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中国,近十年来,时尚类杂志异军突起,它们的销量之高,效益之好,令其他杂志难以望其项背,《时尚》、《新周刊》及《城市画报》等便是它们的代表。由于其目标受众主要是新兴的城市“白领”阶层,因此也有不少人称之为“小资刊物”。时尚类杂志的兴起,为我们研究受众细分理论提供了一个样本。这类刊物有着自己独特的形式和内容,它们从无到有,从只现身高档社区、高级写字楼到遍布于街头巷尾的大小书摊,呈现一派繁荣气象。那么,这些时尚类刊物得以产生与繁荣的土壤是什么?它们的传播实践有何独特之处呢? 一、媒介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受众细分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
风格是期刊成熟的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风格”一词借用于期刊理论与实践,我们同样可以说:风格即期刊。风格的形成,是一个期刊走向成熟的标志。纵览中外著名期刊,它们无一例外都是具有鲜明风格的期刊。如《读者》那种娓娓道来、细雨春风的风格决不会与《故事会》那种通俗易懂、趣味横生的风格混淆;《女友》的纯情热烈也不同于《家庭》的平实亲切。它们的成功来源于其独特的风格,风格是它们之所以成为“这一个”而不是另一个的基础,是它们立于期刊之林的旗帜。我国出版界前辈邹韬奋先生曾说过:“没有个性和特色的刊物,生存已成问题,发展更没有希望了。”这确是期刊界…  相似文献   

3.
说说《中国消费者》的特色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消费者》杂志的编辑,我有幸经历了刊物从 1997年发行 2万份、 1998年 4万份到 1999年 10万份,再到 2000年发行 30万份的发展过程。我以为,刊物的迅速发展是与“特色”经营分不开的。下面,我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 第一,开掘品牌效应,用品牌优势确定自己独有的特色   《中国消费者》杂志是由中国消费者协会主办的刊物,是中国消费者协会惟一的一份媒体。这一隶属关系决定了《中国消费者》自一诞生就有着与众不同的品牌优势和影响力。在全国 8000多种刊物中,《中国消费者》无疑是一个“黄金品牌”。如果说,…  相似文献   

4.
有人说《读者》是最大的盗版商,我不敢肯定,一般来说,文摘性刊物,不曾贪污作者银子当属于少数。又有人说,《读者》小气不大气,只会贩卖小资情调。是的,《读者》20年来,老是拿没有创新的旧面孔敷衍读者,不正宗不到位的小资情调早已经变成老资情调,老不正经了,距离小资情调就愈加远,愈加渺茫了。  相似文献   

5.
《读友》杂志是一本新生代的文摘刊物。在编辑过程中,杂志努力开辟“第三种文摘模式”,即淡化文摘杂志“吃现成饭”的痕迹,强化编辑在选稿后的主动性,加大编辑“整合”力度,给“旧稿”赋予一种新形式、新含量、新角度、新思想,依靠刊物的“保鲜”特色在文摘刊物中赢得自己的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6.
为了加强人民战争思想和新时期民兵战略地位与作用的宣传.积极推进新形势下民兵工作的“三落实”,总参动员部、原总政群工部和解放军报社经过认真研究,并经总部报中央军委批准.《中国民兵》杂志于1984年10月正式创刊。杂志创刊时,邓小平同志为《中国民兵》题写了刊名。当时,经徐向前元帅、杨得志总参谋长、总政余秋里主任批准.把《中国民兵》杂志作为中央军委人民武装委员会的机关刊物。  相似文献   

7.
电子期刊,目前有很多种名称:电子刊物、网络杂志、电子杂志、数字杂志、数码杂志、多媒体杂志。总的来说,都是指采用P2P或非P2P技术传输,内含声频、视频、Flash等多媒体表现形式,模仿传统刊物翻页样式的网络内容表现版本,被认为是博客之后“又一把互联网之火”。  相似文献   

8.
苏文 《传媒》2003,(5):43-43
《生态经济》是“全球第一份生态经济杂志”。该杂志于2003年进行了改版,改版后1-4期的发行量比改版前增加了五倍,仅昆明邮政局发行该刊每期就增加了500份,昆明市场零售该刊每期也增加近100份。何学惠社长兴奋地说;“《生态经济》杂志改版是成功的,基本达到了把刊物办成‘领导的参谋、企业的助手、读者的益友’的目的”。 期刊的改版,是期刊顺应读者、适应市场和参与出版物发行竞争的正常现象。但是,不能擅自改变办刊宗旨。《生态经济》杂志的改版严格遵循了“倡导环境保  相似文献   

9.
从国内期刊现状看,一些有相当社会影响力的期刊发行量并不很大。《了望》周刊一多半公费订阅,发行量一直在30多万浮动;权威图书评论杂志《读书》(月刊)发行量在4万份上下;新闻性、社会性月刊《新世纪》、《开发区导刊》发行量分别在4万、10万上下。“有社会影响力的刊物,发行量不一定大。”这种现象不仅在大陆,在港台及海外也带有很大普遍性。香港著名学者余也鲁先生在20多年前就分析过这种现象,他的结论是,“和个人‘安全边际’距离越近的期刊,发行数可能越大。”但是,“销数的多寡和盈余情况,不是  相似文献   

10.
从《读者》看文摘类期刊的风格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琴 《传媒观察》2006,(4):24-25
2000年第4期《读》发行量达到605万,名列中国期刊媒体首位、全球综合性期刊排行榜第4名。有人认为,《读》已经成为一种化,影响了一代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然而也不时有声音激烈地反对它:“《读》20年来,老是拿没有创新的旧面孔敷衍读,不正宗不到位的小资情调。”一本没有原创稿的类期刊,缘何引起如此剧烈的反应?从叙事结构与风格变迁的角度来研究,《读》是个典型的个案。  相似文献   

11.
《图书馆杂志》2004,23(7):73-73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图书馆杂志》筹备期间,已故老馆长顾廷龙先生就指出,这本刊物应该是为不同学术、文化层面的图书馆工作者编辑的,不要办成单一的“学刊”,《杂志》应该姓“杂”。在顾老的提示和大批关爱、支持刊物的读者、作者们支持下,  相似文献   

12.
几个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在有些朋友想起办刊物,往往连(联)想到《生活》周刊。其实《生活》周刊以及它的姊妹刊《新生》,《大众生活》,《永生》,《生活星期刊》,都是有它们的特殊时代的需要.都各有它们的特点。历史既不是重复.供应各时代的特殊需要的精神粮食,当然也不该重复。但是抽象的原则,也许还有可以提出来谈谈的价值,也许可以供给有意办刊物的朋友们一些参考的材料。  相似文献   

13.
文献工作刊物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榕生 《图书馆论坛》1996,(6):21-23,32
文献工作刊物析文榕生(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同根生”的文献、图书馆、信息、资料、档案、出版等虽“分门立户”,但仍有千丝万缕联系,故本文统之以“文献工作”。1被调查刊物基本情况1949年迄今,我国出版图书馆学信息学刊物超过270种,1993年底仍有...  相似文献   

14.
《城市画报》创刊于1999年,由南方日报报业集团主办。它立足广州,面向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以“新生活的传播者”为理念,开创了一种独特的城市阅读时尚。精致的“小资”情调在2001年《城市画报》进行的读者调查中,47%的读者认为’新生活”是指“注重享受与质量”的生活。近年来,日益兴起的“小资”情调越来越成为时尚。媒体的大力渲染,以及充满诱惑的安逸舒适的生活,使无数的年轻的中产阶级心向往之,他们有资本、有文化,向往新鲜事物,《城市画报》定位于这一部分目标读者群,针对性鲜明大胆。整本刊物的  相似文献   

15.
《图书馆杂志》1989年第2期上康福英的《中文期刊分类代号排架法》,介绍他们将中文期刊先分类,再将邮发代号作刊次号的方法。我认为此法存在以下问题: 1.“全国性”的刊物很分散。据1990年邮发刊  相似文献   

16.
一不留神,“小资女人”就挤了进来,漫山遍野地烂漫起来,像深秋的一抹阳光,灿烂了整个书市。 到书市上随意转转,发现最近“小资女人”的书似乎一下多了起来,《小资情调——一个逐渐形成的阶层及其生活品位》(吉林摄影版)、《小资女人》(华文版)、《我是时尚穷女人——北京小资完全读本》(文化艺术版)、《小资的私人幸福手册》(中国时代经济版)……要不是怕浪费笔墨和宝贵时间,还能再列出一大堆有关“小资女人”的新书来,书市就这么“小资”起来。  相似文献   

17.
据不完全统计,建国前的中文旧期刊约三万余种。建国后,图书馆界在各级组织的重_视与领导下,进行了大量的整理工作。先后出版了《1833-1949全国中文期刊联合目录》、《东方杂志总目》、《新中华总目》、《中国近代期刊篇目汇编》、《小说月报索引》、《十九种影印革命刊物索引》、《二十六种影印革命刊物索引》等。  相似文献   

18.
苏应奎 《传媒》2003,(5):41-41
在2002年期刊年度核验中,我集中看了《云南消防》双月刊。这份杂志将“精彩导读”放在版权页上介绍,为读者择优阅读刊物的内容提供了方便;每期都发有“编辑部文章”和“时政传真”信息;对群众性的防火、灭火起到了有力地指导作用;着力推出了“火与民族文化”等特色栏目,增强了刊物的可读性和吸引力;精心编辑了“家用电器防火常识系列漫画”、“消防重点部位防火系列漫画”和“家庭灭火基本方法系列漫画”,使读者在  相似文献   

19.
1979年4月,《读书》石破天惊地打着“读书无禁区”的旗号创刊了。《读书》编辑沈昌文和陈翰伯、陈原、史枚等人,谨奉“以书为中心的思想评论刊物”的办刊宗旨,力将《读书》做成“知识分子的高级休闲刊物”加之《读书》作者如丁聪、王蒙、费孝道、金克木、董鼎山、刘晓枫、辛丰年等国宝级学者参与,《读书》在当时延续了一代人的精神追求和文化梦想。  相似文献   

20.
“我们曾经被《新周刊》评为中国最具小资情调的杂志,那是一个很好的品牌。”主编李迪生在新华传媒工场的一次沙龙上说,《城市画报》所有的营运工作都是围绕品牌进行的。“我们的推广,我们的采编人员,我们的广告,我们的发行人员,一切围绕这个中心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