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方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化出版是我国科技期刊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要朝着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期刊社要加强和数字出版技术商的合作,尽快开发出数字出版平台,运用开发存取的出版方式,并为其提供多种个性化服务,从而保证科技期刊在服务、内容和管理等方面都实现数字化.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的重要性,然后介绍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的常见形式,最后提出了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数字化时代科学期刊的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们正在迈进信息数字化时代,对图书馆来说,数字化时代学术期刊的管理问题,已经引起图书馆期刊工作者的重视.本文将通过对传统学术期刊出版趋势和电子期刊复杂性以及目前出版状况的考察,提出数字化时代学术期刊管理的几项对策.  相似文献   

3.
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出版现状与存在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翠芳 《出版广角》2012,(12):72-73
随着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数字出版是时代大势所趋,期刊的数字化出版发展势不可挡。文章分析了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的现状,探讨科技期刊数字出版目前还存在的问题:科技期刊出版流程未完全数字化;产业链不完整,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数字化出版标准与法规体系不完善等,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4.
学术资源的开放存取出版是数字化时代的大势所趋,是一种新的出版模式和学术交流机制,其特有的优势和价值在促进学术传播的同时,给阅读者带来便利.我国学术期刊的开放出版从一开始就没有足够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与开放问题.因此,需要准确认识和理解开放出版,重塑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和标准,使知识产权保护和开发在开放出版中能得到充分重视;在培育期刊经营意识的基础上,优化开放出版的平台建设,使开放出版能真正实现自身的价值;建立健全以知识产权为中心的全出版产业链,使开放出版在发挥其阅读优势的基础上,为期刊发展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5.
改进学术期刊出版流程,加快我国期刊数字化进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术期刊已进入数字化、网络化的时代。文章通过分析国外典型期刊出版商的出版流程,并结合高等教育出版社在期刊出版数字化流程的探索和实践,总结了实践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提出需要从改进学术期刊出版流程的角度来加快我国期刊数字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期刊出版单位媒体融合仍然处在摸索阶段,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美国大型出版传媒企业数字化转型具有很多成功的经验,给我国的期刊业“弯道超车”带来诸多启示,包括大数据和视频技术运用、集群化建设、建立国家级数字化平台等.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期刊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关系出版业长远发展的战略举措.数字化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经由单一的经营模式变成多种媒体经营模式.随着社会价值多元化发展和受众的不断分化,期刊数字化产业业态基本形成,正在向网络在线、开放存取、数据库、手机、二维码、微信公众号等形态发展并逐步完善.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资讯、龙源期刊、超星等为代表的数字出版企业已经形成品牌效应.  相似文献   

8.
杨洋 《东南传播》2021,(6):101-103
媒体融合发展格局下,期刊行业正探求多样化渠道,寻求数字化发展.研究以高印量的传统期刊和高播放量的期刊有声阅读内容为观察对象,提出数字阅读时代期刊有声出版过程在传播符号、传播功能、传播速率等方面的特点,直面期刊有声出版整体弱势、内容娱乐倾向、版权保护困难等问题,探讨从有声出版的读者定位、专业内容生产和版权监管保护等方面促进数字化时代期刊的融合出版.  相似文献   

9.
在新世纪,我国学术期刊数字化快速发展,绝大多数学术期刊在数字出版平台全文上网,有的自己建有网站。同时,学术期刊数字化版权保护存在一些问题,传统的利益格局被打破,法律体系也应进行相应的调整。在数字出版时代,对数字化版权保护问题的解决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将技术、法律、经济、意识等多种保护方法进行有效结合,才能推动学术期刊数字版权保护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科技期刊的数字化出版现状及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期刊的数字化出版仍处于初级阶段。论文就目前中国科技期刊数字化建设、发展中期刊学术质量、盈利模式、出版流程数字化、信息深度加工、数字化出版标准、知识产权、人才等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促进中国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增强出版企业流动资金结构优化意识□矫敬本周晓辉资金管理,尤其是流动资金的管理,一向是出版企业的一个薄弱环节,不被重视,而从出版体制改革以后,又成了出版企业的一个管理难点。就目前全国大多数出版企业而言,在流动资金管理上还存在不少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有三个...  相似文献   

12.
就根本属性而言,期刊是一种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的有机结合体,它承担着知识信息传播和文化积累等重要功能,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把期刊社的出版活动看成是知识管理。当然,作为一种在知识经济环境中产生的管理思想和模式,知识管理的内涵和价值远远不是期刊社的出版经营活动所能完全体现的。我们研究知识管理,是要运用知识管理的一些基本观念和方法为从事期刊业的种种实践活动服务,解决期刊实践活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更好地发挥期刊的社会功能,使期刊社管理者通过对期刊社所拥有的知识和期刊外部知识的管理和利用,以达到期刊社提高创新能力,优化结构,增强竞争能力的目的。期刊社知识管理的理论基础期刊社的知识可以划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类。期刊中所刊登的各种文章、图片、图表,出版经营活动中的各种数据、作者和读者的信息记录等属于显性知识。而期刊社工作人员对这些知识资源的选择、管理、编辑加工以及把它们提供给读者的各种服务活动则是隐性知识。知识的转化与创新在期刊的出版经营过程中有很多具体体现。隐性知识的社会化:期刊社的隐性知识存在于期刊从业人员、作者、读者的头脑和行为中。从业人员之间共享工作经验和技巧,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与文章作者的商讨交流,收...  相似文献   

13.
试论期刊社社域文化的建设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前许多期刊正在实行企业化管理,具有自身的管理特点.从组织文化和企业文化功能的角度分析建立期刊社社域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论述期刊社社域文化建设的6个要素,提出在期刊社文化建设方面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期刊社在全媒体发展的背景下面临着数字化转型的挑战,出版编辑能力是期刊社的核心,数字出版是信息传播时代产生的一种新的传播方式,在出版中密切结合了数字技术,也是期刊社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探究编辑能力的概念,分析如何实现全媒体发展背景下传统期刊社中编辑能力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出版企业成本管理是出版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需要在"大出版成本管理"的战略之下,破除部门壁垒,拓展职能范围,优化流程,提高品质,降低不必要的损耗,为运营活动提供精确的信息,以信息化手段推进精细化管理。同时要充分考虑执行成本,提高管理效率,从而提高出版企业竞争力。本文指出了目前出版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出版企业成本管理的方法和途径,期冀对转企改制中的出版企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智能手机、iPad等移动终端的普及应用,信息的传播变得越来越方便和快捷,各种新兴媒体成为大众阅读和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成为必然.就期刊而言,新媒体环境下普遍采取纸质期刊出版和新媒体数字化传播相结合的模式.期刊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数字化传播,不仅使得期刊社保护自身的著作权不被侵犯更加困难,而且使得期刊社侵犯他人著作权的风险也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17.
结合我国图书馆学期刊数字化建设的实践,从开通在线投稿系统、建立行业期刊联盟网、启动优先数字出版、推动本学科的开放获取出版发展、实行学术不端文献在线检测几方面探讨和分析了我国图书馆学期刊在数字化建设中实施的数字化出版发展策略,指出我国图书馆学期刊数字化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对今后强化图书馆学期刊数字化建设,增强图书馆学期刊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出一些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数字化期刊社的系统设置及运行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期刊社业务分类,提出了数字化期刊社的运行模式,研究了数字化期刊社服务器的设置及其网络安全特点,分析了内部服务和外部服务的形式,提出了期刊数字化出版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陈竹 《编辑学报》2011,(Z1):7-8
数字化出版已成为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的必然趋势。科技期刊的数字化出版应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期刊社应与数字出版技术商合作开发数字出版平台,采取开放存取出版模式,辅以提供不同需求的个性化服务等方式实现科技期刊的管理、内容、服务的数字化。  相似文献   

20.
王影  周菁菁 《出版科学》2012,20(5):46-49
介绍多种方正书版文件转换PDF的方法,从转换条件和适用范围、转换效率、转换后文件尺寸、文件质量等方面对其中四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书版2008直接输出法、书版大样—标准PS-PDF法的转换效率高、转换质量好,可实现期刊社与作者的无障碍沟通及数字出版和网络出版的要求。研究结果为期刊社在众多转换方法中选择适合自身需求、软件资源和经济实力的方案提供参考,有助于推动期刊社的数字化和网络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