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称呼语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同时,称呼语又是一个敏感开放的词汇系统,时代的变迁和价值观念的更新都会引起称呼语意义的变化.从历时的角度来看,"小姐"这一称谓语的使用及其含义的演变是社会变迁的结果,社会的变革与发展通过"小姐"的几多沉浮而反映出来,并由此揭示了称谓语的变化与社会各因素之间极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在今年两会上,代表建议让龙头企业与农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尽快做强做大龙头企业.顾名思义,"龙头"有"老大"的意思,我们常听到港台录像、电影、电视剧中称呼"龙头大哥"、"龙头老大",股市上有个龙头股份,牌子也很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先生"与"小姐"这一通用称呼语的演变与发展过程中,指出其泛化的必然趋势。并与英语中的"Sir"和"Miss"作比较,指出汉英文化中通用称呼语的差异与交融。  相似文献   

4.
对于大勇和千贺这对搭档来说,“闪客”这个曾经很酷的称呼,如今恐怕已经过时了。和闪客一样,他们每天也用鼠标当画笔,勾勒出一幅幅妙趣横生的画面;但是他们的画布却不是电脑屏幕,而是揣在每个人兜里的手机。当闪客和有“第五媒体”之称的手机混搭在一起时,一个全新的职业便从此诞生:手机动画师。  相似文献   

5.
正"女神"是近来盛行的新生词,常被世人用来称呼那些年轻貌美的女孩。可在天津大学,有一位年近八旬的教授也被很多师生称为"女神"。不过,这一称呼没有丝毫调侃之意,只有发自肺腑的敬仰之情。这位女神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教授王静康。9月10日,在第33个教师节来临之时,王静康当选"2017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作为一名国际知名的化学工程专家和从教57年的高校教师,累累  相似文献   

6.
文摘     
正为何把祖国比喻为母亲中国古代并不将祖国比喻成母亲。《论语》中有"父母之邦",《孟子》中有"父母国",都有祖国的意思,不过,"父母之邦""父母国"没有性别的差异,主要是一种身份归属的关系。"祖国"这个词在中国出现非常晚,大概在明代出现。这之后的几百年里,"祖国"一般不是中原居民对自己国家的称呼,而是专用于称呼其他民族。直  相似文献   

7.
"科学大战"是一场什么样的"战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大战 (ScienceWar) ,这个词汇在西方被用了几年之后 ,近来随着国内有关科学主义的争论的讨论的展开 ,也开始频频地出现于国内的种种学术、准学术和大众媒体上。当然 ,人们使用这个概念的时候 ,最初是从国外对这场其实本是学术争论的争端形象化的描述用法直译而来。在此之后 ,虽然人们依然主要是用这个称呼来指那场本来爆发于西方(但近来似乎战火也有燃烧到国内的苗头 )的激烈争论 ,或者说学术 (甚至也自然地带有某种政治意味 )上的“战争” ,但在使用这一概念的过程中 ,大多数人却恐怕还是对这种本是隐喻性的称呼背后所隐含着的寓意未…  相似文献   

8.
老子哲学最简要有力的人生哲理就是"无为","无为"虽然也是一种处事的方法,但在很大程度是针对"君人"而言,在<汉书·艺文志·诸子略>中就用"此君人南面之术也"一言以概之本文以<道德经>第六十章中"治大国,若烹小鲜"说起,谈论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分析其提出的背景,阐述其内涵,并结合现实说明其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在古代,"医生"一词多指学医的学生(类似于现在医科大学的学生),并非专指业医者,直到近代,"医生"一词才作为行医之人的专称而被人们所熟知。那么,在中国古代,人们又是怎样称呼这些医者的呢?在宋代以前,人们一般按医者所治之病的分类来称呼其职业,例如掌管宫廷饮食滋味、温凉及分量调配的医官,叫作"食医";专门医治内科疾病的,叫作"疾医";专门医治外科疾病的,叫作"疡医";当然,也有专门为动物治病的,叫  相似文献   

10.
称呼语就是人们彼此招呼使用的,表示相互关系的词语.随着语境、身份、心理等因素的变化,人们对同一称呼对象往往会选择不同的称呼,即要发生相应的变化,这就是称呼语的转换现象.本文试图从心理的角度对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称呼语转换现象进行讨论分析,认为心理因素也是制约称呼语转换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幽默"探源     
江舟 《知识窗》2005,(9):53
据<现代汉语词典>可知,"幽默"是一个外来语,英文写作humour,其义为"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幽默"一词就已见诸文人所作的辞赋中,如<楚辞·九章·怀沙>中即有"朐兮杳杳,孔静幽默"一语.不过,此处"幽默"与现代的幽默意义并不相同,而是"沉静无声"之义.  相似文献   

12.
正夏威夷地处北太平洋中心地带,是世界上距离大陆最远的群岛—离最近的大陆也有4000千米。这里的上百个岛屿镶嵌在蔚蓝色的海洋中,它们被马克·吐温称为大洋中最美的岛屿,是停泊在海洋中最可爱的"岛屿舰队"。火山造就的彩虹之州因为在雨季几乎天天可以见到彩虹,夏威夷也被称为"彩虹之州"。在世界上其他地方,每当火山喷发时,人们都会赶紧逃避;而在夏  相似文献   

13.
趣谈"可乐"     
"可乐"同时作为其本族语中的固有词和现代汉语的外来词,两者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本文就"可乐"一词出发,对"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非常可乐"、"天府可乐"构词的形式类型之不同作浅析,以观汉语的魅力.  相似文献   

14.
袁祥坤 《知识窗》2006,(6):12-12
“支那”是日本人对中国的称呼,最先是梵语对中国的发音,早期还写成至那、脂那、震旦、真旦、振旦等。从发音上分析,大概与秦(chin)有关。最早用“支那”一词称中国是在空海诗集《性灵集》中,里面有“支那台狱曼殊庐”一句,以后在《今昔物语》中有“支那国”的说法。  相似文献   

15.
胰腺癌发病率以前仅占常见恶性肿瘤的1%左右,而现已成为我国肿瘤发病率近期升高最为明显的恶性肿瘤.据悉,患上被称为"癌中之王"的胰腺癌的人大多数为事业有成之士.  相似文献   

16.
乔昱 《今日科苑》2021,(10):34-40
历来多有学者对《老子》中的"愚民"之说加以指摘,我们或可将老子的治民思想称为"愚民",但此"愚民"非彼"愚民".老子提出的"愚民"思想,并非愚弄生民、刻意阻碍民智之开化,更不是所谓的"反智主义"."愚"在《老子》一书的语境中并不是一个贬义词,相反,"愚"的状态正是老子所希求的.老子所说的"愚"并非富有贬义的愚蠢、痴傻,而是返朴归真、复归于婴儿的表现.老子的"治论"与其"道论""教论"一以贯之,"愚民"并不是诈伪的帝王心术,而是老子在周末"文敝"的背景下以"道"之所导向的"朴"为世道人心所作的开示.  相似文献   

17.
在目前编辑学界关于大学学报的研究中,一个所谓的重要命题就是"学报特色论",这种观点认为"特色是高校学报的生命,是期刊的生存之根,发展之本".本文从大学学报的历史使命、"特色论"的论据以及编辑策划三个方面对"特色论"提出了质疑,认为"特色论"没有真正把学报特色与使命的根本关系摆正,本来倒置.  相似文献   

18.
荔枝(Lichi chinensis)属无患子科荔枝属的常绿乔木.主枝粗大,分枝多而开张,偶数羽状复叶,小叶长椭圆形.圆锥花序,春天开绿白色小花,夏天结心脏形果实.果皮有瘤状突起,熟时红色,果肉白色,汁多味甜,称"百果之王"或"果中牡丹".唐·张九龄的<荔枝赋序>说:"荔枝状甚环诡,味特甘滋,百果之中,无一可比."因此陈简斋的诗日:"炎精孕季多灵植,荔枝佳名闻自昔.绛囊割虚出琱盘,寻常百果无颜色."古人把牡丹比作"花中之王",把荔枝比作"果中牡丹",皆因荔枝的色、香、味都是绝一无二的.宋·蔡君谟云:"剥之凝如水精,食之消如绛雪,其味之至,不可得而状也."自号"荔枝仙"的明·宋珏亦云:"荔枝之于果也,仙也,佛也,实无一物得拟者."宋·苏东坡尝到荔枝后,大加赞赏,曾留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诗句.  相似文献   

19.
唐燕飞 《科教文汇》2007,(6S):199-199
称呼语就是人们彼此招呼使用的,表示相互关系的词语。随着语境、身份、心理等因素的变化,人们对同一称呼对象往往会选择不同的称呼,即要发生相应的变化,这就是称呼语的转换现象。本文试图从心理的角度对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称呼语转换现象进行讨论分析,认为心理因素也是制约称呼语转换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制器之器"被称为晚清"工业建设最重要的新理论",勾画出了中国机械工业体系发展蓝图。学界已知"制器之器"理念最早提出者是容闳,并且他也是第一批"制器之器"引进过程中的全程参与者。但是对于容闳"制器之器"理念的形成过程、具体内涵及如何成为晚清洋务派的共识等,尚需进一步考证与梳理。通过检索晚清时期涉及"制器之器"的文献,对容闳科学与机械工业背景的考察,还原了容闳"制器之器"理念的内容,以及如何影响了洋务派中坚并推动实施的过程,最后初步探讨这一理念为何在晚清难以全面实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