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脊髓型颈椎病 (CervicalSpondyloticMyelopathyCSM )是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最常见的颈椎疾患之一。发病率较高 ,其手术治疗方法“单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目前已经普及 ,但并发症容易出现。现结合我院自 1995年以来采用“单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2 6例病人的病例 ,对此手术后并发症处理及机理进行探讨 ,加以讨论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2 0例 ,女 6例 ;年龄 37~ 6 2岁 ,平均 5 3.2岁。其中发育性颈椎管狭窄 10例 ,多节段椎间退变性椎管狭窄 16例 ,合并后…  相似文献   

2.
颈椎病的治疗方式多种多样,针对不同类型,可以选择相应的治疗方式。重症脊髓型颈椎病是指按日本骨科学会颈椎病评价标准(JOA评分)分类[1],评分在0~8分的脊髓型颈椎病。重症脊髓型颈椎病目前多主张采用手术治疗,其手术方式较多。本研究旨在探究前路手术治疗重症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科自2003年1月-2008年1月收治重症脊髓型颈椎病患者31例,其中男14例,女17例;年龄35~68岁,平均48.3岁;发病节段:C3~49例,C4~519例,C5~621例,C6~713例。前路减压涉及1个椎间隙的10例,2个椎间隙一个椎体16例,3个椎间隙2个椎体以上的5例。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均行颈椎正侧位片及MR I检查。1.2手术方法及术后处理手术均采用气管插管全麻。C臂定位确定病变间隙,根据具体情况行单纯椎间盘切除术或椎体次全切除椎间盘摘除术。将病变节段变性突出的椎间盘切除,清除突入椎管内的椎间盘组织,切除相邻上下椎节椎体后缘骨赘,细致剥离后纵韧带,显露硬膜囊,恢复硬膜囊的搏动,刮除椎间软骨终板,适当撑开椎间隙,行椎间融合(自体髂骨或钛网)+前路钢板内固定。对于跨度较大的病例,可将单纯椎间盘切除或椎体...  相似文献   

3.
目的:进一步探讨脊髓型颈椎病与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的关系。方法:应用比值法对70例正常人和11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X线侧位片进行统计学测量与比较,研究范围从C3~C7。结果:C3~C7正常组与颈椎病组的椎管中矢径比值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是脊髓型颈椎病的重要发病因素。  相似文献   

4.
退变性腰椎滑脱与椎小关节面方向相关性的CT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腰椎退变性滑脱(DS)与椎小关节面方向的相关性。方法:选取DS确诊病例235例,其中男性67例,女性168例;年龄31~82岁,平均年龄55.90±10.82岁。选取因腰腿疼痛就诊,排除DS及腰骶部发育异常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量DS组和对照组中L3~S1各节段的椎小关面倾斜角。分别做L4、L5前滑脱(单发)的DS组以及对照组各节段椎小关节面倾斜角与年龄的相关分析;将DS组与同年龄对照组同节段的椎小关节面倾斜角进行比较。结果:L4前滑脱(单发)的DS组中,L4~L5节段椎小关节面倾斜角与年龄之间呈现负相关(P<0.01);L5前滑脱(单发)的DS,L5~S1节段椎小关节面倾斜角和年龄无相关(P>0.05);对照组L3~S1各节段椎小关节面倾斜角与年龄之间无相关(P>0.05)。L4、L5前滑脱(单发)的DS,40岁以下组和同龄对照组比较,椎小关节面倾斜角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椎小关节面的过度矢状面偏向并非DS的易患因素。L4前滑脱的DS,滑脱节段的椎小关节面方向随年龄增大而逐渐偏向矢状面,考虑为DS进程中椎小关节退变,关节面重塑形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本院自 1996~ 2 0 0 0年收治无骨折脱位的颈髓损伤 30例 ,治疗后取得较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 30例 ,男 2 5例 ,女 5例 ;年龄最大 5 8岁 ,最小 14岁 ,平均 36岁。受伤原因 :车祸致伤 14例 ,跌伤 8例 ,碰伤 6例 ,重物砸伤 2例 ,其中遭受轻微外伤 16例。受伤程度按Franke分级 :A级 6例 ,B级 17例 ,C级 5例 ,D级 2例 ,F级 0。1.2 影像学检查 X线片及CT均无骨折和脱位 ,但颈椎发育性椎管狭窄 10例 ,退行性椎管狭窄 4例 ,后纵韧带钙化 3例 ,黄韧带钙化 2例 ,MRI显示颈椎间盘突出者 4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搜集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3D)及多平面重建(MPR)在颈、胸、腰椎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0 例颈椎、胸椎、腰椎病变患者采用MSCT扫描,对图像处理后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20例患者中,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50例;外伤后骨折合并脱位30例;椎体及小关节增生、硬化,椎间孔变窄,骨桥形成,椎体滑脱30例;骨肿瘤10例.结论:通过MSCT扫描后进行图像后处理,对颈、胸、腰椎病变的显示较为清楚,大大提高了病变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对20例无骨折脱位颈髓损伤的病理基础进行了浅讨,认为①颈椎管狭窄;②颈椎节段不稳;③由于代偿而发生的黄韧带增厚、小关节增生及关节囊肥厚等在外伤情况下易发生颈脊髓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螺旋CT及成人标本,分析颈椎横断面、正中矢状面图像及成人标本,测量双侧椎动脉间距、双侧颈椎横突孔高度,上、下颈椎横突孔间距,椎间盘厚度、相应椎体高度,双侧钩椎关节与相应椎动脉的距离,颈椎椎体的前后高度,为临床颈椎手术提供解剖依据。方法:选择2010-12/2012-03黄冈市中心人民医院CT室患者60例,男30例,平均年龄(42.5±14.2)岁,女30例,平均年龄(35.5±13.3)岁。排除颈椎病理改变。60例患者行颈椎CT扫描,矢状面和冠状面重建。以黄冈职院医药卫生学院解剖教研室提供的成人体标本10具(男5,女5)共20侧,用游标卡尺和角度测量仪,观察和测量相关数据,进行颈椎的相关解剖学研究。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66岁,临床诊断:颈椎4、5、6骨质增生,颈韧带钙化,伴右侧肢体运动障碍。患者于1988年4月16日9Am在气管插管乙醚吸入麻醉下,自前路摘除颈椎4~5间之椎间盘及颈椎5~6间之椎间盘并取双侧髂骨作椎体间植骨融合术,于当日2Pm术终。术后一般情况良好,生命体征平稳,伤口无渗出。患者于术后第19小时突然胸憋、气短、烦燥不安,全身青紫,口唇明显紫绀,呼吸表浅而急促,出现吸气性喘  相似文献   

10.
回顾102例上颈椎不稳的治疗,进一步分析各种上颈椎内固定技术的要点和适应用。方法:102例患者中,寰椎骨折2例行颈枕固定融合。齿状突骨折齿状突螺钉固定11例,行寰枢椎椎弓根螺钉2例。Hangman骨折行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18例,前路铜板固定11例,寰枢椎钢丝固定1例。寰枢椎脱位不稳行寰枢椎钢丝固定10例,寰枢椎椎弓根螺钉22例,颈枕固定融合18例。C2~3脱位行C2~3,椎弓根螺钉2倒.前路铜板固定3例。C2椎体肿瘤例前后联合固定先天性颈椎后突1例行前路钛网加钛板固定所有患者术后颈围领保护3月结果:102例患者经治疗上颈椎获得满意的稳定性,优良率达94.9%。结论:在上颈椎手术时,内固定技术的选择要根据具体条件和技术水平来决定,同时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  相似文献   

11.
退变性腰椎滑脱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变性腰椎滑脱(DS)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腰椎失稳.脊柱运动节段内或节段间的结构、功能异常,超出系统的自动调节范围时,将导致脊柱失稳,发生脊椎滑脱和其它继发畸形.腰椎间盘在腰椎节段的稳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形态改变和功能减退会引起节段内和节段间的异常应力,椎小关节是维持椎骨之间前后位置相对固定的最后一道防线.过度的动作和长时间持续的载荷易造成腰椎失稳,腰椎各节段失稳的发生频率和特点不同,DS可能是多因素致病的.  相似文献   

12.
我科于1990~1994.4,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20例,其中26例(11.8%)术前检查时lasegue征阴性。手术证实,此lasegue征阴性与患者年龄、髓核突出部位及椎管狭窄,尤其是神经根管狭窄引起的神经根骨性嵌压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退变中终板骨软骨炎的低场强MRI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经临床及影像学确诊的腰椎终板骨软骨炎患者68例,其中男性37例,女性31例;年龄32~79岁,平均52岁,分析终板及邻近骨质信号改变。结果:68例病例中共累及终板186个,MRI表现为沿终板及其邻近椎体内带状或斑片状异常信号灶,按Modic分型其中Ⅰ型57个,占30.6%,Ⅱ型109个,占58.6%,Ⅲ型20个,占10.8%。好发于下腰段。所有病例均伴有椎间盘变性或突出,骨质增生54例,Schmorl结节30例,脊柱不稳16例。结论:低场强MRI能清楚显示腰椎间盘退变中终板骨软骨炎各期的信号特点,对病灶显示清晰,能准确分型,有利于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152例下腰椎骨折住院患者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通过住院病人管理系统调取2010年1月1日至2016年1月1日全部脊柱骨折患者病例,设计相关调查表对该项研究有关因素登记,并对其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本项调查中共纳入152例脊柱骨折患者,男性患者78例(51.32%),年龄18-87岁,平均47.15±15.71岁,女性患者74例(48.68%),年龄18-89岁,平均59.50±14.83岁;患者年龄与性别比、骨折原因具有一定线性关系.骨折累及腰3(L3)椎体103个、腰4(L4)椎体65个、腰5(L5)椎体17个;有91例(59.87%)单节段骨折、61例(40.13%)多节段骨折,其中后者多见与非创伤性骨折中.创伤性骨折患者119例,其中男性患者创伤性骨折(69例)的高于女性患者(50例),患者的平均年龄明显低于非创伤性骨折患者,其中A型骨折124个,C1型骨折5个,各节段骨折未见明显差异.结论:下腰椎骨折中以创伤性下腰椎骨折最为常见,多为压缩暴力型骨折,以年轻男性患者多见,患者平均年龄明显低于非创伤性下腰椎骨折患者年龄,非创伤性下腰椎骨折患者年龄较高,以病理性骨折为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对寰枢椎创伤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21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外伤史,采用螺旋CT扫描,层厚3mm,层距3mm,螺距1.0,120kV,150mAs,骨算法重建,并采取多平面及三维重建。结果:寰椎骨折1例;枢椎骨折11例(其中齿状突骨折6例,椎体骨折3例,椎弓骨折1例,右侧横突骨折并累及横突孔1例);单纯性寰枢关节脱位5例;其他4例。结论:能明确诊断寰枢椎骨折及其类型、寰枢椎关节脱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采用Dick技术对46例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患者,经椎弓根对骨折脱位椎体施行国产Dick钉复位内固定.其中下胸椎7例、腰椎34例、单纯脊柱滑脱椎管狭窄5例.结果随访2~10年,平均6年11个月,固定满意39例,占85%;失误7例,占15%,其中5例再次手术固定满意;术后无一例并发症发生,总优良率为95%.结论Dick技术是治疗脊柱骨折脱位的较好方法,主要适用于下胸段、胸腰段及腰段脊椎损伤合并脊髓损伤,手术成功关键为Schang椎弓根螺丝钉的进钉部位、角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17.
采用数字化三维仿真技术立体测量对腰椎间孔形态学进行研究,采集国人正常数据并指导椎间孔镜手术。选取在莆田学院附属医院行腰椎CT多平面重建的无腰椎疾病患者100例,采集数据导入软件重建三维仿真模型,测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下腰椎椎间孔的垂直径、最小矢状径、最大矢状径分别为:1) L3/4:(19. 34±1. 69) mm、(9. 41±1. 53) mm、(11. 32±1. 23) mm; 2) L4/5:(17. 51±1. 79) mm、(8. 38±1. 56) mm、(10. 91±0. 87) mm; 3) L5/S1:(14. 32±1. 42) mm、(10. 22±1. 97) mm、(11. 20±1. 13) mm。结果表明:1)该技术精准重建腰椎间孔数字化模型,便于实验研究; 2)该技术用于椎间孔镜手术术前设计,有利于提高手术准确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AF系统固定脊椎胸腰段骨折的原理,评价AF内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23例,胸11骨折6例,胸12骨折10例,腰1骨折6例,腰2骨折1例.椎体压缩均接近或超过正常椎体的1/2,CT检查提示后壁骨片均不同程度膨出椎管占位.手术均经胸腰椎后入路,AF系统椎弓根螺钉固定.结果:平均随访3 a,术后无一例感染,均恢复正常生活及劳动,无一例发生迟发性神经症状、慢性腰背痛或迟发畸形.结论:本组病人均采取手术开放复位AF内固定,具有精确复位、固定坚固、操作简单等优点,本组手术病人均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9.
以往称化学感受器瘤为非嗜铬性副神经节瘤,恶性化学感受器瘤临床上少见,迨今文献共报导100余例。恶性副神经节瘤文献报道腹膜后罕见,而后纵隔副节瘤首先侵犯胸椎压迫胸髓致不完全截瘫者未曾见报到。 1 典型病例 患者男性,32岁,以双下肢麻木无力一月余,行走困难7d于1998.6.15日入院。查体;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正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胸3、4、5棘突压痛,向双侧相应肋间放射,脊髓胸6、7平面以下浅感觉明显减退,以双下肢为重。双下肢肌力Ⅲ级,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双侧膑、踝阵挛及Babinski氏征阳性( ):胸椎X光片显示:胸4、5椎体破坏压缩变薄约Ⅱ度,椎体骨质结构紊乱、模糊、呈毛玻璃样改变,椎间隙变窄,软组织影增宽。CT显示;胸4、5椎体破坏严重,呈溶骨样,椎体前侧后纵隔内肿块影,突入椎管,压迫硬脊膜变形。胸外科与骨科联合行经胸腔肿瘤切除术探查见肿瘤位于主动脉弓后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颈前入路C2-3椎体螺钉钢板内固定融合术治疗Hangman骨折的方法、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9例Hangman骨折经颅骨牵引复位后,在仰卧位采取右侧颌下斜切口,在颈动脉鞘和内脏鞘之间进入椎前间隙,切除C2-3椎间盘,取自体髂骨移植,枢法模带锁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后费城颈托外固定6~8周.术后所有患者随访6~30月,平均18个月.结果:本组9例病例均获得骨性融合,无假关节形成,颈部活动度正常,无神经功能受损症状.结论:经颈前入路C2-3椎体螺钉钢板内固定融合术治疗Hangman骨折可获得良好的即时稳定性,防止假关节形成和鹅颈畸形,有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且不影响颈椎活动度,是一种安全、效果良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