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学者。他的人格魅力具有丰富的内涵。今天,我们重新探讨和研究孔子的人格魅力,对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以及增强教师的事业心等,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一.孔子人格魅力的主要表现1.不耻下问、择善而从的乐学者孔子是一位勤奋好学、虚心问道的学者,更是一位善于学习、乐于学习的贤哲。他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志于学,早在少年时期就对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不仅学习"礼",而且还学习"乐"。他曾经"见于郯子而学之"①,曾经"问礼于老聃"②,学琴于师襄子,"与齐太师语乐,闻《韶》  相似文献   

2.
《礼记》一书围绕“礼”的内容,刻画出孔子形象,表现了孔子作为良师、儒者和智者的形象特点。文章分析了孔子的人格魅力之所在,其形象的意义作为一种文化值得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论孔子的对话德育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孔子的对话德育模式是在春秋时期官学没落、私学兴起、儒家思想体系尚未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的背景中产生的。孔子的对话德育模式与早期儒家解决社会问题的人文路线、主体思维方式和孔子的德治思想有内在的联系。孔子与学生展开了立足于现实生活的、真诚的道德对话 ,使师生形成对道德现象相似的理解 ,彼此受到启迪 ,道德观念得到升华。孔子的对话德育模式是建立在师生平等关系、教师高超的对话艺术和人格魅力的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4.
孔子是我国第一位设馆授徒的大教育家、思想家。作为大教育家,他身上所闪耀着的人格魅力,至今仍是我们广大教师应该汲取的。尤其是他终其一生所坚持的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对弟子慈爱宽容、评价全面得体的教育方法,淡泊名利、执著追求自己事业的人生观值得我们学习。  相似文献   

5.
钟馨 《辽宁高职学报》2012,(1):81-82,100
从孔子教师形象谈起,指出高职教师素质不仅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渊博的专业素养、孜孜不倦的传道精神,而且还应具有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为国家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应用性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6.
孔子的君子人格的核心思想“仁”是儒家伦理道德的最高境界,教师应通过教学反思、付出仁爱之心、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增强人格魅力来促进教师道德发展。  相似文献   

7.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人格的引领作用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就教师的人格魅力在德育工作中的内涵、外显、功能等作一点思考,希望能给广大一线教师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8.
教师人格魅力是教师通过自己的人格而对学生产生的吸引与影响。睿智、崇高、爱心和幽默感四种品质是教师人格魅力的本原。对于学生发展而言,教师人格魅力具有启迪功能、激励功能和陶冶功能。教师人格魅力是教师的一种自我审美创造,而实现生活诗意化、教学艺术化和人格审美化是教师人格魅力形成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9.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凭自身的修养引导学生学习的能力。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师影响学生的根本所在。教师高尚的人格魅力是促使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是教师自我完善的最高境界。凡是成功的优秀老师,无论他处于哪个类型的学校,他无不以其人格魅力之光照亮学生的心灵,并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发展。教师的人品魅力对学生所产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是巨大的、深远的,有些方面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基于教师出类拔萃的人格构成而升华起来的,因此,教师要自觉培育自己的人格,发挥自己人格魅力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论语》主要记录了"至圣先师"孔子的言行,包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作为我国第一位教育家,孔子因独特的人格魅力被后世誉为"万世师表",为魅力型教师提供了三大参照系:勤勉不懈的为学态度;达观向上的道德情操;别具一格的教人之法。  相似文献   

11.
论诸葛亮的人格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真实的才干和事功而言,诸葛亮在三国时代并不是最顶尖的人物。他之所以备受后人的敬慕和爱戴,在于其复汉兴刘的坚定信仰,卓然不群的政治才能,料事如神、指挥若定的军事才干,以及忠公体国、清正廉明的品行所展示的人格魅力。在与曹操的“汉贼”、“奸雄”、“谲诈”的人品映照对比中,更加凸显出中国优秀传统民族精神的光辉。  相似文献   

12.
孔子做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首次提出了比较系统的人格和人格教育及修养思想,陶铸了中国历史上一代代崇高伟岸的人格,在人类不断走向文明和现代化的今天,重温孔子的人格和人格修养理论,仍旧会给我们以智慧的启迪。  相似文献   

13.
孔子的人格教育思想有着丰富的内涵。其在注重修养的人格平等、强调社会和谐发展、重义轻利、追求精神完美及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等方面值得后人学习、借鉴、升华。  相似文献   

14.
屈原的政治人格与心态析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政治文化”的视角分析屈原的政治人格,认为屈原具有个性倾向;同时,在他的内心深处纠结着根深蒂固的“恋君情结”。这一心态特征是决定屈原政治态度和政治选择的深层支点,导致屈原最终作了忠君爱国的祭品。当屈原作为传统政治文化中的人格典型展示给后人时,他对后世士人的影响巨大而且深远。文章指出:屈原及其后继者们被忠君的梦魔拖住了手脚,他们总也走不出“反贪官不反皇帝”和希冀“好皇帝”的“鬼打墙”。这种情况直到近代才有所改观。  相似文献   

15.
论教师道德人格及其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艳 《怀化学院学报》2003,22(6):114-116
教师的道德人格力量 ,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奖励和惩罚手段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应该主动适应时代的要求 ,加强品行修养 ,加强道德人格的塑造 ,学习立志 ,躬行实践 ,自省自检 ,从而丰富和加强自己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6.
在诗歌艺术成就享有极高声誉的王维,在人格方面却常常遭到后人的批评和指责。是王维的人格本身如此,还是人们对王维人格认识的偏颇?本文将对王维人格被贬的三个原因分析后得出自己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嵇康的人格重在作为一个主体的“人”的自觉意识,他把人与人生作为审美的对象,将人生审美化、艺术化了,审美人格构成他主体人格的第一个层面;他崇尚自然、具有反抗意味的放达通脱、任性任情的个性构成他主体人格的自由层面;他的理想人格———“君子”形象既有道家的玄远、自然的理想色彩,又有亲切的人间气息,他以现实人生实践着自己的理想人格,使玄学精神有了可实践性。嵇康是魏晋时代“人的自觉”与“艺术的自觉”的一个典型表现。  相似文献   

18.
郭璞是西晋后期打破玄言诗一统诗坛局面的作家。其儒道互补的双重人格 ,导致其心理的焦虑以及诗性的超越。他对心理焦虑的诗性超越 ,表现为两条途径 :一是创造出道士、蓬莱等诗歌意象 ,以神仙的逍遥、自在 ,反衬世俗的苦涩、艰辛 ;二是创作《游仙诗》 ,在登仙界、凌太清之时 ,以道家的无为之乐 ,化解儒家的功名之执着。其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19.
贾环是《红楼梦》中被作者全面否定的一个人物,他形象猥琐、品德低下,为人阴狠、歹毒。该文从贾环自身性格、父母教养方式、嫡庶制度等方面对其悖德型人格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剖析。这种探讨对我们反思社会人生、后代教育问题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20.
浅谈职业人格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职业人格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各类职业学校的教育是一支主导力量,承担着培养职业人格的重任。现代职业教育在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专业技能和技巧的同时,还应着眼于培养学生具备相应的职业人格。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校园文化的综合作用,对学生进行健康的职业心理教育,坚定的职业意识教育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使受教育者成为社会职业所需的具有健全职业人格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