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前期统治者对游牧民族与汉民族民族关系的态度和行为表现与以往中央政权不同,从唐前期的政治用人、和亲、长城观等方面进行研究,并总结其特点。唐前期出现民族开放的态度与唐建立的时代背景及政权等多因素有关,并为贞观之治的出现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
(三)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历史上,各民族间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和友好往来是主流。但历史经验也告诉我们,一旦中央政权衰弱的时候,东北等周边地区往往各自为政,形成与中央政权相对衡的政治局面,加深了民族隔阂、对立,冲突和连年不断的战争,甚至民族分裂分子不惜民族利益,勾结外部势力,搞叛乱,分裂祖国统一。因此,清朝前史的另一个贡献,就是顺应着历史的发展,消除民族隔阂,反对民族压迫,坚持民族团结,又能迅速平息民族分裂分子叛乱,完成东北统一,给清军人关,顺利完成明清交替打下了基础。这是评价清人关前史的历史地位的另一个基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3.
张晓传 《兰台世界》2020,(3):123-124,89
满族作为少数民族入主中原,逐渐建立中央政权,在继承明制的基础上,逐渐建立了较完善的地方官学体制,无论学校建立、生员招生,还是教官选拔、教学管理和考核等,都不断发展,并趋向成熟,为清前期盛世出现奠定基础,但也存在不少隐患,为当今教育发展等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冯淑然 《兰台世界》2017,(20):97-100
初盛唐时期的东北地区,生活着高句丽、靺鞨、契丹、契丹族、奚族、室韦、霫、流鬼、乌洛浑等众多少数民族。其生产方式以游牧、狩猎为主,兼农耕、畜牧。其地域范围包括,今天的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内蒙东部、河北东北部和朝鲜半岛的北部。由于本身的民族血统,和国力的强盛,初盛唐统治者表现出对各族一视同仁的进步而开放的民族观。为维护统一安定,唐王朝针对东北各族的具体情况,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民族政策。包括战争、羁縻州府、和亲和封赏政策,交互使用,加强了中央政权对东北边疆民族地区的有效管理,促进了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5.
时下,中国的新闻学研究已呈现繁荣深化的态势,无论是理论的探索,还是历史的发掘沉潜,都涌现出了不少有学术创见、富有探索精神的著作。白克信、蒙应二同志的新著《民族新闻学导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10月第1版,以下简称《导论》)便是最近问世的引人注目的新成果。这部著作把民族新闻研究上升到学科研究,进行了较为审慎的理论概括和系统化,提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民族新闻学理论构架,拓展了民族新闻学研究领域。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分布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几千年统一的中央政权,漫长的经济和文化…  相似文献   

6.
在美国势力的干预下,阿富汗的民主多少有些被扭曲的意味。而各派军阀与中央政权的貌合神离,令阿富汗新政权并不稳固  相似文献   

7.
清入关前由一个偏居东北一隅的少数民族政权逐渐发展壮大,最终夺取了全国政权,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努尔哈赤能够采取行之有效的民族政策措施,正确地处理了民族关系,其中努尔哈赤在入关前对蒙古关系的处理尤为成功,堪称典范。  相似文献   

8.
"郡县治,天下安。"这不仅是因为,以县级政权为主的基层政权直接面对底层,与百姓打交道,具体负责中央政策的执行和落实;也是因为,在中国,县级政权代表着中共和政府的形象。因此,县级政权若出现问题,尤其是作为政权核心的一把手——县委书记出现贪腐、权色交易等丑闻,对中共和政府形象的打击可想而知。这些年来,县委书记因腐败而遭党纪和刑事处分的不在少数。最新的一例是重庆北碚区委书记雷政富。雷5年前的一次淫乱视  相似文献   

9.
陶宝峰 《兰台世界》2012,(30):88-89
宋代蹴鞠运动的兴盛,不仅促进了体育运动特别是球类运动的发展,更是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娱乐生活,增强了民族体质,促使宋朝和周边民族政权之间的文化交流合作.  相似文献   

10.
白祥保 《中国广播》2011,(10):48-50
中国民族广播网的创办,有国内因素和国外因素两个方面。这双重的因素,决定了中国民族广播网从创办之初就被赋予了对内宣传和对外宣传的双重使命。这双重的使命,简单地说就是“传播中央声音,传承民族文化”,主要内容有传播中央声音、传承民族文化、宣传改革开放、宣传民族团结、介绍民族知识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明代兵部之权最重,地位最高。这不仅因为明代不设宰相,使得兵部没有了传统宰相制度的掣肘,还因为明代中央政权结构中,兵部被赋予了前代及清代所不具备的关键权力:广泛的武官铨选权、提督和管理中央核心军事力量之权及调兵权。  相似文献   

12.
八旗制度是清朝的一项独特制度,模糊了民族意识,使政权忽视了对本民族文化的保护。由于蒙、汉等民族在人数上的优势,加之八旗子弟长期杂居的生活状态使满族的文化,尤其是语言和文字最终湮没。  相似文献   

13.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大规模侵华以后,于是年12月13日在北平扶植起“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38年3月28日在上海扶植起“中华民国维新政府”(后迁南京)。为使该南北傀儡政权合并成立“中央政权”,于1938年9月拼凑了“中华民国政府联合委员会”,作为建立“中央政权”的过渡。这里选编的该组史料,可供研究日本侵华史参考。  相似文献   

14.
《四川档案》2009,(5):40-57
四川省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保存的清代档案不仅馆藏量丰富,而且内容丰富独特,作用无可替代,因为现存的清代中央政权档案卷帙浩繁、数量庞大,而地方政权——州县衙门档案数量则极为稀少。四川省清代州县衙门档案中不仅有现存数量居全国现存清代县级衙门档案之首的巴县衙门档案,  相似文献   

15.
明代兵部之权最重,地位最高.这不仅因为明代不设宰相,使得兵部没有了传统宰相制度的掣肘,还因为明代中央政权结构中,兵部被赋予了前代及清代所不具备的关键权力:广泛的武官铨选权、提督和管理中央核心军事力量之权及调兵权.  相似文献   

16.
渤海国被称为"海东盛国",是仿制中原文明建立的东北地方民族政权。其政权建立和社会文化都以唐代文化为基准。在宫廷建筑上更是以唐代大明宫为蓝本进行建造,在融合当地民族建筑特色后,形成中华传统建筑艺术宫廷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17.
历代封建中央在治理云南民族地区中,元朝是相对比较成功的一个时期,元朝所应用的各种民族治理举措中,重构和改置云南民族地区社会组织。元朝创建者忽必烈还将云南列为中央直辖省,密切联系中央政府,设立土官制度,多元化治理云南民族地区,为云南民族地区政治、经济的进步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本研究主要分析与探讨元朝时期云南民族地区治理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正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南京原是国民党政权的首都,南京的解放标志着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的结束。为顺利完成对城市的接管与改造、实现新旧政权的过渡,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维护社会秩序,4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成为南京的临时最高权力机关。南京市军管会在南京解放初期的一段时间里,直接担负起了接收和管理城市的任务,顺利实现新旧政权的过渡。南京市档案馆馆藏的这部分档案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组成接收工作委员会统一接收国民党政府中央机关的通知、条例、规则及工作委员会的工作报告、会议记录;政务院指导接收工作委员会华东区  相似文献   

19.
在中华民国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直隶省地处京畿,位置极其重要。其军政长官为当时著名人物,如冯国璋、赵秉钧、朱家宝、曹琨、李景林、孙岳、褚玉璞等先后主直。在当时,欲控制北京政权,必先控制直隶省。为争夺中央政权,北洋军阀皖系、直系、奉系发生多次战争,因此直隶省军政长官像走马灯式的更迭频繁,  相似文献   

20.
赵泓  陆欣 《出版科学》2016,24(2):109-114
在对1932年前后广东地区出版物申请登记案做出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比较中央与地方出版政策及其施行存在的差异,指出西南政权在限禁与宣传两方面都将“反蒋”视为重点,表明陈济棠治粤时期出版管理服务于维护地方政权,其实质是地方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