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中国语境下,舆论监督涉及到执政党和政府、媒体、公众三者之间的关系,三者之间的关系在理论上是统一的,但三者之间的关系受到具体社会语境的约束,在不同社会语境里,舆论监督就被赋予了不同的内容和意义,也遇到不同的问题和困难。本文在分析新形势下中国舆论监督面临的压力和动力的基础上,揭示当前舆论监督的内在机理,提出只有明确执政党和政府、媒体、公众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解决舆论监督难题。  相似文献   

2.
党的刊物如何开展舆论监督《中国干部教育》编辑部宋国政,杨大勇党刊的舆论监督与普通报刊不同。省、市报可以对环境污染、城建城管、市场物价、服务态度等全社会关心的问题进行全方位的舆论监督,而党刊舆论监督的对象侧重在党内,主要是党的组织和党员干部。这就要求党...  相似文献   

3.
正多年来,中国的舆论监督大胆触及和勇敢碰撞社会矛盾和冲突,寻求调整和解决之道。在这一过程中,建立了媒体和社会公众间的血肉联系,也为中国舆论监督树立了密切联系社会现实、积极回应社会重大关切的优良传统。舆论监督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理解。在当今中国社会,它的真实和具体含义是什么?它的社会功能有哪些?这不仅是新闻界需要探讨和厘清的理论问题,更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求、不断丰  相似文献   

4.
钟舒 《新闻前哨》2013,(2):29-30
2012年12月16日至17日,第十二届"新世纪新闻舆论监督研讨会"在广州中山大学举行。这届会议汇集了当今中国在舆论监督领域的学界、业界及法律界知名学者和专家,对当前中国新闻舆论监督的现状与前景进行了研讨。十八大后的中国舆论监督格局展望童兵(复旦大学书院院长,新闻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舆论监督是建立在西方民主"三权分立"基础上的第四种权力,这一词  相似文献   

5.
《焦点访谈》的出现,在中国舆论监督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是中国迄今为止舆论监督力度最大、效果最好、影响最广泛、最深远的新闻栏目。它为中国舆论监督事业作出的贡献,除了具有开创性和政治性贡献外,我们还可以从中看到它以电视传播与舆论监督相结合的方式,开创了一种中国舆论监督的全新的新闻深度报道体系。《焦点访谈》成功的经验有很多,其中,“四平”的经验就很值得同类型栏目  相似文献   

6.
继续推进我国新闻舆论监督制度创新,加强新闻舆论监督,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深化我国新闻舆论监督体制结构转型的同时,如何重构体制内的组织逻辑,发掘现有新闻舆论监督机制的巨大潜力,这是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试图在最近十余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层政治变革的历史性语境下,讨论当前中国新闻舆论监督体制内的...  相似文献   

7.
展江 《青年记者》2009,(21):34-39
舆论监督在中国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又呈现出了哪些特点?本刊学术顾问、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系展江教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对中国传媒舆论监督问题的关注和研究,他在《舆论监督在中国》一文中阐述了自己的研究结论,并对中国传媒舆论监督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舆论监督是当代民主国家非常重视的监督形式,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有赖于舆论监督体制的健全与完善。我国的舆论监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虽然有了很大进步,但仍然存在缺陷。新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崛起之后,我国的舆论监督又呈现出新的特点。本文就舆论监督的现状、新媒体崛起后舆论监督的新特点以及新媒体语境下舆论监督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特约专稿     
舆论监督在中国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又呈现出了哪些特点?本刊学术顾问、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系展江教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对中国传媒舆论监督问题的关注和研究,他在《舆论监督在中国》一文中阐述了自己的研究结论,并对中国传媒舆论监督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舆论监督栏目是中国新闻中的一个特殊品类,从事舆论监督的记者也是一个特殊的记者群体。本文通过对舆论监督记者特殊作风的研究分析,试图探寻一条培养具有高度职业精神、优秀舆论监督记者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闻舆论监督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新闻工作者只有了解它,遵循新闻舆论监督发展的规律,才能更好地进行新闻舆论监督,为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相似文献   

12.
舆论监督是当代民主国家非常重视的监督形式,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有赖于舆论监督体制的健全与完善。在全媒体时代,广播舆论监督报道仍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本文以信阳新闻广播《阳光热线》节目为例,探讨广播舆论监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蒋洪 《新闻窗》2010,(5):22-23
当前,中国社会处于急剧的转型期,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开始涌现。中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让人们看到了新闻舆论监督在促进社会健康发展、促进公民权利意识觉醒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最近几年因新闻舆论监督而引发的社会冲击也让我们看到了新闻舆论监督当前仍然面临着诸多困难。我们需要加强对新闻舆论监督的认识和研究,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在促进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舆论监督 是职责也是义务 我们党历来重视新闻舆论监督,改革开放以来,舆论监督被提升到非常重要的位置,发挥了突出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党政监督、法律监督、民主和民主党派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五大监督”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监督体系,舆论监督是这个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舆论监督为新闻媒体运用舆论的独特力量,所以监视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词语,舆论监督一直是研究热点。近十年来,该领域的研究也有了新发展。本文主要围绕舆论监督基本问题的研究,舆论监督发展的回顾与总结,舆论监督与法制、民主政治的互动几方面来进行研究综述。  相似文献   

16.
刘丹丹 《新闻世界》2014,(6):222-224
作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词语,舆论监督一直是研究热点。近十年来,该领域的研究也有了新发展。本文主要围绕舆论监督基本问题的研究,舆论监督发展的回顾与总结,舆论监督与法制、民主政治的互动几方面来进行研究综述。  相似文献   

17.
解雯昕 《新闻世界》2013,(7):303-304
【摘要】“文人论政”是近代中国报刊史上的一个显著特征,也是中国新闻舆论监督的启蒙。本文试从分析“文人论政”的定义及缘何消逝、“新闻舆论监督”的内容及现状入手,针对现在我国新闻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旨在从“文人论政”的精华中发现对我国新闻舆论监督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舆论监督质量高低的标准 同样是舆论监督,质量高低却有不同。我们需要高质量的舆论监督,不需要低水平的舆论监督;需要能产生积极作用的舆论监督,不需要毫无效果甚至产生副作用的舆论监督。区别舆论监督质量高低的主要标准是它产生的社会效果。 高质量的舆论监督具有以下特点:问题重大、社会反响强烈,引起广泛共鸣;可以纠正一种社会倾向,挽回重大损失,推动某方面工作的进步,促进相关问题的解决;对相关的和不相关  相似文献   

19.
纪斌斌 《视听界》2005,(2):66-68
2003年度,江苏广播电视新闻奖评选结束。共评选出省级政府奖643件,有33件作品获得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从参评作品看,报道领域有拓展,贴近性题材增多,节目样式有突破,表现手法也有了改进。重大事件注重传播效果,富含时代特色;经济报道,重视挖掘内涵,深层次表现经济现象;民生新闻,突出以人为本,彰显人文关怀;舆论监督类报道增强了力度和警示作用,给人以信心和力量;人物报道,展现了各阶层人的生活状态、精神风貌和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20.
舆论监督是近年来众多学者经常探讨的话题,关于舆论监督,艾丰做得多,说得少。做的方面,家喻户晓“中国质量万里行”开创了90年代大规模强声势舆论监督的先河,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说的方面,他在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后,曾两次上交提案,强调舆论监督,其主要观点见于其新著《一个中国人的世纪宏论》之中。笔者结合艾丰“做”和“说”两个方面,试对艾丰的舆论监督思想作些探析: 一、“舆论监督是一个法宝” 在《一个中国人的世纪宏论》之中,艾丰提出“舆论监督是一个法宝”,这是在总结我国新闻改革二十年的经验,并深刻领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