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29年夏,田汉率南国剧社来南京演出,剧目中有他的新作《孙中山之死》。  相似文献   

2.
香港脱险归来,我于1942年2月5日上午,乘火车从柳州到了桂林南站,出乎意外,一大群朋友已在月台上欢迎我们,其中有田汉、洪深、洪镇、徐桑楚、杜宣,还有新中国剧社的许多不认识的朋友。当时的情景,田汉在一篇文章中作了详细的叙述:  相似文献   

3.
烸铂 《档案天地》2015,(10):27-30
提起田汉,都知是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词作者。有一位女性,她在田汉身后,是田汉的精神导师、灵感之源。连田汉自己都承认更加关注现实社会的思想转变与她紧密相连;她又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作家、戏剧家和词曲作者,参与填词的《渔光曲》、《卖报歌》、《打回老家去》至今口口相传;她还是一位睿智机敏的女特工,年仅二十四岁就潜伏在国统区内,从事情报工作;她更是一位勇敢坚毅的战地记者,抗日战争期间曾和美国记者史沫特莱共赴前线战区采访。今年,是这位女性110岁的诞辰,在国庆节来临之际,我们再次回顾她的经历、怀念她的音容。她,就是安娥。  相似文献   

4.
在新世纪的第一个春天,20卷的《田汉全集》出版发行,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首发式,这是我们文艺界和学术界一件很值得纪念、很值得庆贺的事。现在“全集”、“文集”之类的书出得很多,我个人认为,出“全集”应该有所规范。在刚刚过去的一百年中,我国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各个领域都发生了一系列以现代化为核心的变革。凡是从某一方面对这一历史进程给予过重大贡献和影响,从而在他们的人格与他们留下来的文献中有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与强烈的历史感的人,我们都可以称之为“世纪人物”。只有这样的“世纪人物”,才值得出全集。田汉…  相似文献   

5.
香港脱险归来,我于1942年2月5日上午,乘火车从柳州到了桂林南站,出乎意外,一大群朋友已在月台上欢迎我们,其中有田汉、洪深、洪镇、徐桑楚、杜宣,还有新中国剧社的许多不认识的朋友。当时的情景,田汉在一篇文章中作了详细的叙述: 留着加拉罕式短髯的夏衍,中分的头发披到高高的颧骨上,弯着背脊的司徒慧敏,戴着小呢帽,围一条花毛巾,不改洋场才子风度的蔡楚生……这样大难后的重逢不是容易的。我们学‘老毛子’的作风,来了无数无数的拥抱。洪深兄也赶来了,他那巨人般的拥抱,使夏衍在欢呼声中陡然发出了惨叫,原来夏衍插在胸前的自来水笔也给折断了。……真的,夏衍们象一个失掉了耕  相似文献   

6.
顾育豹 《湖北档案》2008,(11):40-41
1934年,革命戏剧家田汉激愤于民族危难,创作了以抗日救亡为题材的电影剧本《风云儿女》。由于叛徒的出卖,田汉于被捕前仓促将剧本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写在一张包装香烟的锡纸上,托人转交共产党人、音乐家聂耳谱曲。  相似文献   

7.
阙汉骞是一位抗日猛将。猛将的由来,首先出自田汉先生写给在成都军校学习的儿子田海男的家书中。我读高中时,历史老师曾是阙将军的部下,他给我们讲了许多阙将军抗日的故事。  相似文献   

8.
2004年3月14日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增加了新的一款,即把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写进了宪法.不论何时何地听到这雄壮的国歌,我们都能体会到那种民族危机感,那种自卫、自救意识!  相似文献   

9.
阙汉骞是一位抗日“猛将”。“猛将”的由来,首先出自田汉先生写给在成都军校学习的儿子田海男的家书中。我读高中时,历史老师曾是阙将军的部下,他给我们讲了许多阙将军抗日的故事。  相似文献   

10.
《田汉戏曲选》于三月下旬已经由湖南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了。它为我国戏曲艺术宝库又增添了新的财富。《田汉戏曲选》是湖南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的“湘籍老作家选集”中的一个集子。它是从田汉所写的三十二个戏曲剧本中挑选出来的,里边收集了田汉同志各个不同时期有代表性的作品十四个,分上、下两集,共七十多万字。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张庚为这部戏曲选写了序言。田汉字寿昌,长沙东乡人,一八九八年出生在一个贫农家庭,他从小喜爱戏剧,皮  相似文献   

11.
王慧玲 《东南传播》2012,(11):143-144
田汉是我国革命影剧运动的奠基人和戏剧改革运动的先驱者。田汉认为文艺创作要把握时代脉搏;文艺传播要重视受众的作用,要以文艺接受为归宿。对于这两个层面的认识,展示出了田汉作为戏剧创作者与传播者的独特质素,也为中国戏剧的发展提供了诸多启示与参考。  相似文献   

12.
1979年元旦,南京人民广播电台恢复播音。在这刚刚上马的日子里,一个又一个听众电话,一封又一封听众来信,赞扬南京台的节目“办到了听众的心坎上”,“南京台是南京百花园中的一朵新花”。听众的赞誉,给了我们极大的鼓励,也使我们难以忘怀市委副书记周伯藩同志给予我们的关心与支持。这里,我只记述在南京台恢复播音前后,使我感受最深的几件事。  相似文献   

13.
今年5月18日,是南京人民广播电台建台50周年纪念日。50年前的这一天,在共和国即将诞生的序曲声中,南京地区的上空首次出现了一个全新的呼号———“南京人民广播电台”,它宣告了南京市有史以来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的诞生,并从此奏响了为南京人民讴歌的华美乐章。我们牢牢铭记这一天,不仅仅是因为历史载入了我们历经艰辛所留下的奋斗足迹,更重要的是在历史的基石上才能更好地构筑美好的未来。这正是我们纪念并庆祝建台50周年的目的和意义所在。回首流逝的岁月,古城南京在半个世纪的历程中,发生了翻天覆地、日新月异的巨大变…  相似文献   

14.
南京人民广播电台录制的立体声音乐广播剧《中华之声》(以下简称《中》剧)讲述的是被中华儿女传唱了半个多世纪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诞生的故事。这是一部充满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主旋律的作品。由于它很好地运用了广播剧特有的艺术表现手段,达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较为完美的统一,使听众在巨大的艺术感染力中获得了高品位的审美愉悦,在不知不觉中与剧中人物发出的时代最强音产生共鸣,从内心激发出强烈的爱国热忱。作品堪称“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全剧除片头和尾声外,从田汉与聂耳的初次相识到聂耳溺水而死共九场戏。剧…  相似文献   

15.
景志刚 《视听界》2002,(3):20-20
《南京零距离》开播100天了。回想当初:选什么样的内容,用什么样的形式,推什么样的主持人,多大的体量是合理的,摆在什么时段是恰当的……这些都是我们必须面临的选择。一、内容选择。作为一档“面向南京、宣传南京、服务南京”的新闻栏目,与南京市民的“零距离”是我们孜孜追求的目标。因  相似文献   

16.
莫羡 《视听》2022,(4):130-132
广播剧是一种特殊的剧种,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广西广播电视台创作的广播剧《冒着敌人的炮火——田汉抗战在桂林》立足广西特色,表现重大题材,成功塑造了田汉等把灵与肉交付给民族大义的抗战文化人形象.该剧紧抓题材优势,构建戏剧冲突,展现人物命运,增强艺术感染力,为精品广播剧创作提供了范本.  相似文献   

17.
近来,南京的报业竞争,不仅在同行中引起关注,在社会上也引起了广泛的议论,赞许的、反对的、担心的、迷惘的……各种反映都有。扬子晚报作为南京报界中的一员,在这场竞争中采取什么对策,自然也就回避不了了。这里,谈谈我们的态度和做法。南京的报业竞争,是商界价格战竞争的...  相似文献   

18.
纵观田汉戏剧创作前期阶段的不少作品,其中人物不仅生存状态和方式是流浪的,心理取向也往往是流浪的.文章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探求了田汉早期剧作的精神意蕴.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20年代,中国报纸上广泛报道过一个热门事件,人称“中国茶花女服毒案”。事件的主人公黄白英曾经与现代剧作家田汉相识,田汉给她写过一封题为《给一个“茶花女”的信》的信件,劝她不要仅仅学茶花女表面上的放浪形骸,而没能理解茶花女的“勇气和牺牲精神”。田汉的这封信在现代文学史上时常被视为法国作家小仲马的《茶花女》在近代中国产生影响的例证。然而黄白英实际上并未读过《茶花女》,她之所以被称为“中国茶花女”,大抵是南国社成员万籁天给她取的名号。虽然如此,这一民国初年的社会热点折射出《茶花女》在近代中国文化和社会中的真实影响。  相似文献   

20.
参加革命之后,一直在解放区里工作。但在风云多变的一九四六年,我被调到了南京中共代表团。在这战斗的堡垒里,我受到一次又一次难忘的教育。一九四六年,我们在南京紧张地进行着《新华日报》出版的筹备工作。筹备处设在中山路的一幢两层楼内。楼很小,上层做编辑部和工作人员宿舍,下层是印刷厂兼营业部。六月中旬的南京已经是闷热得透不过气来了,我们几十个人挤在这幢楼上日夜突击工作,衣服终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