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5 毫秒
1.
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巡回报告,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让全国新闻工作者再一次受到心灵的震撼,同时想起了在亿万读者心中竖起了一座丰碑的穆青同志。最难能可贵的是,穆青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始终没有放下笔和照相机,写作“冲动”竟延续到80岁之后!这不仅是新闻史上的奇  相似文献   

2.
《新闻实践》2004,(1):12
中宣部常务副部长吉炳轩2003年12月26日在“穆青作品首发式”上的讲话中宣布,中宣部决定,在全国新闻战线开展向穆青同志学习活动,同时开展“在新形势下怎样做一名合格的党的新闻工作者”的讨论。 他说,当前,全国新闻战线正在广泛深入地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学习教育活动,上述决定是根据中央领导同志指示精神,为了加强新闻队伍建设,配合正在开展的“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作出的。决定要求广大新闻工作者以穆青同志为榜样,对照穆青同志的事迹,认真讨论“在新形势下怎样做一名合格的党的新闻工作者”,继承和发扬党的新  相似文献   

3.
穆青不但以他的新闻作品为中国新闻界树立了典范,而且在新闻采写理论方面也有突出建树。他关于散文式新闻、视觉新闻和实录性新闻的倡导与论述,就是他对新闻采写理论创新与改革的重要贡献。这“新闻三论”是穆青长期采写实践的理论升华,是他观察分析世界新闻新潮,结合中国新闻界现状而阐发的真知灼见。“三论”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集中反映了穆青的新闻思想,为中国新闻理论增添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2005年10月29日,在一代新闻宗师穆青逝世两周年之际,郑州大学穆青研究中心召开了全国首届穆青新闻思想和新闻实践学术研讨会,我们选了几篇研讨会上的稿件,另外还有其他一些关于穆青的研究章一并发在这里,以此来纪念穆青同志。[编按]  相似文献   

5.
穆青同志的“勿忘人民”新闻思想是贯穿其职业生涯的重要新闻理论,本文以我国民生新闻的产生和发展为例,论述穆青“勿忘人民”新闻思想在新时期的拓展和实践。文章在综述穆青同志的“勿忘人民”新闻思想的基础上,从四个方面阐述了民生新闻对穆青新闻思想的拓展和实践。文章最后提出要改进目前民生新闻中存在虚假新闻和新闻视觉低俗、狭隘等问题,倡议继续传承穆青同志“勿忘人民”的新闻思想,发展积极健康的民生新闻,推动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2006年7月7日,郑州大学穆青研究中心“重走穆青路”大型采访活动第二阶段“追寻峥嵘岁月”开始启程,至26日。采访团成员从河南郑州出发,跨越河南、山西、陕西三省,行程3000余公里,走访了穆青从参加革命到从事新闻工作期间战斗、学习和生活过的地方,采访了部分革命历史专家、八路军老战士、穆青生前报道过的典型模范人物的后人,以及在不同时期与穆青有过接触的各地群众近百人次,收集到大量的宝贵历史资料,初步了解了穆青新闻思想的形成过程,丰富了穆青研究的内容,制作了《追寻峥嵘岁月》的电视纪录片。  相似文献   

7.
当前,全国新闻宣传战线正在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职业精神职业道德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向穆青同志学习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为使广大读以穆青同志为榜样,对照穆青同志的事迹,思考在新形势下怎样做一名合格的党的新闻工作,本刊特刊发一组悼念穆青同志的章。  相似文献   

8.
首先,让我转达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丁关根同志对“穆青新闻作品研讨会”召开的热烈祝贺,预祝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并向穆青同志致以亲切的问候! 中国记协和新华社联合举办“穆青新闻作品研讨会”,这在新闻界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穆青同志既是享有很高声誉、深受群众尊敬和爱戴的名记者,又长期担任新华社重要领导职务。从1942年在延安起,穆青同志在党的新闻战线上辛勤耕耘了半个世纪,对党的新闻事业建树很多,取得了多方面的丰硕成果。特别是他的新闻作品,有口皆碑,影响深远,在新闻宣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本人曾相当长时间在穆青同志领导下工作,深受教  相似文献   

9.
“图文并重”是个系统工程──向全国报纸总编辑进言葛新德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已经开了三次,穆青、蒋齐生提出的“图文并重”、“两翼齐飞”办报新思路、新观念、新格局,已被老总们普遍接受。我国许多报纸这几年都有动作,形象新闻在要闻版上有所加强。一些新...  相似文献   

10.
穆青先生德高望重。在人民群众中享有崇高盛誉。从《雁翎队》到《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从《历史的审判》到《风帆起珠江》……党的新闻史上许多具有重大影响的著名报道都与穆青先生的名字紧密相连。穆青和他的作品感动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和新闻人。他的密切联系群众、深入调查研究的优良作风。他的“勿忘人民”的新闻思想。他的实事求是、开拓奋进的创新精神.他的精益求精的精品意识和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2005年lO月。在穆青先生逝世两周年之际。郑州大学召开了穆青新闻思想和新闻实践学术研讨会,本刊特刊发周胜林先生和朱清河先生的两篇文章。以表达对穆青先生的崇敬之情。[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敏锐  华平 《新闻三昧》2004,(9):54-54
今年7月6日,新华社原社长穆青的儿子穆晓方在河南新乡日报社院内的于7月1日揭幕的穆青铜像前凝思。他说,目前这铜像在全国是惟有的一尊。穆青生前多次到新乡采访,写下了与新乡有关的《北干渠的故事》等新闻名篇,并与全国先进典型郑永和、吴金印、张荣锁等以及《新乡日报》的同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中,新乡日报社为穆青塑铜像,让全体从业人员能“每天看到穆青,每天学习穆青”,人人争做优秀的新闻工作者。  相似文献   

12.
李杨 《当代传播》2004,(3):94-94
1990年8月在银川召开的首届全国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上,穆青同志提出的“两翼齐飞”,蒋齐生同志提出的“图文并重”,随后人民日报原总编辑邵华泽提出“两个提高、一个关键”(即提高新闻摄影在报纸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提高新闻摄影作品的质量,关键在报社的领导),范敬  相似文献   

13.
说起穆青,很多人会想到《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一篇没有写完的报道》、《两张闪光的照片》等经典新闻名篇.因此,很多新闻界学者对于穆青新闻思想的研究纠结于此,难有更大的突破.笔者曾是郑州大学穆青研究中心的一分子,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穆青对于中国新闻学的贡献不啻于此,其新闻思想——“勿忘人民”,是穆青新闻思想的精髓,也是中国新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前不久,在新华社举办的青年记者读书班上,穆青和郭超人同志就青年记者在现有基础上如何不断提高、怎么成才的问题,同参加学习的同志进行了推心置腹的座谈。他们结合自己的经历语重心长地讲了一些看法和体会,穆青同志说:“我看成才不成才有一个先决条件,也可以说是最基本的东西,就是如何做人。如果连人都做不好,还谈什么成才!”郭超人同志说,要当好记者,  相似文献   

15.
在穆青同志逝世十周年前夕,南振中同志写下本文,并作为在郑州大学所做报告。新华社社长李从军同志读了这篇文章后说,此文使他心潮起伏,穆青同志心系人民、情怀群众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眼前,仿佛上了一堂党课,接受了一次生动的群众观教育。
  当前,全国各地正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也日渐深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让我们再次共同回顾穆青同志“勿忘人民”的经历与思考。  相似文献   

16.
易欣 《新闻爱好者》2006,(2S):15-16
为继承和发扬穆青的优良新闻工作传统,深入研究穆青的新闻思想和新闻实践,2005年7月,我们郑州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重走穆青路”采访团一行七人,带着对人民记穆青的崇敬,带着对农村和农民的感情,奔赴安阳、新乡、辉县,去追寻穆青的足迹……  相似文献   

17.
邓识 《新闻传播》2009,(8):42-43
“新闻散文化”观点是著名记者穆青提出的,这一观点对我国新闻改革产生了巨大影响.尽管学界关于“新闻散文化”的争论一直在持续.但在操作层面上.“新闻散文化”正愈来愈被人们接受.本文再次提及穆青“新闻散文化”观点.旨在挖掘这一观点对当前新闻实践的现实意义和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8.
纠正不正之风,党中央是下了决心的。今年一开始,中央直属机关就率先开会动员纠正不正之风,在全国己产生了良好影响。新闻事业是党的事业的一部分。新闻工作者无论是党员干部还是非党员干部,都是党的宣传工作者。对党的指示、决议,我们不但要宣传报道好,还要自觉地身体力行。不久前,穆青同志在谈到新华社工作时,说新华社记者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敢于抵制不正之风。其实,每一个新闻工作者都应这样自觉地要求自己。从整体看,我省新闻干部的素质还是比较好的。他们中的大多数不仅认真地宣传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积极地抓典型报道,推动经济改革,为中原大地的四化建设作出了贡献;而且能够自觉地执行党的生活准则,抵制不正之风的侵蚀,保持并发扬党的新  相似文献   

19.
为 了加强新闻宣 传队伍建设,配 合正在开展的 “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马克思 主义新闻观、职 业精神职业道 德三项学习教 育活动,中共中 央宣传部决定, 在全国新闻宣 传战线开展向 穆青同志学习 的活动。 中宣部 2003年12月 11日发出的 《关于在新闻宣传战线开展向穆青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指出,在60多年的新闻生涯中,穆青同志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牢记党的新闻工作者的责任,认真宣传党的路线、  相似文献   

20.
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已经开了三次,穆青、蒋齐生提出的“图文并重”、“两翼齐飞”办报新思路、新观念、新格局,已被老总们普遍接受。我国许多报纸这几年都有动作,形象新闻在要闻版上有所加强。一些新闻价值、形象价值具佳的新闻照片,不仅放大在要闻版上使用,有些还上了头条,这在几年前是难以想象的。 但是,事物发展总是不平衡的。有些“老总”仅把“图文并重”、“两翼齐飞”当做理论束之高阁,报纸版面依旧一副重文轻图的老面孔;有些报纸要闻版放大使用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