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9 毫秒
1.
杨智慧 《文教资料》2011,(30):12-13
米切尔和曹雪芹在《飘》与《红楼梦》中分别塑造的两位女性形象——斯佳丽和王熙凤以富有自主意识、务实精神等新特征成为世界文学中的典型形象。这两位生在不同国度、不同时代的人物既有很多的共性.又有各自独特的个性:她们都是东西方小说中“女强人”的形象代表,她们为权力而奋斗的故事是“女强人”的成功之道:但文化和时代差异引起的性格的差异和处事方式的不同,使她们有着不同的命运。  相似文献   

2.
曹雪芹笔下的王熙风和米切尔笔下的郝思嘉均为世界文学画廊靓丽女性。她们的共同之处有三:精明能干;争强好胜;大胆泼辣。不同之处在于:王熙凤脆弱、消极;郝思嘉执着、坚强。她们的性格和家庭背景相似,但不同的社会历史环境和文化传统导致了不同的命运;王熙风的“悲剧命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必然产物;郝思嘉的“正剧”命运(新生力量)是美国资本主义的历史产物。  相似文献   

3.
台湾女作家朱秀娟和大陆女作家张洁虽然处于不同的社会环境中,但基于共同的女性意识和身份认同,她们在创作中不约而同地把目光瞄准了“女强人”形象的塑造,通过揭示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的心路历程和婚姻命运,倡导女性的自我觉悟与自我完善,建立起女性的独立人格。  相似文献   

4.
鸣凤与四凤都是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的“天使”型人物,而她们的结局都十分悲惨。她们悲剧命运的原因有很多,如社会地位、性格缺陷、思想缺陷等。但造成她们悲剧命运的主要原因,还需要从性别、阶级等级和文化心理角度来探究。  相似文献   

5.
纪婷 《课外阅读》2011,(8):250-251
《红楼梦》塑造了众多富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规模宏大,结构严谨,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卓越的艺术成就,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中现实主义的高峰。“金陵十二钗”是书中女性形象的主代表人,她们有着各自不同的气质性格,各自不同的身份地位,各自不同的遭际归宿。但是终均难逃“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悲剧命运。贾探春正是其中的一位,她的悲剧性格有着矛盾性和复杂性,这种性格的形成又有着必然性和特殊性,下面我将针对这几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广渠门中学张燕辉老师在2008年11月作了一节市级研究课,课题是“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用不同材料解读项羽形象”。这是一节选修课,使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材,采用的是“专题式教学”的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一个千古留名的悲剧人物——项羽形象解读”和“性格决定命运——浅析项羽形象”两个专题,从不同的诗文材料中去认识项羽这个人物形象。这节课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在“专题式教学”中,教师如何根据教学目的,引导学生完成专题学习。  相似文献   

7.
高丽娟 《考试周刊》2010,(15):26-27
本文将玛格丽特·米切尔笔下的郝思嘉与曹雪芹笔下的王熙凤两个文学形象进行了比较,她们的性格相似.但是命运却迥异,究其原因是二者处于不同的社会历史环境和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8.
简·爱与林黛玉都是中外文学史上独具特色的形象 ,比较她们的异同有利于加深对其形象的理解 :1 .她们都是孤女 ,但生活时代不同 ,寄居的环境不同 ;2 .她们的性格不同 ;3.她们的爱情观及社会意义不同。文中还批评了宝黛的爱情基础是“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金瓶梅>是一部伟大的写实小说,它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重点塑造了一大批个性丰满、性格复杂的女性形象,描写了她们的悲剧命运,把中国小说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0.
台湾女作家朱秀娟和大陆女作家张洁虽然处于不同的社会环境中,但基于共同的女性意识和身份认同,她们在创作中不约而同地把目光瞄准了“女强人”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意在倡导女性的自我觉悟与自我完善,建立起女性的独立人格。她们的出现,共同丰富着中国当代小说画廊中的女性人物形象,标志着女性意识的日臻成熟和当代城市小说的发展。本文试图通过两岸女作家笔下的“女强人”形象塑造的异同比较来剖析其中所蕴涵的社会内涵和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1.
艾丽丝·默多克的小说经常以一种"受困"模式呈现,类型化的人物形象地演绎了人的道德困境.其中"外来者"形象往往有着"上帝"般的能力,能突然改变人的命运,引起人们道德意识的转变.通过细读<绿衣骑士>这部小说来揭示"外来者"形象在默多克小说创作中的主题功能,为全面把握默多克的创作意图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金仁顺的小说《水边的阿狄丽雅》讲述了一个另类、神秘的爱情故事。故事中的女人都是“骗子”,她们为着不同的生存目的撒了不同的谎,并走向各自不同的命运。一方面生代们在现代都市明下精神困顿,一方面又渴望追寻人性的办真。  相似文献   

13.
哈代的"威塞克斯小说"的乡间景象与鲜明的女性形象是他创作的典型特点。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解读他的第一部经典悲剧《还乡》,能够更清晰地看到作家视野中自然与人特别是与女性的微妙关系以及女性命运与自然命运的关联,并深刻感受到哈代深切的生态和女性关怀。  相似文献   

14.
在金庸武侠小说中,有一直受到主流意识忽视的“女魔头”群象.“女魔头”的行为心理特征,大致可分为“邪”“妖”“恶”“魔”四类.对四类“女魔头”形象的个性与共性,个人因素、他人因素及社会因素进行解析,以揭示其性格和命运的塑成原因.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两个文本《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朱丽叶和《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的生活背景、人物性格以及命运结局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本文得出结论:虽然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不同,作为弱势群体的女性,在现实中苦苦挣扎却终究不能摆脱殊途同归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6.
《聊斋志异》中的正面女性形象可分为人类女性与非人类女性,她们都具有“无妒”的共同点,同时她们之间又具有更大的不同点:人类女性形象并不一定美貌。但无妒、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坚决主动地守贞、严格遵循封建礼教,可以说是贞女贤妇;而非人类女性形象虽然也无妒,但她们美貌、向男性自荐枕席,与男性较自由地结合、几乎完全置封建礼教于不顾,可以称之为“自由”女性。这两类不同女性形象的产生,源于封建社会中男性对女性的德、色双重需求的外化。  相似文献   

17.
<紫色>与<祝福>两位女主人公迥然相异的命运说明,女性的自我觉醒意识,自我反思过程是女性在反抗压迫,寻求自我价值中的关键因素;女性对自我的正确认识与自我意识的成熟状况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女性解放的成败与否.另外,对宗教信仰的正确认识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论文从华美女性文学的源头水仙花的命运开始追溯,并对黄玉雪、汤亭亭、谭恩美和任碧莲等的多部文学作品作历时解读,充分显示华美女作家在以笔为剑,透过文字,一方面表达对性别、种族身份的政治诉求,一方面应对来自族裔内部的批评,透过作品平衡各种矛盾和冲突,不断梳理中国文化与白入主流文化的关系、华裔女性性别身份与种族身份之间的关系、华裔内部民族中心主义者的批评等一系列与身份政治相关的问题,充分显示华美女作家在以文学实现其文化政治身份重建过程中的不懈努力和艺术天赋。  相似文献   

19.
托尼·莫里森在其新作((爱))中刻画了两个性格、命运完全不同的黑人女性:梅和朱尼尔。通过女权主义的方法,分析这两个黑人女性形象,并以此为切入点探讨托尼·莫里森创作中的女权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20.
冯利 《海外英语》2012,(14):202-204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three main female characters in Frankenstein from feminism.Their miserable fortunes and experiences demonstrate their oppression under patriarchy ideology.However,as suppressed object and vulnerable group,they exert great influence on males and their family,even determine their destinies.Female’s power in patriarchal society is stre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