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立传的通例,开首大抵该是“某,字某,某地人也”,而我并不知道阿Q姓什么。有一回,他似乎是姓赵,但第二日便模糊了。那是赵太爷的儿子进了秀才的时候,锣声镗镗的报到村里来,阿Q正喝了两碗黄酒,便手舞足蹈的说,这于他也很光采,因为他和赵太爷原来是本家,细细的排起来他还比秀才长三辈呢。其时几个旁听人倒也肃然的有些起敬了。那知道第二天,地保便叫阿Q到赵太爷家里去;太爷一见,满脸溅朱,喝道:“阿Q,你这浑小子!你说我是你的本家么?”阿Q不开口。赵太爷愈看愈生气了,抢进几步说:“你敢胡说!我怎么会有你这样的本家?你姓赵么?”阿Q不开口,想…  相似文献   

2.
阿P:“我问你,小明从十二楼掉下来了,可是他却毫发无伤,为什么呢?”小G:“嗯……”阿P:“因为小明是一只小鸟,哈哈!”小G:“那我问你,小鸟从八楼落下来,却一命呜呼,为什么?”阿P:“嗯……唔……我、我不晓得……”小G得意地笑:“因为小鸟是一个人的名字啊!嘿嘿……”阿P不服气,  相似文献   

3.
刘有斌 《现代语文》2006,(4):101-101
在《阿Q正传》第八章里有这样一段文字:“‘赵……赵家遭抢了!’小D气喘吁吁的说。阿Q的心怦怦的跳了。小D说了便走;阿Q却逃而又停的两三回。但他究竟是做过这路生意的人,格外胆大,于是蹩出路角,仔细的听,似乎有些嚷嚷,又仔细的看,似乎许多白盔白甲的人,络绎的将箱子抬出了,器具抬出了,秀才娘子的宁式床也抬出了,但是不分明,他还想上前,两只脚却没有动。”上段文字中两次出现了“似乎”一词,我在上课时就两个“似乎”提出了这样的问题:“阿Q听到‘似乎’有些嚷嚷,看到‘似乎许多白盔白甲的人’,那么阿Q究竟有没有听见‘嚷嚷’,有没有看见…  相似文献   

4.
一日,听一位老师讲《假如》这一课,老师进行拓展练习时,问道:“同学们,假如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你会画什么呢?”同学们一个个把小手举得高高的,抢着发言。其中一个小女孩的发言吸引了在座的每一个听公开课的老师。小女孩说:“我要画一  相似文献   

5.
在《阿Q正传》中,“小孤孀”曾出现在以下的场合:其一是作为曲名《小孤孀上坟》中的词被阿Q哼唱出来:阿Q被赵太爷打了嘴巴,回家后想这是儿子打了老子,又想到赵太爷的威风,而现在又是他的儿子,便得意起来,唱着《小孤孀上坟》到酒店去了。其二是有一天吴妈正跟他谈闲天,阿Q心中就想“女人……吴妈……这小孤孀”,于是就下跪向吴妈求婚;吴妈因阿Q向她求婚而寻短见时,阿Q挤到人群去看热闹,心中想:“这小孤孀不知道闹着什么玩意儿了?”于是就遭到赵大爷的一顿追打。其三,也是最后一次,出现在阿Q临刑前,忽然看到了吴妈也在人群中,心中觉得自己…  相似文献   

6.
生活中最惹人感触的是事物的形态、色彩,高明的作家往往会借助字形来惟妙惟肖地描摹事物的形态、色彩。如曾有一位小说家问鲁迅为什么给自己作品的人物取一个外国名字呢?取外国名字为什么不取“阿S”、“阿 W”,而偏要取“阿 Q”呢?鲁迅回答说:“阿 Q 光头,脑后留着一条小辫子,这‘Q’不就是他的形象吗?”作者用漫画手法,以‘Q’字形来描摹人物,这就是典型的“字形描摹”。  相似文献   

7.
一天,6岁的小侄子问我:“姑姑,蚂蚁会游泳吗?”我一愣,对于这个问题,我还真给不了他一个准确的答案。于是,我反问道:“你说呢?你认为蚂蚁会游泳吗?”小侄子歪着脑袋,忽闪着两只大眼睛,说:“我觉得……它们不会游泳。”“你为什么会觉得蚂蚁不会游泳呢?”我继续追问。没想到,小侄子立即侃侃而谈:“我在动画片里看到过,有一只蚂蚁要过桥,可是有一个人在桥上横躺着,蚂蚁只好从这个人的身上爬过去,一不小心,蚂蚁滑了一跤,差点儿掉到河里去。幸亏它使劲地抓住了这个人的衣服,才没有掉到河里去。”  相似文献   

8.
乌龟换狼老师:最近有些同学开始骄傲了。大家都知道龟兔赛跑的故事,小明,你说兔子为什么会输给乌龟?小明:因为它睡觉。老师:对,太对了,怎样才能让它不会睡觉呢?小明:把乌龟换成狼。看衣服小偷偷了一只鸡,正在河边给鸡拔毛,这时一个警察过来,小偷急忙把鸡扔到河里。警察问:“你在干什么?河里是什么东西?”小偷说:“那是一只鸡,它要过河去,我在帮它看衣服!”1648鼓励期末考试完,忙着做生意的爸爸问儿子:“考得怎样?”儿子忙回答:“数学40,语文60,共计100分。”爸爸听后道:“共计这门考得不错嘛!”49我不过去我班的一个女孩坐在后排听随身听,耳…  相似文献   

9.
阿Q是谁?     
阿Q现在是高一(2)班的学生。阿Q被堵在校门口,背着手踱来踱去,不满地大骂:“妈妈的,不准老子进门,我——我掀了你的老窝!”其实阿Q忘了带校牌,门卫看了他那模样,猜想八成是个混混,于是将门关得死死的。过往的学生迅速地朝这里围拢,一层又一层。阿Q不耐烦,大吼一声:“看什么看!没看过老子骂人?”“呼”,人群一哄而散。于是阿Q干脆在大门前盘腿而坐……阿Q被班主任领了进去。他一边拂去身上的灰尘,一边傲慢地说:“不准老子进门的人还没出生呢!”大步走向教室。同学们稀里哗啦地议论个不停,阿Q见状很满足地仰着头坐回自己的座位。他的宝座在…  相似文献   

10.
一天清晨,汤昱昕小朋友拎着两大袋东西走近我:“王老师,这是我妈妈送给您的礼物。”孩子们围上来,小声议论着:“是什么礼物呀?”“老师,汤昱昕为什么要给您送礼物呢?”“我家刚买了进口水果,明天,我也送给老师。”听着孩子们的议论,我心中不由格登一下:我得妥善处理这份礼物。否则,会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1.
第二课时一、激趣,整体感知1.设问导入(1)同学们,你们看,他是谁?(课件1)马良还有个名字叫什么?(引出“神笔”)马良的笔神在哪儿?马良用他的神笔都为谁画呢?(2)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假如》这首诗中有一个小姐姐(课件2),她非常想拥有一支像马良那样的神笔。那么,她有了神笔了吗?她会用神笔给谁画?画什么呢?(板书)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假如》。2.通读全文(1)自由轻声地读这首诗,边读边想:小姐姐想用神笔给谁画?画什么?(2)教师引读: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谁画?画什么?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还要给谁画?画什么?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  相似文献   

12.
假妈妈     
小河里,一群小蝌蚪在找妈妈。 妈妈是什么模样,小蝌蚪们谁也不知道,这怎么找呢? 鲤鱼妈妈正在水草边和小鲤鱼玩捉迷藏,知道小蝌蚪们要找妈妈,赶忙说:“孩子们,我认识你们的妈妈,我带你们去找吧。”小蝌蚪们听了,高兴极啦。可是,小  相似文献   

13.
小幽默     
某人戴着一顶破帽子,有人劝他买顶新的换上。那人一听,很不高兴 地 说“唤!想让我白花钱买顶新帽子戴上让你们大家看,我才不干这赔本的傻事呢!” 老师:“今天我们学减法。比如,你哥哥有五个苹果,你拿了三个,结果是什么?” 小贝:“他会狠狠地揍我一顿。”小幽默@王永跃  相似文献   

14.
1.什么是歧义修辞格汉语中有一种至今还未被充分认识的重要修辞现象。请看鲁迅先生的名篇《阿 Q 正传》中的一段对话:“你从实招来吧,免得吃苦。我早都知道了,招了可以放你。”那光头的老头子看定了阿 Q 的脸,沉静的清楚的说。“招罢!”长衫人物也大声说。“我本来要……来投……”阿 Q 胡里胡涂的想了一通,这才断断续续的说.“那么,为什么不来的呢?”老头子和气的问。“假洋鬼子不准我!”“胡说!此刻说,也迟了。现在你的同党在哪里?”(《短篇小说选》第一册,74页)  相似文献   

15.
《好同学》2002,(5)
阿D妙计阿D在酒吧里喝得大醉。这时,来了一位摩登小姐抱着一只长毛小白狗坐在他旁边。阿D一看,说道:“你怎么和那头畜生在一起!”小姐忙笑着说:“先生,这可是一只进口的名狗,怎么能叫它畜生呢?”阿D又大声说道:“我不是和你说,我是和那只狗在说。”  相似文献   

16.
阿Q开厂     
话说时光飞逝,阿Q重新投了胎,又到世上来混了。从城里逛到未庄,就看见假洋鬼子办了一片厂,发了大财。阿Q心里怪痒痒的,心想要娶吴妈没钱不行,干脆,我也办厂!再说了,他假洋鬼子是个什么东西,他都发了财,妈妈的,老子我当然更该发财! 开什么厂呢?这难不倒阿Q,他刚跟城里人学了一套经世哲学:工厂想赚钱,先从满足底层人民的需要做起。于是阿Q决定先深入未庄的基层,搞好市场调研。想来想去,他想到了未庄最被人看低的“异端”——小尼姑。  相似文献   

17.
男生·阿K     
迟到老师:你今天为什么迟到?阿K:因为我昨天是按时到校的。老师:什么?!这是你迟到的原因?阿K:您前天批评我:“你每天都迟到,这可不行!”所以我打算隔天迟到一次。电话号码“同学们,”老师说道,“这页书下面有一条注释,写着‘歌德(1749-1832)’。这是什么意思?阿K,你来回答。”阿K正走神呢,听到老师叫他,就站起来说:“这不是他们家的电话号码吗?”男生·阿K@小乔  相似文献   

18.
阿Q精神胜利法是鲁迅先生在《阿Q正传》中着力刻划的阿Q性格的主要特征。关于阿Q精神胜利法的典型性问题,历来众说纷纭,而这个问题又涉及到对于文学典型如何认识的问题,所以有必要深入探讨。一九五六年纪念鲁迅先生逝世二十周年时,何其芳同志在《论阿Q》一文中,在阿Q精神胜利法典型性问题上大胆地提出了新见解。他说:“阿Q性格上的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呢?如大家所熟知的,是他的精神胜利法。”“阿Q是个农民但阿Q精神却是一种  相似文献   

19.
阿Q并不落后     
阿Q是“一个落后的不觉悟的农民”,此说似乎早成定论。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中《阿Q正传(节选)》的注释和思考题中,也持此说。但此说是否正确?值得重新研究。 所谓“落后”,在这里是一个思想政治概念。判断一个人(或一个文学形象)是否落后?只能根据此人的思想倾向和政治态度在他所处的那个历史时期中的表现。那么,在我国辛亥革命时期,阿Q的思想政治表现是怎样的呢?《阿Q正传》的原文是这样描述的:  相似文献   

20.
幽默三则     
抽象画美术老师要同学们画一张抽象画,薛齐交了一张白纸。老师问:“你的画呢?”薛齐说:“这就是画。”“你画的是什么?”老师奇怪地问。“牛吃草。”薛齐回答。“草呢?”“被牛吃完了。”“牛呢?”“吃完草,走了。”夸爸爸王东夸耀他的爸爸说:“我爸爸是船长,全船的人都要听他指挥!”毛海说:“那没什么,我爸爸指挥人还要多,连那些大官都要听他指挥。爸爸叫他们低下头来,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