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造物主给每个人一样的头脑和思维能力,也给每个人公平的24小时,但为什么有人能够克服万难去建功立业,有些人却不行?同一所学校同样的老师,有的学生成绩优秀,而有的忙忙碌碌却收效甚微,其中的秘密到底在哪里? 不少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这个秘密就是人的心态。在学习方面,最有价值的财富是一种积极的心态(鲍比·迪波特《定量学习》),影响成功的绝不仅仅是环境,心态控制了个人的行动和思想,也决定了个人的视野和成就。因此,为人师者,不仅要授知识以育人,更要播种好心态,收获好性格,让学生全面发展,成为人生道路上的胜者。 …  相似文献   

2.
<正>对素质教育"推而不进"的现象,专家们分析出许多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应试教育"分数为上"的教学目的在掣肘。学校和教师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不关心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孩子们的健康成长。特别是很多学校只提携成绩好的学生,对于中等以下学生持"放弃"的心态;中考、高考前,为了升学率,有的学校甚至还要"劝退"部分学生。  相似文献   

3.
【正】对素质教育"推而不进"的现象,专家们分析出许多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应试教育"分数为上"的教学目的在掣肘。学校和教师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不关心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孩子们的健康成长。特别是很多学校只提携成绩好的学生,对于中等以下学生持"放弃"的心态;中考、高考前,为了升学率,有的学校甚至还...  相似文献   

4.
1994年11月10日,国家教委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意见》中曾明确规定:“学校、教师不得按学生考分高低排列名次,张榜公布。”因此,对于学生考试成绩的处理方法,在不张榜的前提下,学校采取的做法是:有的教师把成绩公布出来,让全班同学都知道;有的教师让学生们只知道自己的成绩。模糊了成绩的名次。对此,教师们都有自己的想法,有的教师觉得成绩还是应该公布.公布了成绩,就少了一一解答家长疑问的麻烦;也有的教师认为,是否公布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最终学生和家长都要知道成绩及名次,这样才能很好地把握学生的整体状况。  相似文献   

5.
期末考试之后,按常规,学校都要对学生的学业进行班级“三率”的统计,还要将该班的成绩与上学期末的成绩进行比照,看看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比较的方法是:以年级的平均分为基数,看看教师所授班级的学科平均成绩与年级平均成绩的“高低差”,再与上个学期的“同一比数”进行比对。这中间不考虑学生的增减,于是就会出现,有的班级新学期转来了“插班生”,该生的学业成绩不理想,  相似文献   

6.
同一地区、同一年级、不同学校的哈萨克族、蒙古族学生的数感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学生数感的总体水平处于中下等且发展不平衡.导致数感总体水平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发展少数民族学生的数感应注重以下方面:注重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数感;在教学中要加强实践操作从而内化数感;加强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从而发展数感.  相似文献   

7.
实验技术人员工作内容与工作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技术人员工作内容纷繁复杂且不稳定,工作心态不平衡。其中有他们自身的弱点.更有学校实验教学大环境所造成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8.
李健 《云南教育》2005,(8):25-25
目前,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严重不平衡。建议实施如下平衡措施。政策平衡:首先是建立政府财政投入的法律保障体系,以法律的形式出台教育经费投入占GDP的比例。要改变大、中、小学三级教育结构生均经费投入相差过大.分配不合理的现有格局;要保障国家教育经费向欠发达地区重点倾斜,减少发达地区的投入比率;甚至在同一地区.也要规定重点学校、非重点学校的教育经费占有率。  相似文献   

9.
学校德育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根据培养目标对学生进行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心理健康等诸方面的综合教育。为此,在新形势下,客观地分析、研究与把握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发展规律,加强学校德育显得尤为重要。当代中学生的心态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我行我素,唯我独尊。有的家长对孩子宠爱有加,养尊处优,以致骄娇严重,对其学习放任自流。2.心态脆弱,遇难而退。成绩差的学生遇难而退,不能化苦为乐;成绩好的学生则优越感强,只能受表扬、获奖励、享荣誉。3.怕苦怕累,厌恶学习。父…  相似文献   

10.
在我们各类学校中都存在学习跟不上的学生,这部分学生成绩较差,表现往往也差,最差的学生无法毕业或升学,有的成为社会包袱,有的成为“问题少年”,甚至危害社会。在课堂上他们有的静不下来,无法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有的烦躁不安,在座位上扭来扭去;有的漫不经心,健忘,不守纪律,由于疏忽常出差错;还有的好打架滋事,情绪不稳,人际关系不良。他们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在哪里﹖过去我们总认为,这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不当的结果,是父母与学校不合作、环境不良等因素造成的。我们总希望通过思想教育来转化,但往往事与愿违,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1.
朱跃伟 《河南教育》2009,(10):31-31
数学作为衡量一个人能力的重要学科.从小学到中学绝大多数学生对它情有独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然而并非人人都是数学学习的成功者.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基础差、底子薄,有的想参加对口升学.进入高等职业院校深造.往往因为数学成绩不理想而梦想破碎。面对众多数学学习的失败者.笔者对他们的学习状态进行了调查研究.认为中职学生数学成绩滑坡的主要原因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英语课程标准》颁布之后,各学校实施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由于条件、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各校教改的实质发展不够平衡,有的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不浓,有的学生学习方法欠妥,成绩难以提高。因此,学生学习英语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两极分化。针对存在的问题,英语教师要从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语言学习环境诸方面进行改革,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全面提高初中英语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我们的相当部分钢琴专业学生学习较长时间也未能取得较好的成绩,有的较有才能却不专心于学习,有的音乐表现不能打动人心。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掌握学生的心态、如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做到德艺双馨。  相似文献   

14.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各行各业对外语人才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较高要求。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场所,根本任务是培养出能够满足社会需要、高质量、高素质的人才,这就需要对英语教学进行探索,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当前,我校在校生当中约有 30%的人不喜欢英语。不喜欢的原因主要在于有的学生上中学时基础就不好,有的学生来自边远地区,对外语重视不够,进入中专后,英语的难度、深度加大,成绩更加不理想,这就使他们逐渐对英语失去了兴趣。要使这类学生学习有所转变,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真正热爱学生,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耐心,…  相似文献   

15.
刘凤国 《农村教育》2002,(11):13-13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蓬勃发展,取得了重大成绩,但是也有一个困扰农村初中改革和发展的难题.就是学生辍学问题,对此.80年代中期我校进行了反思和讨论.分析近20%的学生辍学原因。我们感到.造成学生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教育外部的诸多因素外.还有我们教育内部的原因:一是学校缺少对他们的爱,影响了他们的发展;二是学校若干个“不允许”.控制了他们的发展;三是课程设置满足不了他们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刘宝林 《考试周刊》2011,(61):137-137
在体育教学中,由于先天和后天的原因,学生表现各不一样。有的身体素质好,各项运动成绩都好;有的各项运动成绩都不好:有的某类运动成绩好,有的某类运动成绩差。特别是各项运动项目成绩差的学生,从来没有获得好的成绩,也就是体育困难生,经常遭受失败,久而久之,意志消沉,形成恶性循环.失去对体育的兴趣,这时有些老师就会放弃这些学生。这违背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采取措施培养他们的“成功感”,培养体育兴趣,为他们的终身健康发展负责。、  相似文献   

17.
近年,职业中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低谷.可以说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招生困难、学生就业困难。每年招生时弄得学校、老师焦头烂额,且所招学生的基础普遍很差。成绩稍好点的学生都选择读普通高中.考不上普通高中的学生的家长宁愿花上几千甚至上万的选校费也要让子女读普通高中.出现了普通高中学生爆满而职业中学学生严重不足的怪现象.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有的学校为了招收到足够的学生.每年不得不花巨资去买学生(给乡、镇学校以巨额的回扣。鼓励他们送学生来),造成学校资金运作困难,同时也严重的损害了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利益.阻碍了学校的发展。助长了社会不良风气的滋生。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体育在有的地方、有的学校遭到冷遇,而且就一般情况而言,农村学校要比城市的差,山区学校要比平原的差。说起我们山区学校的体育活动真叫人发愁,要器材没有器材,要场地没有场地。有的学校校址设在半山腰上,连一个篮球场都没有;沙坑也只能用泥土来铺,下雨一池泥浆,天晴铁板一块。由于条件太差许多学校对体育课不大重视,一到上课时间就让学生自己去做做“丢手拍”之类的游戏,敷衍塞责一番。山区条件差,这是客观上的原因,更主要的还是主观上认识不足的问题。社会上有一种舆论,只要学生成绩好就行,什么体育不体育,无关紧要。有的领导干部看到学校开展体育活动便认为是“教学秩序不正规”,有些家长也担心子女参加体育活动影响学  相似文献   

19.
为了使更多的孩子获得均等的受教育机会,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了整合,实施撤乡并镇、撤校并点工程。这一工程的实施.使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师资整体水平得到提高.使学生的受教育条件得到明显的改善,给学校的发展带来机遇,但择校风势头依然不减,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校际间的差异过大,发展不均衡。同一年龄段。同一地区的孩子因在不同的学校,所受到的教育就有明显的差异。要改变此种状况.我认为要从以下六个方面抓起:  相似文献   

20.
<正>同一班级里的学生,有的品学兼优,有的成绩很差,有的思想品德差,有的品学兼差,这是客观事实。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家庭的娇惯,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校的无约束以及无能为力往往助长了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而构成顽劣学生。他们因某种缺失需要得到帮助,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需要人格上的平等,对学生的公平教育是我们关注后进生的前提。那么,在具体的工作中该如何去转变这些孩子呢?一、全面了解后进生,查找形成后进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