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东省体育高考特长生高三阶段训练计划的探索与制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通过对山东省体育高考特点进行综述分析以及对多所高中准备参加体育高考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体育训练所产生的疲劳在很大程度上对文化课的学习产生了不利的影响。通过分析,提出了增加营养和将学业负担和训练负担交错安排的两种减少不利影响的方法。将高三阶段训练划分为4个周期,明确了各个周期的训练时间、内容和目的,对各个周期的训练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一、制定符合学校课余训练特点的训练计划是搞好学校中长跑运动员训练的依据。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竞赛规律合理地划分训练周期,突出以专项为主,以提高运动成绩为目标。一般全年可分为6—7个训练小周期,寒、暑假作为两个补充周期。这样训练周期相对较短,灵活多变,符合学校教学与训练的特点,使整个训练具有连续性和系统性。  相似文献   

3.
在高三体育特长生训练过程中,经常会听见某某腰椎疼了,不能够继续训练,需要养伤,大多过一段时间之后,疼痛有所减轻,但一进行大强度训练,身体仍然受不了,原因是没有找到影响腰椎疼的根源,下面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来介绍腰椎间盘突出的原因及预防方法。一、腰疼的主要症状高三体育特长生一般腰疼主要的表现是,上体可以左右转动,不可以前猫腰或后仰,一般的小运动量可以坚持,  相似文献   

4.
杨晓强 《湖北体育科技》2013,32(1):88-90,81
通过Omega wave系统(运动员实时机能评定)的心率变异性、心电图变异及Ω电位等指标在拳击小周期训练监控中的应用,探讨拳击运动的项目特征、人群特征和对板块训练构建的指导意义。结果表明拳击运动员迷走神经功能偏低,承受极限量负荷能力弱,板块训练模式是理想选择;拳击能量代谢具有以氧代谢为支撑,无氧代谢为主,磷酸源代谢为制胜关键的混氧运动代谢特征,拳击板块训练应突出强度要素;拳击运动员疲劳较多体现在中枢功能变化,且对心肺机能影响明显,不易开展持续的大运动量训练。综合评价各指标变化特点,拳击训练应采用板块训练模式为宜。  相似文献   

5.
女子冰球项目训练周期结构与负荷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深刻认识女子冰球项目训练周期结构与负荷的规律,对提高我国女子冰球运动员训练效果与比赛成绩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理论设计与实验对女子冰球运动员的训练结构及负荷特点进行研究,试图完善女子冰球运动年周期训练结构理论,揭示女子冰球运动训练负荷的规律及优秀女子冰球运动员年周期训练结构和训练负荷动态变化的基本规律。提出训练周期由年、大周期、中周期和小周期等构成,不同类型的训练周期由多个训练阶段与不同的训练时间组成;以小时、分钟、公里、公斤以及心率负荷的量度指标并分为最大、次大、中等和小4个等级建立负荷与训练评价体系。训练周期结构与负荷设计在国家女子冰球队的应用表明,掌握女子冰球运动周期训练结构与练负荷动态变化的规律,有助于实现训练效果的最佳化。  相似文献   

6.
运动训练"分期理论"的核心是发展运动员竞技状态,它的着眼点是使运动员在全年、多年、多个奥运周期乃至整个运动生涯中都能多次冲击最好成绩;"板块理论"则是针对已经具备创造优异成绩的高水平运动员,在赛前、赛间采用量小而强度大的专门化设计,在短期内通过集中负荷效应发展运动员的薄弱素质,增强运动员的参赛能力。速度性项群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可调节性,是实现速度性项群运动员竞技状态良性转移的前提与基础。科学掌控运动训练方向,突出运动员的"专项"能力以及合理运用"分期"与"板块"训练理论,是实现运动员竞技状态良性转移的强力保障。  相似文献   

7.
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实验法等,以我国女子铁人三项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高原训练期间的训练负荷进行研究。结果:训练负荷量与训练周期成反比,铁人三项中各单项训练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自行车、跑步和游泳;在训练强度上,是有氧训练为主,混氧训练为辅;高原训练的效果与训练负荷、训练周期相关,但是与训练周期不完全相关。结论:1)适当缩短高原训练周期,提高有效负荷训练;2)根据运动员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铁人三项中各单项的训练负荷;3)在训练负荷量较小的前提下,加大重点课次的训练负荷强度,加深对机体的刺激深度,从而提高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拟结合举重项目的特点,从分析大运动量训练中强度小、中、大的运用对人体的作用着手,来肯定它在举重训练中的主导地位;并就如何确定强度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包括对举重训练周期划分问题的理解,与举重界的同行们探讨。一、大运动量训练中强度控制的意义通过大运动量训练,能大幅度提高运功成绩,已为国内外大量的训练实践所证明并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研究国家女子举重运动员赛前训练的基本模式及训练负荷.主要结论:国家女举在备战大赛前的训练期时间较长,在周期划分上包括基础训练期、强度训练期和赛前准备期三个阶段;围绕“高强度、小负荷、快节奏”的基本模式,以专项技术动作、半技术动作和辅助项目训练为手段展开训练,提高专项素质和专项能力;各阶段训练负荷安排均遵循“两大一小”的起伏变化,周训练负荷节奏呈现出两段式和阶梯式两种变换形式,且以量的增长为主;赛前最后四周,通过保持负荷量、提高负荷强度或递减负荷量、保持负荷强度的方式,提高强度,降低量度,达到有针对性的训练安排.  相似文献   

10.
大数量、高强度的训练为合理安排各次训练和各小周期训练间的作息制度制造了困难,也为有效进行各类强度训练,并使运动员机体训练后  相似文献   

11.
竞技运动水平,主要受教育过程和生物学过程两个因素的影响。前者取决于一定训练体系的作用,如训练的手段、方法和在不同的大、中、小周期中所采用的不同运动量和强度;而后者则是以机体不同系统在短期和长期的适应过程为特征。训练体系使机体适应一定的训练负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个案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从优秀体操运动员张宏涛的竞技能力特征、训练指导思想、训练方法与手段、训练负荷安排等方面入手,探讨其大赛前的竞技能力训练特征及规律。结果表明:在张宏涛两次大赛备战中,训练指导思想定位准确,整体训练思路清晰;阶段训练的划分细致,节奏清晰;竞技能力改善与状态形成合理;体能的训练紧密地结合了自身及项目特点,技能训练方法体现出多样化和个体化特点;备战周期整体负荷节奏和负荷的量与强度的变化、训练课中负荷的量与强度的变化相对合理。  相似文献   

13.
正中跑项目是高考体育生身体素质测试(800米跑)和部分考生选择专项测试(1 500米跑)的主要项目,如何有效地提高考生中跑训练的水平一直是体育教师和考生探讨的问题。体育考生的中跑训练不同于专业运动员的中跑训练,既要关注速度、力量、耐力和协调性的训练,又要突出中跑成绩的提高。笔者结合自己高考时的训练和近几年的教学与训练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考生中跑训练的方法。中跑项目是既有耐力又有一定速度的大强度竞赛项目。对于考生而言应该从一般耐力和专项耐力、速度和速度耐力、力量耐力等方面的训练入手,按照考生训练的周期,选择适合高中生承受能力的训练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14.
大数量、高强度的训练为合理安排各次训练和各小周期训练间的作息制度制造了困难,也为有效进行各类强度训练,并使运动员机体训练后得以充分恢复,适应反应得以顺利进行加大了难度。可通过下述两类有相互联系的途径克服这些困难: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我国部份中长跑运动员小周期训练的分析,指出它可以适应国内外竞赛制度改革的需要,使比赛与训练有机地结合;可以促进训练上的大强度,多循环、高质量等特点,更为科学化;可以有效地改善运动员机体能力和心理素质,保证长年系统训练。提出实施小周期训练要注意时间跨度,合理划分阶段,重视改进技术,提高运动员自我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6.
实行主客场赛制后我国男篮甲级队训练负荷安排的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文献研究、调查、现场观察、个案研究等方法,对我国男篮甲级队实行主客场赛制后的训练负荷安排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男篮甲级队赛季前每天的训练量已达到较大程度(一般为4.5~5h),赛季前小周期(周)的负荷变化有2种类型。赛季前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的安排显著高于赛季中。体现出赛季前准备期的特点,同时赛季中小周期也保持一定的负荷。赛季前有必要安排一定的比赛负荷,热身赛以3~5次为宜,最后一次热身赛距正式比赛7~15 d为佳。  相似文献   

17.
中长跑训练怎样做到“以速度训练为核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中长跑训练突破了传统的以大运动量为主的训练模式,由突出训练量而转向突出强度,逐步确立了“以速度训练为核心”的指导思想。这一指导思想不仅在生理学上可以找到充分的支持依据:即“大强度训练可以促进机体两个最为重要的生理变化的发生。第一个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广东省体育高考术科考试改革之大,令高三体育教师有点难以应付。体育高考的术科考试无论怎样改革,都是选拔体能素质优秀的人才供高校培养。一个星期一次的体能素质循环重复训练能有效提高体育高考学生的体能素质,从而在高考体育术科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特征解析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田径速度力量项群运动负荷控制特征进行研究。研究揭示,多年训练过程中一般身体素质和基本技术训练所占比重,随着训练年限和竞技能力增长而趋于递减,但专项身体素质和专项技术训练所占比重则趋于递增。年度训练过程中的准备期训练重点集中在发展绝对力量、速度力量和专项技术训练等方面,负荷变化表现为负荷量和负荷强度几乎平行发展并呈现出渐进性递增特征,其中负荷强度一般控制在80%-90%最高成绩水平上。比赛期的负荷量约下降20%,但负荷强度上升10%。而过渡期则表现出负荷量和负荷强度同时下降的特征。小周期训练过程中的赛前小周期负荷变化表现为负荷量有所降低但负荷强度却有所增加的特征,而且负荷强度在赛前2周左右达到最高水平,其中大强度训练的持续时间约为10.5天-21天,其比例约占赛前训练总负荷的10%-30%左右,最后一次大强度训练高峰出现的时间一般距离比赛日之前5天-12天。  相似文献   

20.
从刘翔的训练看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的训练特征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观察法,对刘翔的110 m栏训练研究发现:训练手段、方法的全面专项化和整体化已成为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训练的主要特征;竞技体育竞争的加剧更加强调训练中的大强度和高效能;训练周期在向淡化大周期,强化和细化小周期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