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有着共同性,那就是都有一个扩大再生产的问题.但艺术生产又有着自己特殊的生产规律,那就是它的扩大再生产主要不是产品数量的增加,而是质量的提高,它的"扩大"主要是在消费领域实现的,"文选,,效应就是通过对数量的压缩进而达到质量的"浓缩",让读者广泛而持久地阅读其精品,在消费领域实现了"扩大再生产",历史上对<诗经>、<文选>的编选,就是显著的例证.而在这一编选过程中,编辑者起了创造性的作用.在整个艺术生产的工作流程中,作者--编者--读者是不可或缺的系统链条,而我们今天的文艺理论教科书,均缺失编辑理论一环,这种理论应该说是不完整的.  相似文献   

2.
对果戈理短篇小说<涅瓦大街>的三个女性形象--"女性集体"、"黑发姑娘"和"金发女郎"给予考察,分析其基于男性成见的小说叙事所赋予的女性形象特质--"不确定性"、"无名性"、"被动性"、"失语"和"智性缺席"等,对女性形象实行操作和控制的小说叙事策略,其目的在于建构男性主导的价值系统.  相似文献   

3.
<蝴蝶>中的张思远虽然产生了"庄生梦蝶"般的身份认同的困惑,但是最终在"人民之子"的身份上找到了自己的"真正归宿".或许这也正是这篇"反思"小说"反思"的最后结果.作者试图通过小说中两种层面的代际冲突即"人民(父母)--张思远(儿子)"、"张思远(父亲)--冬冬(儿子)"来分析小说构建的"人民"神话的想象性意义,以及"人民"认同的叙事策略又是如何舒缓了新时期之初的时代心理紧张.  相似文献   

4.
从分析<庄子>一书的言说方式入手,旨在揭示体现在<逍遥游>中的人生境界--"无待",以及人生态度--"无为".并借此说明<庄子>的言说方式与其创作意图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在乔伊斯的作品当中,<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是拥有读者数量最多的一部.但目前国内尚未有研究系统探讨该小说与成长体小说传统的关系.由于<画像>从主题和形式上为乔伊斯的后两部作品做了开拓性的尝试,不少评论将其看成是告别传统的标志.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该书不仅是一部"开疆拓域"的作品,也是传统文学的典范之作,对欧洲成长体小说传统既有传承也有超越.  相似文献   

6.
<许三观卖血记>是余华小说创作的巅峰之作,就这篇小说而言,它在小说修辞学方面的成就已经达到了非凡的高度,并因此形成了完全属于余华个人特点的叙事风格简洁而有力,其表现就是对重复、对白等修辞的成功运用,而这些修辞又无一不和小说的主题--"坚韧"相连.  相似文献   

7.
<诗·邶风·静女>"静女其妹"之"静女",有的学者训作"美女".本文认为,"静"通"靖","靖"含"善"、"淑"义,因此,"静女"即"善女"、"淑女",而非"美女".  相似文献   

8.
"发愤"说和"忠义"说是李贽<水浒传>批评思想的集中体现.前者强调小说应是"发愤之作","不愤则不作",即现代所说的创作激情;后者是对小说主题的概括,肯定了梁山起义的正义性.李贽的<水浒传>批评思想及其艺术分析在当时的"小说界"影响很大,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古代现实主义小说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汤姆·索亚历险记>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历险故事姊妹篇".该文对比了两部历险记,认为两部小说中的主人公汤姆·索亚和哈克贝利·费恩其实是一个人物的两个侧面,即作者对自我理想人格的塑造.这两个人物是"合二为一"的,由此也能发掘出两部小说的主题思想存在着从"自度"到"度他"的转换.  相似文献   

10.
<简·爱>是一部具有浓厚浪漫主义色彩的现实主义小说,夏洛蒂·勃朗特采用了哥特传统,把现实内容与超现实的想象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塑造了一个父权制社会里为自立和平等而抗争的新女性简·爱.这部小说如此成功,更在于它超越了早期哥特传统,尤其是运用哥特手法描写心理活动.本文试从三个方面来讨论<简·爱>的"哥特式"特征,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经典作品即主题和情节,恶棍英雄,意象.  相似文献   

11.
从《左传》、《史记》开始,至元杂剧、明传奇、各地方剧种、当代戏剧和电影,"赵氏孤儿"的故事一直被当作经典题材而改编。由于时代和作者的不同,"赵氏孤儿"故事在流传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以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和文学作品为对象,考察"赵氏孤儿"故事的演变及其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2.
明代拟话本"三言"在艺术上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作者突破了宋元话本以故事取胜的构思模式,把描写重心放在了人物形象塑造上,并采用了心理描写、细节描写、情节设置等艺术手段,使人物塑造生动丰满,实现了描写重心从故事到人物的转移.  相似文献   

13.
宫唱而商和--南音唱腔润腔法的一般规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音唱腔是演唱根据工尺谱的谱字(即唱腔旋律的骨干音)和工尺谱中隐含的南音唱腔润腔法则即兴润饰形成。“引”、“塞”、“贯”、“折”是南音唱腔的基本润腔法则,也是固定的指法、指法组合规定的唱腔润腔法的基础。以上(下)方大二度音润饰骨干音是南音唱腔润腔法的根本,这与中国古代传统润腔法“宫唱而商和”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4.
谢弗勒是美国分析教育哲学的倡导者和代表人物之一,《人类的潜能》是他最杰出的作品之一,作者实现了对"人类的潜能"这一概念的突破性与原创性的阐释,引发了人们对传统潜能观的思考。该项研究属于一项实践理论,他打破了传统的关于"潜能是稳定不变的"、"潜能是可以和谐一致地实现的"、"所有的潜能都是有价值的"三个神话,并从"作为形成中的可能性"、"作为形成中的倾向性"、"作为形成中的能动性"三个维度对潜能进行了重构,并阐释了其在多学科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谭玉焱 《成才之路》2020,(4):110-111
汉语中的频率副词“常常”“经常”“往往”在词义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着共同点及差异。文章通过对“常常”“经常”“往往”三个词在语义、句法和语用三个方面的对比分析,系统说明“常常”“经常”“往往”之间存在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6.
娥皇、女英为帝尧二女、虞舜二妃,其事迹载在今传最古老的经典《尚书》、《山海经》、《孟子》、《楚辞》、《史记》、《列女传》六大文献系统及其他多种古书中。二妃与虞舜的感情故事,被称为"中国恋爱文学之祖"。文章谨对古书所见二妃名字、称号略作梳理。  相似文献   

17.
在《窦娥冤》剧中,窦天章的出场次数并不算多。然而,在整个剧情的发展过程中,窦天章却是一个“灵魂”人物。窦娥悲剧命运的形成及冤屈得以昭雪和窦天章有着直接的联系,窦天章的教化对于窦娥在面临“情”和“理”、“贞”和“孝”的抉择时起到了决定作用,窦娥以生命为代价所坚持的“贞节观”的最终取胜,从另一角度看,也是关汉卿所认同的窦天章的伦理道德思想的胜利。  相似文献   

18.
陆时雍在诗歌批评中大量运用“韵”、“趣”、“味”等审美范畴,对诗人诗作予以了细致的赏会与论评。在此基础上,他又对“韵”、“趣”、“味”三个审美范畴作出了理论阐说,其内容主要体现在:或对其作为诗歌审美之本予以标树;或对其审美特征展开探讨;或对其创造生成进行考察。陆时雍诗歌批评对“韵”、“趣”、“味”的运用与阐说,将我国古代的以“韵”评诗、以“趣”评诗和以“味”评诗的批评实践都推向了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19.
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结合青年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想实际,把握处理好“鲜活感”“、厚重感”和“实在感”,注意教学的“目的性”“、实践性”和“多样性”,是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质量的举措。  相似文献   

20.
印度佛教雕刻是以各种“像”为主要载体,不同时期的“像”具有不同的风格特征,其造像依次经历“无像”,“隐像”及“有像”三个阶段;艺术风格依次经历希腊化风格、古典主义风格、巴洛克风格,印度佛教雕刻风格的形成受到佛教教义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