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信息专递     
夸美纽斯论教学法夸美纽斯(1592~1670)是捷克杰出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是现代资产阶级教育理论的奠基人。夸美纽斯终生从事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研究,著述很多,其中以《大教学论》和《世界图解》对后世影响最大。在外国教育史上,夸美纽斯是第一个系统...  相似文献   

2.
顾赟  戴云 《文教资料》2005,(3):99-100
《大教学论》是捷克著名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夸美纽斯的代表作,被认为是教学论诞生的标志。夸美纽斯在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作出的划时代的贡献,而被推崇为教育学上的哥白尼。但是过去对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的研究较多集中在班级授课制、教学原则等宏观层面,缺少对激发学生求知欲等微观教学艺术层面的探讨,而这恰恰是最贴近教学生活和最富有操作价值的,也是最值得和容易借鉴的。本文试通过挖掘夸美纽斯关于激发学生求知欲方面的思想,以获得一些关于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启示。一、激发学生求知欲的重要性夸美纽斯对激发学生求知欲的论述,是在与自…  相似文献   

3.
十七世纪捷克的资产阶级教育家杨·阿姆司·夸美纽斯(1592——1670)在教育学方面作出了许多新的贡献.他的代表作《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比较系统的教育学著作,是一份宝贵的教育遗产.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研究总结了前人和自己从事教学工作的经验,提出并论证了直观性、自觉性和积极性、系统性、巩固性、量力性等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是他所研究的最主要的教学原则之一.它的提出,为新兴资产阶级创办新学校和自然学科的教学指明了方向.研究、评价这一原则,对批判地吸收教育学的历史遗产,推动教学理论的研究,改进我们的教学工作是具有积极的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正>二、关于教育教学的原则和方法夸美纽斯对当时的学校教育教学方法非常不满。他说:"这些学校教导青年的方法通常都是非常严酷的,以致学校变成了让儿童感到恐惧的场所,变成了他们的才智的屠宰场,大部分学生对学习与书本都感到厌恶,都想急急离开学校,跑到手艺工人的工厂,或找别种职业去了。"所以,对这样的教育进行改革,总结出正确的、适应学生成长的教育教学原则和方法,是夸美纽斯写作《大教学论》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十七世记捷克的资产阶级教育家夸美纽斯,在教育学方面作出了许多新的贡献。他的代表作《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比较系统的教育学著作,是一份宝贵的教育遗产。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研究总结了前人和自己从事教学工作的经验,提出并论证了许多  相似文献   

6.
夸美纽斯     
夸美纽斯(1590—1670)是十七世纪捷克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教育家。他在大学毕业后,曾被推选为“捷克兄弟会”牧师并主持兄弟会学校。欧洲“三十年战争”时期被迫流亡波兰、英国、瑞典、匈牙利等国,最后移居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并在此度过晚年。夸美纽斯在飘泊国外期间,一直从事教育活动和社会活动。1631年出版了他的第一本拉丁文教科书《语言和科学入门》,1632年撰写了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系统教育理论巨著《大教学论》,1633年又刊印了第一本学前教育指南《母育学校》,以后又撰写了《世界图解》、《泛智学校》、《论天赋才能的培养》等大量著作和论文。夸美纽斯高度重视教育对改造社会,促进人类  相似文献   

7.
夸美纽斯是十七世纪捷克著名的教育家,他一生著述繁多,在教育的诸多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文章从夸美纽斯对传统学校的批判、对学校的理解和其学校观的现代启示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期对我们今天的学校教育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8.
张海兰 《河南教育》2007,(12):22-23
一 <大教学论>是夸美纽斯最重要的教育著作.在<大教学论>一书中,夸美纽斯用了好多章节以含而不露的方式把"教育要适应自然"作为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根本指导原则.夸美纽斯认为,在自然、社会和人类的活动中存在着普遍的规律,一切好的教育教学原则、法则和方法都需要受这种普遍规律的支配,必须服从(或适应)这种普遍规律,这就是自然适应性.  相似文献   

9.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副标题中明确指出:大教学论将阐述"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全部艺术".夸美纽斯关于"一切事物"、关于"一切人"、关于"全部艺术"的这些教育思想及有关的教育实践活动,对我们今天的教育,仍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一、生平介绍夸美纽斯(1592-1670)是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其父是捷克兄弟会成员,夸美纽斯的一生也与兄弟会结下了不解之缘。12岁时,父母双亡,夸美纽斯中断了初等教育,后由兄弟会资助接受中等和高等教育。1614年,夸美纽斯担任一所文法学校的教师,开始研究教育问题。1618年,担任兄弟会牧师兼兄弟会学校校长。流亡波兰期间,夸美纽斯继续在兄弟会创办的中学里任教,并探讨教育改革问题,他的几部重要教育著作也相继问世,如《语学入门》《大教学论》《母育学校》。其中的《语学入门》一书很快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流传。《大教学论》的中译本曾于1939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人民教育出版社于1984年将其列入《外国教育名著  相似文献   

11.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在近30年的教育实践中创立了秉承生活教育思想精髓、具有生活教育特色的生活德育理论。陶行知的生活德育理论随着他的教育实践从萌芽走向成熟,包含了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和德育途径等多个方面,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德育理论体系,为中国近现代德育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系统地认识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论,有益于从中汲取营养,指导当前的德育实践。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名杰出的教育家,徐特立十分重视教育报刊对教育理论的宣传。他早年亲自办过一些教育报刊,后来一直积极支持各类教育报刊的举办,为教育报刊撰写文章,还曾专门撰文阐述教育报刊编辑思想,指出教育报刊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提出编辑教育报刊的基本原则等。徐特立举办教育报刊的思想与实践,对于当前教育报刊的举办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赵红亚 《成人教育》2007,(11):11-15
在社会批判理论、无政府主义理论和马克思社会主义理论影响下,美国教育理论家伊里奇于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非学校化社会"主张,认为学校教育是导致美国贫困加剧和社会不平等的主要原因,学习就是促进人的自由、平等和人际关系,校外学习更有价值,学校教育不等于教育的全部,学习网络是理想的教育形式。他的观点与现代终身教育理念吻合,对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极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曾熙以文辞书法名世,也是出色的教育家。他曾讲学于石鼓书院,并于1904年受命创办湖南南路优级师范学堂,担任监督。在教育方面,他重视文化传承,为学堂绘制宏伟教育蓝图;坚持立德树人,为学堂培养品德高尚的师范人才;提倡实用教育,优化学科课程设置;树立开放的教育理念,引领新式学堂教育。其教育思想及实践活动意义重大,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清末湖南教育的普及和近代化,为中国近代教育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5.
弗里德曼认为,政府只应该对学校教育进行有限的干预。政府在教育中的作用,除了为消除邻近影响而资助最低水平的学校教育外,还要保证被批准的学校达到最低教育标准。他反对政府对教育的集权和垄断,抨击了现行公立学校教育体制所造成的教育质量和效率低下等诸多弊端和危害。弗里德曼关于政府在教育中作用的理论,对深化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刘皑风是一位革命教育家。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 ,曾任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教育处处长、华北人民政府教育部副部长。新中国成立后 ,历任高等教育部、教育部副部长等职务。刘皑风关于儿童教育、小学生生活指导、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以及论小学教师等教育思想 ,对革命根据地和新中国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学校教育领域里一位极富成就的开拓者.对于学科建设,他主张汲取外国先进课程设置经验,依据国情编好教材;对于学校管理,他强调加强师资建设,做好学生管理工作.他不仅在学校教育理论方面建树颇多,且躬耕实践,为中国近代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以严治校是胡瑗教育管理的重要特色之一。一方面胡瑗以礼治教,以礼治学,用严格的礼制来规范学生的行为;另一方面胡瑗科条备具,严立规矩,制定了严格的学校管理制度对学生的行为加以约束,并写有著名的《学政条约》,为宋代及日后最高学府的管理提供了准则。当然,胡瑗的“严”并不否认对学生的关心,他把“严”与“爱”结合起来,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9.
王逢贤先生是我国当代杰出的教育学家和道德教育研究的巨擘。他毕生献身教育科学,为当代中国教育理论建设和德育理论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的丰富深邃的教育思想,尤其是道德教育思想,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全国教育学研究会的发起人和领导者之一,他不仅身体力行地进行教育学研究,而且大力支持并参与组织全国教育学研究会的学术会议。他在德育学科建设上也贡献卓著,在全国率先开设德育原理课程,并为编写师范教材《德育原理》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他关于中国教育学科学化的探索具有深远意义,在教育学术史上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20.
王安石的教育改革及现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改革是王安石实施“新说” ,变革社会的重要举措。他改革学校教育和科举制度 ,设立武学、律学、医学等专科学校 ,重订教学内容 ;并相应提出自己的教育理论主张 ,重学校教育 ,重培养实用及全面发展的人才 ,坚持唯物主义认识论。王安石这些改革的措施及理论对于当前我们深化教育改革 ,倡导创新教育 ,全面实施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仍具有极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