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尕丁  贺鸿磊 《收藏》2007,(12):142-144
承万古幽石之遗韵 一般而言,收藏者中传统之士多好古,大璞内藏,发古阐幽;新潮之人则好奇,度奇处巧,迁想妙得。若论五彩迷目、千姿弄巧之观赏石中何为传统与好古,自当首推奇中含幽之“四大名石”。  相似文献   

2.
诚明吟     
邵雍 《健身科学》2010,(7):F0002-F0002
人言孔圣为“生而知之者”。孔子曾有言:“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然孔子亦曾自谓:“吾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此处的“知”乃“智慧”之“智”,非单指“知识”而言。智慧有后天、先天之分。后天之智乃思辨分别之智。为后天学习所得;先天之智则指人们天性之中本来具有的诚明、安乐的智慧,即禅家所谓。  相似文献   

3.
赵榆 《收藏》2006,(8):126-128
张宗宪先生,人们亦称他罗伯特张,是一位在中国乃至世界文物收藏界和拍卖界享誉极高的大家。京、沪、港、台,以及英国伦敦,美国纽约的好古博雅之士,莫不闻“云海阁”主张宗宪之隆名。他现为苏州市政协常委,身兼中国嘉德、北京翰海、北京荣宝、上海朵云轩等诸家著名文物艺术品拍卖公司顾问,在对文博事业和艺术品拍卖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又谱写了传奇性的精彩人生。  相似文献   

4.
鱼刚 《收藏》2012,(6):88-91
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中,碑刻拓片无疑是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作为初唐名碑的《昭仁寺碑》,因其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受到历代好古之士的青睐。  相似文献   

5.
龙力子 《武当》2009,(10):17-18
一、太极功法的文化境界 《易经》曰:“一阴一阳之谓道”。拳谱曰:“太极者,阴阳之母也。”以太极而名功法曰“太极功法”,全称应是“太极养生修道功法”。此功法起源于道学。三丰祖师曰:“太极拳乃人道之基。”  相似文献   

6.
水火居士 《精武》2008,(9):46-46
《黄庭》云:“何不食气太和精,故能不死人黄宁。”子夏日:“食气者,神明而寿。”夫子日:“夫形之所恃者气也,气之所依者形也。气全即形全,气竭即形毙。是以摄生之士,莫不炼形养气,以保其生。未有有形而无气者,即气之与形相须而成,岂不皎然?”  相似文献   

7.
哲龙 《武当》2006,(8):49-49
前贤说:“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方便道,亦称世间修。在众多“归元”的门径中,“性理养生”以其独特的魅力和风格,历来倍受人们的关注。《易经》说:“一阴一阳之谓道。”孟子说:“食色性也。”《素女经》说:“圣人不绝和合之道,但贵于密闭,以守天真也。现代性学先驱霭理士说:“性是任何事物也无法熄灭的长明之火。”  相似文献   

8.
一、移动模块的课课练 练习一:跳急停练习练习方法:如图1,采用“之”形运动,在“之”形转折处做跳急停练习,直至对侧端线。  相似文献   

9.
周英南 《武当》2009,(11):14-15
杨澄甫宗师说:“太极拳乃柔中寓刚,绵里藏针之艺术……故研究此道者,须经过一定的程序与相当之时日。”又说:“学者尤宜先求其像,以养其气,久之自然能得其理矣。”宗师所述,精辟地阐明了太极拳习练的至关重要之处,是“经过一定的程序”及“逐日自身之锻炼”。在程序上,一须“求其像”,  相似文献   

10.
善击者说     
神州体坛盛产奇士。前有足坛剑卿,为护美姬不为外人问焉,以掌为“剑”,力劈市井小民,博得“剑客”盛名,令老牌“球霸”也为之叹暇:后生可畏!今有篮坛刘炜,为兄弟出头,率队群殴番将嘉伯,令其闻风丧胆:望沪之大纛,皆走避之,不敢出战。篮协虽以聚众斗殴之名罚之,然其善击之名已播五洲焉。  相似文献   

11.
国足新帅.难以定夺。皆劝小沈阳拯救国足,小沈闻之,叹曰:吾艺坛与汝足坛素来井水不犯河水涅,岂不是逼吾下水涅?然窃思之:吾虽艺海翻波,红遍大江南北,却仍处:“江湖之远”,若屈尊足坛,即便黑透五湖四海,却可偏安:“庙堂之高”,岂不善哉!  相似文献   

12.
郭德才 《武当》2008,(9):44-45
我们大家都知道,道家炼养者历来对“精”“炁”都很重视。《上阳子金丹大要》曰:“养生之士,先宝其精。精满则气长,气长则神旺,神旺则身健而少病。”《老子河上公注》云:“人能保身中之道,使精气不劳,五神不苦,则可以长久。”《释滞》中讲:“欲求神仙,唯当得其至要。至要者,在于宝精行炁。”太上老君说:“精者,血脉之川流也。精去则枯老,是以宝之也……常行爱精,此要道也。”《太平经》中也说:“神者主生,精者主养,形者主成。”  相似文献   

13.
孰为正选     
《新体育》2008,(1):11-11
牡丹 理由:中国传统名花,它端丽妩媚,雍容华贵,兼有色、香、韵三者之美,让人倾倒。历史上不少诗人为它作诗赞美。如唐诗赞它:“佳名唤作百花王”。宋词“爱莲说”中写有:“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百花之王”,“富贵花”亦因之成了赞美牡丹的别号。牡丹以它特有的富丽、华贵和丰茂,在中国传统意识中被视为繁荣昌盛、幸福和平的象征。  相似文献   

14.
栖心子问道     
薄闻 《武当》2004,(7):44-44
昔初学道时,只知习内功而不闻其理。一日,问道祖师处,谈及内功之练习。祖师问:“太极者何也。汝可知晓?”吾答日:“尚未详知。”祖师日:“汝对内功之练法尚未入门。”吾日:“吾知内功修习,知心法知架子即可。如何尚未入门乎?”  相似文献   

15.
赏析人言孔圣为生而知之者。孔子曾有言: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然孔子亦曾自谓:吾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相似文献   

16.
一、武术思想中“艺为智出”的原理艺,最早是人的一种劳动行为。这种劳动行为要有完满的结果,即要“成于事”,就要求行为主体有一定的技巧与能力,因而“艺”又引申到“技”与“才”之义,于是就有了“技艺”、“才艺”之说。晋代葛洪说过:“创机巧以济用,总音数而并精者”①,都是“艺人”。可见“艺”的涵义已扩大了许多。先秦思想家孔子曾提出“游于艺”,具体指的是“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六种艺事。朱熹解释为:“游者玩物适情之谓,艺则礼乐之文,射御书数之法,皆至理所寓而日用之不可阙也。”因这里所指游艺,是…  相似文献   

17.
张方 《精武》2009,(6):23-23
阎志高先师传下的揉筋开胯法——“燕双飞”是导引之术,源于《苌氏武技书》“二十四拳”之第六式“双飞燕子”.乃阎圣道字拳四十法的技击之道,不知是哪位前辈将其易为导引法门,目的是:“常揉两腿根之筋骨核,则筋脉渐长”也。李涵虚先师言:“按摩导引术,易遇而难成。金丹大道法,难遇而易行?”其实,真的行之有效的导引术也很难遇到明师传授,从吕祖的“肘后飞金晶”、华陀的“五禽戏”到“灵剑子导引”,传世的引导术太多了.虽说强身祛病的效果也有一些,可是又有谁真能修炼到地仙的成就。  相似文献   

18.
徐达东 《中华武术》2004,(11):57-57
“武玄醉八仙”原名“易道搏技”,又叫“醉道”或“醉八仙”,其产生的确切年代已无从可考,其雏形“修道”大致产生在先秦,汉朝既已形成完整体系。其出处目前仅有的文字记载是生卒年代已不可考、道号“真阳子”的前辈所著的《修真正义》。该文说:“昔太祖修道于上京,入悠然恬淡之境,出痴疯飘逸之形。爰弟子视之谓日:师或醉焉?师日:斯道之真象也,其示与貌,其出于质,夫今汝醉然,或以是名乎?爰此名之初成乃《醉道》也。”  相似文献   

19.
张绍堂 《武当》2000,(4):2-4
天人万物是一个整体,同受大自然的普遍规律主宰。这一普遍规律古人称之为“道”。“道”者,道理,规律也。“一阴一阳谓之道”。《内经》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可见阴阳及宇宙万物的基本属性,自然界万物的生生化化,无不是阴阳运变的结果。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说:“五行,阴阳也;阴阳,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进一步指出五行统一于阴阳,阴阳统一于太极,太极是天地万物之根本。古人主张取象于天,并动用阴阳八卦五行之理探索宇宙万物。故《太极拳论》开篇即说:“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太极学说是太极拳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命名的由来。  相似文献   

20.
王大禄  曹保珠 《钓鱼》2007,(3S):67-68
这些年,垂钓之余与钓翁们闲侃,或阅读钓鱼书刊,常常涉及一个新概念:钓鱼境界。说钓鱼,有三种境界:一曰:为鱼而钓,即“渔鱼”,是钓鱼的初级阶段或最低阶段:二曰:在“渔鱼”之基础上,或者说“渔鱼”已不是主要追求目标,还有多种目的;三曰:就是”钓翁之意不在鱼”,已达“物我两忘”的“无欲”之境了。笔者对此议也颇有兴趣,闲暇之时多有思考,现侧重对钓鱼目的性思想境界试作剖析,以飨读者钓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