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陶颖  周莉  宋艳辉 《图书情报工作》2017,61(11):140-148
[目的/意义] 知识域可视化是信息可视化衍生出的一个重要分支。基于图书情报学、科学学的研究方法,对知识域可视化研究成果中的共被引与耦合进行全面梳理,分析共被引与耦合在知识域可视化方法中的具体应用,总结知识域可视化的共被引与耦合新发展,引导和推动知识域可视化研究的深入开展。[方法/过程] 在界定知识域、知识域可视化和构建知识域可视化研究框架的基础上,对知识域可视化方法的共被引与耦合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分析了文献共被引方法、作者共被引、期刊共被引、文献耦合方法、作者耦合方法这5种主要的共被引与耦合方法。[结果/结论] 认为以上5种方法是知识域可视化研究的主要方法,而多元引用方法、融合替代计量学的共被引与耦合代表了知识域可视化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通过科学-技术知识关联指标与测度方法研究,能够细粒度分析科学与技术的互动关系,为科技评价奠定基础。提出一种基于知识元的科学-技术知识关联指标与测度方法。以论文和专利为数据来源,在知识元抽取基础上,基于科技术语在不同类型知识元中的共现情况实现科学-技术知识关联指标测度。以糖尿病领域为例开展实证研究,结果验证提出的科学-技术知识关联指标与测度方法能够在高质量论文识别中有效发挥作用,所提指标和方法对于完善科技评价体系、促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论知识网络的结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详细探讨知识网络的结构组成,重点对知识节点及其类型进行全面深入的讨论:首先对构成知识节点的知识元.知识单元、知识因子、知识点等概念进行区别;其次提出知识关联包括同一性关联、隶属性关联和相关性关联三种关联类型;最后对与知识网络结构密切相关的知识链、知识链接等概念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4.
知识关联:内涵、特征与类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关联是指知识单元(包括文献、人脑等知识载体和概念、词语等知识内容)之间存在的各种关系的总和。知识关联具有相互性、普遍性、传递性、隐含性、结构性、累积性等特征,是我们认识和利用知识关联的基础。知识关联有多种类型,其中显性知识关联、隐性知识关联、学科知识关联、主题知识关联、知识载体关联和知识内容关联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知识网络及其测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知识单元之间存在着广泛的联系,形成复杂的知识网络,知识网络可以用网络广度、网络深度和关联强度等指标和方法来测度知识网络中知识节点间的关联.知识网络及其测度在图书情报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被成功用于引文知识网络分析、共词分析和共现分析、相关文献分析和非相关文献分析、社会网络分析以及知识地图和科学知识图谱绘制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文献隐性关联知识发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提出并从发现和复现两方面定义了文献间的隐性关联,即原本存在联系,但尚未被发现或出于某种目的,被人为去除、主观隐藏或弱化后的关联.针对上述特点,提出了基于文献的隐性关联知识发现方法以及三种发现模式和发现流程.选取国防领域关于"新型隐身技术"的情报研究实例,设计实验发现了"半导体技术"与"隐身技术"间的关联,复现了"等离子体技术"与"隐身技术"间的关联,提供了"超结晶格子"与"激子"两个备选研究方向,验证了隐性关联知识发现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针对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采取基于NASA叙词表上位概念映射及基于战略坐标的共词聚类方法对发现过程进行改进,提高发现效率,使隐性关联知识发现方法在情报研究实践中更具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7.
陈果  吴微  肖璐 《图书情报工作》2018,62(8):115-122
[目的/意义] 当前知识聚合模式研究侧重"依据何种知识关联开展知识聚合",本文补充性地探索"利用知识关联将知识单元聚合成何种形式"这一后续问题,以完善知识聚合模式研究和引导实践的深入。[方法/过程] 借鉴化学领域中对聚合反应两大类型划分的方法,提出以"是否保留知识单元间及其关联间的差异性"为根据,将知识聚合划分为知识类聚和知识共聚,并探讨知识共聚的基本实现形式。[结果/结论] 领域知识是知识共聚开展的基础;以文档、词语为基本知识单元粒度,以用户需求入口和聚合目标资源为维度,知识共聚可通过四种基本形式实现:基于分面导航、基于多维概念关联推荐、基于知识元链接、基于资源潜在关联发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基于知识图谱的口述历史档案资源知识发现是知识发现在数字人文领域的新尝试,为资源细粒度关联、语义化查询、个性化探索提供新路径。[方法/过程]以南京师范大学抗战老兵口述资料中心数据为数据源构建抗战老兵口述历史档案资源知识图谱,基于图谱实例,从项目整体概况、事件主题关系、社会网络关系、时空网络关系等层面开展多维知识发现研究。[结果/结论]以知识图谱为代表的数字人文技术方法为知识发现研究提供有力的工具支撑,为人文资源深度开发注入了全新动能。  相似文献   

9.
作者同被引分析(ACA)方法是研究领域知识结构的重要手段,它能够发现跨领域知识关联的存在,借助一些辅助的分析方法和步骤也能够发现知识关联的内容.但作者同被引网络无法直接反映关联的内容,因此这种方法的实际应用效果受到一定限制.施引关键词与被引作者的交叉共现分析(CKCA),能够清楚地发现科学领域中的学术流派及研究方向,以及流派中作者间关联的内容,发现在某一主题领域有重要贡献的研究人员.与作者同被引分析(ACA)相比,CKCA分析在揭示学术流派间、学术流派内节点间联系的能力更加出色,能够更准确的反应学术流派的研究主题和方向,并且具备了更高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10.
关联数据极大地推动了网络信息的关联建立,也为知识聚合提供了新的强有力的方法,由此引发从知识聚合到知识发现的拓展,关联数据的运用也迅速成为知识发现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文章对基于关联数据在知识聚合和知识发现领域的研究进行认真调研,并对关联数据知识聚合和发现的关系和前景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图书馆是维护和保障知识秩序、知识共享和知识自由的制度性公共产品。因此,给知 识以秩序,给人们以知识共享的公共平台,给人们以知识自由的制度保障,就成了图书馆的基本 精神与功能。参考文献18。  相似文献   

12.
知识自组织、知识创新与知识创新体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知识自组织的角度论述了知识创新体系,给出了知识创新体系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13.
知识组织与知识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分析了知识组织的涵义后,论述了知识组织是在分类法基础上的知识创新;知识组织是信息组织的创新发展;知识重组产生新的知识组织。并提出分类主题一体化的知识组织模式;采用专家系统来组织知识;利用元数据进行知识组织。认为知识组织将为全社会查寻、利用知识提供便利,促进各个领域的知识创新。  相似文献   

14.
知识管理与知识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为前提,探讨了显性知识管理和隐性知识管理;并在把知识管理作为一个过程的前提下,探讨了将知识评价纳入其整个过程的问题,同时提出了知识评价的新的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15.
论组织知识与知识组织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柯小华 《图书馆》2004,(4):34-37
本文从社会系统的角度论证了组织知识是人类知识活动的一种基本需求,是社会设立图书馆的目的;同时从图书馆系统角度揭示了知识组织是图书馆对客观知识的知识单元进行整序的活动与过程,是图书馆实现图书馆目的的根本手段;两者的关系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知识管理与知识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萍 《晋图学刊》2004,(5):18-20,36
知识管理与知识创新是图书馆管理变革中的一种新理念。本文从知识管理的内涵、运作 ,以及图书馆在知识管理中存在的核心问题等方面入手 ,论述了在新的经济发展时期图书馆应如何提高自身的综合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 ,以知识管理为核心促进图书馆由信息管理逐步向知识管理的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17.
知识包括物质世界存在的知识即客观知识和人类在物质世界的实践中领悟的知识即主观知识.知识载体有人脑及相应的文献、实物等.主观知识即人类知识,是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认识活动的成果,是社会意识活动的结晶.文献知识是主观知识的一种静态知识.  相似文献   

18.
文章阐述了知识网络和知识链接的概念及相互关系,研究了不同类型的知识网络及特点.论文研究了信息资源最为丰富的出版商、图书馆和数据库商三种类型的知识服务模式,它们反映了目前知识链接和知识服务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面向知识链的用户知识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冬梅 《图书馆》2005,(6):82-83,73
从知识链的角度有效地管理用户知识对提高图书馆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至关重要。本文给了知识链中用户知识的概念及类型;在分析用户知识管理与知识链管理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给出了面向知识链的用户知识管理过程框架。  相似文献   

20.
知识管理中的知识生态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a”可以被理解为相互交互的个体或组织之间的知识空间或是一个知识场。对应于SECI模型的4个步骤(社会化、客观化、合成化、组织化),Ba提供了相应的4种环境场(知识的发现场、交互场、技术场和实施场),支持多维动态的知识管理。图2。参考文献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