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李炳钦 《现代传播》2007,(3):137-138
纪录片是一门特殊的叙事艺术.其叙事特质既不同于传统的诗歌、小说、戏剧和电影、电视剧等艺术门类,也与一般历史叙事明显有别.但另一方面,纪录片叙事在真实性上却颇似于历史叙事,而在视觉性上则又与电影、电视剧相同.不过历史叙事缺乏纪录片的视觉性,而影视剧叙事则没有纪录片那样对真实性的刻意遵循.也就是说,纪录片叙事是在综合文学、戏剧、电影、电视剧叙事特点的基础上,扬长避短,取为己用,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叙事特质.  相似文献   

2.
纪录片中的有声语言指人声,包括解说词和同期声.纪录片的叙事空间指叙事对象的生存背景和活动场所.纪录片的纪实性特征表现为用声音和影像“再现”客观空间.一般认为,画面是纪录片叙事空间的主要造型手段,音响有辅助造型的功能.事实上,有声语言的有效运用可与画面和音响形成互补,赋予纪录片叙事空间更多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梁军 《中国传媒科技》2012,(22):244-245
一部让观众喜闻乐见的纪录片才是好纪录片,而纪录片故事的发生发展,需要一系列生动感人的情节来架构,而情节的讲述则需要细腻、鲜活、突出主题思想的细节来支撑.因此,细节是纪录片的血肉,是灵魂,是构成纪录片的重要要素.将故事片的叙事方式引入纪录片,应掌握叙事节奏、悬念和叙事结构三方面的技巧,这样才能创作出成功的纪录片来.纪录片的字幕叙事策略的演变在屏幕文字的发展过程中也具有代表意义.  相似文献   

4.
电视纪录片的叙事悬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之国 《当代传播》2007,(6):122-123
本文阐述了电视纪录片运用悬念叙事的必要性,指出应该依据电视纪录片本身的叙事风格来建构悬念,充分利用电视语言来表现悬念.在悬念中叙事,可以更有效地提高电视纪录片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5.
张俨 《声屏世界》2014,(5):37-39
纪录片可以像故事片一样充满各种叙事技巧,而且有故事性的纪录片也更具有魅力,选择一个有价值并且能够引发观众好奇心的题材只是吸引观众的前提。但是,如何让观众带着兴趣观赏整部作品,就需要采用一定的叙事技巧。2013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寻找小糖人》的成功印证了叙事技巧在纪录片中应用的魅力。在这部影片中,导演马利克·本德让劳尔安排一名"穿针引线"式的参与者进行讲述,以近乎"侦探式"的拍摄手法将主人公希克斯托·罗德里格兹"寻找"出来。  相似文献   

6.
罗迎春 《传媒》2021,(15):68-70
叙事主体即讲述人、主持人,是微纪录片中的重要叙事元素,在微纪录片的表现形式、情感基调、话语风格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创新叙事主体的讲述方式能够提升微纪录片的传播力.本文以湖南电视台大型微纪录片《百炼成钢——党史上的今天》为例,探讨该节目是如何通过阶段化的叙事主体创新、多样化与风格化的叙事主体策略提升节目品质,以期为微纪录片的创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刘娟 《新闻前哨》2022,(4):77-78
本文将热拉尔·热奈特的叙事学理论带入到纪录片的叙事范畴中,并以中央电视台系列纪录片《记住乡愁》第7季为例,从叙事选择、符号解析、叙事视角、叙事结构等四方面子以剖析,试图挖掘出该纪录片的叙事技巧.笔者认为应该减少摆拍痕迹,增加故事化叙事,减少说教意味,增加多种叙事视角的使用.  相似文献   

8.
吴健 《传媒》2021,(6):53-55
融媒体时代,清晰地把握不同媒体语境下纪录片的叙事特征,有助于提高其传播效果.目前国内纪录片的创作主要是针对院线、新媒体、电视进行投放,在叙事视角上各有特点.本文采用文本分析的方式,探讨2013年以来中国纪录电影、新媒体纪录片和电视纪录片的叙事视角,包括谁在讲(角度),讲了何人、何事(内容),以及不同的叙事视角给观众带来的不同感受(效果),同时解释为什么这三者会使用不同的叙事视角.  相似文献   

9.
肖平 《现代传播》2003,(5):73-76
纪录片的叙事结构真实是纪录片叙事原则之一。本文从纪录片叙事结构的真实方面来考察《阴阳》和《夏天》两部电视作品。《阴阳》的叙事结构是展示完整的事件和事实 ,《夏天》的叙事结构则是改造并重建材料现场 ,栏目的影响方式是以蒙太奇为基础的叙事方式 ;《夏天》叙事结构体现出的是非纪录片的叙事方式 ,而《阴阳》的叙事结构则充分体现了纪录片语言的叙事原则。  相似文献   

10.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各种自媒体的兴起,受众更加追求视觉的享受和娱乐消费,部分媒介为了牟取利益,一味地迎合大众的需求,抑制了媒介的宣传、教育功能,使娱乐功能得到强化.在这种形势下,纪录片的创作者为了不失去原来的受众,使纪录片的创作类型开始从新闻片、专题片向“故事化”的纪录片转型.本文主要从叙事技巧、叙事结构以及叙事的必要性来研究人文类纪录片,并结合实际的案例分析,从而探究如何才能制作出一部能吸引观众眼球的纪录片,且有助于未来纪录片的叙事策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纪录片的叙事方式决定着纪录片的传播效果。《舌尖上的中国》以板块化的叙事结构、碎片化的叙事策略、故事化的叙事方法和灵活的叙事技巧,成就了一部优秀的纪录片,也给纪录片创作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2.
系列纪录片《闪亮的记忆》以文物作为叙事意象展开叙事,聚焦文物本身具有的鲜明特征,并通过叙事巧妙揭示意象的多层意义指涉.该系列纪录片利用文物本体的历史属性,经由叙事时间的巧妙处理,激活文物所承载的时间意识和生命意识.在叙事结构方面,通过时空联结对比,丰富叙事结构展开和整合的内蕴能量.在叙事表达方面,视听结合,讲述文本精于...  相似文献   

13.
王双颖 《新闻世界》2013,(6):284-285
纪录片秉持真实叙事的原则,并巧妙地蕴含主观态度于叙事中。通过叙事来表达主题对纪录片来说无疑至关重要,要加强纪录片故事性和艺术性就需掌握叙事节奏以及悬念设置这两个关键的叙事元素。  相似文献   

14.
王米洁  徐莹 《东南传播》2021,(6):135-137
战疫微纪录片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在中国广为流传的一种新型纪录片形式.从创作主体可分为官方、民间以及官方与民间融合创作的形式.本文从拉热尔·热奈特的叙事话语理论出发,从叙述者、叙事手法的层面对官方和民间两种战疫微纪录片的创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其从创作主体的风格和叙事的视角、群像叙事手法以及叙事推进方面都有不同特征.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之下,官方与民间融合创作的战疫微纪录片已成趋势,融合创作在视角和价值的层面上都更能凸显叙述内容的真实力量.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电视传媒的发展,电视纪录片越来越重视对悬念叙事表现手法的应用。悬念叙事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电视纪录片的观赏性,有效促进了电视纪录片的传播。主要分析悬念叙事在电视纪录片中的应用,阐述电视纪录片运用悬念叙事的必要性,以及对悬念叙事应用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余幕英 《传媒》2021,(16):48-50
湖南卫视的《路过零点》与日本NHK的《人生规划U-29》都属于以职业青年为题材的人物纪录片,以激励年轻人为主题,拥有较好口碑.本文从叙事情节、叙事结构、叙事视角及叙事语言四个方面对两部纪录片进行分析,以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的共同点和差异,并试图总结出值得借鉴的创作策略,期望能为此类题材人物纪录片的创作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7.
纪录片是一种纪实性与艺术性结合的再现艺术,由于这种独特的性质,让它具有自己的叙事概念和叙事结构。法国纪录片《帝企鹅日记》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感人的故事、细腻精致的画面和在南极大陆拍摄的真实场景,带给观众深切的感动和回味,赢得了全球热捧并获得了第78届奥斯卡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叙事即讲故事,纪录片叙事是讲述时间的方法;内部聚焦的叙事角度、丰富多彩的声音与画面语言的表述是纪录片《帝企鹅日记》独特的叙事手法;该片叙事时间与叙事空间结合营造出的叙事节奏更接近观众的心灵;合理的叙事结构让片中剧情更加紧凑。纪录片《帝企鹅日记》拟人化的叙事方式究竟体现了什么样的叙事特色?本文将从叙事视点、叙事时空、叙事结构这三点出发,分析纪录片《帝企鹅日记》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18.
作家纪录片用影像书写作家的人生道路和文学成就,成为观察中国文学发展进程的独特窗口。本文把作家纪录片中呈现出的作家人生和作品当作一个整体来考察和观照,分析作家纪录片的叙事策略及其文学史价值,从而引领受众深入地认识作家及其写作的全貌,达到对作家的人生经历、行为方式、精神品格和艺术境界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作家纪录片的叙事策略作家纪录片的叙事策略有以下五个方面:一、以作家讲述推动叙事发展。作家纪录片用作家讲述进行叙事,  相似文献   

19.
梁占歌  汪美芳 《传媒》2015,(22):45-46
顾筠,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导演.新世纪以后,顾筠先后用10年时间创作了《筑梦2008》《永恒之火》和《缘聚羊城》三部经典的体育纪录片,赢得了海内外的广泛好评.她的作品充分展现了对个体命运的关注,散发着浓厚的人文关怀气息.同时,也有别于传统体育纪录片,她的作品采用递进式叙事结构,极大增强了作品的叙事张力,采取故事化叙事模式,强调冲突与悬念的设置.可以说,不管是对内容的挖掘,还是对结构的创新,在体育纪录片创作领域上,顾筠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时间的魅力、真实的力量、情感的张力形成了顾筠体育纪录片的独特叙事特色,彰显出了中国纪录片的审美内涵、艺术品质和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20.
黄义成 《新闻战线》2022,(12):112-115
在关注媒介更迭融合技术的同时,也要看到国产美食类纪录片在叙事内容和话语表达上的转变。本文通过对具有小众化特色的美食类纪录片《早餐中国》进行深度剖析,与其他同类型美食类纪录片进行对比,从叙事内容、叙事话语以及叙事艺术多维度展开解读,为媒介融合语境下美食类纪录片的叙事策略提供参考经验和借鉴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