽朴素。其诗歌创作反映了端木国瑚生平经历和情感,体现了其冷峻清丽的诗歌风格。  相似文献   

18.
庾肩吾是梁代著名的诗人,文学造诣很高,文采为时人和后世所重。其诗歌的创作包括应令奉和诗,以女性为描写对象的诗,离乱伤怀之作,咏物诗,宣扬佛道、追求隐逸生活的诗几类。这些诗歌大多以吟咏性情为主,表现出词彩华丽,声律优美,情感细腻的特征,为诗歌的“新变”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现代文坛上,卞之琳集诗人与翻译家于一身.其创作迥异于以往的“滥情”诗风,以“智性诗”一改中国新诗面貌;诗歌翻译则选择了许多外国的抒情佳作.诗歌创作与诗歌翻译构成了卞之琳文学生活中“情与理”的协调和互补.当然两者并非截然二分:其诗歌创作有“冷凝的抒情”,诗歌翻译也不乏智性的诗作.智性与情感的和谐统一,使卞之琳的创作与翻译互补共荣,共同构成他瑰丽辉煌的文学事业.  相似文献   

20.
边连宝是清初著名学者、诗人、散文家。边连宝词不随流俗、绮靡绵密、专注情致、意境幽深、师承温韦、近于花间,但又自具风格特征。边氏闺情词清新疏朗、柔媚婉约,送别词凄怆悲惋、低回深芜。边词语言精练含蓄、质朴淳真,是清初词坛别一奇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